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听话、说话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话、说话与识字、写字、阅读、作文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听话、说话能力是生活、学习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听话应该做到听得准,理解得快,记忆得牢,并具有一定的品评和组合能力;说话要用普通话,说得清楚明白,说成段的话时,还要有中心,有条理,有逻辑性,并进一步做到用尽可能精练的语言,收集和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以收到省时高效的听话、说话效果。
1.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的需要。听话、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人每天都离不开听话、说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话和说话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听说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些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容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
儿童年龄特征之一是喜听好说,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初入学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听说训练。而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各学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中的对话。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而当众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着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和准备,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只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3.听话、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3.1看图说话。这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图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内容联想到的。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选好图画。听说训练用的图画,内容应该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富有情趣,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图意要明确,使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儿童情趣。②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图说话一般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三者之间,观察是前提,理解是观察的深入和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对前面两者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人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内容说出来。
3.2创设情境说话。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创设听说情境,如模拟接待客人、借书、购物、打电话等,然后根据环境进行练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鸣惊人。
3.3讨论、辩论。这种形式的听说训练,话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提出。而提供的话题,也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人或事,并且是有讨论和辩论价值的。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通过讨论或辩论得出正确的认识。而这种训练,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大多在中高年级进行。专门组织的讨论、辩论,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好题目,使学生有所准备,如查阅有关资料,向别人请教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礼貌用语,纠正不适当的语调和姿势。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听话、说话教学,任重而道远。这就有赖于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落落大方,说话得体,能说会道,成为新时代的国之栋梁。
1.听话、说话教学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是现代生活、学习的需要。听话、说话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备的能力,用处极为广泛,几乎人人每天都离不开听话、说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活动中,听话和说话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且人机对话将成为一种新的交际方式。面对机器讲话,要求具有快速、准确、简洁的语言组织能力,否则,就达不到人机对话的目的。因此,抓紧、抓好学生听说训练,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2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的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仅要想清楚说些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相比,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容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就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小学阶段听话、说话的训练过程
儿童年龄特征之一是喜听好说,求知欲强,表现欲强。初入学的孩子已经“能说会道”。但他们的思维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无意注意占优势,听话时常常注意力不集中,说话时表达不清楚,各种语病比较多。所以,在低年级专门开设说话课,对学生进行系统地听说训练。而低年级的听说训练,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因势利导,以他们熟悉的学习、游戏、生活为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引起听说的话题,训练学生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话的习惯,练习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
中高年级不再开设说话课,要在课内、各学科之间采取多种形式继续加强听说训练。中高年级的听说训练,要在低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要求。在听的方面,中年级要能听懂程度合适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电影、电视等中的对话。到高年级要能听懂别人的讲话。在说的方面,中年级要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到高年级能当众做简短的发言,而当众简短的发言,不是照着稿子读,应该是稍作考虑和准备,即席发言。或者按照简单的提纲侃侃而谈。简短发言,不能只是三言两语,应该是不少于一两分钟,这是一个小学毕业生的说话能力应该达到的水平。
3.听话、说话训练的主要方式
3.1看图说话。这是指学生通过观察、理解画面,进行听说训练的一种方式。看图可以是单幅图,也可以是多幅图。说话内容可以是从图上看到的,也可以是从图上内容联想到的。而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注意:①要选好图画。听说训练用的图画,内容应该接近儿童生活的实际,富有情趣,以便于他们进行联想,展开想象,以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发他们说话的愿望;图意要明确,使学生能抓住主要内容,从不同角度去看、去想、去说;画面的色彩要鲜明,线条要清楚,富有儿童情趣。②要设计好教学的思路,把指导看图与指导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看图说话一般按“观察——理解——表达”的思路进行训练。三者之间,观察是前提,理解是观察的深入和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对前面两者的检验。教学过程中,先从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人手,指导他们按一定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再要求他们按教师提出的问题,把内容说出来。
3.2创设情境说话。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巧妙创设听说情境,如模拟接待客人、借书、购物、打电话等,然后根据环境进行练习,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一鸣惊人。
3.3讨论、辩论。这种形式的听说训练,话题可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提出。而提供的话题,也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人或事,并且是有讨论和辩论价值的。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通过讨论或辩论得出正确的认识。而这种训练,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大多在中高年级进行。专门组织的讨论、辩论,教师可以预先布置好题目,使学生有所准备,如查阅有关资料,向别人请教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礼貌用语,纠正不适当的语调和姿势。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开展听话、说话教学,任重而道远。这就有赖于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落落大方,说话得体,能说会道,成为新时代的国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