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历史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用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导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知识渗透给学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导学;课堂教学;历史;渗透
  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历史知识渗透符合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也比较适合对学生进行螺旋式上升的历史知识渗透。同时,课文内容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教育内容。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历史知识渗透。
  2 运用“导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渗透
  2.1把历史知识和课文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长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一课,在进行教学时,笔者根据本校学生均来自农村,对于长城的建筑年代、建筑意义、建筑过程等都不太了解,我把课文中的两副插图制成了幻灯片,而在教学时再不失时机地进行相关历史知识的渗透。片断如下: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用书中的语言回答。
  学生: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
  笔者很清楚,四年级学生对这一个长度是没有具体概念的,为了让学生对“一万三千多里”有一个感知,笔者引导学生做一道数学题。
  师:人的正常步行速度是每小时8里,如果每天行走8小时,那么要走完13000里需要多少小时?每天走8小时,需要走多少天?
  学生很快便得出结论:需要1625小时,约走204天。
  师:当时没有现代化的施工设备,为什么要克服那么多的困难修长城。
  学生:是为了防止敌人来侵犯。
  师:对,是防御外敌。
  接着简单介绍有关长城的史料。很自然地把历史知识渗透到了课文中。
  2.2把历史、当今及课文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笔者在讲授人教版十二册《詹天佑》时,同样通过采取导学的方法,恰到好处地把课文的背景材料与课文内容充分而科学地进行整合。
  师:面对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面对着一路的高山深涧,面对着国人的殷殷期盼,詹天佑面临着巨大压力,但是詹天佑有没有犹豫?
  生:没有。
  师:有没有放弃?
  生:没有。
  师:有没有动摇?
  生:没有。
  师:在课文中找一下,哪些词可以证明他没有放弃,没有动摇?
  生:“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
  师: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遇到很多困难,他总是想,读——
  生:齐读“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正是凭着这一份坚定的信念,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凭着自己的智慧,凭着自己的才华,凭着与工程施工人员的团结协作,詹天佑终于带领他的工程人员让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为清政府节省了白银28万两,创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迹!请让我们牢牢记住这难忘的日子吧!1909年8月11日,那是京张铁路竣工的日子!
  至此,笔者话锋稍做转向,只用了一个简单的过度,便把学生引向了新旧中国的强烈对比。
  师:1909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铁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铁路越来越多,越来越长。
  师:用一句成语形容,应该怎么说?
  生:四通八达。
  师:很恰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
  生1:速度越来越快。动车组火车特别的快。
  生2:越来越环保,不用再烧煤了。
  生3:越来越舒适。
  生4:现在的火车都是自动控制了。
  师:你们每个人说得都非常好。你们可曾想过,为什么詹天佑修铁路时就遇上了那么多困难,而新中国成立后铁路事业却有了如此飞速的发展?
  学生都能知道詹天佑修铁路太难,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是因为国家不强大,受外敌欺凌的结果。而如今有这样的变化则是因为有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
  2.3把曾学过的课文与新课文内容进行科学整合
  《卢沟桥烽火》是新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课,笔者在进行教学时,除了采取以上的方法外,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回忆。片断如下:
  师: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卢沟桥烽火》一课,知道了“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有谁还记得过去我们学习了哪些课文,也是介绍抗日战争的?
  生1:飞夺泸定桥。
  生2:最后一头战象。
  生3:小英雄雨来。
  生4:冀中的地道战。
  生5:倔强的小红军。
  ……
  学生们的记忆闸门瞬间被打开,记忆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师:同学们,谁能用最短的话概括一下,通过学习这些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中国人太勇敢了,就是小孩子也不怕鬼子的刀枪,比如小雨来。
  学生2:日本人真坏,侵略我们国家,发动战争,让我国人生活在战火里。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很好,但是老师要纠正一个问题,不是日本人坏,而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有罪。如果有敌人来侵犯我们的国家,应该怎么办?
  学生1:一定要反击。
  学生2:也要向先烈一样勇敢。
  师: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学生1: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学生2:学好本领,将来设计出更先进的武器,保卫祖国。
  ……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及相关回忆,让学生深刻感受了战争带给百姓的是灾难,明白了落后就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了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3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渗透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一方面要多了解历史,多储备知识,熟悉各年级的教材内容,为向学生渗透历史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多研究科学的渗透方式,以便学生对这些历史知识理解、吸收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方.浅谈小学语文导学目标与生成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11(03A):57-61.
  [2]徐凤仙.小学语文问题导学研究初探[J].新课程(中),2011(03):141-1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型制冷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及PLC控制,可使系统具有能耗低、工作可靠、操作维修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
摘 要: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把美的理念贯彻、融合到教学中去,所以称为“渗透”。通过美育,健全思维,提高智力素质,从而达到完整的教育。  关键词:美育;英语教学  审美人之皆有,美育不仅可以提升个人修养,也能承载人类诉求。美育能丰富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净化”灵魂,陶冶性情,对人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特殊的作用;美育能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因此,许多有识之士都已经形成了这
胡小石是现当代风格鲜明的书法家,他近承李瑞清,又能博取众长,为我所用.加之学问精深,笔势劲烈,书风挺抝,故能独树一帜.rn传为王献之的《中秋帖》应为米芾临本,笔势如扫,一气
期刊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 动力?我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理 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分真情。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他们祝贺和鼓励;当 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他们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
摘 要:初中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基础,其中的作文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模块,是考试中分值占比最大的一部分,但是,如今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不完善、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意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没有国家统一的教材和指导用书,这就需要每个学校制定具体的实践教学方案对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和指导.教师结合某高职高专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总结出
昭陵石刻集中体现了中和雅正、含蓄蕴藉的书法审美,彰显了儒家思想以及封建皇权意志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初唐的文艺理论和书法实践中,可见昭陵石刻书法形式背后所隐含的审美
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我34年语文教学生涯总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四点入手:  一、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的关视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
摘 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而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又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教学;小学英语  一、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定义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
我们经常听到“做人难,难做人”的感慨,也经常听到“先做人,后做事”的领悟。孩子在接受教育的开始就要学习如何做人,孩子终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决定权就握在家庭和学校的手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内涵不同,职能不同,责任不同,无法互相替代,家长养育子女,“望子成龙”,但不能只重视“养”,更应重视“育”,否则对子女的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