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途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inery_pupp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水平为目标,深入探讨了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指出林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需要注重增设综合性“课程设计”和打造“自主管理实训基地”。而且“课程设计”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纽带”,自主管理实训基地是师资条件和校企平台的有效“桥梁”。
  【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 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11-02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1],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地方高校需要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林学专业旨在培养从事林业生产和森林培育、经营、管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具有显著的技术性和实践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新疆林业陆续启动了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农村防护林建设等十大工程,打造了新疆特色林果产业,启动了种苗花卉产业。新疆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以特色林果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对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大幅提高。
  为此,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开展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尝试,梳理、分析了林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和实践环节,设计了林学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制定了林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构建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设计和自主管理的实训基地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以期为相关专业院校实践教学积累经验。
  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林学专业主要培养为基层和企事业提供农林业生产指导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社会人才需求的主导方向。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和支撑条件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行业需求符合度不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指在一定规模的师资(教师队伍、仪器设备等)和实训平台(实验室、实习基地、校企联合平台等)条件下,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从总体结构上来看,教学过程中既有理论教学也包含了實践环节,应该能够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人才。然而,却出现了学生感觉“学无所用”,用人单位反映“学生不好用”的现象,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培养标准不清楚、培养路径不明确,从而导致传统人才培养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符合度不高[2]。
  2.实践环节中存在脱节
  从课程实验角度来讲,实验内容多以验证、演示为主,尽管课程实验类型也常常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但涉及的知识多以点格局形式分布,很难从行业层面上展开;而从课程实习角度来看,实践内容主要以单一课程为体系,这种单一科目的实习体系割裂了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缺乏系统性、综合性思维的学习和锻炼,在知识体系上缺少连贯性[3]。此外,目前单一课程的实习模式主要以验证和模仿为主,学生学习靠机械记忆,缺乏探索性和研究性空间,枯燥无趣,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3.实践条件缺乏自主性
  从专业、生产实习角度来看,大多数的专业、生产实习变成了“定岗实习”。由于校企实践教学基地是通过借助别单位的设施设备或场地环境,大多基地单位屈于情面与校方签订了联合协议,但企业终究不会因为本科实践教学内容而改变经营计划,更不会以损失效益为代价来开展某些不可恢复的实践项目,教学单位很难实现统筹实践教学与生产过程。由于自主管理的实践基地比较缺乏,使得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缺乏主动性,实践教学内容多以观摩式、劳动式为主,而且实践能力培养内容上尚会存在缺失或不完整,更谈不上探索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了。从而造成实践教学内容与现实生产技能需求相脱节,导致学生专业素养不高、实践能力不强、就业自信心和竞争力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当前“实践教学基地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是实践教学中关键问题之一。
  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途径
  1.结合行业需求,制定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和培养方案
  通过认真调研,深入了解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林业产业发展对林学专业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要求,准确定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构建专业实践能力框架,依据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将所需要的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设置为实验项目和实习项目,确定各实验、实习环节之间的关系,明确各项能力培养任务定位,确定各项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进程,制定林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和培养方案。
  2.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桥梁纽带作用
  根据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充分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课程设计”为纽带,构建课程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六位一体实践教学的新模式。通过“课程设计”将课程实验、课程实习与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有机衔接起来(如图2所示)。例如结合林业生产技能需求,以《森林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森林资源采伐更新作业调查设计规程》等行业规程为技术标准,在林学专业三年级开设的森林经理学课程,结合二年级开设的遥感基础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测树学等课程增设综合性森林资源区划调查设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设计、森林资源采伐作业设计等课程设计内容。这些课程设计不再是理论知识和课程实验的简单验证和再现,而需要学生根据行业规程要求,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发挥自主能动性,开动脑经去思考、探索和设计。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将林学专业不同时期所学专业课程综合在一起,与林业生产部门的公益林区划界定、林地保护利用与规划等正在开展的工程项目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是以机械模仿和被动接受为主,其中充满了探索性和实践性,学生得到了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良好锻炼,能够大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学生经历了精心设计的“课程设计”环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能能力,在進入到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时,已经完成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蜕变,能够直接进入工作角色,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而不是在专业、生产实习过程中进行再“补课”、再“模仿”。
  由此可见,“课程设计”是一类高度综合,能够自成体系的体量相对较小的实践环节,相当于林业行业的“单项设计”。它源于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是衔接专业、生产实习的“纽带”。
  3.建设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学基地
  为了避免“观摩式、劳动式”的本科实践教学实习,着力打造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是非常重要的。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具有三个自主管理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三坪基地、阿克苏红旗坡基地和实习林场)。三个实习基地包含林木种质资源圃、苗圃、经济林栽植区和山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涵盖了绿洲、荒漠和山区的主要建群种,已经成为管理规范、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并具有一定推广示范作用的实践教学基地,能够满足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和生产实习。
  自主管理实训基地是师资条件和校企平台的有效“桥梁”。拥有自主管理的实习基地,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统筹实践教学和生产过程;能够根据生产需求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充实新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实现专业教师全过程指导,强化理论认识与生产实践过程互动。从而形成了“实践引领、学产互动”的实践教学模式。
  三、结语
  通过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我们总结构建了一套改进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一套层次分明、六位一体的“实践引领、学产互动”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增设“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充分发挥“自主管理实习基地”的功能,大幅提高了林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夯实了基础。在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不断优化实践内容的设置,确保切实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为地方林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级复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曹小玉,李际平,吕勇.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文教资料,2016,14(718):168-170.
  [2]王志刚,申书兴,李存东等.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82-85.
  [3]施拥军,黄坚钦,徐华潮等. 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63-66.
其他文献
【摘要】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每个时代的教育科学理论特色,都不可避免地要研究教育的当代价值观念。今时今日,中国已经步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的各个工作领域对精英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校园,特别是高中校园,作为为大学输送莘莘学子,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的基地,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要响应时代的呼声。  【关键词】妥善选拔 品德教育 学习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班导师是高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专业宣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任课教师沟通、“优本生”培养、“学困生”帮扶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一名班导师,从而使班导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关键词】班导师 班风 优本生 学困生  【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95-01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大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几年,随着课程教育的不断改革,任务驱动法不断完善着中职课堂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在个性培训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
期刊
【摘要】2015年4月,重庆邮电大学制定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旨在进一步明确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加强课程建设、改革實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依据学校制定的指导方案,提出“以科研团队为依托,建立以科研骨干为主的教学研究团队;以优势科研方向为主线,建立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共建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提出了执行层面上可能存在的几个教学矛
期刊
一、背景分析  随着学校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在社会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发生了诸多变化。所谓学生活,即将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活,实现课堂教学与生活的巧妙融合。这已经成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每一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贴近生活,借助学生活,更加深入地讲解、领悟古诗的内涵,让古诗在久隔多年之后的现今生活中更加鲜活起来。因此,不仅增加了古诗本身的生
期刊
【摘要】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既具备技师水平,又持有应用型本科文凭的机械类高技能人才。本文介绍了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3+4”教育模式,该模式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 技师 培养  【Abstract】Becaus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manufacturin
期刊
【摘要】本土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情和期望。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表现方式被人们淡忘,甚至于一些工艺繁复的手工艺品制作技巧面临失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深刻思考,如何让本土民间美术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文品格的最初形成期。在校园中大力推广本土民间美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从小树
期刊
漫画人物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表现手法,常令人忍俊不禁,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当今的孩子从电视、画报、电影等媒介接触了大量的漫画。孩子们穿的是加菲猫、流氓兔服装,背的是米老鼠、多拉A梦书包,里面装的是蓝猫、史努比文具,包书的书皮印的是奥特曼、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图案。漫画早已成为儿童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漫画,就没有童年。  漫画是一种用简单而又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它带有一定得讽刺性或幽
期刊
【摘要】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高职院校在党员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发展党员现状,以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环境地质学院为例,对提高党员发展质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形势 高职院校 党员发展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68-01  习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需提高党员发展质量,重视
期刊
【摘要】在国家海洋战略大背景下,本文通过“船舶与海洋”通识课程的开设、教学探索与实践过程,探讨了工科课程作为通识课程的教学规律,实现了工科课程的德育功能,说明了海洋意识培养对高校,尤其是涉海类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关键词】船舶 工科课程 通识教育 教学探索 海洋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7-02  一、背景  党的十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