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之败

来源 :中国连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军 腾讯副总裁、《浪潮之巅》作者
  摩托罗拉并没有败在技术和资金上,但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诸多方面有很多失误。
  英特尔的崛起是靠击败老牌半导体公司摩托罗拉而实现的。
  摩托罗拉成立于1928年,早在二战期间,它就是美军无线通信的供应商。从六十年代起,它在通信和集成电路方面就领先于世界。摩托罗拉比英特尔早两年推出在小数运算性能上五倍好于8086的16位微处理器68000。但后来的事实却是,英特尔公司逼得摩托罗拉彻底退出了微机处理器市场。
  摩托罗拉并没有败在技术和资金上。在很长时间里,它的处理器从性能上要优于英特尔的同类产品。摩托罗拉之败,首先是外界微软的因素,即英特尔有了微软这个没有签约的同盟军。但是,摩托罗拉自己在商业、管理和市场诸多方面也有很多失误。
  不妨来比较一下英特尔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
  首先,这是两个不同时代的公司。总部在美国中部伊利诺伊州的摩托罗拉虽然也是一个高技术公司,也经历了八十年代的信息革命,但是它的作态完全还是五六十年代的传统公司。虽然摩托罗拉对雇员在工资和福利上待遇不错,但是公司和员工基本上还是传统的雇佣关系,公司内部管理层次较多,大部分员工基本上没有多少股票期权。因此,公司的业绩和员工的利益关系不大。英特尔则是一家典型的硅谷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强度比摩托罗拉要大很多,但是每个人平均的股票期权也多很多。硅谷几个比较好的学区房子,不少被英特尔的早期员工买走了,而这些房子靠工资是一辈子也买不起的。
  第二,两个公司的统帅水平相去甚远。英特尔公司八九十年代的CEO格罗夫虽然是学者出身,同时也是微机时代最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他几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好的CEO。摩托罗拉公司由加尔文(Galvin)兄弟创办,公司六十年代传到了儿子手里,八九十年代传到了孙子手里,是个典型的家族公司。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话果然应验在加尔文家族上,三代人可以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孙子辈的克里斯托弗·加尔文虽然是被“选成”CEO的,但是如果他不姓加尔文,他永远不可能是摩托罗拉的CEO,甚至进不了工业界的高层。
  在业务上,半导体只是摩托罗拉的一个部门,而微机处理器又只是其半导体部门的一项业务,可是它对于英特尔来讲却是全部。因此,摩托罗拉即使完全退出微机处理器市场也不过是损失一些地盘,而英特尔一旦失败,则会面临灭顶之灾。
  一般来讲,华尔街总是希望一个上市公司有尽可能多的而不是单一的收入来源,摩托罗拉确实是这么做的,它曾经在计算机的处理器、通信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对讲机、BP 机、手机和电视接收器等很多领域发展。结果每个领域都很难做大。
  英特尔公司做事情非常专注,直到今天,它一直集中精力于个人微机的处理器上。每一代产品的研发都是集中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每一次都是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就像一把散线和一股绳,一把散线很容易被一股绳扯断。因此,专注的英特尔最终把计算机处理器的业务做得很大、很好,而业务多元化的摩托罗拉最后除了在微机处理器上败给了英特尔,在手机上碰到了诺基亚,在信号处理器(DSP)上又败给了德州仪器(TI)。
  很多人问我雅虎有没有可能在搜索领域赶上谷歌,我回答没有,因为雅虎不可能专注在这个领域。有时,一个好公司不能完全按华尔街的意愿办事。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摩托罗拉和英特尔当时换个个儿,即IBM PC采用摩托罗拉的处理器,而将服务器厂家和苹果交给英特尔。那么20年发展下来,摩托罗拉也很难成为半导体领域的老大,因为它内部的问题没法解决。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
院子里的秋葵又开了,玫红和明粉两种颜色,大朵大朵的,灼灼欲燃。微雨的早晨,我决定给秋葵拍上几张片子。小花园地方局促,所以拍摄的角度不很丰富。尽管如此,我还是发现,哪怕
莲花巷的天空总是清的,清汤寡水的,像煮过面条的面汤。任满玉死了。莲花巷里心软的人都哭了。他们都在心里恨恨地念着梅霞,却没人说出口。莲花巷的风,吹起了黄土,吹脏了人的
由郭晓东、黄山编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新疆民间文化遗产大观》终于和读者见面了。该书是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确定的自治区重点图书,而且以大16开精装面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湖中全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西洲翩翩伏在船舷上,看着船桨搅碎一片云影,虽是晨光大好,却唤不起她半分兴致。摘了片荷叶顶在头上,免得晒
无边的漆黑弥漫在四周,如同被墨汁浸染后的深水一样,冰冷刺骨,暗而虚无。这是哪儿?此时的我头痛欲裂,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因这种痛楚而剧烈地颤动。身体被莫名的重物压得僵硬,
“学”与“思”的关系、学术与学者的品格以及现代知识分子的软弱与“无畏施”等话题,既有经典性也有当代性。沉静地反思与辨析其中的关节,让“能思想的苇革”更少一些为时势
第五章第一次亲密接触离开孤儿院十年,安晓旭还是第一次回来。她倒不是对这里有多么深厚的感情,不过是想提醒自己,曾经度过的那段凄凉无助的人生。她曾经以为,自己是一个执着
散文越来越难写,这估计是文学界的一致感受。我想造成如此的原因,一个是散文这种文体自身的难度,在传统的观念里,只要不是韵文、骈文,都可以称作散文,这种宽阔的空间让人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