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美的语文教学中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idemo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感情交流是在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更激发了学习的动力。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更注重师生情感变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情感教学 审美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123-02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这是美的空调的一句经典的广告语。是的,生活可以更美,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教学更应该追求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美,让师生一起徜徉在美的氛围里呢?
  1、美从预习开始——“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材中的许多优秀篇目,有的语言精炼生动,展现自然风光美;有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反映社会规则美;有的质朴隽永,彰显人物形象美……因此,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顺势引导他们踏上美的旅途。
  (1)“书海拾贝”珍藏美。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要让学生从小就能体会到语言的优美馨香和细微色彩,要让他不仅领会到蕴涵在语言中的丰富思想,而且感受到语言的美。”(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如《草原》《桂林山水》《观潮》等,在预习时,我总是鼓励学生把美的词语、美的句子珍藏进自己的“书海拾贝”本子。
  (2)查阅资料初识美。教材中有不少是刻画人物或反映社会风尚的,如《一夜的工作》《詹天佑》《尊严》等,我们可以通过课前查阅资料,或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追踪主人公的成长,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这样,学生对文本所展现的人物形象美、风格美将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美的课堂旅途——“春城无处不飞花”
  (1)书声琅琅之美。叶圣陶先生说:“书要苦读,不读不能得其要旨,不读不能知其意味,不读不能领略言语美。”如《匆匆》一文,诗一般的语言和意境,带给学生诗一般的感觉,简朴而轻灵。教学中,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品味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读中体会朱自清先生婉转空灵的语言美!又如在诗、词等韵文里,韵脚的使用使字音跌宕往复,形成和谐悦耳的音乐美感。如孟郊的《游子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杨万里的《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读起来有一种回环往复的美,更要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加深感悟。正如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
  (2)静读深思之美。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是的,“没有静静思索的课堂是不正常的”。字词中的客观形象只有融入学生的情感、经验,经由学生心灵与头脑的再创造,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灵动的审美意象。如教学《尊严》,初步了解课文之后,启发学生抓住矛盾质疑:年轻人是否不如其他逃难人那么饥饿呢?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体会年轻人的饥饿和困乏。最后在回归整体,升华主题,质疑:他什么都没有,可为什么说他是百分之百的富翁?尊严究竟是什么?这样,让学生在默读中多一份回味,在思考中体会人物形象美。
  (3)心灵共鸣之美。“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王崧舟语)如《月光曲》一课,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段落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在引导学生读懂内容后,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舒缓平静、曲折波动、高昂激越诵读课文,感悟大海的风平浪静、银光晃动、风起浪涌,老师伺机穿插描摹兄妹俩被琴声吸引、感染的情状。达样,在吟诵描述中,有利于学生的涵泳体味,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与作者产生心灵共鸣。
  (4)巧拨千斤之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适时、及时的点拨才能拨动学生心灵之弦,启迪智慧之火花。如教学《童年的发现》,当交流到“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时,刚才还热闹的课堂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们一个个默不作声。这时,我适时抛出课前准备的事例:意大利的科学家布鲁诺,热情宣传哥白尼的新天文学说,却被教会视为异端,受尽酷刑后被活活烧死。看,一些科学家在其事业发展过程中都有这样的遭遇,“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在学生疑而不解、思而不得的当口上,稍作指点,达到巧妙点拨之美。
  (5)柳暗花明之美。“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苏霍姆林斯基语)我曾经看过一个案例:在一次复习课上,老师批评错一个学生,可没想到这个学生立刻站起来辩解。从学生的辩解中老师发现确实是自己失误了。此时,大家屏住呼吸,瞪大眼睛望着老师,课堂气氛十分紧张。这位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
  师:经调查,我认为对××同学的指控不能成立。经本人慎重考虑决定:接受上诉,撤销原判,为××同学平反。(生顿时哄堂大笑,那个受了委屈的学生也笑了。)
  师(诚恳):今天,我因为事先了解不够,错怪了××同学。为此,我向他表示歉意。
  这个案例中,老师用幽默的语言,不但缓解了当时的气氛,使自己从尴尬中解脱出来,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因势利导、柳暗花明的和谐美。
  3、美的课后延伸——“便引诗情到碧宵”
  (1)拓展阅读延伸美。在学习了《草原》的草之绿后,可以让学生阅读并收集整理描写绿的语段。这时,一个个关于描写绿的知识点就会很好地在学生头脑中串起来,有《可爱的草塘》的草之绿;有《鸟的天堂》的树叶之绿;还有《林海》的林之绿,《桂林山水》的水之绿;以及那《爬山虎的脚》的叶子之绿……又如,在学习了古诗《泊船瓜洲》后,让学生在“书海拾贝”上摘录表示思乡之情的古诗句,于是就有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样,学生的学习具有立体感,让美文美句的学习在课外阅读中延伸。
  (2)想象描述升华美。“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学完《搭石》,我问同学们:“在搭石上,每天都会发生许多动人的故事,欣赏搭石,就是欣赏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请展开想象的翅膀,搭石上还会有哪些感人的画面?”此时,我结合点拨引导:或许是一个霞光漫天的夜晚,一位怀抱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或许是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一个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又或许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午后,一个身有残疾的老人来走搭石……于是,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就出炉了,学生们在点滴的叙写过程中,心灵再次受到净化,人情美得到升华。
  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人共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形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捕捉文本自身蕴涵的美的因素,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让语文学习与美同行。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以全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的战略举措,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这块阵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诸职能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诸职能中最难做成功的一环,它对企
在网上闲逛时我们无法不留意越来越多的网幅广告。它们有与网页相对隔离的单独风格,有醒目的广告语,同时强调设计元素的简洁与主次分明,这些特点都令人联想到传统的户外路牌
番薯新品种——“梅尖红”是我县番薯科研协作点马屿区顺太公社泛浦大队选育出来的一个较抗番薯瘟病并抗疮痂病和蔓割病的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梅尖红
应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应试能力,取决于平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与把握,但不容置疑的是,应试的技巧确实能让考生如虎添翼,在提高做题的速度与成功率方面起到明显的促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心理活动的过程。既要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也耍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掌握
一直以来社会对职业高中的偏见及它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制约了职业高中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与国际交往日益增多,掌握英语这种重要的交际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当
介绍了一些有关智能控制的基本概念,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模糊神经控制,专家模糊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等等,并简要分析了模糊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特点,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PID控
后进生只不过是后来才进步的学生。后进生的教育一直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搞好后进生的教育一定要掌握后进生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才能掌握后进生转化的原则和转化方法。另外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改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也更加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应用。体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给与落实好,然而,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