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加快构建更加开放、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支撑政策体系对于实现大庆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至关重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逻辑思路,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阐释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相关概念与理论,分析当前大庆市人才工作面临的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才制度环境不佳等挑战与问题,从强化人才培养和培训、创新人才使用和引进机制、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方面提出构建大庆市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庆市;人才;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4-0015-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良好的开发与利用,树立人才第一的科学认识是前提,构建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根本,提高党管人才水平是关键。
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释义
(一)人才、人才支撑体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体可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具备基本素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二是发挥作用形式——进行创造性劳动,强调人才劳动的创新性、特殊性;三是方向的进步性——对社会有贡献。同时,人才劳动的“创造性”“贡献”的内涵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下也是不同的。
人才支撑体系是指对人才发展有影响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包括人才环境、人才规划、人才开发、人才流动等要素。
(二)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如果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旨在解决发展“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体系有质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比经济增长質量的内涵更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因素,更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供给的有效性,公平性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1]。
(三)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人才建设,人才的聚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需要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状态相应也会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一方面,人才建设、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及社会各方面建设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能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更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因此,人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大庆市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黑龙江省的人才总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供需矛盾突出。大庆市的人才供需情况亦如此,且人才队伍增速放缓。目前来看,大庆市有各类人才45万。在地区分布结构上,专业技术人才大多分布于城市,农村地区人才总体不足;在行业和产业分布结构上,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所占比重有待提高,表现为中、高级“蓝领”产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高级研发人员、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企业家人才总量不足;在人才专业结构上,一些领域人才趋于饱和甚至过多,导致就业困难,但仍有很多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如大庆石油石化传统行业专业人才密集,但新兴产业人才相对不足,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
(二)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必然对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质量提出新要求。总体来看,大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较好,但远未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学科专业布局有待均衡,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定位,应更注重探索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产业为根本宗旨的办学之路。另从实际来看,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与企业具体实施的发展改革目标存在一定错位,即政府非常重视对高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缺乏相应的集聚人才的、较南方发达地区有吸引力的产业项目,致使人才队伍建设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大庆市人才发展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当前的人才安全形势严峻,人才流失加剧,且包括大庆在内的东北重要工业城市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有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8年间,黑龙江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专项人才流失高达5000多名[2]。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一大障碍和难题。
三、构建大庆市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巨大作用,针对人才队伍中的新变化、新需求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以人才使用和培养为主线,科学建设人才队伍,服务于大庆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人才培养和培训
1.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庆人才培养过程应充分重视市场机制对人才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应根据大庆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发展目标。目前,大庆市有6所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大庆科技、教育资源较集中的优势,遵循人才培养的地方适用型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庆现有高校分层次建设。首先,以东北石油大学为首的全国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应发挥其学术科研影响力,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其次,市内普通大学或学院,应充分发挥专业性、应用型的特点,为城市培养具备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再次,针对中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订单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最后,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对口支援、“走出去”等培训教育活动,对紧缺实用人才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力求提升各类人才的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 2.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从大庆市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层次来看,一些领域的精尖人才急缺,例如: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专业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等等。大庆市人才的培养培训,要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工作方针,有效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首先,支持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以订单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其次,依托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及本省实施的“重点人才工程”和“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分层次、分行业、长期系统地组织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赴国内外高校培训,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
(二)创新人才使用和引进机制
1.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首先,全方位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打破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采取“引进”和“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向企业和基层合理流动。其次,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使用评价理念,克服人才使用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让专业的人才到专业的岗位发挥作用,提高人岗适配度。同时,要按照人才分类、评价分类的原则建立符合岗位特点和人才规律的使用评价机制。
2.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大庆市的人才引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人才流动的“市场调控”。否则单纯重视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且人才队伍不稳定。其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还要发挥政府的“间接干预”作用,即政府应主导制定地区引才政策,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打破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再次,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具体为探索建立一个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即灵活采取单位聘用、技术研讨、挂职兼职等方式,吸引更多国内外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到大庆开展交流合作。最后,建立引进人才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机制。本市可依据各市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和培养一些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改变单一的为某一目的单纯引才模式。做到引进和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建成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一个科技项目,创建一个优秀品牌。
(三)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大庆市要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庆市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要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原則。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本地人才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薪酬差距。其次,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实行股权激励方案,建设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利益绑捆机制,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享有股权或净收益最高限。最后,重点扶持奖励创新创业人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其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等支持。
2.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制度,重视人才服务环境建设。即要不断地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和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克服官本位和行政化倾向,减少对人才的行政干扰,保障人才潜心研究;完善政府“一把手”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其他配套政策,落实好引进人才的居留、落户、医疗、保险、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相关政策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力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
[2]张建荣.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27).
关键词:大庆市;人才;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4-0015-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新世纪我国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实现人才良好的开发与利用,树立人才第一的科学认识是前提,构建制度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根本,提高党管人才水平是关键。
一、人才与高质量发展释义
(一)人才、人才支撑体系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具体可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具备基本素质——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二是发挥作用形式——进行创造性劳动,强调人才劳动的创新性、特殊性;三是方向的进步性——对社会有贡献。同时,人才劳动的“创造性”“贡献”的内涵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形态下也是不同的。
人才支撑体系是指对人才发展有影响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包括人才环境、人才规划、人才开发、人才流动等要素。
(二)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的总量与规模增长到一定阶段后,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结果,是经济发展质量的高级状态和最优状态。如果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成功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强调高质量发展,旨在解决发展“好不好”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与高级化、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供给体系有质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不断满足。需要明确的是,经济发展质量比经济增长質量的内涵更丰富,不仅包括经济因素,更包括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具体体现在供给的有效性,公平性发展、生态文明和人的现代化[1]。
(三)人才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人才建设,人才的聚集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即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需要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达到高质量发展的状态相应也会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一方面,人才建设、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发展及社会各方面建设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发展能级、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更多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因此,人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大庆市人才工作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一)人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黑龙江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黑龙江省的人才总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相比,供需矛盾突出。大庆市的人才供需情况亦如此,且人才队伍增速放缓。目前来看,大庆市有各类人才45万。在地区分布结构上,专业技术人才大多分布于城市,农村地区人才总体不足;在行业和产业分布结构上,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所占比重有待提高,表现为中、高级“蓝领”产业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高级研发人员、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企业家人才总量不足;在人才专业结构上,一些领域人才趋于饱和甚至过多,导致就业困难,但仍有很多岗位找不到合适人才。如大庆石油石化传统行业专业人才密集,但新兴产业人才相对不足,劳动者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问题同时存在。
(二)人才培养结构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必然对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质量提出新要求。总体来看,大庆市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较好,但远未达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上,专业设置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学科专业布局有待均衡,需要明确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定位,应更注重探索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服务地方产业为根本宗旨的办学之路。另从实际来看,政府主导的产业转型与企业具体实施的发展改革目标存在一定错位,即政府非常重视对高新产业所需人才的引进工作,但缺乏相应的集聚人才的、较南方发达地区有吸引力的产业项目,致使人才队伍建设与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大庆市人才发展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是当前的人才安全形势严峻,人才流失加剧,且包括大庆在内的东北重要工业城市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有数据显示,1998年至2018年间,黑龙江省的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专项人才流失高达5000多名[2]。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大庆市乃至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一大障碍和难题。
三、构建大庆市人才支撑体系的对策建议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在黑龙江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巨大作用,针对人才队伍中的新变化、新需求及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素质”为目标,以人才使用和培养为主线,科学建设人才队伍,服务于大庆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人才培养和培训
1.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庆人才培养过程应充分重视市场机制对人才发展的引导作用,政府、重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应根据大庆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发展目标。目前,大庆市有6所高等院校,教育资源丰富。要充分发挥大庆科技、教育资源较集中的优势,遵循人才培养的地方适用型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对大庆现有高校分层次建设。首先,以东北石油大学为首的全国重点大学、省部共建大学应发挥其学术科研影响力,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其次,市内普通大学或学院,应充分发挥专业性、应用型的特点,为城市培养具备高素质的适用型人才。再次,针对中高等职业院校,应鼓励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订单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最后,强化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对口支援、“走出去”等培训教育活动,对紧缺实用人才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培养,力求提升各类人才的知识储备和劳动技能。 2.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从大庆市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结构层次来看,一些领域的精尖人才急缺,例如: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专业技术领域的拔尖人才等等。大庆市人才的培养培训,要按照“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工作方针,有效盘活现有人才资源。首先,支持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以订单式和企业新型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培养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其次,依托国家“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及本省实施的“重点人才工程”和“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等人才培养项目,重点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最后,分层次、分行业、长期系统地组织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赴国内外高校培训,建立高层次、常态化的企业家参与政府决策的机制。
(二)创新人才使用和引进机制
1.创新人才使用机制。首先,全方位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打破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采取“引进”和“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专业人才队伍,促进人才向企业和基层合理流动。其次,树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和使用评价理念,克服人才使用的随意性和片面性,让专业的人才到专业的岗位发挥作用,提高人岗适配度。同时,要按照人才分类、评价分类的原则建立符合岗位特点和人才规律的使用评价机制。
2.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大庆市的人才引进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人才流动的“市场调控”。否则单纯重视引进人才,不仅成本高且人才队伍不稳定。其次,在人才引进过程中,还要发挥政府的“间接干预”作用,即政府应主导制定地区引才政策,为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打破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再次,加大柔性引才引智力度,具体为探索建立一个市场主导、政府鼓励、单位自主的柔性引才引智机制,即灵活采取单位聘用、技术研讨、挂职兼职等方式,吸引更多国内外各领域高层次人才到大庆开展交流合作。最后,建立引进人才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机制。本市可依据各市经济发展需要引进和培养一些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改变单一的为某一目的单纯引才模式。做到引进和培养一个领军人才,建成一个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一个科技项目,创建一个优秀品牌。
(三)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大庆市要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庆市的人才激励机制建设要依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的原則。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本地人才的福利待遇,缩小与发达地区的薪酬差距。其次,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实行股权激励方案,建设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利益绑捆机制,科技成果完成人可享有股权或净收益最高限。最后,重点扶持奖励创新创业人才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为其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等支持。
2.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制度,重视人才服务环境建设。即要不断地营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和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克服官本位和行政化倾向,减少对人才的行政干扰,保障人才潜心研究;完善政府“一把手”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实行“一站式”服务模式,探索建立人才管理服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其他配套政策,落实好引进人才的居留、落户、医疗、保险、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相关政策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尽力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取向[J].学术月刊,2018(3).
[2]张建荣.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