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巩固知识,形成技巧,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学生能力、智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学科是知识面非常庞大的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也是内容丰富多彩,非常有趣的学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文作业设计:问题提出的单调性——缺乏思维性问题,答案标准的绝对性——以“参考答案”为准绳,内容的机械性——只是简单的抄记,评价的片面性——缺乏挑战性、多元性内容。这都致使语文作业越来越沉闷、僵化,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扼止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借助语文这个大课堂,利用所能提供优质条件,开发和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对语文课堂进行补充,促进学生去发现生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微课
微课是信息时代涌现出的新的教学艺术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课件或课堂教学形式,微课把能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或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进行片段化处理(5-10分钟之内),借助媒体,可以让师生在线观摩交流,课前、课后自主查阅。由于它使用方便、易于组合,因而备受师生青睐。微课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呈现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微课,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制作和使用微课,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可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行为。我们知道,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在上《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课前,我布置学生观看微课《谈伏笔的妙用》,这就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个重要素材,也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就是“写”——写作。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写作,就是不少于800字作文。而在我们的日常作文训练,甚至高考作文中,常常呈现内容上“假大空”、体例上“应试体”的症状。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无病呻吟的抒情,大而无当的论证,干枯空洞的描述,缺失条理的结构,文史知识的匮乏,语言表达的无味……而在平时的教学、交流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包括那些平时语文成绩不怎样,也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在空间说说、微博微信里面,却是妙语连珠,时常还会有一两段含义深刻的人生感慨。反思之后发现,不爱学语文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语文教学没有更好地把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
微写作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兴趣性。因此,尝试把“微写作”引入语文课堂,少则几十字,多则百余字,既易于操作、便于交流,也易于联系生活、抒发肺腑之言,而且容量还不小。微写作使写作的基本能力点得到具体而微的训练:从文体上看,可以是应用文,也可以是说明性、议论性、描述性的语段;从表达上看,可以议论、叙事,也可以讲故事、编段子;从形式上看,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部分的缩写。微写作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反应速度,得到训练;组织文字的能力,行文结构的布局能力,得到加强。
在进行微写作训练时,我们可以引入一则公益广告、影视作品的一个片段,甚至是教师自己拍摄、制作的视频……通过它们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智慧,进而促进他们去观察发现生活,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在讲解作文课《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时,我引入公益广告《父亲留给我的饺子》,观看后问同学们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同学们说是父亲装饺子的动作。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们,凸显人物个性,要关注细节。课后学生的反馈说,這种形式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听”“说”“读”
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音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因而语文教学除了前面所说的“写”——作文、书本知识练习外,还有“听”“说”“读”。因此,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听”的作业——通过各种媒体听新闻,趣事,然后到课堂(或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去“说” ——用学生自己的语言,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从网络、报刊搜寻一些素材来“读”——有感情的诵读……这都应该是语文作业的形式。这既突破学科书本知识范围,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这样的作业,学生怎能不喜欢?
2016届高三毕业生,我是从高二接手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每节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述他们的见闻及媒体上搜寻来的素材。一开始,学生们都害怕开口,我就用点名的方式“逼”他们开口。渐渐地同学们尝到了分享信息的快乐,从时事政治到经济动态,从奇闻异事到社会正能量,无所不说。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要别具一格、富有创意:要构建课内外联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加强校内外的沟通。语文作业的内容,不仅仅以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为主,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够阅读、理解其他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作业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注重实践。因此,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巩固走向实践,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书本走向生活,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语文学科是知识面非常庞大的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也是内容丰富多彩,非常有趣的学科。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语文作业设计:问题提出的单调性——缺乏思维性问题,答案标准的绝对性——以“参考答案”为准绳,内容的机械性——只是简单的抄记,评价的片面性——缺乏挑战性、多元性内容。这都致使语文作业越来越沉闷、僵化,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扼止了语文素养的提高。
因此,我们要借助语文这个大课堂,利用所能提供优质条件,开发和利用学科教育资源,对语文课堂进行补充,促进学生去发现生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微课
微课是信息时代涌现出的新的教学艺术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课件或课堂教学形式,微课把能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主题的教与学活动,或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内容,进行片段化处理(5-10分钟之内),借助媒体,可以让师生在线观摩交流,课前、课后自主查阅。由于它使用方便、易于组合,因而备受师生青睐。微课改变了传统知识的呈现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微课,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设计制作和使用微课,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可使学生快速置身于特定的认知任务之中,激发他们的认知内驱力,从而引发、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行为。我们知道,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在上《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一课前,我布置学生观看微课《谈伏笔的妙用》,这就成为学生课前预习的一个重要素材,也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二、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就是“写”——写作。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写作,就是不少于800字作文。而在我们的日常作文训练,甚至高考作文中,常常呈现内容上“假大空”、体例上“应试体”的症状。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常常看到:无病呻吟的抒情,大而无当的论证,干枯空洞的描述,缺失条理的结构,文史知识的匮乏,语言表达的无味……而在平时的教学、交流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发现:很多学生,包括那些平时语文成绩不怎样,也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在空间说说、微博微信里面,却是妙语连珠,时常还会有一两段含义深刻的人生感慨。反思之后发现,不爱学语文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语文教学没有更好地把学科和生活结合起来。
微写作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兴趣性。因此,尝试把“微写作”引入语文课堂,少则几十字,多则百余字,既易于操作、便于交流,也易于联系生活、抒发肺腑之言,而且容量还不小。微写作使写作的基本能力点得到具体而微的训练:从文体上看,可以是应用文,也可以是说明性、议论性、描述性的语段;从表达上看,可以议论、叙事,也可以讲故事、编段子;从形式上看,可以局部放大,也可以部分的缩写。微写作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反应速度,得到训练;组织文字的能力,行文结构的布局能力,得到加强。
在进行微写作训练时,我们可以引入一则公益广告、影视作品的一个片段,甚至是教师自己拍摄、制作的视频……通过它们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智慧,进而促进他们去观察发现生活,渐进地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在讲解作文课《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时,我引入公益广告《父亲留给我的饺子》,观看后问同学们最感动的地方在哪里,同学们说是父亲装饺子的动作。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们,凸显人物个性,要关注细节。课后学生的反馈说,這种形式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三、“听”“说”“读”
语文学科的培养目标,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包括音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因而语文教学除了前面所说的“写”——作文、书本知识练习外,还有“听”“说”“读”。因此,除了书面作业外,还可以布置“听”的作业——通过各种媒体听新闻,趣事,然后到课堂(或某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去“说” ——用学生自己的语言,生动、简明、连贯、得体地表达,从网络、报刊搜寻一些素材来“读”——有感情的诵读……这都应该是语文作业的形式。这既突破学科书本知识范围,又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这样的作业,学生怎能不喜欢?
2016届高三毕业生,我是从高二接手的,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每节课前5分钟让学生讲述他们的见闻及媒体上搜寻来的素材。一开始,学生们都害怕开口,我就用点名的方式“逼”他们开口。渐渐地同学们尝到了分享信息的快乐,从时事政治到经济动态,从奇闻异事到社会正能量,无所不说。
在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要别具一格、富有创意:要构建课内外联系,注重学科间的融合,加强校内外的沟通。语文作业的内容,不仅仅以教材中所选的课文为主,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能够阅读、理解其他作品,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语文学科的作业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启迪思维→注重实践。因此,我们的语文作业设计,要从课内走向课外,从巩固走向实践,从单一走向多元,从书本走向生活,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获得全面而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