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群象

来源 :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r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鲁迅的小说创作中,孤独者是容易被读者注意到的一个形象群体。对这一群体进行分类分析,挖掘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走进鲁迅的小说,透视孤独者的内心世界及生存状态。
  【关键词】 鲁迅小说;孤独者;文化内涵
  In perspective Lu Xun novel lonely group portrait 
  Zhang Meilan
  【Abstract】In Lu Xun novel creation, lonely is easily vivid community which is noted by the reader. Carries on the classified analysis to this community, the excavation implication culture connotation, may enter Lu Xun novel well, perspective lonely the inner world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
  【Keywords】Lu Xun novel; Lonely; Cultural connotation
  
  鲁迅的个性气质是内敛抑郁的,其中充斥着强烈的孤独意识。在他的小说创作中,这种孤独意识也随处可感。众所周知,在鲁迅的小说中,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最常见的两类形象群体,然而无论在哪一类群体里,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找到“孤独者”的存在。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正传》中的阿Q、《药》中的革命者夏瑜、《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等等。可以说,这类人物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既有鲁迅生命意识的艺术显现,也有他对所处时代现状的批判与揭露。
  
  1 孤独者形象分类赏析
  
  1.1 “铁屋”中清醒的孤独者:狂人、夏瑜等人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出了著名的“铁屋子”理论:“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但朋友钱玄同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既然已经有几个人醒来,就不能说没有毁坏这黑屋子的希望。”,鲁迅虽自有他的确信,但仍然不愿抹杀希望,答应了朋友写文章的要求,于是有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中的狂人看似疯疯癫癫说着些荒唐之言,但恰恰相反,他是这个时代的清醒者,他不仅看出了中国封建历史的吃人本质,还认识到当前社会依然维持着人吃人的现状,于是他与“吃人”的人决裂,并寄希望于将来社会,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然而现实中不仅没有人回应,反而对其冷遇甚至迫害。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狂人越是清醒,越是不能对周围的人施加影响来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狂人的清醒注定了他越来越处于孤独状态。
   鲁迅似乎不忍心让狂人的一声呐喊就此湮灭,于是又塑造了另一个孤独的烈士——夏瑜,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革命情怀,苦心劝红眼睛阿义造反,不料却被本家夏三爷告官入狱,最后英勇就义。他作为革命者的痛苦不为人知,甚至连他的母亲夏四奶奶也不理解他,更为讽刺的是他为拯救劳苦大众而牺牲,死后鲜血却被华老栓夫妇买来给儿子治病,这种冷漠令人揪心。夏瑜被狂人的呐喊声惊醒,并积极投身于革命,然而在革命的路上,他孤军奋战,承受着“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1.2 为庸众围观的孤独者:孔乙己、祥林嫂、阿Q之类
   鲁迅先生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过这样一段话“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鲁迅提到的这些群众就是喜欢凑热闹的麻木冷漠的看客,他们不止一次出现在鲁迅的作品中,如《藤野先生》里提到的欢呼着看枪毙国人的中国留学生,《药》中写“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着”的观看夏瑜被杀的人,这些看客不仅喜欢看与他们不同类的夏瑜,还喜欢看与他们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于是这类被看者被置于围观的中心,成了被社会遗弃的孤独者。
   孔乙己是个屡试不第的老学童,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教条的毒害,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他是咸亨酒店 “唯一站着喝酒穿长衫的人”,一方面他没有跻身仕途的荣耀,一方面他又不肯放下“读书人”的尊严,融入短衣帮。于是他被社会边缘化,成了上等人痛打,下等人嘲弄的“夹缝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于其人生的结局,末尾一句“大约的确死了”更暴露了人们对他的漠视,以及他孤独而终的必然。
   祥林嫂是受封建礼教戕害的下层劳动妇女中的一员。她接二连三的不幸,不仅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还被鲁镇的人当做不祥之物,最后礼法的不容,社会的冷漠致使她怀着恐惧,孤独地离开了人世。
   鲁迅说过“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再不会感到别人精神上的痛苦”。而造成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的正是愚昧无知的大众,他们“或大嘴或独耳,或瞎眼或瘸腿,没有精神力,只有麻木和愚昧”这样的文字可以说是鲁迅对当时社会人心的最辛辣的揭露。
  1.3 绝望的孤独者:吕纬甫、魏连殳等
   吕纬甫是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十多年前的他是一个激烈的新文化的传播者, 但是伴随五四高潮的退去,面对旧势力的反扑,吕纬甫变得迂腐而颓唐,靠教“子曰诗云”混日子,整个人丧失了之前的理想和奋斗的勇气,在无聊与空洞的琐事中慢慢打发时间。小说结尾他说道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样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透过这样的语言可以看出他的消极厌世情绪,他心甘情愿在自己营造的小圈子里孤独地消磨生命。
   继《在酒楼上》之后,鲁迅先生在《孤独者》中又塑造了另一个孤独悲观情绪浓郁的人物形象——魏连殳。他曾经经历了新思想的洗礼,是一个令人害怕的激进的“新党”,五四退潮后,他依然敢于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因此被周围人视为异类。当他回乡为祖母入殓时,旧势力人物结成同盟对付他这个“吃洋教”的“新党”。再遭受了流言的诽谤,孩子们的疏远、失业的困顿后,魏连殳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并明白这是一场无论如何也不会战胜斗争,于是他内心渐渐陷入了可怕的虚无与绝望,绝望带来的激愤情绪又带动了复仇情绪的滋长,他报复那些无聊的看客,报复那些原以为是希望的孩子,甚至将自己的生命也作为毁坏的对象。小说的结局是魏连殳死了,与其说他死于生理上的疾病,不如说死于自我挣扎、自我折磨的心理疾病。
   《孤独者》之后,鲁迅的小说中就再也没有孤独的个人了。魏连殳的死似乎结束了自狂人开始的孤独者的命运。究其原因,鲁迅《两地书》中的一句话或许可以作为解释,即“这类人物的命运,在现在——也许虽在将来——是要救群众,而反而被群众所迫害,终于成了单身,愤激之余,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与毁灭。”
  
  2 孤独者形象隐含的文化内涵
  
   鲁迅先生所塑造的这一系列孤独者形象,与作家共生于世纪之交的特定历史时期,他们深深根治于社会现实的土壤,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2.1 作家自我生命意识的显现
   任何一位作家无论用笔如何曲折隐晦,他的作品中总会闪现着他的生命之光,鲁迅作品中所塑造的孤独者形象就暗含着作家本人的自我生命意识。20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鲁迅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潮涨潮落。五四前的激情呐喊,五四后的彷徨苦闷,几乎是所有知识分子经历过的思想突变。
   小说《狂人》中狂人的心态正是作者当时心态的一种折射,狂人认清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然后通过呐喊,既想救醒自我,也想救醒他人。而作者也在《呐喊.自序》中写道“有时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在酒楼上》和《孤独者》中的主人公精神上的孤独与绝望则恰恰反映出五四新文化战线破裂后,孤独成为一种时疫在社会上流行,鲁迅作为思想的启蒙者也难以幸免,孤独的苦闷和绝望也常常不招即来,挥之不去。也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可以细腻真实地描绘出特定历史时期孤独者所经历的心路历程。
  2.2 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与批判
   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有感于国人的麻木和逆来顺受,毅然决然选择了弃医从文。他运用文学的手法,通过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把“国民性”形象具体地解剖给世人看,并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批判,希冀达到改革国民性的目的。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从《狂人日记》就开始了,狂人的所见所闻就是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间接批判,另外,以批判国民性为目的而创作的《阿Q正传》在批判力度上显然是最深刻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及他保守派外、投机取巧的态度,都是“国民之陋劣”。鲁迅先生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人性“痼疾”的不遗余力地揭露与批判,是为“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最终达到治病救人、改造国民性的目的。
  2.3 对封建旧礼教的抨击
   在鲁迅塑造的孤独者形象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封建礼教奴役和压迫下的劳动妇女,如祥林嫂、单四嫂子等,她们勤劳能干、善良朴实,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的族权、夫权、神权的束缚与禁锢,她们长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历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与折磨。如祥林嫂从丧夫到被迫改嫁、从抗婚到顺从,从失去儿子到捐门槛,是一个逐渐对封建礼教认同的过程,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没有从悲剧命运中挣脱出来,反而是被所认同的的封建道德、封建伦理所抛弃,最终怀着恐惧走向了死亡。
   毛泽东曾把鲁迅与孔夫子相媲美,称其是中国现代的圣人。的确,透过他笔下的这一系列孤独者形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处于特定历史时期,鲁迅思想的超越性以及他对世态、人性的深刻洞察,同时面对时代的动荡变迁,作为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也在这群孤独者身上找到了依据。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4]钱理群:《走近当代的鲁迅》,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去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社会物质生活的较大改善以及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人们的生
期刊
【摘要】 每年学生的就业问题都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今年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才能使技校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这都是一个就业指导老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本文围绕以上几个问题做了必要的阐述。  【关键词】 严峻形势;就业误区; 解决方法  How does the professional school graduate's ro
期刊
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个部分组成,而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通规律的认识和概括。理论又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因此物理实验是可想而知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具有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在实验过程中逐渐形成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动脑能力,因此我们从事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立足点,在实验的基
期刊
【摘要】   在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模拟物理现象和虚拟物理世界,可以传输大量信息,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如赶时髦、搞花架子等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关键词】 网络技术; 物理教学; 多媒体;资源整合   About information tech
期刊
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学习的方式放在首要的位置,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接受型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化学教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也同样需要改革,只有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探究性的学习模式,才能真正激活化学课堂教学,使化学课堂教学起到实效 。那么如何才能使探究
期刊
阅读能力是综合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它需要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一个人的词汇量、语汇量、对句式结构的分析能力直接影响阅读理解能;它需要交际能力,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它需要语感,还需要读者积累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书本知识去理解生活,以生活知识去感悟书面知识的内涵。从长远的观点看,中学阶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上讲,阅读能力又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
期刊
摘 要:当今的时代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的科学知识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微元思想是学习高中物理所要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的到。因此,本文就是通过介绍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微元思想和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微元法应用范例来探讨微元思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的。  关键词:微元法; 无穷小量; 分割; 近似  从数学上讲,微
期刊
所谓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积极实施在客观上有力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因而近年来,有效教学受到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笔者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在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内涵特征等基础上积极跟进历史课教学改革,结合自己长期历史教学实践,努力探素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我认为,探究性教学是历史课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了阅读疗法的含义,分析了阅读疗法的原理,指出阅读疗法在心理治疗、心理健康和发展方面的意义。阅读疗法是通过有选择的读物和指导性阅读,来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答案和办法,以此改善情绪,调整心理状态。开展阅读疗法在当今心理治疗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 阅读疗法;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   Study on Bibliotherapy  Peng We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祖国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和研究,我的观点是素质教育应从心理素质教育开始。  首先,心理素質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心理、人格思维、言行提供引导性服务,矫正性服务和预防性服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工作中研究、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而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都比较好,导至因心理因素一项荒废了一个青年。例如:我镇有个张姓学生,是女生。她的父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