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约占全国面积三分之二,“依山傍水”成为理想的居住环境。然而,在城市快速的建设步伐中,肆意的破坏山水环境,人居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加强对山水城市的认识与了解,营造山水特色空间,对于小城市建设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探讨了抚顺市清原县城山水空间营建的相关策略,引入“山水城市”这一建城理念,结合相关规划,指出山水空间营建的重点在于:宏观上,山水化生态格局的总体架构;微观上,美学意境的多层次空间的创造及把握文脉、突出地域文化的人文景观延续。
关键词:小城市;山水城市;策略
清原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隶属长白山西南余脉,是抚顺市北部的生态涵养区及水源保护地。今年来,城镇化迅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千城一面、本土化特色的消失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山水城市理念指导清原县城城市建设尤为必要。
作为小城市,清原县城规模不大,四面环山、绿水贯穿、满族文化特色鲜明,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更容易植入,山水城市理论能够为清原县城的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
1概念解读
小城市通常指市区及近郊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沟通着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将城市中的高科技、文化、经济联系推向农村,缩小城乡“二元化”结构。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城市建设破坏了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基于对生态及人文的思考,钱学森教授首次在1990年提出了“山水城市”的设想。山水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具有深厚的哲学、文化、社会学内涵,是反思现代城市建设实践,面向城市未来,提出的跨学科、跨领域,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
2山水空间基质要素分析
2.1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清原县城在受长白山余脉的影响,属丘陵山地地形。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南部为龙岗山山脉,连绵起伏、群山峻岭;中部为浑河谷地,平均海拔在200-400之间,起伏不平,是本县主要耕作区。
境内河流密布、水源丰富,浑河的支流英额河贯穿整个城区,河流城区主干部分南北长6000米,河流宽度在150米左右,常年蓄水;支流一处,位于城区东部,系山体河流冲刷形成。
山体遮挡冬季风,夏季带来凉意,在清原县城的空间格局中属于大的“绿面”;英额河作为清原县城城市空间格局中的“蓝带”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城区外围大片的农田、林地等生态资源共同簇拥着中心城区。流水、山石、草木与人们的生活空间紧紧相融,人们生活在城市之内,美景之中。这些共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山水环境。
2.2 独特的满族地域文化
清原本名清源,含清河源头,大清根基之意。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3个民族聚居于次,各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作为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满族民居,始终反映着所属地区的气候、风俗、文化等特征,有着独有的内涵。《大金国志· 初兴风土》载:女真人居住“多以山谷、联木为栅,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居于其上。”这种口袋式满族民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理性与浪漫的结合。随着全球化的进度的加速,满族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传统建筑元素及群体空间的继承势在必行。
3策略
3.1 山水化生态格局总体架构
在规划中,充分依据其自然山水格局,宏观上确定最佳的生态体系框架。在保护自然山水的前提下,考虑到山体环绕的现实地形,跨河发展,整体形态柔美,沿英额河两侧呈狭长带状布局形式发展(图1)。道路系统与山体景观相呼应,南北向道路系统,参考古代的造园手法,借山景入城,形成良好的视觉通廊;东西向道路系统顺应山体,蜿蜒而设,不拘于方格网式的路网布置;注重慢行系统的构建,设置滨河步道,满足人们亲近水的天性。
3.2 显山露水,营造山水空间多层次美学意境
“显山露水”的自然山水格局是中国传统城镇追求的基本格局。规划中,注重寻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质与量上的差异,发展中的主从序列,以此而展现出景观要素的层次性,使得城镇空间特色鲜明,主从明确、对比清晰。在总体规划的层面引入城市设计,强调提高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开发强度,控制城市外围和组团缓冲区建筑密度,对不同的建筑区采取不同的开发强度进行控制。控制建筑高度,构建与山体轮廓相和谐的城市天际线。尤其是对于河流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开发强度给予严格控制,保留良好的山体水体视觉通廊(图2)。临近山体,建筑顺应山体走向,根据山体的不同高度灵活改变,但主要以低层建筑为主,形成以山为背景,建筑为烘托,山体建筑相协调的景观意境。英额河作为整个城市的重要水域,是打造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区域。在充分研究区域水资源及城镇特色基础上,依托自然山水、秉承历史文脉,构筑城市水系空间格局(图3)。
3.3把握文脉,塑造满族文化人文景观
规划中,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入,将城市的老城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分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非保护区,针对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方针。对历史文化积淀较丰富的区域,将其看成一個有机体,随着城市新城代谢的运动,不断的发展变化。为突出富于清原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活动等,在河南新区建设满族文化街区,对建筑的体量、色彩、造型进行宏观的控制。同时开发以满族服饰、民族工艺品为主,集生产、加工、参观、展示、销售、购物为一体的满族购物市场,把富有满族特色的建筑、民俗生活、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围绕满族文化设置一系列人文景观,通过具有满族文化内涵的雕塑、小品、灯具、节点的点缀,营造满族文化氛围。
4 结语
山水空间以自然保护优先并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符合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也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一脉相承。在进行小城市山水空间营造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为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地域特色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吴人韦 付喜娥.“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J].风景园林内涵,2011.
[2] 张波 马守恒.山水城镇空间营建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
[3] 李悦.基于“山水城市”概念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04.
作者简介:
姓名:张玉;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12;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沈阳建筑大学;职务:学生;职称:学生
指导教师:彭晓烈;性别:男;学历:博士;职务:院长;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关键词:小城市;山水城市;策略
清原县地处辽东山地丘陵区,隶属长白山西南余脉,是抚顺市北部的生态涵养区及水源保护地。今年来,城镇化迅速增长,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千城一面、本土化特色的消失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山水城市理念指导清原县城城市建设尤为必要。
作为小城市,清原县城规模不大,四面环山、绿水贯穿、满族文化特色鲜明,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更容易植入,山水城市理论能够为清原县城的建设提供合理的思路。
1概念解读
小城市通常指市区及近郊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沟通着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协调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将城市中的高科技、文化、经济联系推向农村,缩小城乡“二元化”结构。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城市建设破坏了与自然界的平衡与和谐,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基于对生态及人文的思考,钱学森教授首次在1990年提出了“山水城市”的设想。山水城市根植于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与历史,具有深厚的哲学、文化、社会学内涵,是反思现代城市建设实践,面向城市未来,提出的跨学科、跨领域,极具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理论。
2山水空间基质要素分析
2.1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
清原县城在受长白山余脉的影响,属丘陵山地地形。北部为吉林哈达岭山脉,南部为龙岗山山脉,连绵起伏、群山峻岭;中部为浑河谷地,平均海拔在200-400之间,起伏不平,是本县主要耕作区。
境内河流密布、水源丰富,浑河的支流英额河贯穿整个城区,河流城区主干部分南北长6000米,河流宽度在150米左右,常年蓄水;支流一处,位于城区东部,系山体河流冲刷形成。
山体遮挡冬季风,夏季带来凉意,在清原县城的空间格局中属于大的“绿面”;英额河作为清原县城城市空间格局中的“蓝带”具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同时城区外围大片的农田、林地等生态资源共同簇拥着中心城区。流水、山石、草木与人们的生活空间紧紧相融,人们生活在城市之内,美景之中。这些共同形成了丰富的自然山水环境。
2.2 独特的满族地域文化
清原本名清源,含清河源头,大清根基之意。有汉、满、蒙、回、朝鲜等13个民族聚居于次,各民族在地域分布上,大杂居、小聚居。
作为地域文化最直接的载体满族民居,始终反映着所属地区的气候、风俗、文化等特征,有着独有的内涵。《大金国志· 初兴风土》载:女真人居住“多以山谷、联木为栅,穿土为床,温火其下,而寝食居于其上。”这种口袋式满族民居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理性与浪漫的结合。随着全球化的进度的加速,满族这种特有的民族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传统建筑元素及群体空间的继承势在必行。
3策略
3.1 山水化生态格局总体架构
在规划中,充分依据其自然山水格局,宏观上确定最佳的生态体系框架。在保护自然山水的前提下,考虑到山体环绕的现实地形,跨河发展,整体形态柔美,沿英额河两侧呈狭长带状布局形式发展(图1)。道路系统与山体景观相呼应,南北向道路系统,参考古代的造园手法,借山景入城,形成良好的视觉通廊;东西向道路系统顺应山体,蜿蜒而设,不拘于方格网式的路网布置;注重慢行系统的构建,设置滨河步道,满足人们亲近水的天性。
3.2 显山露水,营造山水空间多层次美学意境
“显山露水”的自然山水格局是中国传统城镇追求的基本格局。规划中,注重寻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在质与量上的差异,发展中的主从序列,以此而展现出景观要素的层次性,使得城镇空间特色鲜明,主从明确、对比清晰。在总体规划的层面引入城市设计,强调提高城市中心区和商业区开发强度,控制城市外围和组团缓冲区建筑密度,对不同的建筑区采取不同的开发强度进行控制。控制建筑高度,构建与山体轮廓相和谐的城市天际线。尤其是对于河流两侧的建筑高度及开发强度给予严格控制,保留良好的山体水体视觉通廊(图2)。临近山体,建筑顺应山体走向,根据山体的不同高度灵活改变,但主要以低层建筑为主,形成以山为背景,建筑为烘托,山体建筑相协调的景观意境。英额河作为整个城市的重要水域,是打造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区域。在充分研究区域水资源及城镇特色基础上,依托自然山水、秉承历史文脉,构筑城市水系空间格局(图3)。
3.3把握文脉,塑造满族文化人文景观
规划中,通过城市设计的引入,将城市的老城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分区: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非保护区,针对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建设方针。对历史文化积淀较丰富的区域,将其看成一個有机体,随着城市新城代谢的运动,不断的发展变化。为突出富于清原特色的民俗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节庆活动、民俗表演活动等,在河南新区建设满族文化街区,对建筑的体量、色彩、造型进行宏观的控制。同时开发以满族服饰、民族工艺品为主,集生产、加工、参观、展示、销售、购物为一体的满族购物市场,把富有满族特色的建筑、民俗生活、民族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保存下来。并围绕满族文化设置一系列人文景观,通过具有满族文化内涵的雕塑、小品、灯具、节点的点缀,营造满族文化氛围。
4 结语
山水空间以自然保护优先并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符合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也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等一脉相承。在进行小城市山水空间营造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有机结合,为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地域特色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吴人韦 付喜娥.“山水城市”的渊源及意义探究[J].风景园林内涵,2011.
[2] 张波 马守恒.山水城镇空间营建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
[3] 李悦.基于“山水城市”概念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04.
作者简介:
姓名:张玉;性别:女;出生年月:1986.12;学历:硕士;工作单位:沈阳建筑大学;职务:学生;职称:学生
指导教师:彭晓烈;性别:男;学历:博士;职务:院长;职称:教授;工作单位:沈阳建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