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次要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张红霞在《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精彩的小说阅读课教学离不开对次要人物的赏析、挖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感知和欣赏次要人物形象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定向阅读描写次要人物的词句,找出其言外之意,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心理等要素勾连起来,逐一比对,找出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联系,发现次要人物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从次要的细节或小人物入手,于无疑处生疑,巧妙追问,探求次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者在课中设计一两个微课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挖掘次要人物的审美意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选择经典诵读素材的要点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郑秀劼在《教学与管理》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经典诵读素材要具备科学性和价值性。在选择经典诵读素材时,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如诵读素材的内容应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演变、古文学常识、古诗词、经典名著等,在此基础上要以自身的约束力、自觉性为基准将德性表达出来;第二,语句的音律要美,内容要简单易懂,情节要有趣,人物形象要多样,并且要具有画面感和生活情趣;第三,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诵读文本,还要顺应知识体系构建的规律,体现适应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特点;第四,形式要多样,除了以文言文、古诗词为形式的国学读本,还可以以成语、文言文、名著节选为方式选择素材,涉及思想类、艺术类、生活类、科技类等内容。
从两个方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
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夏家顺在《语文建设》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基于“语用”取向,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两个层面:教材内容层面与活动内容层面。从教材内容层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抓住三个要点:重点是文本中最有学习或训练价值的内容;难点是文本中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支点是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资源中选取的支撑性的教学材料。从活动层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设计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训练活动,也包括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训练活动,还包括欣赏、体验等思想提升活动。教师在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时必须兼顾认知、言语、思维、感悟四个维度,针对具体的文本和学情,或有所侧重,或有所兼容,不能顾此失彼,也不必面面俱到。
初中化学思维重构的做法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教师邱兵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学生通过思维重构,能够从认知上架起由化学知识点到化学知识面、由化学知识面到化学知识体系的桥梁,从而建立起多维度的知识体系。思维重构的做法是:首先,用“思维导图”的反思模式,将初中化学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示出来,在各级主题关键词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帮助学生重构单元知识结构;其次,利用三重表征的思维重构,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比如复习基础知识时注重宏观表征的回顾,利用模型的“可视化”特点再现微观表征的重塑;最后,聚焦错误,创设思维重构情境,比如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出现错误,原因是找不到解题的头绪,教师可以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学会分析综合性问题。
应对课堂上假性学习的对策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硕士研究生丁萍萍在《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假性学习表现为假性的课堂倾听、假性的课堂执行、假性的课堂合作等。应对课堂上的假性学习,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创建“润泽型”课堂,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缓解学生暂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心理压力,使课堂不会时刻处于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我会,我会”的情境中,允许课堂静默,建立起师生互相倾听的习惯;第二,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纸笔测验式评价、交流式评价(课堂提问与课堂讨论)、表现形式评价等,使学生既能通过最终评价明确本阶段的学习效果,又能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知识漏洞,从而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第三,给予学生自由,但又要具有一定的约束,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如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向学生传授探究的方法,在进行中基于学生的了解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责编 欧孔群)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教师张红霞在《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7期上撰文认为,精彩的小说阅读课教学离不开对次要人物的赏析、挖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感知和欣赏次要人物形象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定向阅读描写次要人物的词句,找出其言外之意,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外貌、性格、语言、心理等要素勾连起来,逐一比对,找出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联系,发现次要人物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从次要的细节或小人物入手,于无疑处生疑,巧妙追问,探求次要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者在课中设计一两个微课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共同挖掘次要人物的审美意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选择经典诵读素材的要点
吉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郑秀劼在《教学与管理》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经典诵读素材要具备科学性和价值性。在选择经典诵读素材时,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现教育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如诵读素材的内容应包括正确的价值观、历史演变、古文学常识、古诗词、经典名著等,在此基础上要以自身的约束力、自觉性为基准将德性表达出来;第二,语句的音律要美,内容要简单易懂,情节要有趣,人物形象要多样,并且要具有画面感和生活情趣;第三,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诵读文本,还要顺应知识体系构建的规律,体现适应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特点;第四,形式要多样,除了以文言文、古诗词为形式的国学读本,还可以以成语、文言文、名著节选为方式选择素材,涉及思想类、艺术类、生活类、科技类等内容。
从两个方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
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夏家顺在《语文建设》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基于“语用”取向,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涉及两个层面:教材内容层面与活动内容层面。从教材内容层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抓住三个要点:重点是文本中最有学习或训练价值的内容;难点是文本中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支点是为了解决重点和难点,在课程资源中选取的支撑性的教学材料。从活动层面重构语文教学内容,要基于教材设计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听说读写等言语训练活动,也包括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训练活动,还包括欣赏、体验等思想提升活动。教师在重构语文教学内容时必须兼顾认知、言语、思维、感悟四个维度,针对具体的文本和学情,或有所侧重,或有所兼容,不能顾此失彼,也不必面面俱到。
初中化学思维重构的做法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中学教师邱兵在《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学生通过思维重构,能够从认知上架起由化学知识点到化学知识面、由化学知识面到化学知识体系的桥梁,从而建立起多维度的知识体系。思维重构的做法是:首先,用“思维导图”的反思模式,将初中化学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示出来,在各级主题关键词之间建立记忆链接,帮助学生重构单元知识结构;其次,利用三重表征的思维重构,突出化学学科特点,比如复习基础知识时注重宏观表征的回顾,利用模型的“可视化”特点再现微观表征的重塑;最后,聚焦错误,创设思维重构情境,比如学生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出现错误,原因是找不到解题的头绪,教师可以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学会分析综合性问题。
应对课堂上假性学习的对策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如密、硕士研究生丁萍萍在《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假性学习表现为假性的课堂倾听、假性的课堂执行、假性的课堂合作等。应对课堂上的假性学习,教师可以这样做:第一,创建“润泽型”课堂,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感,缓解学生暂时回答不出问题的心理压力,使课堂不会时刻处于争先恐后举手回答“我会,我会”的情境中,允许课堂静默,建立起师生互相倾听的习惯;第二,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及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纸笔测验式评价、交流式评价(课堂提问与课堂讨论)、表现形式评价等,使学生既能通过最终评价明确本阶段的学习效果,又能通过过程性评价了解知识漏洞,从而提高研究学生的能力;第三,给予学生自由,但又要具有一定的约束,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如在探究活动开始之前,向学生传授探究的方法,在进行中基于学生的了解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