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就业报道审视媒体的“话语失真”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96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3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举行2009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的进展情况,人保部新闻发言人透露,“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但各地情况不一样”。
  大学生签约率“略低”于去年,官方透露出的大学生就业进展与一段时期以来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报道上通过“大学生当保安”、“大学生当掏粪工”、“大学生毕婚族(女大学生毕业后先结婚再就业)”之类的报道反复渲染与强化而构建的舆论环境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社会公众对于大学生就业的普遍性认知显然有所不同。而在此之前,媒体内部已经提出了对关于大学生就业报道的“话语定势”的质疑。
  “今年是高校扩招后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就业高峰年,社会上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议论纷纷扬扬、不绝于耳。但是,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采访调查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虽是事实,但远没有难到像一些媒体渲染的地步,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被夸大了”,这是《中国青年报》4月上旬发表的一篇《大学生就业难度被夸大了》报道中的一段表述。尽管对“大学生就业难度被夸大”的说法仍存争议,但媒体内部的观点分化,至少表明在将大学生就业问题营造成为最热门的“热点”之后,媒体内部已经开始了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存在的“话语失真”现象进行反思。
  这种反思是非常必要,对于公众来说,他们需要更加理性、更接近真相的信息;对于媒体自身来说,深刻剖析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报道上的“话语失真”现象及其形成机理,并探寻纠正之策,对于创新媒体热点报道的操作理念、锤炼媒体品质来说都是有所裨益的。
  
  “失真”乱象
  
  通过“百度新闻”搜索引擎即可直观感受到“大学生就业”这一话题的热度:根据4月25日笔者写作此文的搜索结果,“医改”共有22.7万条记录,“大学生就业”共有21.4万条记录,“大盘走势”共有19.2万条记录。而具体到大学生就业,输入“大学生就业难”这一主题词,可搜索出8.87万条记录,而关于“大学生顺利就业”主题词的记录仅有9100条。
  这一数据反差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种值得肯定的取向,即关注并迅速响应热点并进行审视已经成为媒体普遍秉持的立场。但如果详细对搜索出的新闻加以研读即可发现,很多媒体在响应热点上的进步,超过了其在“理性审视”上所取得的进展,并由此而带来以下三种明显的“话语失真”倾向。
  第一是现状报道的“跟风”倾向。最新一轮大学生就业报道的热潮起源于去年10月份之后,主要源于两大背景:一是每年的10月份之后,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开始直面就业问题,而且很多公司在九十月份启动校园招聘计划已逐步成为惯例;二是去年9月份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及随之而来的经济形势的冷却并迅速传导到就业领域,与“民工返乡”几乎同步,大学生就业也上升为热点话题。“受金融危机冲击,进高校招聘企业锐减”之类的新闻率先出现在沿海地区的媒体上,经网络媒体转载后,内地其它地区的媒体也开始以一种“本地化”的操作策略进行类似的报道,构成了报道大学生就业现状第一波“跟风潮”。之后,“高校招聘会爆棚、挤爆门槛”成了各家媒体在报道高校招聘活动时不约而同的报道基调,构成了报道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第二波“跟风潮”。紧随而来,就是各式各样的关于大学生“自降身价”择业以及政府企业“帮扶大学生就业”的报道相对集中地出现在媒体上。
  第二是个案报道的“娱乐”倾向。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受到公众广泛关注之后,基于这一题材的更能吸引“眼球”的报道有意无意之间在媒体上广泛“流传”,出现了普遍性“娱乐化操作”倾向。这种操作主要有两种套路:一是以女大学生为主角的、带有明显“性暗示”的社会新闻频频在媒体上出现:《女孩(大专生)险遭面试者强暴 裸身裹毛毯欲跳楼》《女大学生应聘家教,遭捆绑凌辱》《杭州某公司给面试女生放三级片》《女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只穿内裤跳楼身亡》等等,均为近期各类网站转载率极高的新闻;二是带有“恶搞”大学生意图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比如大学生招聘会出现门童岗位、大学生应聘清洗化粪池工作、大学生竞聘洗脚工等等。
  第三是深度报道的“泡沫”倾向。应当说,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关注,一直抱有探究原因并且寻求对策的追问态度,这是一种可贵的态度,也是媒体责任感的体现。但是,在这种追问过程中出现了值得探讨深度报道的“泡沫”倾向。这种倾向具体来说表现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讨上的“众口一词”、缺乏针对性。总结一下,大多数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反思性报道,多数都止于二种原因:首先是扩招政策、大学生期望过高、大学生能力以及适应社会技能不足等,鲜见有媒体能结合各地各区域具体的现实,提一些更具针对性原因所在。其次是对策分析上的“自说自话”,缺乏可操作性,某些机构、专家人云亦云或者哗众取宠式的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以及“支招”的报道散见于各类媒体,比如“教育界人士呼吁每家中小企业吸收一名大学生就业”、“财政补贴帮助未就业大学生走村入户”、“大学生高空练单杠训练胆量适应就业竞争”、“找工作,大学生为何不如残疾人”等等。
  
  机理剖析
  
  毋庸置疑,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基本的社会现实,而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的脱节等诸多复杂原因,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变得越来越棘手。但客观来看,这是一个最近几年来一直持续的社会焦点问题,而并不是一个短时发酵的热点问题,但是,在媒体所营造的舆论环境中却呈现出相反的态势,大学生就业难迅速升温成为热点,以至于社会各界都被卷入对这一话题的讨论,从而更加剧公众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寻就业门路”的普遍性认知。
  媒体因为响应、追逐热点而出现“话语失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前媒体热点报道上的通病,而结合大学生就业报道来分析,即可以看出这种“话语失真”现象潜在的形成机理。
  一是媒体采编环节上的新闻由头“概念化”现象。根据经典的新闻学理论,新闻由头应当是一种事实,而绝非某种事先已经形成的“概念”。但是,随着所谓的“厚报时代”、“海量信息”时代的来临,快速的大批量的稿件供应已经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环节的首要需求,并由此带来了两种取向:首先,媒体仅靠挖掘新闻事件已经不足以支撑内容生产的“原料”需求,于是,一些已经议论纷纷的“热点”自然会成为媒体致力开掘的“新闻富矿”;其次,媒体对于一线记者的考核出现了普遍性的“以量为主”的取向,从而引导一线记者以“是否能快速成稿”作为观察新闻现场的第一价值落点,并由此而产生了“带着观念寻找事实支撑”的采访模式,于是就出现了对于大学生就业现状报道的“跟风”倾向。而这种新闻由头的“概念化”倾向,目前已经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环节中带有相当普遍性的现象。
  二是媒体内容包装上的新闻热点“过度开发”现象。由于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媒体越来越注重对内容的包装与营销,对于媒体来说,这是能否获取影响力从而赢利,能否获取广告投放主动权的至关重要的“第一次营销”。本着“影响力至上”的原则,媒体形成了“紧跟热点抢抓读者眼球”的内容“包装”思路,一些原本与热点结合并不密切的新闻内容,也被套上了“热点”的外衣,大学生就业报道中出现了“娱乐”倾向即与这种内容包装思路密切相关:女性受到性侵犯的新闻内容已经不再“醒目”,于是,一些媒体便抓住“女大学生身份”来做文章,将一桩社会新闻与大学生就业形势相联系来制造关注度,扩大影响面。这种操作思路在某些网站上更为明显,比如《解放日报》发表的一篇对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的报道提到了“八成大学生愿意降低薪酬预期”,在某网站转载时,标题即变成《大学生就业观念已经很务实,薪酬预期可以一降再降》。这种“过度开发”新闻热点而赢取“眼球”与点击率的生硬操作,自然会造成“话语失真”,影响公众对于大学生就业的真实状况的判断。
  三是媒体运作环节中的新闻取向被利益主导的现象。由于大学生就业成为社公关注的热点,于是很多商业机构自然不会放过利用这一热点进行商业炒作以谋取利益的机会,而这种商业操作自然也需要媒体的配合,于是便出现了在商业利益主导下,媒体与商业组织在炒作新闻热点上的“共谋”现象,房地产商利用大学生就业难推出“买房送就业岗位”的促销“创意”,媒体即大加炒作,并在实际操作中有意采访专家,制造交锋氛围,吸引公众注意;某些企业主就大学生就业难发表一些看上去很有“新意”却并无操作性的观点,也被媒体大加报道,以扩大这些企业主以及企业的知名度等等,这些报道均表现热点新闻的报道正在受到商业利益侵蚀的现象。
  一线新闻采编环节的“由头概念化”为内容制作与包装上的“抓热点制造关注度”策略提供了支撑,而这种由媒体制造关注度的操作手法,一旦为商业利益所主导,就会增加媒体“话语失真”的程度。显然,而这三大成因之间“互动”,正是大学生就业报道存在普遍性的“话语失真”现象的形成机理。
  
  价值重塑
  
  显然,大学生就业报道“话语失真”现象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媒体实际运作过程在一些环节上普遍性缺失所造成的,而不唯大学生就业报道所独有,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报道上存在的“话语失真”现象的纠正需要从一种更为根本的媒体价值重塑的层面上着力。
  首先,在审视社会热点上,媒体当恪守“独立判断”的精神本源。响应热点从而引导热点,这是媒体的基本价值立场,也是媒体的责任所系。但是,对于社会热点的“泡沫化”倾向,媒体当警惕,并且以一种自我节制的态度不去对这种现象推波助澜。独立判断,是媒体精神的本源,因此,在对社会热点报道过程的操作过程中,媒体始终不应背离这一精神,具体来说,与热点保持一定的短暂距离,通过实际的调查与理性的审视,来选准报道角度与报道方式,往往不仅在报道效果上起到“后发制人”之效,而且有利于树立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因此,媒体在实际操作环节中也当树立“冷眼看待热点,有力引导热点”的操作理念。
  其实,在采编环节上,媒体当倡导“回归现场”的核心价值。越是在新闻“原料”稀缺、新闻信息海量传播时代,越需要独特的新闻发现,而“回到现场”无疑是锤炼新闻品质、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新闻产品所必备的操作思路,新闻由头“概念化”倾向的泛滥,只能生产出人云亦云的同质化新闻产品,而这种同质化,正是目前多数媒体所面临的最大困惑之一。
  最后,在运转环节上,媒体当以“间接商业化”为行为底线。媒体的商业化已经成为共识,但对于如何商业化目前却并未形成成熟套路。从实际运转来看,以商业利益与广告收入为主导,新闻内容为商业服务,已经成为很多媒体的行事准则。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报道上媒体“话语失真”的形成机理即可看出,商业利益主导新闻取向,已经成为媒体公信力缺失的直接推手,从长远来看,这一准则的泛滥,对于媒体的品质与品牌均是一种戕害。因此,媒体当以更具建设性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定力,来坚持“间接商业化”的行为底线,否则,话语权的不当使用,在伤及社会的同时最终将伤害媒体自身。
其他文献
背景与缘起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要给予他们关心和爱护,而残障儿童更需要得到格外的照顾和呵护。爱德慈佑院是由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爱德基金会部分职员以及残疾人士的家长参照海内外相关组织发起成立的南京首家为智障人士服务的专业化非营利机构,一个为残疾、特别是为智力障碍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服务的人道主义组织。2002年初,爱德基金会为其提供了启动基金及130平方米民居一处,同年4月经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
期刊
1    头戴一顶“税收科研工作者”的桂冠其实是一件尴尬透顶的窝囊事。因为在税收的田园里,我们收获的一直是“微薄的希望”。税收学科的贫弱,在我看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连谁谁题写书名的什么什么读本,自以为是的袍子下总藏不住东拼西凑的针脚,兴高采烈的面容上总透着面黄肌瘦的菜色。或许,那些“脑袋大脖子粗”的“特定”读者就该吞咽这些半生不熟、粗制滥造的“生猛海鲜”。  税收的田园并不贫瘠,贫瘠的是我们的思
期刊
作为省会城市的成都,同时又处在地震的恢复重建期,其报刊市场却迎来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成都女性类期刊零售市场,出现了新的值得关注的走向。本文简略分析,以此了解当前该类刊物的零售市场竞争格局,同时将部分期刊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北京世纪华文SIS体系自主监测的数据库,数据为2009年第一季度监测的最新数据。    女性期刊数量多 竞争激烈    女性类期刊在成都一直呈繁荣之势,数量众多,大多全国
期刊
理论有什么作用?我有一个观点:“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上坚定的前提。”传媒人、新闻工作者,如同别的社会行当的人一样,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提高,要有自己的“理论”。   这里的“有理论”,并不是要求我们的传媒人、新闻工作者,每个人都要写出《中国新闻论》《世界传媒史》《当代报刊学》那样的洋洋巨著,那也是不实际的。但是就自己的业务范围中的事情,有所总结,有所条理,有所“议”,有所“论”,“论”出点带有
期刊
21世纪,3G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关键词,有人甚至将21世纪称为移动信息社会。近年来我国从各个层面支持3G建设,推动信息社会发展。由我国提出并主导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三大3G标准之一TD-SCDMA还与登月工程、大飞机制造项目一起,被国家列为自主创新三大工程。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有效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我国政府更是频频出台相关举措扶持3G产业发展。2009年1月6
期刊
自4月1日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发布了考试录用公务员的公告,并宣布今年全省公务员扩招1600多人,总数达9600多名后,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给予关注。省内各大报纸也不甘示弱,除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外,有的报纸甚至给出大版面大篇幅对此次公务员扩招进行了连续报道。  综观广东省内较有影响力的6家报纸《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和《信息时报》,除了在第一时间对公
期刊
编者按: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
期刊
2009年5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邮政商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首届“直邮与传媒”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70多位与会国内著名的传媒界和营销界专家、学者及业界高层人士围绕国内外直邮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直邮媒介产业发展潜力、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探讨。本刊辑录了部分专家在研讨会上贡献的思想观点,以飨读者。  王景江(中国直邮协会副会长):通过多种方式深化对直邮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对直邮的认识度大大提
期刊
有一种激情,始终促使他一投入工作就那么风风火火;  有一种信仰,始终激励他对党的新闻工作倾注一腔热血,要干就要听到惊雷;  有一种挚爱,始终使他一提起笔来就全身心去写,于是笔下生花的范作便随之而出。  2007年11月8日,当他站在北京表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最高领奖台的一刹那,他的眼睛湿润了,到华夏能源报社9年拼搏的往事如镜头,一幕幕跳到眼前:9年含辛茹苦,领航着华夏能源报社这艘行船迎着风浪、躲过
期刊
据已经公开的统计数字,2008年受百年奥运等喜庆事件的影响,我国报纸广告同比增长率约10%,但自去年9月起报纸广告的增长就开始明显减速。总的来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报纸广告总量增长趋缓,经营压力再度加大,是当前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报纸发行也因此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创新经营思路,促进报刊发行业持续稳健发展,是摆在报刊社发行人面前的重大问题。    蓝海战略:开辟报纸发行新领地    近年来,我国报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