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在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不仅对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的影响,还对藏族的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的渗透也是深刻的.同时藏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从歌舞的形式来表达本民族对神的敬畏和民族的宗教感.本文通过对藏族舞蹈的文化、形态、服饰的研究,探讨了宗教意识在藏族舞蹈中的影响。
【关键词】藏族 舞蹈文化 舞蹈形体 宗教意识
我们知道,任何宗教都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他不可能离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宗教依赖于文化,他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就藏传佛教而言,其建筑特点,宗教节日活动,以及绘画、宗教音乐、舞蹈等一系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缺乏这种宗教感,我们就很难把握住藏族舞蹈那种深沉、神秘的气氛。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做具体的论述。
一、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文化的渗透
(一)藏传佛教寺庙舞蹈的文化特点
藏传佛教是印度、中原佛教、密教、苯教多种宗教文化的融合,有着佛教与本土传统宗教文化的结合的明显特征。
从历史上看,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以及其他僧众先后进入西藏,先进的封建文化与各种技艺随后传入,并和当地文化相融合。
(二)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在藏族民间活动中,音乐舞蹈与宗教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举凡狩猎耕耘、生儿育女、婚丧嫁娶、吉庆凶灾都离不开掺和着不同程度的宗教因素的音乐舞蹈。这些音乐舞蹈折射这个民族文化、心理、历史等形式与发展的因由和轨迹。
二、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动作形态方面的渗透
藏族舞蹈的种类繁多,形式之广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舞蹈中膝盖的“颤”,跨部的“懈”,以及弓腰、曲背构成了藏族民间舞独特地艺术风格。
(一)最具有特色的动律特征
膝部的屈伸“颤”不仅是由于藏族服饰肥大的因素之外,更多是因为宗教的虔诚心理因素,经常的跪地祈求神灵,导致膝关节非常灵活,而上身动律的腰顺势转体:以腰为轴,随着脚下步伐向左或右转体,顺势立圆:以要为轴,随着脚下步伐手臂带动上身走立圆。
(二)最具有特色的体态
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前微倾)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他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人们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以及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藏族人们心理佛是具有根深蒂固的高尚地位,每个人对佛都非常的敬畏,由于长期的跪拜和对佛的敬畏,这种弓腰驼背的习惯也融入到了舞蹈当中来。例如:舞蹈中的献哈达。当然这期中也少不了藏族人们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三)最具有特色的队形和路线
藏族民间舞蹈中,除歌词内容反映出宗教意识外,舞蹈的队形、行进的路线等,也体现出人们的宗教观念。如:舞蹈时舞者多围成圆圈行进和向右旋的方向。
右旋,即螺纹的走向由左向右旋, “吉祥八宝”中的“法螺”,技术“右旋法螺”。强调右旋看似简单,其实带有深奥宗教哲理。佛的头顶要塑成“右旋螺发”;佛的手脚和胸部上的“吉祥喜螺”,也是右旋的。舞蹈中的右旋,反映出对太阳的崇拜,对吉祥的追求等宗教心理。
三、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服饰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藏族男女均着长袍、长筒皮靴。男子皮袍较肥大且袖子很长,腰间系带,穿着时,常喜褪下一袖袒露右臂或者干脆褪下两袖,将两袖在腰带之处。女子穿斜领衫,外罩无袖长袍,腰间围彩条长围腰,即藏语中所称的“邦单”。
佛的服饰,宽博大衣、通臂大衣、袒臂袈裟互用。菩萨的服饰,上身多着纤细的璎胳,披肩下垂,横于胸腹两道,下裙紧贴腿部,稍晚些时期则又至拽地。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服饰,下衣多帖体,因而有着“曹衣出水”之势。
在了解两者服饰的时候,不难看出,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藏族男子的服饰皮袍较肥大且袖子很长,穿着时喜褪下一袖袒露右臂或者干脆褪下两袖,这跟佛的服饰及穿着习惯极为相似。不难看出藏族人们的生活吸收了佛教的文化特点之广。与宗教的习惯心理紧密相连。在藏传佛教寺庙的羌姆中,体现了藏族人对宗教信仰,他们演出用的面具、角色、服饰、舞蹈、音乐都蕴涵了宗教的色彩及其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宗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深刻的。宗教与舞蹈双方都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宗教的存在,给舞蹈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并由此为舞蹈建立了一个审视、评估自我的严肃的坐标系,而且成为舞蹈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原动力,宗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深刻的。宗教不仅影响到藏族舞蹈的表面形式,更影响到其根本观念。如果我们缺乏这种宗教感,我们就很难把握住藏族舞蹈那种深沉、神秘的气氛,更了解不了其舞蹈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赵玺昌.藏族舞蹈中的“颤”[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戴岗.浅析影响藏舞动律成因的几点因素[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
【关键词】藏族 舞蹈文化 舞蹈形体 宗教意识
我们知道,任何宗教都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他不可能离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宗教依赖于文化,他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就藏传佛教而言,其建筑特点,宗教节日活动,以及绘画、宗教音乐、舞蹈等一系列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果缺乏这种宗教感,我们就很难把握住藏族舞蹈那种深沉、神秘的气氛。因此,在本文中我将做具体的论述。
一、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文化的渗透
(一)藏传佛教寺庙舞蹈的文化特点
藏传佛教是印度、中原佛教、密教、苯教多种宗教文化的融合,有着佛教与本土传统宗教文化的结合的明显特征。
从历史上看,随着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以及其他僧众先后进入西藏,先进的封建文化与各种技艺随后传入,并和当地文化相融合。
(二)藏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
在藏族民间活动中,音乐舞蹈与宗教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举凡狩猎耕耘、生儿育女、婚丧嫁娶、吉庆凶灾都离不开掺和着不同程度的宗教因素的音乐舞蹈。这些音乐舞蹈折射这个民族文化、心理、历史等形式与发展的因由和轨迹。
二、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动作形态方面的渗透
藏族舞蹈的种类繁多,形式之广其表现形式和手法各不相同但舞蹈的基本身韵、动作、姿态和技巧却很相近,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比较相仿。舞蹈中膝盖的“颤”,跨部的“懈”,以及弓腰、曲背构成了藏族民间舞独特地艺术风格。
(一)最具有特色的动律特征
膝部的屈伸“颤”不仅是由于藏族服饰肥大的因素之外,更多是因为宗教的虔诚心理因素,经常的跪地祈求神灵,导致膝关节非常灵活,而上身动律的腰顺势转体:以腰为轴,随着脚下步伐向左或右转体,顺势立圆:以要为轴,随着脚下步伐手臂带动上身走立圆。
(二)最具有特色的体态
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前微倾)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他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人们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以及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藏族人们心理佛是具有根深蒂固的高尚地位,每个人对佛都非常的敬畏,由于长期的跪拜和对佛的敬畏,这种弓腰驼背的习惯也融入到了舞蹈当中来。例如:舞蹈中的献哈达。当然这期中也少不了藏族人们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
(三)最具有特色的队形和路线
藏族民间舞蹈中,除歌词内容反映出宗教意识外,舞蹈的队形、行进的路线等,也体现出人们的宗教观念。如:舞蹈时舞者多围成圆圈行进和向右旋的方向。
右旋,即螺纹的走向由左向右旋, “吉祥八宝”中的“法螺”,技术“右旋法螺”。强调右旋看似简单,其实带有深奥宗教哲理。佛的头顶要塑成“右旋螺发”;佛的手脚和胸部上的“吉祥喜螺”,也是右旋的。舞蹈中的右旋,反映出对太阳的崇拜,对吉祥的追求等宗教心理。
三、宗教意识对藏族舞蹈服饰的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藏族男女均着长袍、长筒皮靴。男子皮袍较肥大且袖子很长,腰间系带,穿着时,常喜褪下一袖袒露右臂或者干脆褪下两袖,将两袖在腰带之处。女子穿斜领衫,外罩无袖长袍,腰间围彩条长围腰,即藏语中所称的“邦单”。
佛的服饰,宽博大衣、通臂大衣、袒臂袈裟互用。菩萨的服饰,上身多着纤细的璎胳,披肩下垂,横于胸腹两道,下裙紧贴腿部,稍晚些时期则又至拽地。值得指出的是,这个时期的服饰,下衣多帖体,因而有着“曹衣出水”之势。
在了解两者服饰的时候,不难看出,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藏族男子的服饰皮袍较肥大且袖子很长,穿着时喜褪下一袖袒露右臂或者干脆褪下两袖,这跟佛的服饰及穿着习惯极为相似。不难看出藏族人们的生活吸收了佛教的文化特点之广。与宗教的习惯心理紧密相连。在藏传佛教寺庙的羌姆中,体现了藏族人对宗教信仰,他们演出用的面具、角色、服饰、舞蹈、音乐都蕴涵了宗教的色彩及其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宗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深刻的。宗教与舞蹈双方都具有独立性,又具有关联性。宗教的存在,给舞蹈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并由此为舞蹈建立了一个审视、评估自我的严肃的坐标系,而且成为舞蹈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原动力,宗教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不仅是全面的,而且是深刻的。宗教不仅影响到藏族舞蹈的表面形式,更影响到其根本观念。如果我们缺乏这种宗教感,我们就很难把握住藏族舞蹈那种深沉、神秘的气氛,更了解不了其舞蹈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赵玺昌.藏族舞蹈中的“颤”[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戴岗.浅析影响藏舞动律成因的几点因素[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