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纠结”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c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初,《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09年十大流行语”,“纠结”一词位列其中,另外还有“被就业”、“秒杀”等等。值得关注的是,“纠结”一词与其它流行语不同:它古已有之,属于“典雅”一类的词,且意义集中、书面性很强;而现如今流行语中的“纠结”,在原有词的字形、读音基础上,被赋予了大量的新义,且被年轻人广泛用于口语。《汉语大词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对“纠结”一词的解释集中而单一,即“缠绕连结”或“相互缠绕”;而现如今出现在网络上和年轻人口中的“纠结”却远远偏离了这一义项。
  基于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个词的流变发展进行说明,对这个词在当下的使用状况进行描写和分析。
  首先,需要运用文字学的知识,还原“纠结”的面貌。
  “纠结”这个词的汉语拼音是jiūjié,虽然两个字的声母相同,为双声,但这个词并不是双声连绵词。原因在于“纠结”这个词产生较晚,在这个词产生之前,“纠”与“结”两个字便已独立使用,且意义丰富。那么,就有必要对这个词中的两个字分别进行分析。原因在于,古人将“纠”与“结”这两个字连结起来,产生“纠结”这个词以及它的意义,与我们如今为“纠结”这个原本并不太熟悉的词赋予新义,这两个过程虽然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不同,但却不可否认会有某些相似之处。也就是这样一种思维,让“纠结”一词把古今联系起来。
  对文字敏感的人在认真观察后便会发现,“纠结”一词中,“纠”字明显地更能吸引人的关注。换句话说,更具有特征。因而“纠”字在整个词中占有主导地位,对“纠结”的词义影响更大。然而有趣的是,虽然这两个字都有绞丝旁(即糸mì部),但“纠”字的意义并不在于“糸”部,而源于“丩jiū”部。
  《说文解字》解释“丩”字,曰:“相纠缭也。一曰瓜瓠结丩起,象形。凡丩之属皆从丩。”对于《说文》中“相纠缭也”一句,段玉裁注曰:“丩纠叠韵,纠缭亦叠韵字也。毛传曰:‘纠纠犹缭缭也。’缭,缠也。”可见,“丩”与“纠”都有缠绕之意。而对于后一句“一曰瓜瓠结丩起”,段玉裁注曰:“谓瓜瓠之滕,缘物缠结而上。如诗言‘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这便是说明“丩”乃象形字,像“瓜瓠之滕”的形状,缘物而缠绕。
  对于“丩”字,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也有说明。他说:“(篆文丩字)字形以两条曲线相钩连示意‘纠’本是由‘丩’分化出来的一个字(《说文》:‘纠,绳三合也。’)。后来‘丩’字废弃不用,由‘纠’字取代了它的职务。”可见,“丩”字在“纠”字之前产生,“纠”字的本义更侧重于“丩”。所以,“纠”字才有“绞合的绳索”、“缠绕,纠缠”之意。
  再看“结”字。“结”字就没那么复杂,是一个形声字。《说文》曰:“结,缔也。从糸,吉声。”本义为打结,古人有“结绳记事”之说,后引申为“结子或像结子一类的块状凸出物”。同时,又由“打结”引申出“束缚,缠扎”之意。
  如此一来,我们便基本弄清了“纠结”一词的字形问题。
  然而问题总是不断出现。前文已经提到,正规辞书对于“纠结”一词的解释集中而单一,或是“相互缠绕”,或是“缠绕连结”。细心的人会发现,“纠结”的词义很贴近“纠”和“结”这两个字的本义,或者可以看成这两个字本义的叠加。然而,“纠”字与“结”字各自的意义却发展地很充分。在《汉语大字典》中,“纠”字有11个义项,“结”字则更多,有29个义项。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纠结”这个十分“古老”、生命力不是很强的词会在近些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竟成了流行语?
  其实,这一说法本身存在问题。字典、词典那些所谓的辞书,给我们的“纠结”的解释只是一个静态的意义,可是词汇的许多动态发展过程却在每一次辞书的编写中被丢失了。
  笔者认为,“纠结”这个词从产生之时起到前几年成为流行语之前,在这一较长时间段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只是由于传播载体和传播速度的限制而未引起足够关注,自然记录也就失去了许多,所幸还留有一些。以下是《汉语大词典》列在“纠结”一词之下的四个例句:
  (1)《后汉书·皇甫张段传赞》:“戎骖纠结,尘斥河潼。”
  (2)唐李白《古意》诗:“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3)明刘基《述志赋》:“思糺(纠)结而不抽兮,意恍惚以震悼。”
  (4)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相传陀思妥夫斯基不喜欢对人述说自己,尤不喜欢述说自己的困苦;但和他一生相纠结的却正是困难和贫苦。”
  可以看出,(1)(2)两句还是具体物象的相互缠绕,如:马蹄、树枝。但第(3)句已用“纠结”一词来描写人的心理、情感,思绪就像一团乱麻,难以抽离。第(4)句中的“纠结”则和前三句又都不同,用“纠结”来描述两个抽象物体(人的一生和困难贫苦)相伴随的状态。这里的“纠结”所描写的两个主体,既是相对的、同时又相伴随。推而广之,物与物的“纠结”,人与物的“纠结”,人与人的“纠结”便相应而生。
  时间的车轮正在向当下靠近,那个问题需要被再次提出:为什么“纠结”这个十分“古老”、生命力不是很强的词会在近些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由书面语进入口语,最终竟成了流行语?
  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纠结”一词在当下语境中的意义。另外要提到的一点是,笔者于2009年年末在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中做了一次抽样调查,预设的样本总量为300,但实际只有281份问卷符合条件。其中男女比例为1︰1.15,基本做到各个年级和文理专业的平均抽样。
  基于这一问卷调查以及对报刊的检索,许多有趣的问题涌现出来。以下为从报刊中摘出并归纳的“纠结”一词的新义新用:
  A(1)动词,指执着于某事,相当于“纠缠”:
  解晓东坦言自己已经不再纠结于“晚会歌手”这个称呼,期待能以新人的身份再战歌坛。(《京华时报》2007年6月29日)
  A(2)形容词,指人内心矛盾、犹豫不决:
  为什么设计师一来价格就贵,是急着销售的噱头,还是真有暗箱操作的提成,消费者就不得而知了。该不该相信设计师?一番好心提醒,倒是真让消费者更纠结了。(《北京青年报》2008年12月4日)
  A(3)形容词,意为复杂,令人无语:
  1月27日,他(张倚侨)在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于央视春晚将“英伦组合”从网络转为现实后的效果,他的看法是“很纠结,很雷人”。(《华商晨报》2009年2月1日)
  A(4)名词,指令人烦闷、麻烦的事:
  阿B(钟镇涛)的积极面对人生是很对的,张国荣的做法我反对,他可能面对人生里面的纠结,可是选择的方法是错误的。(《江南时报》2003 年9月17日)
  然而,笔者在做调查时收集的高校大学生对于“纠结”一词的用法,与上述四例大不相同:
  B(1)你这人真纠结。
  B(2)我好纠结呀!
  B(3)他们的关系太纠结了。
  B(4)纠结!
  两相比较可以发现,当“纠结”这个词的新义新用出现在书面语体时,它的词性较丰富,有动词(A(1))、形容词(A(2)(3)),也有类似名词性质的(A(4))。“纠结”在书面语体中的新义应分为两类,一类与旧的词义联系紧密,多为动词词性,如A(1)句中的“纠结”就表达了纠缠于某事或不能自拔之情。另一类则受口语影响较大,多为表达内心感受,比如复杂、矛盾、烦闷之情,如A(2)(3)句。甚至会有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倾向,如A(4)句。
  而“纠结”在口语中则多为形容词,更加侧重表达内心感受,实际上这种内心感受是很复杂多头绪的。这些句子相比较而言十分短小,语气很强。因而,不可避免地,这种情感的表达就有点像贴标签。
  最后,要说一下这个词流行的原因。为什么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忽然一下子跳了出来?这其中一方面有着语言行为发生的偶然性,另一方面也有许多主客观的因素。
  “纠结”这个词最初在网络中流行,应该归于书面形式,由此产生的新义新用与“纠结”一词原来的词义和词性更为接近;继而进入口语,年轻人一下子被这个词的字形和读音所吸引,并且由“缠绕”的意象联想到心中思绪、情感如乱麻一般的状态(这一引申同“缠绵”词义的引申类似)。
  前文所讲的字形问题,实际上是为“纠结”一词增添了形象意义,而这对于词的迅速流行有很大影响。同时,“纠结”这个词的语音也很有特色:第一,两个字的声母都是j,属于不送气的清塞擦音;其次,这两个字的韵母都属于齐齿呼。如此一来,气流就在齿舌间形成了强烈的阻碍。生理上的这一阻碍会立即使人联想到心理上的阻碍,也就自然而然用来表达烦闷、矛盾之情。
  从心理学角度说,这一词语的流行,一方面是年轻人求新求异的表现,另一方面也由于当下年轻人更关注自我的内心感受,他们的内心趋于封闭,同时又有着很强的倾诉欲望。于是便使用一些“靓丽”的词去宣泄内心的情感。
  这一词语的流行也可以看出当下年轻一代在口语中语言的匮乏,他们并不能精确而具体地表达自我感受,而是选择了一个他们并不熟悉的词,将许多不同的内心感受都倾泻于这个词之上,但至于这个词意义如何、怎样使用,他们并不十分关心。“纠结”一类的新词新语,就像口香糖,吃它并不是为了充饥,只为那一点甜味和香气。
  其实,对于“纠结”一词的分析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也还有许多可谈的东西。比如,词语使用中的性别差异问题、新词新语的产生与词的本义之间的关系等等。所以笔者将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附在文末,希望可以弥补一些不足。
   关于“纠结”一词的调查问卷
  当您接过这份调查问卷时,您便已经在支持我们的这项研究。语言的使用无处不在,但只要您细心考量,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希望您以平和认真的态度完成这份调查问卷,因为每道题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感谢您对这次调查的支持!
  被调查者性别
  调查对象 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
  专业 年级
  1.在平时生活中,你说过“纠结”这个词吗?
  A.是 (91.5%)
  B.否 (8.5%)
  (若问题1回答为否,则以下问题无需回答)
  2.你最初是在哪里遇到“纠结”这个词的?
  A.周围人的谈话中 (87.5%)
  B.网络上 (8.2%)
  C.其它方式 (4.3%)
  3.你使用“纠结”这个词的频率是
  A.经常 (24.1%)
  B.一般 (33.1%)
  C.偶尔 (42.8%)
  4.你觉得“纠结”这个词是男生说得多,还是女生说得多?
  A.男生 (13.2%)
  B.女生 (44.7%)
  C.差不多 (42.1%)
  5.你知道“纠结”这个词在词典中的意义吗?
  A.知道 (28.0%)
  B.不知道 (72.0%)
  6.你是否有过想要了解“纠结”一词的意义或其用法的念头?
  A.是 (33.9%)
  B.否 (66.1%)
  7.你在口语中使用“纠结”这个词是倾向于它
  A.字形很形象 (27.2%)
  B.说出来琅琅上口 (15.2%)
  C.两者都有 (41.2%)
  D.别人这样说,我也跟着说 (16.4%)
  8.当你在产生“纠结”的感觉时,还可能会用哪些词去表达当时的感受?
  
  9.你在使用“纠结”这个词时,更多的是
  A.指人 (8.2%)
  B.指物(事)(20.6%)
  C.指内心感受 (71.2%)
  10.你在书籍报刊中见过“纠结”这个词吗?
  A.经常见 (3.1%)
  B.偶尔见过 (47.5%)
  C从未见过 (49.4%)
  11.请写出你最常用的、包含“纠结”这个词的一至两句话:
  、
  
  12.你是倾向于在网络中,还是在平时说话中使用“纠结”这个词?
  A.在网络中 (14.4%)
  B.在平时说话中(85.6%)
  13.你在使用“纠结”这个词时,更多的是
  A.特意地告诉别人你有这种感受(23.7%)
  B.无意间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感(76.3%)
  14.你会在写文章时用到“纠结”这个词吗?
  A.是(11.7%)
  B.否(88.3%)
  15.和哪些人在一起时,你会说“纠结”这个词?
  A.家人(1.2%)
  B.同学、朋友(98.4%)
  C.老师及年长者(0.4%)
  16.你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纠结”这个词的?
  A.两三年前(17.1%)
  B.一两年前(22.2%)
  C.一年前(28.8%)
  D.最近(31.9%)
  17.你觉得“纠结”这个词是什么词性?(可多选)
  A.名词(10次)
  B.动词(41次)
  C.形容词(159次)
  D.很模糊(66次)
  统计说明:笔者于2009年12月份在武汉高校大学生中做了如上的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12月10日至12月16日,采用人工随机投放问卷的方式,并当场回收问卷。学校涉及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调查对象为一至四年级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尹燕飞,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本文编校:覃少平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我国经济营运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就现代风险导向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实意义 存在问题 对策 结论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10(b)-018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急速变化,影响和制约独立审计的因素急骤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语言作为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在社会交往、信息传递、表达感情等方面越来越重要。社会对人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所以对于语文学习也应该予以更多地关注。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叶圣陶先生曾对语言能力的实用性和交流性有过精辟的论述:“能写文章算不了什么可以夸耀的事,不能写文章却是一种缺陷。这种缺陷跟瞎了眼睛,聋了耳朵差不多,在生活上有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学生作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期刊
童年的记忆,随便掰开一块儿,都能捻出复杂的情感,那是语言难以描述的。可只有用语言描述,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酿醋坊就是其中之一。还有酿醋师傅大鼻头。印象中,他早早就谢
阐述了快速凝固技术对合金的组织特征和主要性能的改变,并简要介绍了该技术在材料性能改善中的应用.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该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与想象,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小学生受到年龄的限制往往难以有符合写作主题的对应情境,那么,为学生构建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才能真正实现披情入境,妙笔衔来。  一、以“趣”相连  在小学作文情境教学的创设中,要将教学与“趣”相连,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确保学生对创设的情景产生足够的兴趣,优化情境,拓宽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
期刊
现成的语文教材已经循序渐进地设计了专门的写作训练体系,教师只要依照教材安排的顺序,扎实地落实到位,也就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作文训练最要紧的就是要有蓝本以资借鉴。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便是易得而易学的好例子。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些经典文本的教学价值开掘上下功夫,积极引领学生进行拓展迁移性训练。  一、依段微写  即依据文本的经典段落的行文路线、运用的手法、遣词造句的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精彩之处,进行自主立意、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啤酒生产企业综合排放废水属有机污染、可生化性强、COD浓度较高。啤酒污染源头主要有废酒糟、废酵母、蛋白凝固物、废硅藻土等固体废弃物及洗瓶水、排渣水、洗糟水、废酒花、洗酵母水等废水。本文通过工程施工实践,分析啤酒生产废水的综合治理措施,总结方法,减少源头污染物浓度,提高污染治理效果,同时节约资源,减少能耗,进一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思想。  【关键词】啤酒 生产废水 治理  【中图分类号】S15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在我们周围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信息量的多寡,可以帮助決策者的战略决策和组织管理。因此,在面对海量的一般信息时,如何花费较低的成本而获得较多的有效信息便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把信息的价值用货币的标准量化,并通过此结果来判断其价值量的大小,从而获得有效信息。  【关键词】信息 价值 模型 评价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主要是议论文的写作,常见的一些存在于议论文写作的问题有:教师的教学策略不当、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规划性、教师评改作文的效率低等等。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该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议论文写作的要点和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引导学生在写作前酝酿感情,提前进入角色  对于高中的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