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出文本的思想精华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aba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概括”是阅读能力的核心之一,也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热点。它涉及到“概括中心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欣赏作品形象”“发掘作品意蕴”“发掘文本的时代精神”等考点。由于它涉及内容广泛,要求能力较高,成为高考语文的一个难关。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概括题的得分率,谨结合高考命题实际和考生答卷情况,谈谈解答概括类试题的技巧。
  【考查方向】
  概括型试题,以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为核心,主要考查三个方面的内容:
  1.概括事件型,要求对人物某个特定阶段主要事迹、贡献或故事情节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概括的试题。命题涉及内容在文本中的跨度比较大,有的甚至涉及到文章的全篇。
  2.概括要点型,要求考生概括作者(或人物)在某人、某事上的观点或要求根据题干提示的“核心词”概括文本的内容要点。命题多从文章内容的重要侧面切入,有时涉及到对内容的分析。
  3.概括性格型,要求考生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传记文中人物性格、重视对人物性格、品质的不同侧面概括能力的考查。
  【提问方式】
  1.①作为……家,某某有哪些突出表现,请简要概括。
  ②某人对某项活动(研究)有哪些贡献,试简要概括。
  2.①作者(或人物)对某人某事,有哪些认识(观点),请简要概括。
  ②某人的某项活动(事业),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3.①某人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②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品某人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
  【高考真题】
  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2014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第11题第(2)小题)
  [试题分析]命题设计起点较高,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将具体的人物对话、行动描写等转化为人物性格的概括,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从命题设计看,试题是两问。第一问,要求概括渡夫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般应该用表示人物性格、品质特点的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作答,如热情坦诚、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等。第二问,要求对概括出的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分析。(2014年高考试题参考答案虽然没有给出“分析”的内容,实际上根据试题要求应该有分析。2013年高考答案提问与此方式相同,答案有分析。)
  [考场实录]①渡夫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在傍晚时分,他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住在他的船上。
  ②渡夫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当他听到我是请假回家看望母亲时,情不自禁地说他喜欢孝顺的孩子。
  ③渡夫性格古怪,不合群。他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不管地,也不管天。
  [模拟评分]这道题6分,参考答案给出三个要点,即“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按照评分细节的规定,每个要点2分。“考场实录”里的考生答案,从表面上看,考生给出了三个要点,实际上,“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三个短语,都是从渡夫“对待别人的角度”对其品行的概括,属于一个要点。“渡夫性格古怪,不合群”则是考生对渡夫的曲解,因此,这个答案只能得2分。
  【误区警示】
  这类试题学生解题自我感觉良好,但得分并不高,根据高考评卷点反馈的情况,考生解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对具体的情节(事件)的叙述,代替抽象的人物个性的概括;二是理解不准确,或不能用准确的词语将自己的理解概括出来,如说渡夫“性格古怪,不合群”等;三是不会多角度思考,概括要点,虽然答案分点作答,但是仍是从同一个侧面回答问题,因此不能概括出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
  【实用技巧】
  1.审清题意,富有针对性地解题。
  2014年全国课标卷Ⅰ,第11题第(2)小题“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这个题就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概括、分析的人物是小说的主角“渡夫”;二是“哪些性格特点”,说明要求回答的性格特点不只一个,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回答;三要“简要分析”,即形成答案时,最好按照“概括渡夫性格的关键词+结合原文具体描写的分析”的模式进行。
  2.关注文本,圈点有效信息。
  概括某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凡是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描述都是有效的信息,都应该受到关注,主要圈点三种信息:一是相关的情节、环境描写,二是相关的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等;三是作者或书中人物的相关评价性语句。
  3.掌握方法,准确概括信息。
  (1)一是养成多角度思考、概括的习惯,如概括渡夫的性格,除了从“对待别人”的角度概括,还可以从“渡夫的品性”的角度,概括出“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苦”,从渡夫“生活态度”的角度,概括出“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等。
  (2)二是学会概括的方法,摘要、归纳、提炼。
  ①摘要法,即直接从相关解题素材中摘录关键词。这里所说的“关键词”,是作品中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的形容词:一是作者对人物品质、性格评价的形容词或语句;二是作品中其他人物对试题要求分析概括的人物的品质、性格进行评价的形容词或语句;三是小说中人物带有性格、精神品质表白类的语句,如《古渡口》的结尾渡夫唱的歌词,就有性格表白的意味,“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②归纳法,即对分散的、零星的答案素材进行提取、合并、整理。这类试题,是指对分散在篇中的作者评价、人物评价等不同类型的关键词,以人物性格的不同侧面为序,进行重新组合。如分散在小说里的“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等语句,可以归纳出渡夫“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的生活信念。
  ③提炼法,就是从作品的故事叙述和人物描写中,提炼出人物的品质、性格特点等。
  从作品的情节、事件里提炼人物性格。如,上船后,渡夫告诉“我”“只有等到明天”才能过湖,又不让“我”回到岸上找店家去住,目的都是怕“我”出“危险”,可以看出他的“助人为乐”。
  从人物语言、动作里提炼人物的性格。如,从渡夫与“我”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宿等语言、动作当中,可以概括出渡夫“坦诚热情”的性格特点。
  从人物细节的描写里提炼人物的性格。如,第二天早起“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可以看出他开朗的性格。
  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再进一步适当的训练,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现代文阅读概括题这道难关。
  [作者单位:河南省太康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失误原文】  永不言弃  ——读《这也是一切》有感  陈冰婷  我喜欢在闲暇时翻阅舒婷的诗集,诗集中有一篇《这也是一切》总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不是一切大树都被风暴折断”之类的佳句,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永不言弃!  这让我想起了千年之前的汉代,司马迁用他手中的笔书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纵使身心饱受摧残,司马迁也不轻易向命运低头,他忍辱负重,将痛苦化成力量,才使得这纵横古
期刊
2015年笔者有幸参加了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卷,共批阅了3000多份作文卷,感触颇多。现在不揣浅陋,写下来,希望对考生备考明年的高考有所裨益。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没有“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考生可以就这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展开议论即可,或者把
期刊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是明人陈继儒《小窗幽记》中的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名利得失随风去,生老病死伴花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的人,心境才可能豁达平和,淡泊自然。豁达淡定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门生活艺术,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人生在世,命运虽然各异,但际遇大体相似,苦乐参半,毁誉交叉,荣辱共存,不足为奇。春风得意,左右逢源,不必自我陶醉;秋风
期刊
若说中国红是从太阳上采撷的,那么,青花蓝就是在泥土中绽放的。若说中国红是中国的“动”色, 则青花蓝是中国的“静”色。一动一静,中国有味。  她兼具儒家的温度、道家的洒脱和墨家的勤朴。她是素与雅最完美的结合,是中国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颜色。中国的士,“居庙堂之高”时,往往喜欢黄金黄;“处江湖之远”时,往往喜欢水墨黑;但他们内心深处喜爱青花蓝。  青花蓝,尽在青花瓷上。农业中国,以“土”为其“五方”之中
期刊
关注时事,紧扣热点,应该是近年来高考考题的“风向标”,时评文可能会成为今后高考考场的一支“轻骑兵”。但是据笔者观察,不少考生写时评文时,往往会陷入两大误区:一是不知道时评文的基本结构,二是时评文容易剑走偏锋,偏离题意,那么如何才能用好这支“轻骑兵”呢?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网友在微博上曝光了一组图片,显示为几名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摆拍,可以看到后面手术台上躺有病人。“医
期刊
腾格里是所有草原儿女的信仰。  传说中,腾格里是草原的神,它庇佑着草原和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受到腾格里庇护的牧民们相信:肉体已灭,灵魂永生。  广袤无垠的草原上草丰水美,草原用它的柔美,像母亲般哺育了草原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也包括狼。狼群团结、狡诈、隐忍、机智,常常蛰伏几月之久在猎物最安逸最放松的时候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狼是草原的精神,草原的神灵。草原儿女们敬畏狼,将狼奉为腾格里的象征,在牧民
期刊
【范文欣赏】  病中情味——树叶  苏叔阳  我几乎没有想过,一片树叶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我也从没留心过树叶对于树枝的装扮有多么丰富。第一次住院之前,活了五十多岁还没有空儿整天瞧着同一根树枝发愣。住进医院,从春到夏,我守在一个窗口,盯着一根树枝,从早看到晚。  春节刚过,暖风还待在老远的南方。树枝可是等不及了,它们急急忙忙攒足了汗水从根到梢让自己活软起来。病房里极静,日日夜夜只听得见窗外的风声
期刊
【热点事件】  2015年3月27日下午,一位市民將自己拍摄的视频上传到网络后引发了全国网友的热议。视频内容显示:27日下午5点30分左右,在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场西侧的天桥附近,有三女一男四个成年人围着一名初中生争吵。视频发布者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双方最开始起争执的时候她并不在场。发视频是因为这几个大人说话太无理。这几个人一直在质问学生为什么要拍照,并称这名学生读书读傻了。一名中年女子咄咄逼人地对着
期刊
如果提这么一个问题:是写平铺直叙的作文好呢,还是写充满辩证哲思的作文好呢?相信大多人会选择后者。的确,高考阅卷老师也比较青睐于后者,因为我也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有切身感受。同内容的两篇文章,辩证哲思文往往更具魅力。  为何呢?因为辩证哲思文不仅思维辩证,逻辑严密,最让人惊叹的是,它能写出新意,见人所未见,言人所不言,观点非常新颖,而且自圆其说,汩汩滔滔,以理服人,让你不得不叹服其新见。不信,是吧?
期刊
擅写短诗的古希腊诗人卡利马科斯(Callimachus)曾言道:“一部大书便是一项大罪。①”1959年,英国哲学家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一书中引用了这句话,并“谦虚”地表示,“以罪而论,这是一部小书”(as evils go, this book is a minor one);1982年,印度裔美国科学史学家梅拉(Jag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