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究竟多可怕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dt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四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那么,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呢?
  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
  “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涂炭,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病死率最高可达90%。1976年,埃博拉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安全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患者在痛苦中死去
  目前,埃博拉病毒尚无有效治疗方法,绝大部分患者只能在痛苦和绝望的等待中死去。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和咽喉痛,稍后会出现呕吐、腹泻和肝肾功能损伤。这些症状可能很难与疟疾、伤寒症或霍乱区分,因此初期感染者可能被误诊,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埃博拉感染者只有在后期会出现内部和外部出血症状,外部出血通常在口鼻处。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性、坏死,并慢慢被分解。患者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
  无药可治的烈性传染病
  尽管埃博拉疫情越来越严重,科学家仍然束手无策,他们尚未发现对埃博拉病毒有明确疗效的药物或疫苗。尽管实验显示,凝固干扰素似乎可以起一些作用,在本来感染埃博拉病毒100%必死的猴群中存活下约33%,但凝固干扰素在人体的效果如何尚未确定。医院当前对患者的治疗以支持治疗为主,如采取合适的方法使病毒的侵入最小化,及时补充损失的血小板等,让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病毒,只有少数幸运儿最终存活下来。
  接触患者可能染病
  目前,唯一可以阻止病毒蔓延的方法就是把已经感染的患者完全隔离开来。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已知主要渠道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及其他体液,或接触死亡感染者的尸体。照顾患者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患者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很高,如苏丹1976年流行埃博拉时,与患者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患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埃博拉病毒十分顽强
  埃博拉病毒粒子的直径为80纳米,长度为970纳米,属丝状病毒科。该病毒较长,形状奇特,呈分枝状或盘绕状。埃博拉病毒十分顽强,在室温及4摄氏度存放1个月后,它们的毒性没有明显变化,依然蠢蠢欲动,伺机害人。埃博拉病毒对热有中度抵抗力,60摄氏度灭活病毒需要1小时。它却害怕紫外线、γ射线、甲醛、次氯酸、酚类等消毒剂或脂溶剂,因此患者的居住场所或病房可用这些药剂来消毒。
  埃博拉流窜“作案”、“身份”不明
  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做过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没有人知道埃博拉病毒在每次大爆发后潜伏在何处,也没有人知道每一次埃博拉疫情大规模爆发时,第一个受害者是从哪里感染到这种病毒的。目前,科学家认为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为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但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
  相关链接:
  五种可怕的新型病原体
  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
  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
  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如病毒而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有将近 2 000人被感染。多年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诺如病毒是急性肠胃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人一生之中可多次被感染。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诺如病毒是一种高致病、传染性极强的肠胃病毒,一旦有人感染,通常会发展为群体性的大规模传染。美国病毒学家伊恩·古德费洛研究诺如病毒10年,称其为“病毒界的法拉利”,是“人类最具传染性的病毒”。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感染诺如病毒。
  MRSA病菌:令人在腐烂中悲惨地死去
  近年来在美国出现一种可将活人的肌肉慢慢腐烂的可怕病症。这种病发病很快,患者先是感觉颈部和关节疼痛,但几天过后,疼痛部位的皮肤就开始肿胀起来,出现疱疹,其后皮肤颜色从红变黑,开始腐烂,医生不得不将受到感染的肌肉全部切除,有时如果发生在关节上,还要将肌体切除。患者的死亡率为25%。引起这种疾病的是一种能抵抗青霉素的葡萄状杆菌,科学家称之为“抗青霉素葡萄状杆菌”,英文简称MRSA。
  MERS病毒:类似SARS的新型冠状病毒
  2012年初,一名沙特籍60岁男子因感染冠状病毒在荷兰死亡。这是全球首个由MERS病毒引发的死亡病例。MERS病毒的中文全称为“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与赫赫有名的SARS病毒同属冠状病毒,因此最初称之为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病毒会和呼吸道中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结合,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患者的通常症状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急性肾衰竭。目前,这种病毒已经导致300多人染病,100多人死亡。
  H10N8新病毒:加装其他禽流感病毒基因
  爱好汽车的人往往会对自己的爱车进行改装,不少禽流感病毒也有这个爱好,它们喜欢从其他禽流感病毒那里获得一些基因来改装自己。2013年11月30日,江西省南昌市一名73岁女性患者因禽流感死亡。研究人员化验出其体内的病毒为新型H10N8禽流感病毒。这种新病毒从H9N2禽流感病毒中获取了6种基因并重组,可对人类肺部深层组织造成感染,进而在人体内迅速复制。据已公布的资料显示,H9N2禽流感病毒主要存在于禽鸟身上。过去10多年里,世界各地只有少数及散发性的人感染该病毒的病例,多数是轻微呼吸道感染。
  交叉组装病毒:不知是敌是友
  科学家往往用计算机来重建病毒的模型。最近,科学家利用“交叉组装”软件重建了一种新病毒,这种病毒也因此而得名。这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病毒,50%的人体内都有,说不定你我的体内就有这种病毒,但是科学家最近才发现这种病毒。之所以很长时间没有发现它,是因为它并不攻击人体的组织或器官,而是吞噬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细菌。人体肠道内有一些有益菌,也有一些有害菌,科学家尚不清楚交叉组装病毒究竟攻击哪种细菌。如果它吞噬有益菌,那它就是人类的敌人;如果它吞噬有害菌,那它则是难得一见的“好病毒”。如果人们证实了它“好病毒”的身份,则会改口叫它“噬菌体”。
其他文献
书籍是人类的朋友,书籍曾陪伴人类走出“黑暗”,迎来“光明”。很多同学虽然对书籍抱有一腔热情,但是并没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导致长时间读书却很少得到真正的书中要义。所以,我们希望通过介绍一些名人的读书方法来启发大家对读书方法的思考,要做到事半功倍才是赢家!  恩格斯的读书法  恩格斯的读书方法之一是重视读原著,他一般不轻易使用第二手、第三手材料。  1884年8月6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格奥尔格·享利
期刊
如果说“认真阅读选文”是中考记叙性文章阅读应试策略的前提,那么“认真读题干”和“认真看分值”则是应试策略的关键。本文我们重点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一、认真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试题的题干一般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明确的指向性,二是简练的语言。“指向性” 是指题干须要我们回答什么问题。从题干的表述形式上看,题干有两种类型:单一性题干和连环性题干。  单一性题干的试题表述形式分为:单纯性表述(题干的语言
期刊
一、常见情态动词用法  1.Can  ①表示能力,意为“能,会”。  Sam can speak English well. 萨姆英语讲得很好。  ②表示推测,意为“可能”,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  She can’t be at home because I saw her out. 她这会儿不可能在,因为我看见她出去了。  ③表示请求,允许,意为“可以”。  Can I borrow your
期刊
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倘若能找到一条前行的“跨通道”,也许我们能更快更好地到达目的地。  斯特林是英国的一位歌唱家。2012年2月的一天,他突然失声。经过治疗,虽说恢复了声音,但音质已大不如从前,这就意味着他的歌唱生涯结束了。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呢?由于他平时对“吃”有研究,享有“美食家”的誉称,有朋友便建议他去开一家餐馆。他想,这未必不是一条路!斯特林于是在伦敦开了一家“沃尔夫之家”的餐馆。但
期刊
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这道题我只错了一个符号,怎么算全错?”或者说:“我计算的结果小数点就错了一位,为什么扣那么多的分?”由此看来,有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特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一篇作文主题明确、中心突出、构思严谨并且语句优美,即使有一两个错别字,也无伤大雅,仍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数学则不然,不仅解题思路要正确,具体解题过程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会因“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  例如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
期刊
Hello, everyone. I’m very glad to meet you today. I’m going to talk about healthy problems among the teenagers.  To keep healthy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thing else. But many teenagers don’t care abo
期刊
晒恩爱、晒宝贝、晒心情、晒发型、晒美食……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朋友圈,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晒”。晒客的英文名为“Sharer”,意为“分享的人”。为什么人们会对“晒”这种行为乐此不疲?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晒”是一种自我表露  从本质上讲,所有这些“晒”的行为,都是在向他人传递关于自我的信息。自我表露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他人的关系,
期刊
在西双版纳的一片密林深处,保留着一块广袤洪荒的处女地。在这块人烟罕至的土地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已经腐败的落叶。当地居民说,在密林纵深地带的河流里,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一种神秘莫测、奇形怪状的动物,非常恐怖……当地人叫它“地皮卷”,外形似一张“毛毯”。  看到过的老人说,这家伙就像家里睡觉用的毛毯一样,尺寸差不多两米见方,有的还要更大,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深潭里或岩层的缝隙里。它的背面复生了好多毛绒
期刊
长过智齿的人都有深切的体会,那就是疼痛不已,让你恨不得立马拔掉所有的牙。经历过拔智齿的人也有个深切的体会,拔牙后的疼痛让人巴不得吃的东西全部能流进胃里,怎么省事怎么来。面对这个进化出来的“小混蛋”,人类肿胀着腮帮子,似乎只有投降的份儿!  “智”之根源  智齿,何以称之为智?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君王,少年即位,已近成年时发现又开始长牙,疼痛难忍,甚觉怪异,于是就问群臣是吉是凶。一大臣急上前谄媚曰:“
期刊
如果跟未来的人比美,我们注定要输,就像我们比古人漂亮一样。  美丽是一种选择  有一句谚语说,美丽只有一层皮肤那么深。其实这句谚语并不全然正确,皮肤之下的骨骼同样重要——不要忘了,人脸的形状是由骨骼决定的。  什么样的长相算“美丽”呢?尽管人们的审美观有很大差异,但有两点是基本可以达成共识的:第一,面部的对称情况;第二,颅面比,即颅骨高度与面部高度的比例,要接近黄金比0.618。骨骼如何发展成理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