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注,成就生命的艺术,
寻道,探讨人生的真理;
致善,编织公益的光环,
颂竹,散播环保的福音。
融事业於艺术,
通命理於现实。
环环相扣;
共为连理。
默默无闻的贡献,
不计回报的付出。
善者,哲之通也;
哲者,道之所在。
建筑之道 艺术 生命
“道”,这个词语曾使无数人疑惑,想探究它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屈原在《楚辞》中《天问》的开始就如此问“道”:“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何以要建筑,我们何从,我们何去,我们作为建筑师团队,使命是什麽?”这是谭天放先生於去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的发言。单“何以”一词,发人内省、引人深思。这不仅谭天放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以来、总结经验所作的提问,这也是他行走世间六十六载、对世间对人生感同身受的提问。一如《天问》。
谭天放先生是建筑师、也是艺术家。在他眼里,建筑即艺术;大凡艺术家,都会把思维融入作品、以作品表现生命,赋予作品生命活力。谭天放先生视建筑为艺术,所以作为一个建筑师,他的使命就是倾注心血、把生命注入建筑之中。
一沙一石、一砖一瓦,皆需精心雕琢,匠心独运、炉火纯青方能美轮美奂、出类拔萃。谭天放先生或大气挥洒或细心规划,都可看出他对建筑的情有独锺。飞檐斗角,他看作飞瀑奇石;雕樑画柱,他喻为云际苍林,大千世界、一花一木,尽可以在他笔下化作当代建筑特别的美。
正因为他对建筑已融入了生命的敬重,所以他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曾经形象地说:“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艺术和技术是共同体,是左右脑交替,又如同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互动向前。”
质量对於建筑,犹如生命对於人类。因此谭天放先生也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哪个时期,技术会跟我们较真,如果技术不过关,建筑物就会出问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长久的人生。同理,只有质量上乘的建筑,才能有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文明、即包含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循环服务。”
修身之道 从善 重道
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谭天放先生对建筑、艺术、生命的丝丝感悟,问及谭天放先生的感悟从何而来,先生落笔一字:“术”!
何为术?谭天放先生淡淡一笑,说那是技术之意,又略一沉思,答曰:“术的前题,最重要是先必有‘道’,没有道千万不要给人术。务先有道才有术 !外国有句谚语‘枪不会杀人’,但枪後面的人会操控行善行恶,心术不正,手法更不妥,自然十分危险。”
术业有专攻,从业必先要有过硬的技术。但在技术的前提,是人的善恶。“术”本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它起的作用全部取决於使用它的人,善者以术扬善,恶者使术行凶。谭天放先生心如明镜,坚决反对技术被利用在心术不正之人身上。“人一生婉转这些年,能夠做好事多一点,坏事能不做的就不做,儘管你平时想不做坏事,有的时候事情客观变化也说不凖!”经历人生数十载的风风雨雨,见过不少的悲欢离合,自己也经历过,如今,谭天放先生的心已是一片坦然,重道行善,他乐此不彼。
个人修身养性,不可恣意妄为,用谭天放先生关於“道”的解释,说明人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他举出例子说明:“有道的人多一点,社会就和谐一点;滥竽充数是没意思的。有的人有权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有道。像希特勒、萨达姆、卡扎菲都是做好事之後被民选上去的,但他们上去後被权利和胜利冲昏了头脑,最後不得善终。所以外国有一句话是‘权力就是可以腐败一切东西的’,所以我希望在别人迷茫的时候拉他们一把”。
开办自己的事务所之後,他将自己心中的“术”与“道”贯彻其中,他不怎麽管员工,还很乐意与自己的员工一起聊天,解释自己的“道”与“术”的真谛。
事务所承接了一些好的工程,谭天放先生无一不尽心策划设计、认真完成,务必将工作做到最好。他笑言自己的生活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但每完成一个项目,他也会在閒暇之餘休息一下回味工作的乐趣。谈到最近的工作,他刚完成了母校拔萃中学音乐厅的项目,其设计以人为本,在可以容纳1000人的空间中为了让座位更加宽鬆舒适,因此谭天放先生把座位设置成800人。现在,他又把事业发展到国外;应国际友人之请,正协助参与修建一条横贯巴基斯坦全境的公路。谈到这项工程,谭天放先生的“道”上升为炽热的爱国之心:“这个工程巴基斯坦愿意交给我们,中巴关係友好嘛”!
当世之道 包容 环保
为了贯彻自己的“道”与“术”,谭天放先生承接了多个公益性的、义务性的工程,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房产公司项目。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只要是对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项目谭先生均是义务劳动不收费的。
如此独树一帜的行为,在当今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当初谭天放先生作出这一决定时,就引来了不少的质疑和猜忌,连他的爱人也笑,戏言道:“你要养活这个公司要讲这个的话,你吃空气吃饱吧!”谭天放先生的回应卻是斩钉截铁、坚定铿锵:“我在工作中享受最大的快乐,最实实在在的是为社会服务。医疗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教育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好了能不快乐吗?真真正正实实在在为人类的文明服务”!
虽然只是投身建筑行业,但谭天放先生目光长远、融会贯通,知道独善其身並不是“道”的要求,因此他通过建筑行业去影响其它行业,进而影响社会。
但现实中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夠的,他曾经想投入一项医疗工程,但由於众多原因最後只能把计划搁浅。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看到房屋破损、医疗设备跟不上,特别是患上传染病的人与普通人家仅一墙之隔,谭天放先生痛心疾首:“老百姓的健康绝不能这样妥协的。”
现实的局限不少,但也阻碍不了谭天放先生对於心中之“道”的追求,他不断寻找方法、希望不断改善现状。除了在医疗教育上免费之外,在环保事业方面,谭天放先生也大力推广竹子这类可持续发展材料的使用,例如他的办公室就全是用竹子取代木材,充分证明竹材的实用性和环保意义。
竹子属於草科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都比木材要快得多,往往一夜间竹笋就可以长成竹子,取材後短时间就能恢复原状。而且竹子纤维细腻,可加工成布织衣、造纸成书;竹身韧性良好,初步加工就能织篮成网,更能用於建筑、家居,适用范围远比木材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极具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饮用价值。
同时,竹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树木的三倍,吸入二氧化碳之时又释放三倍氧气,改变大气层成份。相比近年来某些地区为了经济利益而大量种植桉树一类对土地破坏比较大的树种,导致自然环境恶劣,居民生活水平反而更低的问题,竹子的环保功能更显得重要。
今日,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福建、广西、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等地纷纷见到初步成效,所以作为国际竹藤组织成员之一的谭天放先生更是希望“竹子运动”能更快的发展下去。国际竹藤组织是独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某种程度上,谭天放先生担任这一职位是一个世界性的殊荣,也是代表着他致为“竹子?人居?环境”忙碌的成果。全球竹子事业的发展,相信能减少贫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一如谭天放先生对“道”的坚信和推崇。
为建筑倾注生命力成就艺术品,是“道”;修身助人坚持医教事业免费工程,是“道”;心繫百姓造福社会见解独特致力环保,是“道”。谭天放先生推崇竹子、喜欢竹子,因为竹子象徵高风亮节、一如君子之“道”!。
【主要职务及履历】
谭天放建筑发展事务所东主
香港大学建筑系学士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香港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屋宇署註册检验人员
香港註册建筑师认可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註册建筑师资格
2005年荣获中国一级註册建筑师资格
2009年获颁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荣获拔萃男书院体育馆、游泳池及宿舍
大楼全年境内建筑大奖、北京新东安广
场北京十大建筑奖,北京鲁班奖、
“lightime”之全球专利等多项大奖。
寻道,探讨人生的真理;
致善,编织公益的光环,
颂竹,散播环保的福音。
融事业於艺术,
通命理於现实。
环环相扣;
共为连理。
默默无闻的贡献,
不计回报的付出。
善者,哲之通也;
哲者,道之所在。
建筑之道 艺术 生命
“道”,这个词语曾使无数人疑惑,想探究它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屈原在《楚辞》中《天问》的开始就如此问“道”:“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闇闇,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何以要建筑,我们何从,我们何去,我们作为建筑师团队,使命是什麽?”这是谭天放先生於去年年初的一次演讲中的发言。单“何以”一词,发人内省、引人深思。这不仅谭天放先生从事建筑行业多年以来、总结经验所作的提问,这也是他行走世间六十六载、对世间对人生感同身受的提问。一如《天问》。
谭天放先生是建筑师、也是艺术家。在他眼里,建筑即艺术;大凡艺术家,都会把思维融入作品、以作品表现生命,赋予作品生命活力。谭天放先生视建筑为艺术,所以作为一个建筑师,他的使命就是倾注心血、把生命注入建筑之中。
一沙一石、一砖一瓦,皆需精心雕琢,匠心独运、炉火纯青方能美轮美奂、出类拔萃。谭天放先生或大气挥洒或细心规划,都可看出他对建筑的情有独锺。飞檐斗角,他看作飞瀑奇石;雕樑画柱,他喻为云际苍林,大千世界、一花一木,尽可以在他笔下化作当代建筑特别的美。
正因为他对建筑已融入了生命的敬重,所以他工作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他曾经形象地说:“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艺术和技术是共同体,是左右脑交替,又如同人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同等重要,互动向前。”
质量对於建筑,犹如生命对於人类。因此谭天放先生也是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在哪个时期,技术会跟我们较真,如果技术不过关,建筑物就会出问题。”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长久的人生。同理,只有质量上乘的建筑,才能有更强大、更持久的生命力,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文明、即包含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循环服务。”
修身之道 从善 重道
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谭天放先生对建筑、艺术、生命的丝丝感悟,问及谭天放先生的感悟从何而来,先生落笔一字:“术”!
何为术?谭天放先生淡淡一笑,说那是技术之意,又略一沉思,答曰:“术的前题,最重要是先必有‘道’,没有道千万不要给人术。务先有道才有术 !外国有句谚语‘枪不会杀人’,但枪後面的人会操控行善行恶,心术不正,手法更不妥,自然十分危险。”
术业有专攻,从业必先要有过硬的技术。但在技术的前提,是人的善恶。“术”本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它起的作用全部取决於使用它的人,善者以术扬善,恶者使术行凶。谭天放先生心如明镜,坚决反对技术被利用在心术不正之人身上。“人一生婉转这些年,能夠做好事多一点,坏事能不做的就不做,儘管你平时想不做坏事,有的时候事情客观变化也说不凖!”经历人生数十载的风风雨雨,见过不少的悲欢离合,自己也经历过,如今,谭天放先生的心已是一片坦然,重道行善,他乐此不彼。
个人修身养性,不可恣意妄为,用谭天放先生关於“道”的解释,说明人是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随波逐流,他举出例子说明:“有道的人多一点,社会就和谐一点;滥竽充数是没意思的。有的人有权的时候,就以为自己有道。像希特勒、萨达姆、卡扎菲都是做好事之後被民选上去的,但他们上去後被权利和胜利冲昏了头脑,最後不得善终。所以外国有一句话是‘权力就是可以腐败一切东西的’,所以我希望在别人迷茫的时候拉他们一把”。
开办自己的事务所之後,他将自己心中的“术”与“道”贯彻其中,他不怎麽管员工,还很乐意与自己的员工一起聊天,解释自己的“道”与“术”的真谛。
事务所承接了一些好的工程,谭天放先生无一不尽心策划设计、认真完成,务必将工作做到最好。他笑言自己的生活是“工作,工作,再工作!”但每完成一个项目,他也会在閒暇之餘休息一下回味工作的乐趣。谈到最近的工作,他刚完成了母校拔萃中学音乐厅的项目,其设计以人为本,在可以容纳1000人的空间中为了让座位更加宽鬆舒适,因此谭天放先生把座位设置成800人。现在,他又把事业发展到国外;应国际友人之请,正协助参与修建一条横贯巴基斯坦全境的公路。谈到这项工程,谭天放先生的“道”上升为炽热的爱国之心:“这个工程巴基斯坦愿意交给我们,中巴关係友好嘛”!
当世之道 包容 环保
为了贯彻自己的“道”与“术”,谭天放先生承接了多个公益性的、义务性的工程,无论是政府项目还是房产公司项目。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只要是对教育和医疗方面的项目谭先生均是义务劳动不收费的。
如此独树一帜的行为,在当今趋利避害、弱肉强食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当初谭天放先生作出这一决定时,就引来了不少的质疑和猜忌,连他的爱人也笑,戏言道:“你要养活这个公司要讲这个的话,你吃空气吃饱吧!”谭天放先生的回应卻是斩钉截铁、坚定铿锵:“我在工作中享受最大的快乐,最实实在在的是为社会服务。医疗是为了人民的健康,教育是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好了能不快乐吗?真真正正实实在在为人类的文明服务”!
虽然只是投身建筑行业,但谭天放先生目光长远、融会贯通,知道独善其身並不是“道”的要求,因此他通过建筑行业去影响其它行业,进而影响社会。
但现实中仅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夠的,他曾经想投入一项医疗工程,但由於众多原因最後只能把计划搁浅。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地方,看到房屋破损、医疗设备跟不上,特别是患上传染病的人与普通人家仅一墙之隔,谭天放先生痛心疾首:“老百姓的健康绝不能这样妥协的。”
现实的局限不少,但也阻碍不了谭天放先生对於心中之“道”的追求,他不断寻找方法、希望不断改善现状。除了在医疗教育上免费之外,在环保事业方面,谭天放先生也大力推广竹子这类可持续发展材料的使用,例如他的办公室就全是用竹子取代木材,充分证明竹材的实用性和环保意义。
竹子属於草科植物,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都比木材要快得多,往往一夜间竹笋就可以长成竹子,取材後短时间就能恢复原状。而且竹子纤维细腻,可加工成布织衣、造纸成书;竹身韧性良好,初步加工就能织篮成网,更能用於建筑、家居,适用范围远比木材广泛,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极具观赏价值、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饮用价值。
同时,竹子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树木的三倍,吸入二氧化碳之时又释放三倍氧气,改变大气层成份。相比近年来某些地区为了经济利益而大量种植桉树一类对土地破坏比较大的树种,导致自然环境恶劣,居民生活水平反而更低的问题,竹子的环保功能更显得重要。
今日,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福建、广西、湖南、浙江、四川、贵州等地纷纷见到初步成效,所以作为国际竹藤组织成员之一的谭天放先生更是希望“竹子运动”能更快的发展下去。国际竹藤组织是独立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组织。某种程度上,谭天放先生担任这一职位是一个世界性的殊荣,也是代表着他致为“竹子?人居?环境”忙碌的成果。全球竹子事业的发展,相信能减少贫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一如谭天放先生对“道”的坚信和推崇。
为建筑倾注生命力成就艺术品,是“道”;修身助人坚持医教事业免费工程,是“道”;心繫百姓造福社会见解独特致力环保,是“道”。谭天放先生推崇竹子、喜欢竹子,因为竹子象徵高风亮节、一如君子之“道”!。
【主要职务及履历】
谭天放建筑发展事务所东主
香港大学建筑系学士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
香港建筑师学会资深会员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屋宇署註册检验人员
香港註册建筑师认可人士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註册建筑师资格
2005年荣获中国一级註册建筑师资格
2009年获颁香港公开大学荣誉大学院士、
荣获拔萃男书院体育馆、游泳池及宿舍
大楼全年境内建筑大奖、北京新东安广
场北京十大建筑奖,北京鲁班奖、
“lightime”之全球专利等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