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感”语境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极易出现职业倦怠的辅导员群体,如何促进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难点之一。本文结合时代热词“获得感”以及学院的实际做法,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获得感”;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019-02
  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协调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改革举措,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突出重点,对准焦距,找准穴位,击中要害,推出一批能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此,“获得感”成为时代的热词,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位国民大众的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执政理念。
  一、何谓“获得感”
  所谓“获得感”,必是基于“获得”而产生的心理感受。没有“获得”必然不会产生获得感,但某些时候,有了获得,也未必一定能产生获得感。“获得感”有别于“幸福感”,它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你幸不幸福,或者有多大程度的幸福,这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如果不讲“获得”而一味强调幸福,往往会流于形式。
  “获得感”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既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在特定阶段,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比物质层面的“获得感”意义更大。
  从心理学角度看,“获得感”是驱使我们持续积极工作的动力,是克服职业倦怠的灵丹妙药。职业倦怠的工作需求-资源模型(Job Demand-Resource Model,JDR)认为,每种职业都有其特定的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不论这些具体的影响因素是什么,都可以归为两类: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1]。而“获得感”就是一种工作资源的获得。
  二、“获得感”的缺失成为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
  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处理的事务极其烦琐,重复性高,加之情感的高投入、学生安全稳定、个人发展受限等各方面的压力,成为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尤其突出的一部分。辅导员“获得感”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不匹配。辅导员的工作时长和工作量无疑是高校教师中最高的,即使在深夜处理学生突发事件或周末指导学生活动等都被定义为本职工作,不能计算报酬。高校的薪酬分配制度往往也会向一线教师和管理干部倾斜,辅导员成为高校中的低收入人群。久而久之,这种工作量和报酬的不对等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社会认同感下滑。当今对于教师的社会认同感在下降,作为管理学生的辅导员更加突出,有些家长和学生甚至不认为辅导员是老师。在学校内,绝大部分辅导员属于学院聘用人员(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占98%),没有编制,岗位存在不稳定性。同时,部分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对辅导员也存有偏见,他们认为辅导员的工作只是处理学生的琐碎事情,层次不高,谁都可以干,可有可无。这些看法影响了辅导员对自身岗位价值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减少对工作的投入。
  3.发展道路受限。从理论上看,辅导员可以走行政和教师两条道路,但实际上都是极其艰难。走行政道路,可谓僧多粥少(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科级干部岗位约为30%),正科岗位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辅导员不能在职务上有所提升。由于辅导员的工作以学生管理为主,很少能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因此,在职称评比的条件上不占优势。发展道路不畅,让辅导员对工作丧失了信心和动力。
  三、“获得感”语境下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以确保辅导员物质层面的“获得感”为基础。辅导员作为一门职业,获得经济收入是其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尤其以青年作为主力的辅导员队伍,正处于财富积累的起步阶段,对薪酬的重视程度较高。近年来,国家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辅导员待遇,在设立专项津贴、规定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某些高校甚至针对性地设立辅导员专项发展基金、专项课题基金和额外津补贴等,形成了很好的做法。在确保这些显性的物质获得前提下,高校尤其应该重视辅导员在知识更新、业务进修、职称评聘和发展通道这些隐性的物质获得,这对辅导员个人待遇的长期性、稳定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当前情况下,要释放辅导员活力,关键是两点,一是畅通发展道路,二是鼓励辅导员走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2.以加强辅导员精神层面的“获得感”为主线。教师的工作,在人类文明的延续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教师既是精神文明的继承与传播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对教师的行为规范要求、教育对象对他们精神文化方面的期待,使他们需要对精神文化有着特殊的爱好和兴趣,同时也要求他们有着较高层次的理想和信念追求。在当前党和国家特别强调教育和教师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环境下,辅导员对尊重和认可的需要成为他们关切的重要方面。这种认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社会认可、同行认可和工作对象认可。
  3.以促进辅导员个人价值的实现为目标。成就需要是人的一种较高精神境界的体现,它可作为一种人格力量推动人的行为活动。作为知识水平较高的群体,与其他行业员工相比,高校辅导员应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通过辅导员团队建设,使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从而使他们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于学生工作更加积极,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辅导员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现职业化、专业化培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能引导辅导员把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从事的职业,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自觉地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且就本职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进而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一批受学生擁戴、受社会尊重和承认的专家型辅导员也会逐步涌现。在他们的示范和带动下,更多的辅导员会受到影响和鼓舞,辅导员队伍建设就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队伍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就会得到根本的解决。[2]   四、学院的相关做法
  1.学院在辅导员中进行专业团队建设,将每个辅导员编入一个专业团队,主要方向有:思政队伍建设、大学生党团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班级建设、困难资助与奖罚管理、学风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应对与管控、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业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团队辅导员重点研究本领域的工作,力争成为行业精英,每年发表相关论文、撰写并申报相关课题,并且可以进行本领域的基本培訓。
  2.学院成立了“辅导员成长俱乐部”,作为辅导员专业团队建设的主要载体。“辅导员成长俱乐部”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的文件精神成立,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按照学校辅导员岗位要求,着眼于全方位提升辅导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拓展辅导员视野,加强辅导员交流,引导和培育辅导员队伍,增加辅导员团队实际业务能力的获得,让辅导员相信今天的获得是可持续的,相信明天的获得会更多。“辅导员成长俱乐部”通过专家讲座、专题研修、同行交流、网络课堂、团体辅导、素质拓展等多种方式组织培训与学习,拓展辅导员视野,增加辅导员技能,舒缓辅导员工作压力。主要项目有名师之声、大咖秀、辅导员大百科、他山之石、心灵之旅、网络大讲堂、超级星期五等。
  参考文献:
  [1]李萌.基于JDR理论的职业倦怠模型研究——以教师样本为例[A].2006.
  [2]张治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J].人民论坛,2009,(17).
  (Changzhou University Huaide college,Changzhou,Jiangsu 213016,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are more and more in the teaching,the computer room is more and mor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people,now the room is not only the places for students to study,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venues,especially in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popularity of the era,the applic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teaching,direct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new situation;computer room;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以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视角,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为完善大学生创新实验制度,更好地调动师生积极性,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性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实验计划;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042-0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
摘要:“交互式”教学理论不同于“互动式”教学,它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是以专业和相关专业之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关系的新体系。本文论述了“交互式”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意义,进而提出了“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最后,以《产品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作为“交互式”教学的初探研究。  关键词:交互式教学;《产品设计实践》课程;研究方法;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摘要:植物解剖学实验是植物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实验报告是学生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教师评价考核实验效果的重要途径。实验报告内容及形式合理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验设计及总结分析能力。通过修编《植物解剖学实验报告册》及其试用,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果,为相关院校的相关专业实验报告册修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农林院校;植物解剖学实验;实验报告;修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5)  摘要:由于目前高职教育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传统的课题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代的高职学生,探寻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是在适合目前高职教育对象的现实特点中提出来的,它能解决学生“厌学”的问题,增强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生“乐学”,老师“乐教”,领导“乐怀”的目的。  关键词:公共英语;新模式;能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摘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汉风国学社为例,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总结出以大学生社团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
摘要: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国智造2025”以及建设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基础薄弱、创业环境不佳等诸多的问题。  关键词:机制建设;高职院校;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51-02  一、引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摘要: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寻找有效的教育对策,我们对108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学习理念、网络运用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表现优于一般同学,但其中也有部分同学确实也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学习主动性不够,过多沉湎于网络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金陵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视光材料与应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在依托行业背景的前提下,通过细化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细分行业岗位群,重塑评价体系,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及社会评价。  关键词:行业背景;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84-03  2010年国家发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摘要:隨着“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各高校纷纷组建辩论队。辩论队相比传统社团与学生会、团委组织,具有鲜明的特殊性,而关于辩论队的构建模式和新型管理机制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本文将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探讨高校辩论队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互联网 ;辩论队;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27-02 
摘要: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日渐受到重视与关注,而国际化课程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是国际化培养主旨。本文以水利工程研究生学位课《计算流体力学》为例,针对课程的产生背景、教材选择、时间安排、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教学过程进行剖析与讨论,探究国际化课程教学过程的实操性和重要性,学生成绩表明《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达到了国际化的目标。  关键词:国际化课程;教学过程;研究生学位课程;计算流体力学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