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我们的视力?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OPO1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视力下降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悲哀:原本清晰的世界成了模糊的一团。网上还有段子调侃视力不好的人:五米之外雌雄同体,十米之外人畜不分。虽然是恶搞,但是也侧面反映了视力受损是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
  科学家开发出了几种可能修复受损视力或失明的方法。
  仿生眼:电子版视网膜
  人为什么会有视觉?这得归功于视网膜。视网膜主要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神经细胞构成,其中有两种可以感光的光敏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两种细胞可以将感受到的光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通过另一种神经细胞传递到大脑,大脑通过分析信号产生视觉,人才能看见东西。
  视网膜就像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当底片受损时,视觉产生过程被切断,就会发生图像不清晰甚至是无法形成图像的情况。那么是否可以“造”一个视网膜,来替代受损的视网膜呢?科学家们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复。
  由美国公司研发的Argus II型视网膜假体系统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被形象地称为仿生眼。这个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植入物和外部元件。植入物是带有多个电极的芯片,可以代替感光细胞的功能;外部元件是一个安装在眼镜上面的数码摄像机,可以记录周围环境。
  视网膜受损的患者通过手术植入芯片,带上眼镜后,数码摄像机接收的信号可以通过无线技术传输到芯片上,芯片处理图像并将图像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后传入电极,进而传递到大脑,大脑通过分析解码信号,重新形成视觉。
  虽然到目前为止,Argus II型视网膜假体系统还不能真正地恢复视觉,但是患者从失明状态到可以感知光明,还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
  干细胞再生:重建视网膜
  除了植入仿生眼之外,有望改善患者视力的方法还有植入捐献者的健康的视网膜,科学家也一直在尝试这种做法,但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理想的结果。
  为什么如此困难呢?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虽然种类少,但是数量很多,约有1.25亿个,它们以多种方式连接在一起,构成了极为复杂的视神经网络。从捐献者上移植的视网膜,除了和患者的受损视网膜要有高程度的相似性之外,还必须和患者的视神经网络的每一条“线路”相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既然从外界植入健康的视网膜成为空想,那是否可以从内部自己重建相似的视网膜呢?于是研究者们放弃了“移植”视网膜的想法,尝试视网膜的内部重建。
  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是一种“万能细胞”,它可以分裂和发展成多种类型的细胞,具有生成各種人体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于是研究人员先从患者身上提取组织细胞,并在特定环境使其转化为干细胞,之后将这些干细胞重新编码,干细胞会发育成完整的新视网膜,因为这个视网膜来自于患者自身的细胞,所以和受损视网膜有极大的相似性。此时将这片视网膜植入患者眼中,取代受损的视网膜。只要新视网膜和患者的视神经连接成功,患者就有可能恢复视力。
  基因治疗:取代突变基因
  造成视力受损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都是外部原因,如果是由于内部的基因缺陷造成的失明我们应如何应对?
  人体内有一个名为RPE65的基因,当它发生突变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会逐渐失去功能直至坏死,最终导致失明。基因缺陷造成的失明最简单的处理方法莫过于直接用健康基因取代这个基因。那应该如何取代呢?
  由于病毒可以入侵细胞,病毒被研究人员选做健康基因的“交通工具”,健康基因通过“驾驶”病毒进入感光细胞,并且替换掉突变基因,这样,感光细胞的功能就能正常发挥。
  2017年,美国的眼科专家发表了一项基因治疗的结果:20名患有RPE65基因先天性突变的患者,在基因治疗过后,视力有了明显的改善。
  眼球移植:事故受害者的福音
  尽管科学家们针对不同类型的失明,开发出了不同的电子和生物治疗方案,但仍然有患者无法从中获益,比如这些患者的整个眼球因为巨大事故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他们恢复视力的唯一方法就是移植整个眼球。
  现实总是残酷的,科学家们虽然一直在尝试眼球移植,但从来没有过一例成功的活人眼球移植。前面已经提到,视网膜的移植已经是很困难的了,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约有1.25亿个,移植的视网膜必须和患者的视神经网络的每一条“线路”相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眼球移植比视网膜移植更加困难,原因是除了视网膜的高度相似和视神经网络的良好连接之外,新眼球上的血管等也要和患者“手拉手”。
  但再困难,科学家还是要尝试一下,几乎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近几年,在眼球移植方面,有了一个巨大的突破。美国的一位外科医生在老鼠身上做了眼球移植的试验,其中有一只老鼠成功存活并且和新眼球共同生活了两年。“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这位医生感慨地说。她认为,在未来,眼球移植或许能成为现实。
  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科学家们一直在突破挑战,相信有一天,每个人都能看到清晰明朗的世界。
其他文献
“别在女人身上找心灵,纵有柔情蜜意,纵使冰雪聪明,她们也早是魔鬼附体的木乃伊。”这是16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写的《爱的炼金术》中的诗词,用柔情蜜意、冰雪聪明形容女性似乎都没什么错,可是女性和木乃伊有什么关系呢?  不只是这首诗歌写得这么奇怪,在很多早期欧洲文学作品中,“木乃伊”这个词出现得很突兀,如莎士比亚的《奥瑟罗》以及英国诗人埃德曼·斯宾塞的《仙后》中竟然也常用到这个词。  难道是因为欧洲人
期刊
“所有人都有认为世界应该符合自己的认知的倾向,一旦世界和我们的认知不符,我们就需要思考为什么会不符,而多数人死都不愿意动脑子。”1925年,著名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写下了这段话。  如今,人们对热搜、假新闻、毒鸡汤的偏爱,表明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不愿意思考。明明人类以善于思考而区别于其他物种,可这种懒得思考的习惯是怎么来的呢?事实上,思考有着昂贵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所以我们的祖
期刊
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了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也称“两弹结合”试验,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两弹结合”定不会陌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两弹结合,也就是把原子弹装入导弹的弹头然后发射出去,这就好比槍与弹,如果将导弹比作枪,那么核弹就是子弹。  “两弹”缘何结合?  在导弹与原子弹相继问世初期,人们并没有想过要把它们结合起来,一方面,初
期刊
在悲观主义者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口、资源短缺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地球危在旦夕,核武器的纷争更是雪上加霜。随着科技的发展,便利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人工智能也成为了隐患。众多科学家如斯蒂芬·霍金预言人工智能将会代替人类统治这个世界,最近的科幻小说和电影也不断出现人类大战机器人的剧情。这些绝顶聪明的科学家、小说家让我们对人工智能多加留心,然而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文·平克在他的书《即时启示录》中告诉我们,你大可
期刊
剧烈运动后,身体会变得有些虚弱,此时可能还会有人劝你多穿点衣服以防感冒。运动不是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吗,为什么却存在“锻炼后容易生病”的说法?  多数马拉松参赛者在  比赛结束后出现感染症状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人员就对此展开了调查,发现大多数参加过诸如马拉松等耐力跑步项目的参赛者,在比赛结束的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内都出现感染症状,这就导致了“耐力运动会抑制免疫系统”这一说法的诞生。也就是说
期刊
南极洲——全世界最冷的地方,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科考站曾经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极度的寒冷使得这里人迹罕至,然而,在南极洲上的一座活火山——埃里伯斯火山上,常年悬挂的飞机残骸让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飞机残骸出现在世界的尽头?  仓促的修改  事件追溯到1979年11月28日,这一天,237名乘客怀揣兴奋的心情登上新西兰航空901号班机,这是一班定期的南极洲观光航班
期刊
在南太平洋的中央,有一处孤寂的海域,被称为尼莫点。这里孤悬海外,距离它最近的陆地是三座遥遥相望的南半球岛屿——皮特凯恩群岛中的迪西岛、复活节岛西南角的莫图努伊岛和南极洲外海的马厄岛,三者分别位于其北方、东北方及南方,距离均远达2688千米。以此长度为半径、尼莫点为中心,可圈出一片与北美洲面积相当的海洋。  与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一样,尼莫点也是地球的一极——海洋远极。人们很难抵达海洋远极,即使乘
期刊
你是否也曾惊叹于世界地图的准确度?然而你知不知道我们使用的世界地图经历过多少变化呢?下面这张图表将带你认识人类地图的变化史,其中也折射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  公元150年  在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的《地理志》中,第一次使用经纬度标注了6345个位置,还绘制了世界地图与地区地图。这本著作在欧洲影响了1000多年,直到14世纪,世界地图才被重新认识和建构。  1050年  这是一幅典型的中世纪的地图,
期刊
很多人误以为,东西吃到胃里后便会立刻开始消化。其实不然,消化过程通常需要6至7小时,甚至更长。然而,在腹泻时你会发现,食物从“进口”到“出口”整个过程似乎不需要任何时间。  消化系统的常规运作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食物正常的消化过程。通常食物经牙齿咀嚼成细小碎片,同时被唾液滋润,随后舌头将食物推到嘴的后部吞下,再通过食道到达胃里。食物在胃里被各种酶和胃液分解处理后被传送到小肠,其中一些较大的分
期刊
一块天然“墨迹”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而且由于潮汐锁定,它公转和自转的周期相同,上亿年来永远以固定一面朝着地球。上面灰白色表层、隐隐约约的环形山……这些肉眼可见的景物,成为人类不断畅想的话题。这不正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罗夏测验?  羅夏测验,又称罗夏墨迹测验,是利用墨渍偶然形成且标准化的图版,让被试者据以自由联想并对此进行分析的心理测验,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从起初人类第一次朝天上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