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中,中学校园这块净土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许多学生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而导致心理脆弱;同时,媒体的发达,使海量的信息不断的涌入学生的视线,当前的中学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也必然陷入从未有过的迷茫;另外,留守儿童的增多,独生子女问题,都是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诱因。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开展,迫在眉睫。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目标及措施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2.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2.2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3.1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3.2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3.3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3.4良好的习惯培养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要想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呢?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习惯面含微笑。有人说:“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如果你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就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生活需要微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
3.5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是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就必须足够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日常工作中来,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例如,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我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劳动课),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讓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班集体中,进而方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掌握学生动态。另外,班主任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又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3.6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学生有话不能说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作为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加强与其他科任老师的交流合作,共同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某初中三年级,该年级班主任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模式,实行“学生主讲”的教学模式,教师每天事先将任务布置好,让学生准备,而教师则担任起评委的角色,在台下为学生加油打气。同时该班主任还要向其他任课教师推荐这种方法,通过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胆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里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况,进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便利。
四、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懂得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邵云. "刍议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中学教学参考 36(2015):103-103.
【2】李静. "如何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学习(下) 5(2014).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目标及措施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坚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的教育原则,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不断修正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我的调控能力过程中,越来越能对抗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和压力,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注重活动体验和心灵感悟,追求“教学无痕”的最高意境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为指导思想。
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
2.1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第二,能够适应环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懂得谦让;第三,生活中能拥有幸福感;第四,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初中心理健康教师要立足于以上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予以适时的指导,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目的。
2.2完善学生的人格发展
初中阶段,正处于个体人格的形成时期,正确的指引,将无疑会促进学生人格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应该是豁达包容,富有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充满了求知欲;应该有坚定的意志,愉快的情绪。心理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在校青少年的人格发育,并在必要的时刻做出积极的引导
三.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初中阶段是人生中思维发展和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告别了小学时候的懵懂,生活的圈子和学习的内容都在增大、增多,这时,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这样的哲学命题。所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营建工作。
3.1专题讲座形式
专题讲座是一种比较好开展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需要教师在讲座之前进行一系列的调查,例如:开展班级问卷形式,调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最终确定讲座题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在学校范围内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名度,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大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初中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命题的主要是围绕“考试焦虑”“情绪的调节”“做真实的自己”“培养自制力”等几个方面。
3.2课程辅导形式
一般情况下,初中心理健康课的课程安排是两周一节,教师可以利用这节课的时间设计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侧重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自信心的训练》、《挫折下的心理指导》、《正确面对与他人的矛盾》、《人际关系指导》、《自我心理修养指导》等内容,都适合拿到课堂上来,心理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思考,帮助学生预防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或者对已经产生的轻微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疏导和指正。
3.3个体咨询形式
个体咨询是着眼于少数学生展开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在开学初,心理教师可以下发到各个班级一些心理问卷,在问卷中可特设一栏:“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在这一栏划对勾,等待心理教师的预约。”其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可以设一个心理信箱,学生如果想预约心理教师进行个体咨询,就可以在信箱内留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辅导,一定要做好案例辅导的记录,同时要坚守保密的原则,且不可把学生的访谈信息以任何形式泄露给任何人,包括学生的班任和父母。
3.4良好的习惯培养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培根,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说性格是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要想成为一个倍受欢迎的人,应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良好的性格呢?要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习惯面含微笑。有人说:“微笑是人际关系的通行证。”如果你能笑脸相迎笑脸相送,就会给人一种温暖亲切之感。生活需要微笑,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微笑。
3.5开设心理辅导课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初中教育的一部分,是初中班主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班主任就必须足够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日常工作中来,通过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课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例如,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我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如劳动课),通过各种积极、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性格。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讓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到班集体中,进而方便班主任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掌握学生动态。另外,班主任要有效地利用网络,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这样既保障了学生的权益,又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3.6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学生有话不能说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作为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并加强与其他科任老师的交流合作,共同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例如,在某初中三年级,该年级班主任在教学时转变教学模式,实行“学生主讲”的教学模式,教师每天事先将任务布置好,让学生准备,而教师则担任起评委的角色,在台下为学生加油打气。同时该班主任还要向其他任课教师推荐这种方法,通过各科教师的共同努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胆识,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四)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学校、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两个主要场所,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在学校里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电话、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况,进而为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便利。
四、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保障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在知识点的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要。有效的教学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懂得处理问题的正确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邵云. "刍议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定位及实践." 中学教学参考 36(2015):103-103.
【2】李静. "如何开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学习(下) 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