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duoyi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教材中丰富的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在阅读、写作中不断升华学生的精神品质。
  一、提高人文精神渗透的意识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出人文性的培养目标,必须扭转“高考至上”的错误教学思想,不断提高人文精神的渗透意识。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语文的独特内涵和人文魅力展现出来,才能给学生以精神的升华、心灵的震撼。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精神渗透意识,需从政策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其中,政策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语文课程人文内容的相关标准。教师层面则要广大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以及语文的特点,找出人文渗透的最佳切入点。
  二、发挥教师的人文示范作用
  高中生很容易对教师尤其是有个性的教师产生模仿崇拜之情。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引领学生去感悟世间真情,感悟美好人生。
  首先,教师要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每天都能用充满朝气的乐观精神面对学生,给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完成的任务,须自己先做好。比如,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读文学类书籍时,教师自己先要认真读完,这样一方面能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再次温习,便于和学生共同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
  三、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人文是个广泛的概念,众多的研究者对人文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就是一定要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及精神世界。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做好这一工作:一是在学校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精神支持,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乐学、向善、诚信等优良品质,让整个校园都充满正能量,把学生置于美好的人文世界中。二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见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文学作品饱含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充分理解作品带来了难度,同时也造成作品的多层次感,给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若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应给学生以赞赏,鼓励其表达不同的个人见解。
  四、依托教材拓展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由众多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精挑细选编写而成,教材的课文多是中国文化文学的经典,作为工具书具有规范性,作为文学书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而,高中师生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人文关怀作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要让学生慢慢走进作者描述的那种荷塘美景之中,感受自然风景之美,随着作者的行走路线慢慢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淡淡的哀愁。《苏武牧羊》中苏武用19年的漫长岁月书写了一个人的信念与忠诚;《赤壁赋》透露出苏轼人生中的怅惘及对理想的追求;《项羽之死》描写了悲壮的末路英雄……这些都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无尽的感慨与思考,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学语言美、故事悲的同时,更能把古人的这种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等优点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
  五、在阅读写作中升华人文精神
  高中生人文精神的积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语文学科来讲,听、说、读、写既是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又是人文性渗透的主要途径。阅读和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人文性的渗透要抓好这两方面。阅读既包括对教材课文的阅读,又涵盖了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对现实生活的阅读等内容。学生要学会多种能力的阅读,通过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不断感受人间的各种真情,在阅读中升华人文品质。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感人故事重新加工提炼,写入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洗涤。
  总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培养高中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不可或缺。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人文性渗透,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文修养,都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热爱人类的优秀文化,在人文关怀下健康快乐地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409900)
其他文献
探究类试题是各地高考命题者在文学类阅读中精心打造的一道压轴题,设题角度多样,理解多元,答案个性化并具有开放性。现针对高考文学类小说阅读的特点,探讨如何对小说标题进行准确的探究,以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熟悉小说阅读标题类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标题探究的题型  1.探究标题意蕴  “××”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如:《审丑》作为小说的
2年多点区试表明,郑麦004丰产稳产、适应性较广,平均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2.96%;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较多、产量三要素协调、品质优、综合抗逆力强等特点,是一个
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而信息社会的特点是多样化和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的时候,思维潜能才能开发出来。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就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疑问。思维需要时间,需要机会,更需要疑问,所以,我们要提供这样的空间和机会,开发学生的思维。  一、营造生动氛围  课堂气氛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
目的:观察并比较穴位注射与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对分别应用穴位注射综合疗法和单纯自动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98例和201例患者的治疗优良率进行分
:“台北人”是白先勇笔下中的人物是解放前夕逃入台湾的大陆人。这些人有浓重的思乡情结、怀旧情感。本文试从集体无意识角度探讨这些人思乡情结产生的原因 : “Taiwanese”
文中求解了锋面存在时地转动量近似下的大气边界层运动方程,得到了边界层内冷锋流场的一些特征,如冷锋坡度随地转涡度增加而增加,随地转风速时间倾向的增加而增加,随沿锋面传播方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的选择远比教学方法重要,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重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讲究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新课程
文中利用2000与2002年二次南海海一气通量观测资料和同期西沙站资料,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洋表面热收支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影响海面热收支变化的主要
基于T106数值预报产品500hPa位势高度场序列,用EOF方法对位势场序列进行时、空分解,在考虑相邻时段位势场空间模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引入动力系统重构的思想,以EOF分解的空间模态
根据动力与热力指标,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可分成明显的4个阶段——季风建电前的雨期、非雨期;季风建立后的活跃期与非活跃期。对2004和2005年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