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通过教材中丰富的文学作品,向学生传递人文精神,在阅读、写作中不断升华学生的精神品质。
一、提高人文精神渗透的意识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出人文性的培养目标,必须扭转“高考至上”的错误教学思想,不断提高人文精神的渗透意识。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语文的独特内涵和人文魅力展现出来,才能给学生以精神的升华、心灵的震撼。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精神渗透意识,需从政策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其中,政策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语文课程人文内容的相关标准。教师层面则要广大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以及语文的特点,找出人文渗透的最佳切入点。
二、发挥教师的人文示范作用
高中生很容易对教师尤其是有个性的教师产生模仿崇拜之情。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引领学生去感悟世间真情,感悟美好人生。
首先,教师要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每天都能用充满朝气的乐观精神面对学生,给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完成的任务,须自己先做好。比如,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读文学类书籍时,教师自己先要认真读完,这样一方面能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再次温习,便于和学生共同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
三、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人文是个广泛的概念,众多的研究者对人文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就是一定要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及精神世界。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做好这一工作:一是在学校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精神支持,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乐学、向善、诚信等优良品质,让整个校园都充满正能量,把学生置于美好的人文世界中。二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见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文学作品饱含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充分理解作品带来了难度,同时也造成作品的多层次感,给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若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应给学生以赞赏,鼓励其表达不同的个人见解。
四、依托教材拓展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由众多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精挑细选编写而成,教材的课文多是中国文化文学的经典,作为工具书具有规范性,作为文学书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而,高中师生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人文关怀作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要让学生慢慢走进作者描述的那种荷塘美景之中,感受自然风景之美,随着作者的行走路线慢慢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淡淡的哀愁。《苏武牧羊》中苏武用19年的漫长岁月书写了一个人的信念与忠诚;《赤壁赋》透露出苏轼人生中的怅惘及对理想的追求;《项羽之死》描写了悲壮的末路英雄……这些都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无尽的感慨与思考,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学语言美、故事悲的同时,更能把古人的这种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等优点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
五、在阅读写作中升华人文精神
高中生人文精神的积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语文学科来讲,听、说、读、写既是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又是人文性渗透的主要途径。阅读和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人文性的渗透要抓好这两方面。阅读既包括对教材课文的阅读,又涵盖了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对现实生活的阅读等内容。学生要学会多种能力的阅读,通过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不断感受人间的各种真情,在阅读中升华人文品质。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感人故事重新加工提炼,写入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洗涤。
总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培养高中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不可或缺。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人文性渗透,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文修养,都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热爱人类的优秀文化,在人文关怀下健康快乐地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409900)
一、提高人文精神渗透的意识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要体现出人文性的培养目标,必须扭转“高考至上”的错误教学思想,不断提高人文精神的渗透意识。只有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语文的独特内涵和人文魅力展现出来,才能给学生以精神的升华、心灵的震撼。在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精神渗透意识,需从政策和教师两个层面来做。其中,政策层面主要是指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语文课程人文内容的相关标准。教师层面则要广大语文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认真研究教材、学生以及语文的特点,找出人文渗透的最佳切入点。
二、发挥教师的人文示范作用
高中生很容易对教师尤其是有个性的教师产生模仿崇拜之情。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渗透,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身示范,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引领学生去感悟世间真情,感悟美好人生。
首先,教师要热爱生活,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每天都能用充满朝气的乐观精神面对学生,给他们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其次,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完成的任务,须自己先做好。比如,要求学生课余时间多读文学类书籍时,教师自己先要认真读完,这样一方面能起带头作用,另一方面也让教师再次温习,便于和学生共同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人文品质。
三、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人文是个广泛的概念,众多的研究者对人文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理解,就是一定要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及精神世界。提高高中生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营造人文化的教学环境。
学校和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做好这一工作:一是在学校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怀的人文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的精神支持,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乐学、向善、诚信等优良品质,让整个校园都充满正能量,把学生置于美好的人文世界中。二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位学生的见解,尤其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于文学作品饱含丰富的情感,为读者充分理解作品带来了难度,同时也造成作品的多层次感,给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若与教师不一致时,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就应给学生以赞赏,鼓励其表达不同的个人见解。
四、依托教材拓展人文精神
语文教材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由众多专家经过长时间的精挑细选编写而成,教材的课文多是中国文化文学的经典,作为工具书具有规范性,作为文学书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因而,高中师生一定要利用好教材,发挥教材的人文关怀作用。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要让学生慢慢走进作者描述的那种荷塘美景之中,感受自然风景之美,随着作者的行走路线慢慢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淡淡的哀愁。《苏武牧羊》中苏武用19年的漫长岁月书写了一个人的信念与忠诚;《赤壁赋》透露出苏轼人生中的怅惘及对理想的追求;《项羽之死》描写了悲壮的末路英雄……这些都震撼着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无尽的感慨与思考,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学语言美、故事悲的同时,更能把古人的这种坚强不屈、执着追求等优点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品质。
五、在阅读写作中升华人文精神
高中生人文精神的积累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语文学科来讲,听、说、读、写既是工具性的重要方面,又是人文性渗透的主要途径。阅读和写作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人文性的渗透要抓好这两方面。阅读既包括对教材课文的阅读,又涵盖了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对现实生活的阅读等内容。学生要学会多种能力的阅读,通过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阅读不断感受人间的各种真情,在阅读中升华人文品质。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美好画面、感人故事重新加工提炼,写入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洗涤。
总之,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的今天,培养高中生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不可或缺。高中语文教学一定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从教师、教材、教学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人文性渗透,使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人文修养,都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他人,热爱人类的优秀文化,在人文关怀下健康快乐地进步。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高级中学(40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