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长沙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的历史层次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647403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沙方言及周边的湘语长益片方言中,遇摄合口三等来母字的读音较为复杂,主要体现为各个字之间韵母差异较大,有时一个小韵内也有不同的读音。本文考察了该片的几个方言区以及一些历史资料,从周边方言、历史记载以及发音原理等几个角度,确定了长沙及周边湘语长益片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中韵母的历史层次。
  关键词:长沙方言 遇合三等来母字 历史层次
  
  一、长沙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
  
  长沙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比较复杂,有时一个小韵也有不同的音,试举《方言调查字表》上的遇合三等来母字(“稆”字不用,未收)的长沙方言读音如下:
  庐[ləu13] 驴[li13] 吕[lei41] 旅[li41] 虑[lei45] 滤[lei45] 缕[ləu41] 屡[lei41]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这些字的声母都一样,都是边音l,但韵母却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有əu、i、ei三个,这在其他方言中是比较少见的。“吕”和“旅”在《广韵》中同在一个小韵,为力举切,但在长沙话中却为两个读音。
  长沙方言中,遇合三字韵母主流为y,如“女、猪、书、如、句、许、雨”等等,也有不同的,声母为非组的,韵母为u,精组为i,庄组为əu,但是总体来说,除了来母之外,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值得注意的是,长沙方言中没有ly这样的音节,也就是说同为泥组的泥(娘)母与来母字在遇合三的走向并不相同,泥(娘)母韵母为y,来母韵母则多样化。
  
  二、长沙周边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
  
  长沙周边方言指的是周边的湘方言。本文主要考察了湘语长益片的湘潭方言、益阳方言,以及娄邵片的双峰方言。
  (一)湘潭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
  湘潭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与长沙方言基本相同,每个字的韵母今读都和长沙方言有着惊人的一致。
  (二)益阳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
  益阳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与长沙方言有些许差别,列举于下(调值不同不予考虑):
  虑滤[li11] 屡[li41]
  “虑”和“屡”都是白读音,文读音韵母和长沙一样,变为ei[1](p51~61)。湘潭和益阳方言都没有ly这个音节,这种现象在长益片中广泛存在,整个长益片的遇合三等来母字走向也基本一致。
  (三)双峰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
  双峰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一般读ly,只有“庐、驴”二字读ləu。值得注意的是,双峰方言不同于上述长益片方言的特点是有ly这个音节,娄邵片多数点也都具有这个特点,从而使得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与长益片有所区别,表现得不如长益片复杂。
  
  三、长沙及长益片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读音的层次
  
  成书于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的《长沙府志》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长沙府方言,其中有一句称:“雷曰梨,吕曰李。”[2](p310)当时的长沙府所辖面积较大,益阳湘潭等地都是长沙府辖县。从这两句来看,与今天的长沙方言并不对应,今天的长沙方言雷吕为lei,梨李为li,倒是“雷曰梨”与今天的益阳方言白读一致,“雷”白读为li。
  《益阳方言研究》和,成书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益阳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雷曰黎,吕曰李”[1](p9~10),由于益阳县管辖范围较小,从这一点可以看到,虽然今天益阳话“吕不曰李”,但是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还是有这个现象的,我们可以推测,《长沙府志》一书中记载的现象更符合当时长沙府辖县益阳县的方言。
  《长沙府志》和《益阳县志》上都只有一句记录了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即“吕音李”。今天长沙和益阳“吕李”都不同音,但当时记录的益阳方言,吕的韵母却是i,而不同于今天ei,单从这一点来说,显得读i的层次要老于读ei的层次。从今天益阳方言遇合三等来母字的文白异读情况来看,较老的白读韵母为i,也支持这个观点。
  我们可以从音理上证明这个想法。长沙和益阳方言中,遇合三字一般韵母为y,泥(娘)母的“女”字即是如此,遇合三等来母字今读最接近这个韵母的是i,它与y发音部位相同,但不圆唇,ei和əu的读音则和y相差较远。长沙方言中,精组字(今读舌尖前塞音塞擦音)不与y相拼,凡是本应是y的地方都变为i,如“需”si33,“全”tsiẽ13,“迅”[sin45]。遇合三等来母字韵母为i,益阳方言虽已不分尖团,但韵母变化也有这个现象,显示了先前的分尖团的痕迹。来母今读为边音l,但发音部位与舌尖前音较相似,因此韵母变化原因与此类似。我们再考察双峰方言,精组字与y相拼,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也就与长益片有所不同。
  在长沙方言中(益阳、湘潭方言的发展规律基本与长沙方言相同),与精组字不同的是,遇合三等来母字的读音经历了一个复元音化的过程,导致一些字韵母从i变为ei,我们暂时不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但可以看到,这个变化正处在一个词汇扩散过程中,导致一个小韵的字会出现两个读音。这个过程也许会中断,在普通话普及的情况下,以后有可能出现ly这样的音节,今天长沙市区很多青少年就在方言中开始出现在这个音节。
  另外,长沙方言中有一些遇合三等来母字韵母为əu,与遇合一端系字以及流摄一等字韵母一致,这可能是受了声旁的影响。如“庐”(声旁为遇合一的“卢”)、“缕”(声旁为流摄一等字“娄”);也有可能是来源于《集韵》的反切。《集韵》中,“庐”一音龙都切,为遇摄一等,今普通话读音和长沙方言都有可能来源于此;“缕”一音郎侯切,为流摄开口一等,今粤语广州方言中反映了“缕”字的遇合三与流开一两个反切,“缕”一读“[lœy13]”,韵母与遇摄一致,一读“[lɐu13]”,韵母与流摄一致,只是声调有所不合,长沙方言的今读和流摄的反切音可能有关系。
  我们整理出了长沙方言中遇合三等来母字的层次,韵母读i是较老层次,读ei是较新层次,读əu可能是受声旁影响,也可能是源于《集韵》反切,转入了一等,或转入了流摄。长益片的益阳方言、湘潭方言等各方言虽然与长沙方言有些许差别,但总体规律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1]崔振华.益阳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清]吕肃高修,张雄图纂.湖南省长沙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3]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4][宋]陈彭年.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宋]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年影音扬州师院重刻本.
  (翁砺锋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41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现代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为依据,考察了现代汉语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式的A1A2B1B2语音形式,包括B1和B2的声调、A2的声调、AABB的轻重模式,并初步认为语速和语体色彩对A1A2B1B2的语音形式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双音节形容词 AABB 语音形式 语速 语体色彩    一、引言    关于双音节形容词AB的重叠形式AABB的语音形式,前人作过比较多的研究,大多学者会提到重
期刊
夨簋1954年6月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器腹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6字(内含合文3字,缺文11字),记载了周王封夨为宜侯及赏赐物品、授田授民的项目与数字,是了解西周“封建”制度的重要资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先秦两汉是量词产生发展的时期,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和数量表示法进行研究,将有利于弄清汉语量词的起源和发展问题。通过对《春秋公羊传》中的量词及数量表示法进行穷尽性整理,我们共统计出量词36个(均为名量词),物量表示法6种形式,动量表示法4种形式,并从“引言”“量词”“数量表示法”“小结”四个部分进行阐述,以期对两汉的量词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春秋公羊传 量词 数量表示法    一、引言
期刊
摘 要:传统研究认为汉语歇后语的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解释说明。本文在“基于模型的语用推理”理论的基础上,尝试通过该理论中的“自主-依存分析框架”来为汉语非谐音类歇后语的生成提供一种可能性的解释,并试图通过对该类歇后语生成机制的分析为汉语歇后语前后之间的构成关系进行新的补充性的说明,即从生成角度来看,歇后语的引体与解体是依存与被依存的关系,歇后语的解体是引体生成的前提和基础,引体是解体的体现和反映
期刊
摘要:语气副词“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本文运用语义指向分析的方法对语气副词“可”的义项在句子中的语义指向进行了多维模式的考察,找出了其义项之间的一些区别和联系,从而对“可”义项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最后,我们尝试对“可”的义项进行了合并整理。  关键词:语气副词 “可” 语义指向 义项划分    语气副词“可”的使用频率很高,尤常见于口语及文学作品的对话中,可见它与我们的日常
期刊
摘 要:独词句是汉语中特殊的一类句子,但与之相关的研究并不全面。语用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但独词句在语法、语用方面的研究仍待强化。本文结合《尘埃落定》中的独词句,从语法、语用角度对独词句进行分析并提出至今仍悬置的问题,以期对今后该语用类型的研究有所启发。  关键词:独词句 语用 悬置    独词句实际上主要是以结构为标准分出来的句子,它不同于省略句和单句中的插入语,而是独立于其他句子成分之外的结构。独
期刊
摘 要:鄂城方言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表示程度的方法即“V/A个死”,大致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A死了”“非常/很V/A”。本文主要从语义涵盖、句法分布、句法功能、句法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并对其来源做出推测。  关键词:V/A个死 语义涵盖 句法分布 句法功能 句法特点 语义探源    一、引言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北与黄冈地区隔江
期刊
摘 要:“AB不AB”格式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大量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直到目前为止,仍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特别是它的变体形式,历来说法不一。本文认为该格式可以产生变体“A不AB”,且这两种格式内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体现在正反疑问句中。故本文结合正反问句,重点讨论这两种格式的内在联系、词类限制及规范性等问题,并对其产生原因做一点分析。  关键词:正反对举格式 规范性 来源
期刊
摘 要:“他的NV得A”有的具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歧义的产生,一方面是由生成过程不同却形成相同结构而表达不同意义所致,另一方面因领属关系不同而产生,因此有的句子本身具有歧义,有的无歧义。  关键词:歧义 生成过程 领属关系    一、引言    吕叔湘《“他的老师教得好”和“他的老师当得好”》一文中指出“他的NV得A”歧义有以下几种:   (1)a.他的老师教得好 (他的老师教课目,老师教得好)
期刊
摘 要:“最In”是一种汉英参半的语言表达形式,近些年来频繁地出现在网络和报刊杂志上。本文简单探讨了“最In”组合形成的原因以及形成后的使用情况,并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将其定性为具有一定言语社团色彩的特殊组合形式。  关键词:“最In” 形成 流行 言语社团色彩    我们将程度副词“最”与形容词构成的组合称为“最X”组合,“最”和“In”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的语言——汉语和英语。按道理,这样的组合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