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构建高职高专院校有效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一直是高职高专教育管理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本文在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情况下,探讨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高职高专 德育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28-02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坚持学校基本管理和教育理念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吸取其他学校学生管理创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更加有效地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一、充分认识高职高专德育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管理,没有良好的学生德育管理,学校的一切硬件和软件只能是空壳,教书育人也是空谈。
1.充分认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相对中职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理性成熟很多。初中毕业生刚进学校学习时,还未脱离孩子气,举止行为有天真和幼稚的一面。正是由于年龄的原因,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让人感觉到可爱,即使有一些过分的举动,教师也会容易包容他们。高职高专学生则逐渐趋于成人,言谈举止也接近于或刻意模仿成熟,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开始有主见,做什么工作自己决定。
2.充分认知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德育课实践教学要求,要将课堂上学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知识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外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对于中职德育实践活动的娱乐性和生动性,高职高专的德育实践更加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性。中职活动安排参观、游览比较多,很多地方和中小学很相似,而在高职高专贯通阶段德育实践活动要安排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较多,带有明显的高校学生活动的特点。
3.充分认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经过三年或五年的高职高专学习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要注重整体性,协调差异性,共同完成高职高专的德育工作。例如,五年一贯通学生在中职校学习,不能完全无视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因为这些学生能否顺利进入高年级即等同于高职高专阶段学习,要把五年时间统一安排考虑。教学要统一,管理也要统一。这样复杂的关系没有统一的工作制度,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威胁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存在和进一步发展。
高职高专德育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实施具有和中职不同的特点。由于师资和课程性质的问题,高职高专思政课一般采取中班和大班教学。据资料显示,普遍的做法,高职高专实施中班教学的占37%,大班教学占60%,极少的班级是小班单独教学。而中职学校超过95%的班级是小班教学,少数由于师资等原因出现合班教学现象。中职一般都是40分钟一节课,休息10分钟再上课。而高职高专一般采取80分钟两节课连着上,也有90分钟两节课连着上的。
二、正确面对高职高专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模式相对单一,管理资源参差不齐
学生是高校的主人翁,一切管理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还显单一和不足。目前中国高校总体存在着服务资源有限、投入不足的状况,“以管理学生为目标”的高校管理理念先进,但“以发展学生为目标”的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
从管理资源看,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在某些高校,甚至出现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限额。这必然加大了辅导员的任务量,精细化学生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队伍管理的建设,导致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现。
2.信息多元化使学生管理工作彰显新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社会,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学生一方面可以自由阅览各类有益书籍,学习和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时光的现象不是个例。更有网络犯罪也指向了高校学生,使得高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3.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占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少人际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差,已经成为人们对大学生的普遍印象。学生在校阶段是独立性逐渐增强的阶段,也是逆反心理较重的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秘密,有些事情不愿意让家长、教师参与,很多学生心理发育滞后,思想不成熟,加上情感、升学、就业压力等等,每当面对负面情绪时,学生往往深陷其中。
三、加强学生德育创新管理的几点措施
1.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创新管理思路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首先是要认识和尊重人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每个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对待和尊重。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体的素养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和管理者积极乐观地对待学生有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要针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把学生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能力、心理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发掘学生潜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通过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来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整体发展。 2.当好学生的德育领路人,做学生标杆和示范
要着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一方面,增加高校管理者的数量。按照教育部指示,为各高校配备足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使之细化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管理者自身素质必须与其工作相匹配。辅导员(班主任)不但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而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高校要鼓励爱岗敬业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高校管理者可借此组建多元化平台,加强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切实所需所想,利于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实现更加简洁有效的虚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将引导和规范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案例让学生们认清和辨别网络的虚拟性,对其上网行为加以适当的规范。
4.加强师资培训与管理,提升辅导员能力
学校要着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一是增加管理者的数量。通过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部署,配备足够的辅导员,并将其工作内容和职责细化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辅导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热爱学生工作,而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要鼓励敬业爱岗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辅导员工作更好地开展。
5.成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学校开学之初,需对每一位新进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着重关注和指导,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其次,每一个班级有必要设置心理委员职位。对本班级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关注汇报,做好妥善处理。对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定期组织小组或集体讨论。
当前,我国经济已得到一定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年青的大学生思想与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与以前的学生大大不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严峻的高校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高需求。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思想超前,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被动的学生管理工作变为积极主动的学生培养目标。只有在新途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指引下,使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成為学生人生的导师,思想教育的生力军以及职业规划启蒙老师,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和人生赢家。
参考文献:
[1] 谭长明.关于当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 张溢.论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9).
[3] 刘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班级管理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9(02).
[4] 赵隽.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商情,2011(3).
【关键词】高职高专 德育 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28-02
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推进学校学生德育管理创新势在必行,是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坚持学校基本管理和教育理念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吸取其他学校学生管理创新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更加有效地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一、充分认识高职高专德育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學生德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学生管理,没有良好的学生德育管理,学校的一切硬件和软件只能是空壳,教书育人也是空谈。
1.充分认知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相对中职生而言,高职高专学生理性成熟很多。初中毕业生刚进学校学习时,还未脱离孩子气,举止行为有天真和幼稚的一面。正是由于年龄的原因,这些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甚至还让人感觉到可爱,即使有一些过分的举动,教师也会容易包容他们。高职高专学生则逐渐趋于成人,言谈举止也接近于或刻意模仿成熟,这一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已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急剧转化,开始有主见,做什么工作自己决定。
2.充分认知教育内容的特殊性
高职高专德育课实践教学要求,要将课堂上学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知识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外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对于中职德育实践活动的娱乐性和生动性,高职高专的德育实践更加突出思想性和理论性。中职活动安排参观、游览比较多,很多地方和中小学很相似,而在高职高专贯通阶段德育实践活动要安排社会调研、志愿者服务较多,带有明显的高校学生活动的特点。
3.充分认知教育管理的特殊性
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德育工作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经过三年或五年的高职高专学习成长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要注重整体性,协调差异性,共同完成高职高专的德育工作。例如,五年一贯通学生在中职校学习,不能完全无视高职高专院校的要求,因为这些学生能否顺利进入高年级即等同于高职高专阶段学习,要把五年时间统一安排考虑。教学要统一,管理也要统一。这样复杂的关系没有统一的工作制度,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威胁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的存在和进一步发展。
高职高专德育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实施具有和中职不同的特点。由于师资和课程性质的问题,高职高专思政课一般采取中班和大班教学。据资料显示,普遍的做法,高职高专实施中班教学的占37%,大班教学占60%,极少的班级是小班单独教学。而中职学校超过95%的班级是小班教学,少数由于师资等原因出现合班教学现象。中职一般都是40分钟一节课,休息10分钟再上课。而高职高专一般采取80分钟两节课连着上,也有90分钟两节课连着上的。
二、正确面对高职高专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管理模式相对单一,管理资源参差不齐
学生是高校的主人翁,一切管理都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还显单一和不足。目前中国高校总体存在着服务资源有限、投入不足的状况,“以管理学生为目标”的高校管理理念先进,但“以发展学生为目标”的观念还不够深入人心。
从管理资源看,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在某些高校,甚至出现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限额。这必然加大了辅导员的任务量,精细化学生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队伍管理的建设,导致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良莠不齐。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致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频现。
2.信息多元化使学生管理工作彰显新问题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社会,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学生一方面可以自由阅览各类有益书籍,学习和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时光的现象不是个例。更有网络犯罪也指向了高校学生,使得高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3.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目前,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占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少人际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差,已经成为人们对大学生的普遍印象。学生在校阶段是独立性逐渐增强的阶段,也是逆反心理较重的时期。学生开始有自己的秘密,有些事情不愿意让家长、教师参与,很多学生心理发育滞后,思想不成熟,加上情感、升学、就业压力等等,每当面对负面情绪时,学生往往深陷其中。
三、加强学生德育创新管理的几点措施
1.树立“以生为本”理念,创新管理思路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生为本”首先是要认识和尊重人的主体性。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动机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每个人都应该受到相应的对待和尊重。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体的素养的培养,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和管理者积极乐观地对待学生有助于学生各种潜能的发挥。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
要针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把学生视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能力、心理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发掘学生潜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通过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来推动学校管理和教育的整体发展。 2.当好学生的德育领路人,做学生标杆和示范
要着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一方面,增加高校管理者的数量。按照教育部指示,为各高校配备足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以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部署,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使之细化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管理者自身素质必须与其工作相匹配。辅导员(班主任)不但要热爱学生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而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高校要鼓励爱岗敬业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3.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切实促进学生发展
高校管理者可借此组建多元化平台,加强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切实所需所想,利于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实现更加简洁有效的虚拟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将引导和规范相结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案例让学生们认清和辨别网络的虚拟性,对其上网行为加以适当的规范。
4.加强师资培训与管理,提升辅导员能力
学校要着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一是增加管理者的数量。通过合理的整体规划和部署,配备足够的辅导员,并将其工作内容和职责细化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二是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辅导员不但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热爱学生工作,而且要有足够的能力和优良的素质。要鼓励敬业爱岗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辅导员工作更好地开展。
5.成立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首先,学校开学之初,需对每一位新进校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着重关注和指导,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其次,每一个班级有必要设置心理委员职位。对本班级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时关注汇报,做好妥善处理。对学生心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定期组织小组或集体讨论。
当前,我国经济已得到一定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年青的大学生思想与理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都与以前的学生大大不同,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严峻的高校管理现状,以及社会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高需求。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思想超前,秉承“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将被动的学生管理工作变为积极主动的学生培养目标。只有在新途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指引下,使管理者全身心投入到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真正成為学生人生的导师,思想教育的生力军以及职业规划启蒙老师,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社会的合格人才和人生赢家。
参考文献:
[1] 谭长明.关于当代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思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
[2] 张溢.论创新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9).
[3] 刘春.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班级管理之我见[J].法制与社会,2009(02).
[4] 赵隽.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J].商情,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