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蒲古道上的桥梁和茶亭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道光年前,鬱浔两地历代先民沿着石路古道南北来往,自浔州(府治在今桂平市)府辖之桂平大洋圩向南往鬱林州(今玉林市),需经过大洋河、龙平河(清代称锦江)、党州江的木桥,辎重骡马过桥,既不方便又危险。清代道光年间,由抚康乡(蒲塘)石山坡富甲一方的大财主萧春园捐资兼集民间募捐筹款倡建了白马桥、党州登高桥,与后来光绪二年(1876年)竣工的大洋桥齐称为鬱浔古道桥梁之最。
  萧春园,字祚恒,又名萧孝林,生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清道光年间,在鬱林州任县丞。萧春园因在柳州创建铁厂,在贵县(今贵港市)三岔北山开办银矿、在陆川云开开办锡矿,在桥圩、沙塘、贵县的湛江一带置有数千亩肥沃的田地作田租产业,在当地建有粮仓,在柳州、贵县、鬱林州城等地开有多间商馆和商铺而富甲一方。
  蕭春园为何会修建鬱蒲古道上的桥梁和茶亭,这与萧春园开始做善举之事有关。一次,他的儿子萧承煊突感不适,寻遍药方皆无成效,在萧春园着急之时,一名白须道士登门拜访,告知他“钱多祸大,唯善是举。”萧春园突然顿悟,决定仗义疏财,修桥建路,施舍功德行善举。
  萧春园、萧承煊父子先后与蒲塘龙平村富绅梁书龙发动民间募捐集资,经过两年时间的筹划募捐,由萧春园带头捐出80万两白银作为兴修蒲塘至党州石路(清代称通州路)。通州路由石头、石块砌叠而成,路面铺筑平整的石块石板,路面宽1.5-2米,沿途多有弯道,有的路段砌高1-2米,有的砌低至0.5米,全长约40公里。
  为了兴修蒲塘至党州石路,萧春园、萧承煊和梁书龙等人花了9年时间,耗费大量资金、人力、石料及其他材料才修筑到枫营塘角山石门,因资金耗尽以及种种原因不得不停工,工人石匠因担心不得工钱而罢工。此时,萧春园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对即将散去的工人石匠们说:“你们放心干活,建路所缺材料和所缺人工银两,由石山萧某注完。”于是,萧春园将桥圩三分之一的田租产业和一间粮仓转卖,再与枫营竹根冲富绅周
  丹桂发动募捐集资,接着从枫营塘角山石门一直修筑到党州登高桥的桥头,才完成通州大道的建设。
  蒲塘至党州石路修筑建成后,萧春园又在沿途建了白马桥、登高桥两座大桥,并建有白马茶亭、楼山茶亭和登高茶亭3座茶亭。其中白马桥和白马茶亭是萧春园大力注资下萧承煊发起捐资倡建,白马茶亭和洛阳楼山茶亭为萧承煊亲自督建。
  白马桥桥身加上一段石路全长约80米,宽约1.5米,桥身共有4个墩台,其中两个大的墩台立于江中,共有5个分洪流门,采用青石(石灰岩)和少量红砂岩石砌筑而成,桥身上面的5个分流拱采用青砖砌成。
  萧春园建登高桥时还有这一个传说:清道光五年(1825年),萧春园为建登高桥,截江分洪打桥基立墩台的时候遇到了难题。从党州江的上游一段一段地截流分洪,江水急流难似阻挡,他萧春园组织工匠动用很多架龙骨车(古代木制的人力抽水用的工具)抽浅江水,准备打桥基、立桥墩。但工匠大多数没有建桥经验,无论怎样打桥基立墩,每逢刚一砌好墩台,上游阻挡不住的大江水一冲即垮,还把墩台的石砖也冲去不少,连续几次施工都没有成功。后来,有一位老翁为萧春园提供了解决难题的办法:先立4个墩台于江中,再铺上长长的花岗岩石条,便可抵御湍急的河流。(党州村当地流传有萧春园遇见了鲁班祖师,得到鲁班祖师帮助修筑登高桥的传奇故事。)据查史料,萧春园遇到的不是鲁班,而是当时清代著名的桥梁工匠。
  登高桥建好后,萧春园又于清道光七年(1827年)捐资建造登高茶亭。登高茶亭为六角形,供人旅行往返途中作休憩或避雨专用。路边西侧建有一座茶厅,免费供商旅沿途来往的人饮水和烹茶解渴。六角形茶亭是仿照当时的一般亭榭样式而建,颇为美观。
  西侧茶厅墙柱上有当时鬱林州知州王凤坦手书的一首对联:
  陆羽停车这间便是烹荼店
  刘伶问路此去当经卖酒街
  亭内茶厅刻有《党州甲登高桥石碑文记》《抚康分司告示》及多块“功德碑”勒石,其中有一块石碑刻有“萧春园”3个大字。
  党州茶亭建成后,为保护此亭,维持治安,抚康分司制订有官方告示,贴于墙壁,后又刻成碑文。分别严禁不许亭内聚饮、赌博、打架、不许借用亭内杂物,不许搭厂摆卖,有碍行人。规定日出茶备,日落茶止等。清光绪六年(1880年)该茶亭受大水冲倒崩塌。石山坡村萧承煊、萧承煦、萧锦诗再提倡族里募捐集资重建修复,并建一座小亭和一口小水井,刻有《光绪六年登高茶亭题名志》《重修登高桥亭并剏憩亭叙》等石碑。后来,随着朝代变迁,加上年久失修,党州茶亭崩塌无存;西侧的茶厅保留到解放后修建公路时,亭内多块石碑被拆去,至今下落不明。后来,又将茶厅改建成党州道班住所。后来道班撤走,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茶厅亦崩塌荒废。
  蒲塘至党州石路,是浔鬱古道中的一段,是当时鬱林州北部先民用劳动血汗所筑成。道路畅通无阻,解决了当时鬱林州北部地区先民商旅出行来往交通,对蒲塘圩经济商贸和农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关于萧春园修建这条通州古道的桥梁和茶厅的善举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为人们所铭记。
其他文献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生物之间互相竞争、生物与自然环境抗争,适应者得以被选择存留下来。人类“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从各种艰困中走出的适者、强者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西汉司马迁《史记》开篇《五帝本纪》中尊五帝之虞舜为华夏文明奠基人。“舜之少也,恶悴劳苦。”(《大戴礼·五帝德》)少时矮小貌丑,生计艰辛,生活在极险恶的家庭环境中,但舜将一切不利都化作激励,
一、 项目调研  现在的楼房越建越高,新闻上时常出现儿童从窗户坠楼造成伤亡的报道。不少家庭为了防盗也为了防止孩子掉下楼,在窗户上装了保笼,可是保笼既不美观,而且如果发生火灾等意外,还妨碍逃生。因此,我们设想,如果有一种防坠楼的报警装置就好了。这样,既能保证窗户的美观,又能起到防坠楼的作用。这种报警装置一旦检测到人们的头或者手伸到了窗户外面,就会发出报警声,让人快速察觉并将头、手收回,及时关闭窗户,
韩先楚(1913-198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红军岁月中,他披坚执锐,从士兵成长为师长:抗战时期,他英勇抗敌,从副团长成长为代旅长:解放战争中,他屡建奇功,从纵队副司令员成长为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期间,他谋勇兼备,出任志愿军专职司令员:和平治军时期,他相继出任福州军区、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9月,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韩先楚是一位在黑暗
劳动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华夏很早就有记载劳动的诗章。“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不妨走进古诗词,寻找劳动者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场景,别有一番情致。  翻阅古诗词,华夏最早记载劳动的是《吴越春秋》中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仅8个字,便高度概括了华夏远古渔猎时代劳动人民的狩猎场面。他们砍竹、截竹,制作弹弓捕猎禽兽,通过忙碌的劳动获取食物,反映了原始人类获得更多猎物的渴望。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企图在3至6个月内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为“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一个以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实行外线出击、力争实现“以打促和”的军事战略方针,这就是“南线三军出击津浦线”“北线夺取三路四城”的战略部署。  所谓“北线夺取三路四城”,就是以晋察冀野战军主力和晋绥野战军主力协同作战,逐一占领平汉、正太、同
大家可能也知道了,我的心上人是锦君——我的同班同学。
华华:“你这样,哪像个女孩子,我真怀疑当年你是否投错了胎!”  “妈……”我更是无可奈何,“您唠叨得累不累呀,唉!”  话虽这么说,可心里却并不踏实,想想班上的芳芳,文静、秀气,且大家都说她是“淑女”妈妈也多次拿她做样板来“教育”我,难道我真应该改改,学学她?  我彻夜难眠,思索良久,终于下定决心,从明天开始,实施我的“淑女计划”。  第二天早晨,我吃早饭时,一改平日“拿着面包,滔滔不绝”的“风姿
风花雪月、鸟兽鱼虫,历来是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而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对月亮的描写咏叹尤多,特别是最负盛名的唐诗、宋词、元曲,展卷读去,几乎处处有月之倩影、月之情愫。美丽的、多情的月亮,使我国古典诗歌平添无限声光,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月下风物魅力多    古代文人爱月,把月亮视作光明、美好的象征。屈原向往“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涉江》);黄庭坚高唱“明月清风非俗物”(《答龙门潘秀才见寄
在動物王国里,有两个知识渊博的博士,一个是河马博士,另一个是兔子博士,他们发明了很多对大伙有帮助的生活产品,比如扫地机器人、懒人代步机、洗碗器等。当然,任何发明不可能一次性就能成功,但它会在不断的失败中更加完善,直到成功。  这一天,他们刚研究完糖果派发机器人,突然看见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许多人躲避不及,都被淋湿了,比如刚刚走出购物大厅的蚂蚁一家,还有来赶集的狐狸妈妈和她的四个宝贝儿子,以及待在家
如果你来到我们班,满心欢喜地问:“你们这儿有帅哥吗?”那你恐怕就要失望了。但如果你来到我们班问:“你们这儿有很会扮酷的男生吗?”那你看到的将是这样一幅场面:  斑上全部人都指向一个人,而那个人也会很“衰”地把脚往凳子上一踩,头高高昂起,用手把额头上的头发使劲往后一撩,深沉地说:“这一刻,找到做焦点的感觉。”  狂吐不止!  此人就是我们班上最会扮酷的男生:刘葛。  刘葛这个名字,听说是因为他爸姓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