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要努力转变角色,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从师生实际出发,整合课程资源,师生共创共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过程,真正孕育出一个个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和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催生出一名名观念更新与勇于创新、勤于学习与善于实践和业务精良且乐于奉献的教育典范。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转变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是学生自己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与教材、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试验、操作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有效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教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看似一堂成功的课,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比如认识物体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这个物体是什么形?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是楷模,天天给学生做榜样,字、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功底厚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因此,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问题设计要科学。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不要给学生搭“梯”,不能牵着学生走。教师在课堂上不知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我们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2、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课堂教学要实现情感、心理、思维定向,而不是只看热闹。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比如教学9+几,如果领学时学生只看画面画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教学时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景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景,如:三角形的认识,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景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创设情景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防止“有情景无思考,有情景无数学,有情景无教学”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实现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统一。合作学习不只是思维碰撞,个人完成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学具等的、需要帮助的合作,整堂课要做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的高素质教育。合作学习要培养民主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应达到激励、民主、合作、竞争四者统一,避免学生灌学生。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和反思等互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转变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是学生自己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学生与教材、教师等资源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教师则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重在引导学生构建数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构建数学知识的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数学结构。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演示试验、操作观察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已经建构了自己新的知识结构,有效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教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来看,往往会出现教材吃不透,理解不到位,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看似一堂成功的课,其实仔细分析,偏离了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学好。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比如认识物体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这个物体是什么形?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教师是楷模,天天给学生做榜样,字、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功底厚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因此,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问题设计要科学。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不要给学生搭“梯”,不能牵着学生走。教师在课堂上不知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我们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2、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课堂教学要实现情感、心理、思维定向,而不是只看热闹。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比如教学9+几,如果领学时学生只看画面画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教学时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景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景,如:三角形的认识,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景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创设情景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防止“有情景无思考,有情景无数学,有情景无教学”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实现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统一。合作学习不只是思维碰撞,个人完成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学具等的、需要帮助的合作,整堂课要做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的高素质教育。合作学习要培养民主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应达到激励、民主、合作、竞争四者统一,避免学生灌学生。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和反思等互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使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相互促进、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