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全面调查和分析了上蔡县当前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村基层水利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对今后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水利服务体系;调查与思考:建议
农田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基层水利是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承担着乡镇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农业用水管水等多项重要的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与建设现代农业和现代水利的要求相比,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还很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水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快现代水利特别是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水利部已经明确提出,将加快推进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两年内基本建成全履盖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当前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抓好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以下探讨。
一、我县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县基层水利管理队伍始建于50年代中期,当时配备了由乡镇干部兼职的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到70年代中期,开始组建乡级水利站,共组建乡级水利站25个,隶属于县水利局,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每站2-3名国家正式职工,另招聘若干名农村临时工,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由当地乡镇政府帮助解决。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县乡级水利站共有财政编制人员72人,其中工程师39人,助理工程师21人,固定资产约700万元。多年来,水利站的干部职工工作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他们地形熟悉,经验丰富,人缘良好的优势,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水利工程管护、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解决水利纠纷、水利法律法律的宣传和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为农村水利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县水利局经常组织水利站同志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并在各项工程实践中注重培养、锻炼水利站工作人员,使水利站同志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省开始了乡镇机构改革。在改革中,我县水利站全部与县水利局脱钩,下放到各乡镇政府,人员及固定资产全部归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随后开展的乡镇人员竞争上岗中,由于水利站的人员平时从事的大都是水利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和乡政府的联系相对较少,导致这些同志在笔试和选票上不占优势,因而被淘汰,不得已自谋生路,水利站多年来积累的资产被乡镇随意调动,造成水利站的资产转移和流失。
二、当前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短缺
水利站下放到乡镇后,严重削弱了水利局的规划和施工力量。在每年的工程规划和建设中,水利局只能凭借局机关有限的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规划和监督工程施工情况,工作量大大增加。而水利站的同志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之后,多数时间都是和其他人员一起被乡镇政府派到各村开展驻村、信访稳定、三夏、三秋生产等工作,水利的专业职能被淡化,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无法实现。同时这些同志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水利专业知识,使专业水平下滑。特别是随着一些原水利站老同志的逐年退休,年轻同志中熟悉水利工作的越来越少,致使农村基层水利专业人员出现断层。随着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的日益提高,国家对水利投入将大幅增加,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将迎来大跨越、大发展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正在进入高标准、高科技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基层农村水利管理队伍。目前乡镇农村服务中心的人员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短缺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包括机井、生产桥、河道涵闸及农村饮水工程,大都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无法从管理中取得足够的维修费用。目前,我县很多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已久,损毁严重,长期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每年在小修小补上艰难运行,维修欠帐太多。许多农村饮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维修和改造。所有这些都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而目前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只除了农村饮水工程可以从水费中解决一部分外,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均没有专项维修改造经费;再加上农村“两工”取消,“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使原本就提襟见肘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雪上加霜。
三、对策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基层水利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乡镇水利站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末梢,乡镇水利站在服务“三农”承担基层水利工作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的目标,更需要基层水利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针对我县基层水利的实际,笔者建议要尽快恢复乡级水利站,可以根据情况分乡镇或分片设置,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将人员从农业服务中心分离出来,由县水利部门直接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水利站职能,科学设定管理职责和岗位,管理权限和范围,强化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站有效服务于农村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行政水利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2、理顺投资体制,落实经费渠道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理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渠道。将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及公益性支出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确保损毁的水利工程及时得到维修;落实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人员工资及劳保、医保等公共支出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按时发放;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水管单位运行管理和设施建设,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引导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以我县近年来兴建的“井电通”工程为试点,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实行会员管理模式,使建设者、管理者、用水者、经营者、受益者责权利相统一。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转换农村水利服务机制,努力使农村水利管理的工作民主化、公开化,农民成为协会的主人,增强用水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把田间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和维护责任交给用水户,确立自主权、使用权,使责、权、利相统一,建管用相结合,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创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更进一步探索“一事一议”的最佳途径,真正把群众自愿、满意、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群众认可、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好群众自觉、愿意、想办、政府一时办不到的事情。
4、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增强自身活力。
要深化水利站内部改革,用制度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激活用人机制,打破过去“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充满活力和生机。加强对水利站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业务学习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节水灌溉、抗旱、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创办实体,建立基地,大力发展农村水利经济,增强基层水利站的自身实力,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开展水利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创收渠道,壮大自身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农村水利服务体系;调查与思考:建议
农田水利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基层水利是水利工作的重要领域,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承担着乡镇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农业用水管水等多项重要的任务。但从目前情况看,与建设现代农业和现代水利的要求相比,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还很不相适应。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水利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快现代水利特别是农村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水利部已经明确提出,将加快推进全国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两年内基本建成全履盖的基层水利服务机构,解决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水利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当前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抓好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加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作以下探讨。
一、我县乡镇水利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我县基层水利管理队伍始建于50年代中期,当时配备了由乡镇干部兼职的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到70年代中期,开始组建乡级水利站,共组建乡级水利站25个,隶属于县水利局,财政全供,事业单位,每站2-3名国家正式职工,另招聘若干名农村临时工,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由当地乡镇政府帮助解决。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县乡级水利站共有财政编制人员72人,其中工程师39人,助理工程师21人,固定资产约700万元。多年来,水利站的干部职工工作在基层一线,充分发挥他们地形熟悉,经验丰富,人缘良好的优势,积极配合县水利局做好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水利工程管护、农田水利建设、防汛抗旱、解决水利纠纷、水利法律法律的宣传和水利科技推广工作,为农村水利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县水利局经常组织水利站同志参加各种学习培训,并在各项工程实践中注重培养、锻炼水利站工作人员,使水利站同志的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在各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我省开始了乡镇机构改革。在改革中,我县水利站全部与县水利局脱钩,下放到各乡镇政府,人员及固定资产全部归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随后开展的乡镇人员竞争上岗中,由于水利站的人员平时从事的大都是水利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和乡政府的联系相对较少,导致这些同志在笔试和选票上不占优势,因而被淘汰,不得已自谋生路,水利站多年来积累的资产被乡镇随意调动,造成水利站的资产转移和流失。
二、当前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水利专业人才短缺
水利站下放到乡镇后,严重削弱了水利局的规划和施工力量。在每年的工程规划和建设中,水利局只能凭借局机关有限的人员到项目区实地规划和监督工程施工情况,工作量大大增加。而水利站的同志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之后,多数时间都是和其他人员一起被乡镇政府派到各村开展驻村、信访稳定、三夏、三秋生产等工作,水利的专业职能被淡化,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服务无法实现。同时这些同志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水利专业知识,使专业水平下滑。特别是随着一些原水利站老同志的逐年退休,年轻同志中熟悉水利工作的越来越少,致使农村基层水利专业人员出现断层。随着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的日益提高,国家对水利投入将大幅增加,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建设将迎来大跨越、大发展时期,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将会越来越重。当前农田水利建设正在进入高标准、高科技发展阶段,迫切需要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基层农村水利管理队伍。目前乡镇农村服务中心的人员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需求。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经费短缺
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包括机井、生产桥、河道涵闸及农村饮水工程,大都是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无法从管理中取得足够的维修费用。目前,我县很多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已久,损毁严重,长期以来因资金投入不足,每年在小修小补上艰难运行,维修欠帐太多。许多农村饮水工程由于建设标准低,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维修和改造。所有这些都需要较大资金投入,而目前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只除了农村饮水工程可以从水费中解决一部分外,其他小型水利工程均没有专项维修改造经费;再加上农村“两工”取消,“一事一议”政策难以落实,使原本就提襟见肘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资金投入雪上加霜。
三、对策建议
1、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职能
基层水利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向农村,服务三农,其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乡镇水利站是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末梢,乡镇水利站在服务“三农”承担基层水利工作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性。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的目标,更需要基层水利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针对我县基层水利的实际,笔者建议要尽快恢复乡级水利站,可以根据情况分乡镇或分片设置,作为县水利局的派出机构,将人员从农业服务中心分离出来,由县水利部门直接管理。同时进一步规范和明确水利站职能,科学设定管理职责和岗位,管理权限和范围,强化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水利站有效服务于农村水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有效行政水利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优化调度,保证工作的系统性、延续性和有效性。
2、理顺投资体制,落实经费渠道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落实经费,理顺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渠道。将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及公益性支出纳入财政公共预算,确保损毁的水利工程及时得到维修;落实基层水利管理单位人员工资及劳保、医保等公共支出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足额按时发放;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基层水管单位运行管理和设施建设,为农村水利服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3、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引导全民参与水利工程管理
以我县近年来兴建的“井电通”工程为试点,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实行会员管理模式,使建设者、管理者、用水者、经营者、受益者责权利相统一。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转换农村水利服务机制,努力使农村水利管理的工作民主化、公开化,农民成为协会的主人,增强用水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利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性。把田间工程的使用权、管理权和维护责任交给用水户,确立自主权、使用权,使责、权、利相统一,建管用相结合,使现有的水利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与此同时,积极创新,调整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思路,更进一步探索“一事一议”的最佳途径,真正把群众自愿、满意、受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群众认可、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充分发动群众解决好群众自觉、愿意、想办、政府一时办不到的事情。
4、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增强自身活力。
要深化水利站内部改革,用制度创新的办法,进一步激活用人机制,打破过去“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使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充满活力和生机。加强对水利站人员的业务培训,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业务学习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要立足行业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在节水灌溉、抗旱、供水、水产养殖等方面,创办实体,建立基地,大力发展农村水利经济,增强基层水利站的自身实力,提高综合服务功能。开展水利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创收渠道,壮大自身实力,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