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曲鉴赏方法与解题技巧探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曲阅读在中考所占的分值越来越高,在古诗词曲教学中,教会学生古诗词曲鉴赏的一般方法及古诗词曲阅读解题技巧就显得越加重要,本文主要从这两个角度来写。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曲阅读 鉴赏方法 解题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15
  古诗词曲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人类的长河中闪耀着动人的光芒,给迷茫中的游子指引方向,给感伤的人们以情感的共鸣,给沉浸爱情的人们以感受美好的喜悦。在初中阶段教授古诗词曲,既要让学生懂得赏析古诗词曲的方法,又要让学生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福建省自2017统考开始就设置了5分古诗词曲阅读,选择题3分,简答题2分,一直延续到2019年。2020年福建中考“古诗词曲阅读”又做出调整:①考查范围:由考查2011年版课标古诗词曲40首,调整为统编教材中的所有古诗词曲,包括教材内的课外古诗词诵读,共84首。②分值变化:由5分增加到6分,选择题3分,简答题3分。这些变化体现了对古诗词曲的重视,也反映出古诗词曲教学的重要性。如何教会学生古诗词曲的鉴赏,拿到中考试卷中的古诗词曲阅读部分的分值,这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古诗词曲鉴赏的探究,总结出几点做法:
  一、教会学生古诗词曲鉴赏的一般方法
  (一)知人论世
  古诗词曲常常是作者“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结果,因此,我们对古诗词曲进行鉴赏的时候应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歌风格,这就是“知人论诗”。
  每一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风格,特别是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色,甚至由于他们的独特经历和独特志向,他们的许多诗歌都会表达类似的主题。因此,了解作者,对于我们读诗词曲,是一件重要的事情。重要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一定要让学生清楚其人其事。初中语文人教版课本收录了杜甫四首诗歌,我们在讲授杜甫诗歌的时候,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杜甫出生在盛唐,年轻时怀有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凌云志,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满怀喜悦,对人民的生活极为关注。后因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他也因此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残酷的现实让他感受到了百姓的不幸,仕途不顺让他对朝廷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切他都用诗歌真实地记录下来,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其中,甚至为百姓愿意牺牲自我,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学生对杜甫有了以上的了解,就更容易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描绘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茅草翻飞被群童捡走的情景,对于诗人推己及人、愿天下寒士都能安居即使自己受冻而死都无怨无悔的情感也就更易于把握了。
  (二)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古诗词曲鉴赏的一种基本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是孟子提出读诗的方法,对于词曲解读同样适用。这句话的意思:解读诗歌的人,不要拘泥文字而错误解读词句,也不要拘泥词句而错误解读原意。要用自身的感受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以意 逆志”的“意”,是诗人之意和读者之意的统一,鉴赏时要两方面都兼顾到,不能偏向任何一面。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去领会诗人在作品里所展现的意境,这样才会领悟诗人写这首诗的真谛。不能丢开诗句的内容,仅凭主观臆断,任意解读作品。因为只有詩人之意在,才有可能避免将读者之意强加给诗人,另外也只有读者之意在,我们的鉴赏才是有价值的,才能获得赏心悦目的美的感受。
  (三)掌握古诗词曲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曲的表现手法十分丰富,以下我仅谈几种初中古代诗词曲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1.象征
  象征就是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情感或态度。如“剑”是文人理想、志向的象征,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其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剑”就是他要收复北方失地的志向的象征。
  2.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即利用事物之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来突出其中一事物。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令就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小令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一幅美丽宁静的画面,表达的是温馨美好的情感。但联系前后的意象看,我们会发现这里用了反衬的手法。全曲的重点在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虽然美好,在飘零天涯的游子眼中,无疑令他肝肠寸断。
  3.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把作者的回忆、想象和眼前的实景、实物结合起来。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运用了这种手法。诗中先描写眼前所见到实景: “巴山夜雨涨秋池”,既写出了巴山水满池子的雨夜实景,又表现自己一个人在异乡独处不能归乡的愁苦;然后笔锋一转,描绘想象回家团聚之后与妻子畅想重逢的画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团聚后无比欢乐的场景。
  (四)想象联想
  古诗词曲的语言是十分精炼的,在赏析中要融入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教会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的美好,也感受作者炼字的独具匠心,从而对古诗词曲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1.模拟情境再现作品的内容或画面
  如教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白居易的《卖炭翁》时,就可以采用模拟情境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能力。人物准备: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情境再现:一位卖炭的老翁,脸色黝黑,头发灰白,十指黑黑,衣着单薄,在大清早拉着满满的一车炭从南山出发,路上结冰,老翁吃力地拉着。中午时到达南市外时,牛困人饥,就在泥中歇息。这时黄衣使者与白衫儿骑着高头大马来了,手里拿着公文,口里称着皇上的命令,调转牛头,吆喝着把一车炭拉到宫廷。一千多斤的炭,使者只拿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来充炭值。学生模拟完宫使对卖炭翁掠夺的情景,瞬间就能感受到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了。   2.想象联想再创古诗词曲
  例如讲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这首诗时,就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想象诗人在清晨踏着晓月的余晖,走在足迹凌乱的木板桥上,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的情景,这幅画面在学生脑海里越具体越清晰,学生对于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的感受就越强烈。
  (五)炼字炼句
  一首古诗词曲之所以会流传千古,往往是因为作品中的某个字用得好或者是某个句子写得好,赏析古诗词曲,一定要教会学生分析这个字或这句话好在哪里。
  1.炼动词。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动词就值得好好品析一番,“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春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时节的生机勃勃。
  2.炼形容词。例如杜甫的《春望》中的“城春草木深”的“深”字,再現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
  3.炼数量词。 如李商隐的《锦瑟》这首诗,其中“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里的“五十弦”“一弦一柱”,这些平淡无奇的数量词,经过诗人的精心安排,却获得了一种朦胧之美与多义之美。
  4.炼叠词。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欧阳修的《采桑子》 这首词,其中“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中的叠词“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处处”还暗示了湖上游人之盛。
  5.炼名词。一些意象名词因具有代表性与独特性,对于理解作者独特的思想或情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多个意象名词连用时,会营造出特别的意境。例如“杨柳”表达的是不舍的离情,“明月”总是勾起浓浓的乡愁,“子规”“寒灯”则饱含着无限的悲苦。
  6.炼名句。选入初中语文人教版里的古诗词曲,篇篇都是经典,每一首都有名句。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就是千古名句,诗人在设想故乡的月亮会更皎洁更明亮,这是在客观景物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二、古诗词曲阅读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
  福建中考古诗词曲阅读题中的选择题,有四个选项,要求选出错误的或正确的一项。一般选项中的错误类型有以下几种:①偷换主语的错误。②写作手法分析错误。③修辞手法错误。④句子翻译错误。⑤分析作者的感情错误。一般选项的错误都在以上几点中,只要结合古诗词内容逐个分析,就能选出正确的答案。
  (二)简答题
  1.熟悉常见五种题型
  ①内容赏析②品味语言③写法赏析④描绘画面⑤体味情感⑥形象分析
  2.解题方法
  ①要领:全面深入分析题干,准确把握题意要求,寻找解题思路,联系前后句、前后问、上下题。
  ②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内容赏析题
  如果是写景的,就要清楚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景物,景物的特征又是什么,作者对景物的情感如何,写景中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如果是写人的,要清楚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作者的情感如何,这件事蕴含什么道理。
  语言鉴赏题
  中考重点从炼字与修辞的角度来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题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断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有,就按修辞手法的赏析步骤来解答;如果没有,就要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来解答。第二步把语言赏析与作者的情感联系起来分析。
  写法分析题
  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接着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分析这种手法怎么有效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描绘画面题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描述的时候要注意忠实于原诗,用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要尽量生动形象。
  形象分析题
  先概述塑造了什么形象,接着结合诗句内容或写作手法具体分析形象特点,最后揭示形象所表现的意义(追求、理想、情感、品行等)
  总之,古诗词曲鉴赏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要求学生平时要大量阅读,大量积累,为古诗词曲鉴赏打基础;在古诗词曲教学中,教会学生古诗词曲鉴赏的一般方法及古诗词曲阅读解题技巧,让学生既能品味作品的魅力之处,又能拿到这类阅读题的分值,这是笔者所希望的。
  参考文献:
  [1] 谢永旭《古典诗歌的阅读鉴赏技巧与解题方法》,《课程教育研究》2012年第1期。
  [2] 许妙惠《“以意逆志”与诗歌鉴赏》,《吉首大学学报》201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41摄氏度,大漠黄沙。周航已经完全迈不开脚,决定放弃了。步话机里传来队友的鼓励:“加油,你可以的!”“我们在等你。”可周航想听到的是安抚:“孩子,上车吧。”  终于,离导航车还有50米,周航都快松一口气了,可车突然恶作剧般开走,一点儿也没听到周航在后面的怒骂。  成功创立过两家公司的周航一直求哭,就是徒步到灵魂出窍、众人抱头大嚎的那种哭。为了这个,他走了三回“玄奘之路”。最艰难的八百里流沙路段,曾
  本文采用高能喷丸方法对工业纯钛进行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并以铜箔为过渡层进行了真空扩散焊,研究了过渡层金属及表面纳米化处理对其扩散焊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20min的
会议
摘 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针对写作教学,创新了多种教学方式,旨在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小学作文先写后教教学方法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写作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教育 写作教学 先写后教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创新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24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特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语文作文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来提高写作能力。  一、
摘 要:《孔乙己》历来受到很多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在于塑造人物,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文本细读,让文本中的各个关键信息相遇碰撞,从中找到人物情感逻辑的起点,从而理解人物在小说情节中的选择。  关键词:细读 孔乙己 情感着迷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014  解读《孔乙己》的方法有很多,课堂上教师可能会从“我”的旁观视角入手,可能会由
Large area (~cm2) multi-layer graphene film is synthesized in the substrate-free vapor phase.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bservation reveals that the grap
会议
  利用喷射电沉积工艺制备了Ni-Al2O3纳米复合镀层,分析了纳米Al2O3颗粒添加量,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以及X-ray衍射仪对复合镀层的微
  本文通过单轴拉伸试验研究恒定调制周期的聚酰亚胺基体Cu/Nb纳米金属多层膜的延性对调制比的依赖性,并采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FIB/SEM)截面定量表征技术深入分析多
特级教师宋君老师在谈到阅读教学的经验时提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思维能力着眼;加强思路教学,培养理解能力;正确地处理好不同类课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加强读写结合,培养表达能力。” 这些见解给了我不少启示:这四个方面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总起来看阅读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个充满了各种联系,让学生去认识理解各种联系,从而达到从联系中求发展的境界的过程。这一特点,我认为对于中年级教
期刊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主要版块,无论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方法和策略上的原因,部分小学教师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常常出现各种问题,教学质量低下,这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