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集点画成其字 不羁格局起峰杪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倪俊冬
  又名浚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倪氏书画院副院长、中原书法网提名“当代楷书十大青年书法家”、吉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作品曾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获提名奖)、庆祝建党90周年全国职工书法展(获优秀作品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佳作奖)、第三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首届楷书展、第五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纪念朱熹诞辰885周年全国书法展(获金奖)、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干字文手卷书法大赛(获金奖)、西泠印社首届手卷书法展(获最佳作品奖)等,并被山东王羲之故居、安徽赵朴初故居、浙江吴昌硕故居和浙江兰亭书法博物馆等收藏。
  书法之精妙,在于其以文字为载体,用简单的墨迹、有限的点线和一定的章法构成一种具有创作者生命的情态,饱含创作者艺术情感的艺术力量,同时达成与欣赏者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作品才是活的、有价值的艺术体。正因为如此,书法艺术为中国所独有的传统艺术。
  魏碑与晋楷、唐楷并称为三大楷书,唐楷之水平远高于晋楷。时下,楷书创造以魏碑最为流行。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构极其规范统一,如此则僵硬刻板;而魏碑则用笔任意挥洒,结构因势附形,不受拘束,更有利于作者性情的抒发。
  倪俊冬先生以魏碑见长,兼工隶行,擅篆刻。其研习魏碑,不仅能得其形体,而又能准确把握其神采,体而范之,神而化之,点画之中,动彩飞扬,令人神往。《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性情。”倪俊冬先生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他作品中的点画无不入木三分,读来苍古沉雄,并且方圆无常;线条更是质朴险峻,变化无穷。他的墨色也是干湿有度,内外有法;至于章法,在古人魏碑的规范之上,又有自己的创新和理解,先生实为魏碑艺术创作中的佼佼者。
  先生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忠厚淳朴,至善至纯。有俗语日:微暇须细品,有得忌轻出。他在书法艺术的长路上严于律己,甘于寂寞;不耻下问,虚心求教,从不张扬自己的点点滴滴。在今天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确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书法艺术的漫漫长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极其困难的。人生难得进步,殊不知更难得的是持之以恒、永不停息。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陽,你看它或者不看,它从来不会因此而改变。因此,当你回望自己的历程,发现过去离自己很遥远的时候,殊不知你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我与倪俊冬先生相识一年有余,这一年里先生的进步是相当明显的。我坚信日后先生也必将上下而求索,自强而不息,书艺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20世纪中后期,新徽派版画在创作题材与表现语言上有了新面貌,作为新徽派版画艺术家的郑震,在版画创作中融汇多种表现手法,“以诗入画”,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现实生活的美,以真为情,以情写景。  关键词:新徽派版画;郑震;现实生活;诗意  1960年,6件巨幅套色木刻(《黄山后海》《节日的农村》《旭日东升》《黄山宾馆》《梅山水库》《水库工地》)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由8位艺术家合作而成。它以描绘
期刊
王健  山东诸城人。师从张乃田、黄悖先生。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方向硕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曾入选“杏花村”汾酒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全国首届行书展、全国首届册页书法作品展等。曾参与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兰亭论坛、邓石如与清代碑学书法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数十篇论文发表于《书法》《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并被相关研讨会论文集收录。曾参与《水
期刊
杨传连  安徽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六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曾担任六安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教育局局长,巢湖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2013年在寿县举办情系寿州——杨传连书法作品展,2014年出版书法作品集《皖西风韵》。书法作品曾获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书画艺术展“校长风采奖”、安徽省第三届高校书画艺术展优秀作品奖,并曾入选中央数
期刊
张志峰  字之山,号逸庐,别署峰先生等。1979年出生于广东东莞:200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导师陈新华教授。现为岭南画院专职画家、岭南画院国画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化学会美术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东莞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期刊
内容提要:在数字化日甚一日的当下,传统戏曲的传播与推广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被称为中国百戏之母的昆曲亦难逃其难,如何让传统经典得以承续、再现风华是值得研究的议题。漫画因其独特的夸张性、抽象性、趣味性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但近年本土漫画创作者因一味模仿国外风而陷入严重同质化的发展瓶颈:既缺原创故事内核,又欠本土特色,难以形成中国独有的品牌。本研究将昆曲与漫画联姻,试图以跨界融合的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
期刊
内容提要:海派文化作为中国近代以上海这座城市为核心而发展起来的最具代表的区域文化形态之一,与上海这座城市一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上海作为中西文化交会的桥头堡,传统与新潮、中外文化的交融、商业氛围等元素都深深地蕴含在海派文化的基因中。可以说海派文化是中国近代各区域文化中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创造性融合、创新性发展的典型代表,而这一切都使这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与城市
期刊
黄胜凡  1961年生于四川省蓬溪县。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国家画院公共艺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沈鹏工作室首届书法课题班、第二届书法精英班成员,中国国家画院姜宝林工作室首届花鸟画课题班成员,等等。作品曾入选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笔墨东方——2013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2015中韩书法年
期刊
李景  江苏南京人,1965年生。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研究生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创作基地导师、文化部中国民族艺术研究院创作部主任等。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和省市展览并获奖。如《黄河岸边》获庆祝新中国成立66周年“多彩贵州”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陇塬新象》获第三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
期刊
很多时候看那些拙劣不堪的画,都冠以所谓“创新”,是为瞎画的借口。理由源自清人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这句话碰巧契合了那些热衷名声、投机取巧之辈的心机。至于石涛当初一时“痴绝”下的误言,以其真实做法皆然相悖不论,以其画论之上下文实乃后人断章取义。然培金明理,既不费言也不妄言,更不热衷于观念的西方进步论。他骨子里从来没有决裂式的叛逆,相反对映着石涛曾经的感叹“下古之画,渐渐薄矣”,至元代则“恐无复佳矣
期刊
张军博  原名张军波,字宸玮。1971年出生于山东聊城冠县。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研修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崔丕桓、张志民、杨长槐、卢禹舜、范扬先生。曾先后任山东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书画》杂志执行主编、中国德泰文化艺术出版社副社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画家,杨长槐山水工作室助理导师、教授。文化部青年联合会美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贵州凯里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荆浩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