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本文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 ,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 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 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 ,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有的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 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 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4、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用人单位都在通过看等级考试证书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部分学校或教师为追求过级率而采用了应试教育的办法,忽略或削弱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学位挂钩,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省市或国家的二级等级考试,甚至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手段,即使是学校统一命题也是靠近等级考试的题型。这样,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就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较稳定的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但也有少数学校是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承担自己所教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即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备课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课前是否准备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实施。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无一疏漏,并且紧跟计算机技术最新进展,及时了解、补充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前沿知识。开课前,结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和每一次课的内容特点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对于教案的编写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或岗位需要的事例作对比,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讲解是切中要害,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所用课件质量的高低对于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设计课件时,要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本课程设计课件时一改以往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对话”,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为工作服务的能力。采取讲练结合的机房授课方式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培养积极情绪状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专注于具体的一步步上机操作的讲解,而忽略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教师冷漠、消极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培养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幽默诙谐的语言,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问题;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近几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了新情况和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造成了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边远地区,很多学生都没有上过计算机课,甚至还有学生从没有见过计算机。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般都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教育,其中一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非常熟练,有的还掌握了网页设计、Photoshop等软件的使用。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上述情况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的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其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均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 ,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 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 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都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的增加与学时的缩减造成了很多不适应的状态。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一方面 ,则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3、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由于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但在目前,许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几乎都把侧重点放在对计算机知识本身的学习和掌握上,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较少。有的学校虽然按照文科、理科、工科几大类来 分别设置计算机课程,但在授课内容上却没有区分专业的差别,这样做的结果必将使毕 业生难以与行业需求相适应,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
4、存在应试教育的倾向。随着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愈来愈高,许多用人单位都在通过看等级考试证书的办法来衡量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因此部分学校或教师为追求过级率而采用了应试教育的办法,忽略或削弱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很多高校还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与学位挂钩,要求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省市或国家的二级等级考试,甚至以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考核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手段,即使是学校统一命题也是靠近等级考试的题型。这样,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就不惜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强行记忆各种题型,明显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较稳定的从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队伍,但也有少数学校是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承担自己所教院系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任务。这些教师可以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即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时间、超负荷地进行教学,无暇顾及自身的知识更新,因此造成了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计算机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会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研究的教师是教不出应用能力强的学生的,所以这也直接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解决的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加强备课环节。备课是一切教学的前提。课前是否准备充分直接影响教学的成功实施。平时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难点,确保教材中所有知识点无一疏漏,并且紧跟计算机技术最新进展,及时了解、补充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前沿知识。开课前,结合学生整体实际情况和每一次课的内容特点认真撰写教案、讲稿。对于教案的编写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尽相同,教师要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或岗位需要的事例作对比,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补充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前沿知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在讲解是切中要害,易于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2、精心设计课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所用课件质量的高低对于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关键作用。设计课件时,要在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件,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良性互动。本课程设计课件时一改以往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教师、学生之间的“人际对话”,采取“以学为中心”的模式设计教学课件,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侧重动手操作的实践课。学好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要尽可能多的接触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为工作服务的能力。采取讲练结合的机房授课方式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培养积极情绪状态,营造良好课堂教学气氛。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导者。教师的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专注于具体的一步步上机操作的讲解,而忽略课堂学习氛围的培养。教师冷漠、消极的情绪状态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影响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培养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语调、语速的变化,幽默诙谐的语言,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吸引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