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说之我见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langsdk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贽在纵观前人文字的基础上提出了童心说,成为他的文学创作理论,更对后世文学作品的观念、主题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贽;童心说;内涵;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李爽(1994.8-),女,汉,江苏省南通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1
  从先秦开始,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就产生了“主情”和“主理”两条齐头并进而又交相辉映的脉络。“主情”一脉行文不拘,较少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譬如庄子的散文汪洋恣肆、寓真于玄;屈原的《离骚》则充满幻想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发展到汉初,骚体赋比兴蕴藉,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之风;唐代更是将诗歌创作推向高峰,以律诗绝句抒情言志;元杂剧、金院本更是异彩纷呈,通过歌颂男女爱情来批判封建礼教,是文人真性情的流露;明代则出现了《西厢记》《水浒传》这样的至情之作和大量直白淳朴的民歌。
  1、童心说的内涵
  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李贽观览前人文字,提出了童心说。所谓“童心”,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1],李贄认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2]即如果能保持童心、本心,那么所谓的道理、闻识都是站不住脚的;任何时间、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创作出“至文”。童心说不仅是李贽的创作理论,更是他的实践标准。他敢于批判被统治者立为官学的孔孟之道,甚至贬斥程朱理学,所作《焚书》《藏书》中载有大量现在看来进步的观点,在当时被当做异端邪说。
  作为李贽创作的核心创作观点,童心说着重分析的是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和作品之间的联系。从客观上讲,儒学的僵化导致了文坛的沉闷。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儒学确立了作为官学的正统地位。伴随着封建制度、中央集权的强化,儒家经典的解读与政治密切相关。“四书五经”不仅是八股取士的标准,更是巩固政治根基的工具。朱熹进一步将儒家思想引向服务政治,他作《四书章句集注》《诗经集解》等书,以政治的眼光评价作品,不仅存在曲解的现象,而且极大地削弱了诗歌的抒情气息和艺术美感。儒学的僵化呼唤文坛吹进一股清新空气,李贽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文风革新的任务。从主观上,李贽认为道理纲常往往束缚人的本性,使人说假话、抒假情,而真正写出“天下之至文”[2]的人,未必受过高等教育,也不拘泥于时间体裁,情感的真实流露就是本心之作。南朝民歌出自民间,所表现的爱情生活不符合封建礼教,也极少考虑纲常伦理,却是“至文”的代表。
  2、童心说的文学价值
  童心说的提出,不仅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一声呐喊,对后世文学作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促成了文学观念的更新。在童心说之后,主张性灵、本心的学说层出不穷。以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为首的公安派率先提出“独出性灵,不拘格套”[3]的创作理论。他们反对模拟,主张“变板重为轻巧,变粉饰为本色,致天下耳目为一新”[4]。其后的竟陵派在矫正公安派俚俗浅陋的同时,也主张真性情的写作,继承了李贽的文学观念。清初袁枚更是系统地提出“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抗衡。他认为“真”才是人的自然本性,“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却是文学创作的最高价值标准。“真人”与“真性情”最为袁枚所中,也与“童心说”一脉相承。
  其次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在童心说提出后,很多明代传奇、清代小说、笔记体现出对纲常伦理的突破。明传奇《牡丹亭》以奇幻想象承载浪漫风格,以绮丽词语展现无边风情,以男女情事反对封建礼教,塑造了一个“至情世界”。主人公杜丽娘“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痴情女子形象,鼓舞了后世女子为争取自由和幸福抗争。而《聊斋志异》更是塑造了狐鬼花妖的有情世界。蒲松龄在现实世界中潦倒困顿,转而将感情投射到一个虚构的世界中,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而袁枚的《子不语》,记载各种灵异鬼狐、脂粉裙钗之事,书名正是对“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公然挑战。
  最后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风格。童心说为文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鼓励后世文人尊崇本心、以真实性情创作,而非钻营取巧。“文”不是进身之阶,而应该是本心的自然流露。晚明的小品文受童心说的影响,文风趋向于生活化和世俗化。张岱的《西湖七月半》和《湖心亭看雪》从容记述游览景色的所见所感。而小品文另一个特点则是率真直露,《自为墓志铭》中,张岱毫不避讳地自述“好娈童”、“好美婢”[5],记录下年轻时浮华奢侈生活。这在明以前的正统文学中是极为其罕见,也难被包容的。
  综上所述,李贽在观览前人文字的基础上总结出的童心说,不但认同了不同年代、作者、文体产生“至情之作”的可能性,而且对后世文学作品的观念、主题和风格都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竞艳注说:《焚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23页。
  [2]李竞艳注说:《焚书》,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25页。
  [3]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87页。
  [4]《四库全书总目》影印本《袁中郎集》。
  [5]张岱:《嫏嬛文集》,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年版,第229页。
其他文献
我是看着看着你的  在每一片阳光之间  或许,有偶尔飘动的白云  都不会阻挠视线,那只手  胖乎乎地勾来勾去  太阳滑过井中懒睡的桐叶  随风摇摆着一串串寒意  妈妈的梧子也该熟了  只是我不知道  今年谁还在那里等待,采莲  然后排成一座小山,依幾棵草  偎着爸爸湿透的老棉袄
摘 要:女性意识从七十年代开始提出,是女性主义运动与生态运动的完美融合。其核心思想就是认为需要将自然其实与性别歧视进行紧密的联系,反对在社会中对女性的误解和歧视,消除男女之间的对立,从而建立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处于同一位置和谐相处的创新性关系。为了充分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唤醒更多人对女性意识的认可,本文对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对不同人物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以期可以
摘 要:《生活大爆炸》是近年来颇受欢迎的美国情景喜剧,本文试通过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研究反讽在此剧中的人物对话中的语用效果,并试图通过结论对英语学习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学习指导。  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反讽;《生活大爆炸》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9--01  语用学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内含众多语言理论和方法,本文试通过
作者简介:孟清心(2000-),女,汉族,山东省临沂人,南京艺术学院2017级美术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0--01  唐代是我国书法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巅峰时代,虽时间较短,但书法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个时代,书法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形式,也会有人对书法不断地进行品评,使得时人对书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摘 要:米兰·昆德拉在《不朽》中分别刻画了以阿涅丝为代表的精神不朽者和以洛拉为代表的世俗不朽者女性人物,本文站在关注女性的角度、了解她的生存境况,从传统和现代女性的生存状态和不同人生选择中寻找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不朽;媚俗  作者简介:张婷(1995.2-),女,汉族,云南昭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  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摘 要:作为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完全用航空拍摄讲述时代故事的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通过故事化的航拍影像语言、陌生化的视角向受众展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地域民俗、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生态中国、美丽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以及繁荣中国的大国形象。《航拍中国》实现了记录历史、审美中国、爱国主义的传播效果,是一部集美学意义、社会功能、文献价值、反思意向于一体的精品纪录片影像
摘 要:“小人物”形象产生于俄国,这样一个新的文学形象的出现,使得作家在文学创作中有了新的創作素材。而这样的“小人物”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也产生了中国特色的“小人物”形象。在中俄两国间值得注意的两部作品就是果戈理与鲁迅创作的相同名字的小说《狂人日记》。本文旨在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文本来对“狂人”形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两个“狂人”形象不同的属性,即真实性与寓言性。而产生这两种性质的原因则是由于多
摘 要:《白鹿原》作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典作品,塑造了如白嘉轩、鹿子霖、白孝文等经典男性形象,以及田小娥、白灵等极具特色的女性。文章通过分析《白鹿原》中白灵的形象,了解白灵自身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抗、白灵的象征性形象以及白灵命运的悲剧性走向,揭示白灵悲剧命运产生的必然因素,作者通过白灵的遭遇表达本书所要阐发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白鹿原》;白灵;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戴维·洛奇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与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前期以学院类小说与天主教类的小说为主,探讨现代人的文学生活以及内心信仰;后期则是以传记小说为主,考虑到后现代性对所有叙事的结构性特征,以及准虚构性特征的坚持,洛奇认为传记小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其主要特征就在于将小说与传记的双方特点相融合,呈现出一种新的叙事风格与叙事题材,可同样也再一次地模糊了传记与小说之间的界线,那么传记小说究竟是被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