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学—练”统领下的经典诵读课程高效培训模式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19634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提高中华经典诵读课程的培训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根据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实施“观赏—学习—实训”为统领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三合一”及“回合式”的独特策略,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 经典诵读课程 高效 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32-02
  为了提高小学全科教育学生在中华经典诵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效率,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依据课程特点,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尝试,采用针对性强、适合学生实际、成效显著的“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观赏—学习—实训”教学方法是在整体统筹之下的分阶段、定目标的回合式学习策略,教学实施过程需要科学设计各个回合的不同侧重点,贯彻稳步前进、环环相扣、逐步提高的指导思想。
  一、第一回合
  学生刚开始接触中华经典诵读新课程,基本上不了解该课程的实质,心中是好奇夹杂着疑惑,课堂状态是身在而不一定心在。教师为第一回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简单轻松、针对性强,要求不宜太高。具体教学过程是:
  (一)观赏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
  通过观赏中央电视台“新年新诗会”的视频,接受熏陶,开阔眼界,激发兴趣。同时,提出观赏思考问题:
  1.哪位主持人的朗诵表演你最喜欢,为什么?
  2.跟自己比,这些主持人的优势在哪?是声音方面、情感方面还是表现力方面?
  3.自己已有条件中可突破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地方在哪?
  这些问题在于引导学生观赏之余再进行自我评价,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诵读基础知识的普及学习
  1.什么是朗诵?
  2.朗诵与背诵、吟诵、朗读有什么区别?
  3.朗诵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这个过程,将让学生掌握朗诵、朗读、背诵、吟诵、话剧表演、平仄、押韵、节奏等基本概念,学会对作品文本进行整体把握、模仿和刻意雕琢,对作品能有表层把握。同时,在语音准确度、形象感受方面提出要求,培养朗诵者“胸有成竹”的内心状态。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一,选取余光中先生的经典作品《乡愁》,训练对作品深刻、细致的感受。
  如果朗诵者对作品的感受还太浅薄,没有真正走进作品,那就根本无法打动听众。因此朗诵者要唤起听众的感情,使听众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
  课堂示范作品讲析二,选取白连春的诗歌《我和你加在一起》,在强调发音正确、吐字准确的基础上,学会不添字不少字不读破句,使朗读清晰完整;同时保证语速适当,抓住文章特点,使节奏流利和谐,缓急结合;另外,要做到语调生动,根据需要,分清抑扬顿挫,表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学生训练环节
  首先,提倡选择内容浅显、形式简单、语言具有形象性的作品。
  其次,要选择适宜自己能力水平的作品,无文字、语义障碍,能把握作品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再次,表现手段灵活多样,可单人可组合,可在座位站立也可上台表演,可课内也可课外,让学生放松心态,尽情朗诵。
  最后,第一回合的朗诵训练,作品的背景音乐不作要求。
  二、第二回合
  五个星期的学习周期,让每位同学都有不少的收获,带着初尝“成果”的喜悦,由第一回合进入第二回合。这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法应围绕朗诵属于“二度创作”的本质,以掌握朗诵“创作规律”为核心,深入领悟各种朗诵知识,各方面都提高了要求。具体过程为:
  (一)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
  观赏中华诗会“清明篇”、“端午篇”,感受经典诵读的独特魅力,接受“情、雅、美”之熏陶,切身领悟国学经典的内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课程的热爱,树立掌握诵读方法的信念。
  (二)重点讲授朗诵的训练细节要求、艺术表达手段和朗诵准备工作
  1.朗诵的训练细节。第一,训练充满热情的表演心态;第二,训练得心应口的吐字喷弹力度;第三,训练张弛鲜明的疏密尺度;第四,训练高低起落的抑扬幅度。
  朗诵艺术是一种独立的艺术语言形态,它既有语言艺术的共同规律,又处处显示出自身的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细节,朗诵表演能力将得到明显提升。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杜牧的《清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2.艺术表达手段。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涵。通过学习,学生将获得有关主题、基调、韵律、语势、语气、停顿、重音、句调等常用的表达手段知识及运用技巧。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是叶挺将军的《囚歌》、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
  3.朗诵的准备工作。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第一,对朗诵材料的精心选择。选择语言形象感强、适于上口、适应场合和听众需求、自己能驾驭的作品。
  第二,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透彻理解其内在含义。要对所选材料做正确、深入的理解,深刻、细致的感受和丰富、逼真的想象。
  辅助讲析选择的作品有舒婷的《致橡树》、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三)学生训练环节
  依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学到的各种诵读知识和艺术手段,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具体要求:首先,认真选择自己喜爱并能充分驾驭的朗诵作品;其次,每一位学生必须登台展示,表演形式自己选定,时间不能少于两分钟;再次,学会自己找好背景音乐,增加表演效果;最后,表演过程不允许带稿件,充分体现朗诵的严格标准。
  这一阶段的训练,整体质量将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水平也得到全面检验,涌现不少有朗诵表演潜力的学生。
  三、第三回合
  遵照巩固提升、精益求精的原则,深刻领略“口耳之学”的语言艺术真谛。
  (一)观赏学习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相关视频
  选取中华经典诵读各种全国性比赛和名家名篇朗读表演的相关视频,进行研究性观赏学习,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诵读表现,借鉴他人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
  (二)各种朗诵技巧讲解及朗诵的共性规律分析
  1.作品思想感情分析与表达,抓住思想、情感、基调、变化等关键环节。
  2.情境和角色感的表现,朗诵时一定要有角色感,把握角色定位和行为。
  3.形象感和画面感的表现,让内心视像经声音和形体语言转换展现为画面感。
  4.朗诵表演的情景再现,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等在朗诵者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
  5.朗诵中的对象感,朗诵者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感觉到他们的确在听、在想。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要努力做到“心中有人”。
  6.朗诵表演的声音控制,做到气息与声音的上下通透,声音高中低、强弱、轻重的变化自如,声音与感情结合,随情而动。
  7.朗诵表演的形体语言——站姿、手势、眼神及动作的协调、动作的组合,要做到全身心投入,朗诵过程达到姿态自然和谐的境界。
  8.诵读活动的共性规律。第一,全面了解作品内容,主要是写了什么事、什么情、什么主题,了解作者创作时的背景、价值取向、感情色彩等。第二,重点把握作品中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具体特点等。第三,朗诵者要有想象力和现场感,声情并茂。第四,朗诵者要掌握作品不同的艺术个性和语言风格,要注意整体性、匀称性、起伏度、疏密度的不同变化。从全篇到诗句,从行距到字词顿挫,都要符合“每一首”的独特性。
  (三)学生训练环节及全班汇演展示
  培养学生“向朗诵名家致敬,立追求超越雄心,展魅力个性风采”的理念,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技巧,用心领悟祖国文化宝库博大精深、用之不竭的经典作品内涵,实现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具体要求及达到的目标:
  1.自己挖掘领悟作品内容、寻找动情点,再生动传神表现作品的艺术魅力,让观众得到思想感情的洗礼、人生的感悟和灵魂的荡涤;
  2.各种艺术手段能自如运用,肢体语言自然合理,让观众产生强烈共鸣;
  3.背景音乐选择精妙得当,与作品紧密融合在一起,产生美妙的效果。
  期末验收:举行全体同学参与的课程学习成果汇报演出活动,展示同学们的经典诵读演绎风采。
  展演活动印证了该课程培训模式的高效实用,汇演收获到累累的硕果:文明的传承、文化的熏陶、艺术的享受、美感的体验、情感的宣泄,在每一位同学上台展示的那一刻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精彩纷呈,激动人心。
  【参考文献】
  [1]张颂.播音员、主持人、训练手册《诗歌朗诵》(第二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中华文化经典诵读(10CD+配套书)[M].北京: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2012
  [3]中国文学标准朗读(古诗词篇,2CD)[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2
  [4]尹建国,曲文军.经典诗文三百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度广西教师教育立项课题”(A类)——师范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研究(2012JS017)
  【作者简介】李小东,男,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学高级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现状,阐明实施校企合一、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财会专业教学内容和硬件设施、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完善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校企合一、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一 财会专业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45-0
期刊
【摘 要】基于L高校274份大学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问卷调查,对其大学生活适应性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对大学生学校认知情况、自我认知情况、个人发展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新生家庭经济压力大,潜在心理隐患明显;家庭经济压力大,个人消费行为亟待引导和教育;对学校的整体认知良好,但具体到对学校自身、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的认知还亟待改善;对自我身体素质、大学学习、自我性格
期刊
【摘 要】为检验服务学习是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成熟度,以广西南宁市两所高校的1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参加结合课程的服务学习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领导能力和专业认同有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正义态度、多样化态度、公民行动、人际与问题解决能力、职业成熟度在服务学习后并无显著提升,这可能与服务学习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服务学习 社会成熟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为起点,剖析体育俱乐部的内涵,分析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政策、师资、场地基础,阐述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运行架构,探讨其分层性、自由性、兴趣性、分享性优势,最后提出管协共融、项目优化、外向延伸、资源提升、宣传助力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 广西高校 俱乐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
期刊
【摘 要】针对模具钳工课程及其教学现状,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基于现代模具企业生产现场,开发模具钳工作业教程,并探讨校企合作模具钳工课程实践及效果。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具钳工 作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66-02  在模具生产过程中,模具钳工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直接影响到模具的质量和模具的寿命。然而,当前各职业
期刊
【摘 要】对高职音乐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从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形式等方面提出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 音乐专业 建设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84-03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重要凸显的位置
期刊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基本情况及学生特点,比较单独招生学生与统招生的培养情况,提出提高单独招生学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单独招生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89-03  一、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的基本情况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从2011年开始首次尝试单独招生考试试点工作,到目前已经5
期刊
【摘 要】从要素构成、机制协调、机制运行、机制反馈与评价等相关环节,对高校辅导员与高校思政教师队伍交流机制构成原理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政教师 交流机制 构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91-03  高校辅导员队伍和思政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重要力量。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整合两支
期刊
【摘 要】阐述广西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现状调研情况,基于广西高校调查分析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指出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满意度 归属感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93-02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调查发现,广西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与归属感有所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生自信心理现状以及高职学制及学生特点等,探索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为载体、以辅导员为教育主体的高职生自信心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职生 自信心 培养 辅导员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08-0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号召人们特别是年轻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