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背景为起点,剖析体育俱乐部的内涵,分析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政策、师资、场地基础,阐述体育俱乐部教学的运行架构,探讨其分层性、自由性、兴趣性、分享性优势,最后提出管协共融、项目优化、外向延伸、资源提升、宣传助力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体育教学 广西高校 俱乐部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71-03
  现代化体育教学改革路径探寻一直是体育教育工作的重点,清华大学的“三自主分层教学”、北京大学的“完全开放式模式”、深圳大学的“俱乐部教学模式”、福建师范大学的“主副项制模式”等都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典范,全新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孕育并付诸实践,为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体育俱乐部教学作为改革的热点,颇受国外教育理念与管理体制影响,并在国内逐渐融透、革新、优化,衍生出不同的发展轨迹。
  为了顺应教学改革浪潮,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于2015年3月拉开了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序幕,广西新闻网、钦州日报等媒体相继进行了报道。本文通过对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剖析,旨在为广西高校体育教育发展提供有益的探讨。
  一、改革的背景
  2015年8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于中学生水平,中学生身体素质在连年下跌后已止跌回升,而大学生耐力素质依然下降,而相似的研究结论在5年前《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就曾经出现。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统体育教学存续问题激辩不断,但无可置疑,其诸多诟病不容忽视,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身体素质未有效改善、教师中心论强势盘踞、标准化考评体系横行、填鸭式或注入式教学蔓延等。传统教学过分关注课程外显结构与逻辑表现,而对非外显的学生兴趣爱好与心理健康发展有所忽略,逐渐疏离了“健康第一、终身教育”等现代化教学理念,难以满足体育教育教学发展的真正需要。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放性与自主性教学为原则,打开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自上而下的固化惯性思维枷锁,实现学生个性化的最大满足,不断延伸体育教育的“质量链”。
  二、体育俱乐部内涵
  俱乐部(Club)肇始于欧美国家,常指某些社会团体的总称,而体育俱乐部则可理解为体育相关社会团体的代名词。体育俱乐部从性质上可分为“职业体育俱乐部”和“业余体育俱乐部”两种,而高校体育俱乐部属于后者。人们熟知的美国哈佛常青藤体育俱乐部、耶鲁大学划船俱乐部无疑成为了国外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标杆。
  浙江大学、深圳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中药大学等于1994年作为首批采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高校,共同拉开了国内高校俱乐部教学探索的序幕。如今,北京、上海、深圳等俱乐部教学已走到了国内改革的前列,各省高校也紧随其后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杂糅式俱乐部发展模态。对于高校俱乐部的认识,秋林等提出:高校体育俱乐部是基于兴趣与自我完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项目而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体,属于一种体育文化表现与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刘建坤等认为:高校体育俱乐部以自觉锻炼为基础,以场馆为依托,围绕某一运动项目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共融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随着研究的推进,高校体育俱乐部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人们也把更多的关注聚焦于俱乐部的实践方式,形成了课内俱乐部教学、课外俱乐部教学、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三股改革主流。无论俱乐部形式多寡,内容丰瘦,优化培养体系与教学模式,实现体育教学传统三基(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向新三基(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行为表现)转变的初衷未曾改变,高校体育俱乐部逐渐演变为集多种功能价值于一身的校园文化交流平台。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基础
  (一)政策基础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关于鼓励和支持学校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不仅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俱乐部的开展与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发展背景。同时,钦州学院历来重视教育教学工作,乘借创建“北部湾大学”与高校转型的双重历史契机,依托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水平的全校共识,体育俱乐部教学发展具备了坚实的后盾。
  (二)师资基础
  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下设7个教研室,分别为:球教研室、小球教研室、民族传统体育教研室、体育艺术教研室、休闲体育教研室、健身拓展教研室、理论教研室。共拥有教职工43人,其中35人为专职教师,正教授4名、副教授7名,中级职称24人,分别占到专职教师的11.4%、20%、68.6%。28人为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2人,35人具备双师型教师。大部分老师毕业于国内著名的体育院校和师范院校,具备良好的专业教育素质与背景,对改革持支持态度,改革热情高涨,形成人人参与改革的良好局面。
  (三)场地基础
  钦州学院目前拥有标准足球场2片、篮球场24片(室内3片,室外21片)、排球场10片(室内2片,室外8片)、羽毛球场20片(室内10片,室外10片),同时健身房、体操房、舞蹈房、练功房、跆拳道馆、沙滩运动场、活动操场一应俱全,为俱乐部项目的开展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而2015年9月26开始,学校逐步启动新校区的搬迁工作,搬迁之后,场馆设施将实现“量”与“质”的双提升,为俱乐部教学提供广阔的延伸空间。
  四、体育俱乐部的实施
  (一)组织架构
  俱乐部管理中心(下简称管中心):中心由体育教学部牵头组建,主要由部分骨干教师与学生干事共同管理,还有“智囊团”(教师为主)协助其高效运行。中心主要负责俱乐部常规管理与监督工作,包括俱乐部规程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及项目开设的确定;俱乐部教学质量的监控;俱乐部整体化对外宣传;俱乐部成果的展演及总结等等。中心根据需要设有中心主任和副主任等(由学生担任)多名干事和外联、财务、宣传等部门。   单项俱乐部:中心下属26个单项俱乐部,包括篮球、足球、排球、气排球、健美操、健美、体育舞蹈、瑜伽、羽毛球、花样跳绳、健身拓展、轮滑、跆拳道、毽球、珍珠球、太极拳、形体运动、抛绣球、荷球、网球、有氧健身跑、沙滩运动、散打、乒乓球、卡巴迪、爵士舞。单向俱乐部以服从中心为前提,对俱乐部拥有自行管理权。
  单项俱乐部负责教师:每个单项俱乐部有一名负责教师,主要负责包括单项俱乐部干事的管理、助教管理、会员管理等工作,并直接参与学校层面的对接工作。
  单项俱乐部干事:根据单项俱乐部的运行需要,设有主任、副主任、宣传干事、综合干事等职位,所有干事从单向俱乐部中选拔(既是干事也是会员),他们主要协助负责教师承担俱乐部日常管理与执行工作,比如俱乐部的宣传、招新、活动组织等的开展。
  单项俱乐部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主要由俱乐部负责教师、专项教师、学生助理教练员组成。
  单项俱乐部会员:主要分为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三种。首次参加俱乐部的学生全部为初级会员,在进行1个学期学习后教学团队根据学习态度、技术水平、俱乐部竞赛结果等综合考量晋升部分初级会员为中级会员,高级会员再从中级会员中选拔。
  (二)俱乐部教学及活动
  教学时间:以选项人数为基础进行分班,每班控制在30-35人左右,以参加会员100名为例,大概可分成3个班,就开设3次课,每次课为2课时,而3次课的具体上课时间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排定,学生根据排定时间每周至少参加1次(2课时)的学习,多参加不限。
  教学内容:初级会员教授的内容以基本技术和与战术为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中级会员以基本技术提高与战术的运用为主要教授内容;高级会员全面提升竞赛中技术和战术的综合与灵活应用,最终能代表系、院、校参加各类的比赛。
  考核方式:考评以兴趣为导向,以基本技术为基础,以各类赛事(俱乐部竞赛、院际竞赛、校际竞赛等)为动力,每个单项俱乐部结合会员的日常表现与学习态度建立灵活机动的考评机制,是一种“大综合观”的考评思维,与传统终末评价存在本质区别。
  成果展示:每学期期末各单项俱乐部以展演的形式对本学期的教学成果进行展示,营造不同俱乐部之间的竞争氛围。
  五、俱乐部教学优势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体育俱乐部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遗传因素、学识积累、生活背景等客观因素造成的个体差异,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需求,遵循因材施教与循序渐进原则,通过初级、中级、高级会员制将不同技能水平进行区分,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层次内学习,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原有水平参差不齐与教学同步实施间的矛盾。同时,体育俱乐部教学打破了常规教学中教学统一无变的标准化轨迹,维护和尊重了学生自尊心的内在发展,降低“差等生”在统一化与标准化的考试中信心受挫,降低自卑现象出现的几率,也有效解决了“优等生”无处施展才华的窘境,最终人人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获得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心得分享,相互促进
  俱乐部成员由运动兴趣与爱好相似的学生组成,他们共存同一聊题,有利于相互间的沟通与运动心得分享,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组织性学习互助圈,通过互动交流促成学识的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与社会交往能力,强化俱乐部内部凝聚力与团队意识。同时,平等与自由的沟通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使学生浸染于舒适与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俱乐部也逐渐发展成为情感宣泄、分享、交流的重要载体。此外,会员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收获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晋升为中级会员或者高级会员,获得更多的肯定和关注,满足感油然而生,而这种内在的满足感不断地驱动自发性学习,最终形成不断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的良性发展循环。
  (三)时间灵活,自由把控
  俱乐部教学打破了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中时段固定、学时固定的框架。上课时间根据场地开放条件、教师与学生闲暇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设置,包括了周末、晚上等在内的多个学习时段。每周至少完成1次的学习,而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每周可以进行多次的反复学习,通过强化式学习与练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这种“自由化”教学形式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文化需求,构建起灵活机动的“选时”机制,把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勤工助学、学生会工作、班级活动等)的限制性考虑在内,营造了学生宽松的学习空间,进一步凸显了“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有效锻炼了学生合理和科学安排时间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与时间意识。
  (四)项目多元,兼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知识获取的强大内驱力,与知识提升呈现交融上升趋势,简而言之,兴趣促进了学习的发展,学习的发展反作用于兴趣的提升。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着眼点,建立项目的准入体系,将现代时尚元素、滨海风情元素、民族文化元素等融入到项目的开发中,并经过俱乐部管理团队、学术委员会、项目申报答辩等流程进行论证并敲定,严保质量关。体育教学部由2015年春季学期的14个俱乐部拓展为秋季学期的26个,较2015年前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增加近2倍,项目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得到不断扩充,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个性化选择空间,跳出项目单一、枯燥、不变等苑囿,兴趣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避免了学生“不想学,学不乐”的传统体育教学首疾。
  六、体育俱乐部教学完善措施
  (一)管协共融
  充分发挥俱乐部管理中心的“管”与“协(协调)”职能,进一步提升俱乐部的运行效率。首先,发挥中心优势,对俱乐部进行规范化、统一化、有序化管理,对现有的管理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阶段复审与量化考评,对不合时宜的低率条款坚决摒弃,对利于俱乐部发展的制度坚决拥护并贯彻到位,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其次,明晰俱乐部中心的权责界线,避免中心“横向”与“纵向”权责不明造成的职能交错现象,剔除襟绊其高效运行的外在与内在因素,提升管理中心的服务意识与质量。最后,除“管”外,还需做好“协”工作,加强俱乐部管理中心和体育教学部、教务处、学工处等部门的沟通,突破故步自封独立运作的不足,共同创建管理中心与各职能部门和谐共生共融模态。   (二)项目优化
  合理的规划俱乐部项目的发展,努力创建学生满意的项目系列。一是以调研与数据为基础,结合自审、外审等形式进行有效论证,每学期末对实施项目进行再次优化与筛选,在项目的宽度和广度上有效控制,实施精品化战略式发展,淘汰“次品”,做大“优品”,引进并检验“新品”,从科学化的视角合理的安排与规划项目。二是项目除在“新”、“特”、“奇”项目上有所倾向,更应该重视项目自身隐含的对性格品质的培养,如团队意识(足篮排)、心静调息(瑜伽)、积极动感(体育舞蹈)等品质的渗透,以项目为依托积极探索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三是将更多广西地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如抢花炮等)等引入俱乐部,彰显地方民族特色文化魅力,发挥民族文化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同时引进广西和东盟共有、共享、共爱项目(如藤球等),构建与东盟高校体育文化交流发展新常态。
  (三)外向延伸
  就目前而言,钦州学院体育俱乐部教学主要以课内运行的方式存在,虽然在练习的次数上增设了1周多次的锻炼时间,但缺乏对课后锻炼的考虑。因此建议:一是提高学生的认识,强调体质的增强并非一蹴而就,而需要锻炼的不断累积,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课内俱乐部外向延伸,建立一体化交融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从行动上淡化课内外界线,在不断完善与优化课堂俱乐部机制的基础上,有效将课外体育活动锻炼与俱乐部进行接洽和融合,将其纳入俱乐部管理体系,建立“俱乐部教学+课外俱乐部锻炼”一体化双轨模式,充分的发挥俱乐部的优势。三是摒弃课内外俱乐部同项目学习的机械逻辑,鼓励学生在项目上进行差异化选择,丰富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的运动技能,利于学生多样化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四)资源提升
  师资和场地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潜在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师资方面,目前虽有大批高学历专任教师为俱乐部的开展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但由于不同项目的师资水平良莠不齐,无法保障项目的教学质量,师资提升势在必行。一是实现以教师培训为主,人才引进为辅的提升机制,并建立动态化的学生评师反馈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学校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扶持,鼓励教师外出学习与交流,参加育局、体育协会等组织的教练员及裁判员培训课程,营造“想出去、要出去”的积极学习氛围。三是邀请同类院校、专业机构、改革先锋单位等前来我校交流先进经验,提高俱乐部管理与运作效率。场馆建设方面,进行合理和高效的规划,提倡多功能场馆的建设,对潜在的发展项目留出间隙(备用场地),根据项目的特点与场地的需求,进行“错项”或“错时”利用,提升场地利用效率格局,使其在俱教学中真正发挥效用。
  (五)宣传助力
  事物的正向发展往往需要宣传助力,校内外一体化宣传体系构建更有利其发展演进。校外,借助网络、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增强改革的外向宣传,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聚影响力,寻求教学改革的认同,提升改革动力,借助教学俱乐部改革平台铸塑钦州学院形象,增加与各高校、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的交流频次,并为俱乐部改革出言献策,完善和提升俱乐部改革;校内,加强对体育价值和功能的宣传,提升学生的锻炼意识,依托校园广播、论坛、博客、QQ群、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竞赛(校内及校外)交流、沟通互动、技术探讨、分享心得等,使学生感受运动文化的熏陶;通过期末俱乐部展演规模和层次的提升,彰显俱乐部的风采,不断扩大俱乐部的影响力。
  总之,俱乐部教学改革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及素质教育的需求。但任何的改革探索都需要长期的修正与完善,在改革中也难免遇到问题,这就需要更多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鼎力相助、出谋献策,共同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舔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陈小蓉,顾渊彦,执行主编.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贵峰. 大学生体质何以不如中学生[N]. 四川日报,2015-08-18
  [3]韩丽. 宁波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4]吴秋林,茆飞霞.华东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5]刘建坤,王桂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研究文献的综述[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作者简介】黄东教(1983- ),男,广西田东人,硕士,钦州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教育形势的发展,校企协作机制、文化冲突、教改系统性、企业需求变化、师资团队建设成为制约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瓶颈。对此,职业院校应立足本校和本地企业实际,统筹校企资源,有针对性地突破瓶颈制约。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式 人才培养 瓶颈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18-02  近年,在国家和地方政府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专业导学,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推动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次教学;加强针对考试科目的教学,采用课证融合教学方式;利用无纸化机考模拟练习系统,强化试题训练;调动各方积极因素,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通过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内容,以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为例,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教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131-02  一个民族的语言蕴含着这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所以,学习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要学习这门语言的各
期刊
【摘 要】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媒体运营情况为例,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探讨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包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实践技能的操作平台、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提高学习的主动建构能力等,为高职类院校进一步开拓育人新空间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新媒体 学习心理 育人功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14-02  随着信息化
期刊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专业调整的原因,根据《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中专业调整的主要表现,提出提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调整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08-03  高职院校肩负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通过输出技术型人才以推动区
期刊
【摘 要】以广西财经学院与第三方数据调研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对广西财经学院2013、2014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追踪调研项目为数据依据,探讨当前财经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国家、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等层面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 毕业生 就业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
期刊
【摘 要】基于企业真实网络平台,分析以实践为主的高职网络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提出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证分析。  【关键词】网络平台 网络营销 教学模式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58-02  网络营销是高职电商专业重要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电商的发展,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电商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还存在着较
期刊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人才输出与企业人才需求现状,阐明实施校企合一、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从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改善财会专业教学内容和硬件设施、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建设完善的实践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探讨校企合一、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 校企合一 财会专业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045-0
期刊
【摘 要】基于L高校274份大学新生大学生活适应性问卷调查,对其大学生活适应性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对大学生学校认知情况、自我认知情况、个人发展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构建诉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新生家庭经济压力大,潜在心理隐患明显;家庭经济压力大,个人消费行为亟待引导和教育;对学校的整体认知良好,但具体到对学校自身、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的认知还亟待改善;对自我身体素质、大学学习、自我性格
期刊
【摘 要】为检验服务学习是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社会成熟度,以广西南宁市两所高校的107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参加结合课程的服务学习后,大学生的政治意识、领导能力和专业认同有显著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正义态度、多样化态度、公民行动、人际与问题解决能力、职业成熟度在服务学习后并无显著提升,这可能与服务学习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服务学习 社会成熟度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