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型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与微观特性表征

来源 :材料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获得一种柔性环氧树脂,选用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EG)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制得的热塑型聚氨酯弹性体(TPU)预聚体对E-51型环氧树脂(EP)进行改性,通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得到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中环氧树脂、TPU预聚体和固化剂的最佳掺配比例。借助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TG)与扫描电镜(SEM)表征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特性。结果表明:当聚氨酯预聚体改性EP的适宜反应温度为80 ℃,聚氨酯预聚体的掺量为20%,A、B组分的最优掺配方案为2:1时,改性体系的力学性能最佳。可以得到表干时间为3.5 h,完全干燥时间为9 h,抗拉强度53.1 MPa,断裂伸长率153.34%,弯曲强度48.14 MPa,弯曲变形13.61 mm,黏结强度1.89 MPa,T5%和T10%分别为386.4 ℃和437.2 ℃,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7.9 ℃的改性EP。通过FTIR与SEM对其改性机理进行分析,发现聚氨酯改性EP达到了提高材料韧性的效果,且改性过程属于化学改性范畴。本研究可为环氧树脂合理地选择聚氨酯改性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针对液化土层与隧道的不同位置关系,分析砂土液化地层大直径盾构隧道抗浮受力及计算方法。隧道上方的液化土体不计入隧道抗浮计算时的覆土高度;隧道洞身液化土体将增加地震液化时隧道所受浮力,浮力可按静水压力和超静孔压之和计算;隧道下方的液化土体不影响隧道抗浮,但应采取处理措施,避免地基失稳。目前常用的砂土液化处置措施包括:土体改良、结构加强、洞内二次注浆和设置排水消散通道。以某大直径穿河盾构隧道为例,结合隧
<正>汕府办函〔2022〕1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汕尾市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反映。2022年8月5日(注:《汕尾市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及其附件此略,详情请登录汕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期刊
为探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策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提升,以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识别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研究区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耕地面积持续增加,林地、草地和湿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土地利用结构失衡。耕地面积主要由林
<正>互惠经济提倡,一个企业不应是完全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体,而应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是包括企业的投资者、管理者、员工、顾客、上下游供应商,乃至整个社会在内的一个利益共同体。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福利最大化。在一个日益全球化、复杂化和相互关联的世界中,企业管理者认识到,他们不能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资源和经营理念保持竞争力,他们已经看到,创新可以来自任何地方,并且往往来自公司的直线
期刊
1950年,因遭遇人生困境,宝山楼主人潘景郑售书还债。其通过燕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陈鸿舜,既将宝山楼所藏部分古籍分18批次售予该馆,又进行了捐赠,初步完成其精善之本“得归一所”的心愿。文章对潘景郑致陈鸿舜的13通手札进行识读与考释,使这一史实从历史迷雾中逐渐清晰起来。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有160余种宝山楼藏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也使这些手札之内容得到了书目文献的验证。
<正>(1)加强机关以及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2)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状况,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3)指导机关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群众组织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4)定期向部门党组(党委)和本单位负责人汇报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正>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市场冲突和各种产业链供应链上的变化,已经深入地影响到经济、科技、产业的各个环节,让未来变得不可预测。在Gartner、埃森哲、IDC等知名市场分析机构看来,韧性成为一个共同的话题。中国数字经济处于攻坚高质量发展升级的关键期,企业的行稳致远关乎全局发展。如何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如何打造企业的数字化韧性,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样的背景
期刊
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感知与搭配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热门议题。该文作者通过解读色彩感知与搭配的概念,分析小学美术色彩感知与搭配存在的不足,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介绍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知与搭配能力的意义,结合案例研究小学美术课程中色彩感知与搭配的应用策略,旨在引导小学生感知、发现、体验色彩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