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变革创新,学科的教学模式已经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更多地以锻炼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导向,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化学作为一门以科学实验为依托的学科,学生知识的构建更是要摒弃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将教学回归本真,通过实验中感官的体验加强知识点的掌握,并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在实验活动中如何能更有效地提升化学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意见,以期能进一步促成化学教学模式的革新。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教学;有效性
2016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由此可见,化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引导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最大程度地融入实验活动,鼓励学生以“做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习化学课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实验的导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触发灵感,通过眼看、耳听、鼻闻的感官方式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1],在纷繁芜杂的变化表象之下蕴含了诸多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透,没有深刻的记忆,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激情,陷入成绩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此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导入实验活动就势在必行了。实验活动能提供最生动形象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使他们从单板枯燥的说教中脱离出来,而同时所有抽象的方程式、概念原理也都能通过实验的结果得到验证,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再加之老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辨别和分析能力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促使化学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究型转变
缺乏实验活动的化学教学就好比一潭死水,课程内容通过一成不变的理论讲解硬塞进学生脑袋里,也不管是否能接受,这样以被动接受型主导的化学教学效率太过低下。而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模式则是通过结合了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及所学课程内容的需要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将学习视角转向日常生活,用实验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来解释周围生活的自然现象,这无疑就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反之,当看到周遭事物的一些自然反应,学生也会提出疑问,只要鼓励其大胆猜想假设,设计如何通过实验重现现象,如何根据现象再反推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又是一个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主动探究的实验更多地是倡导以学生思考为主体,老师引导为辅的理念,真正地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益。
(三)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水平,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对参加反应的物质形态、颜色和气味的变化过程甚至是反应中新物质的生成过程有细致的观察,仔细的观察才能得到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随着化学实验次数的增多,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实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步骤,这也是一项能使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当观察完成后,老师又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这种推导的过程又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二、如何通过实验引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革新“边讲边实验”教学法,扩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边讲边实验”教学法其实在我国化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取理性知识,增强教学的感官体验。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法有了新的革新:多媒体实验演示技术。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高,实现难度大且存在一定危险的实验,或是化学反应变化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过程的动态模拟,或是运用电脑慢放、定格或重播等方法进行实验再现,最终来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在课堂引入微型化实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探究
微型化化学实验就是用最少的化学反应物通过最简单便携的实验器具得到化学结果,验证化学理论[2]。这种方式提供了人人都有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并能有效地减少废弃化学物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微型化实验会更多地运用于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章时可以引入微型化实验,这个实验仅需要用到测定溶液、PH试纸、玻璃棒及少量的水,实验操作过程也简单安全。学生只需要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溶液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色卡比对颜色就能得到测定液的PH值。之后再通过酸加水、碱加水,酸溶液中加碱和碱溶液中加酸的实验过程,去理解酸碱强弱转变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化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其他一些过程更为复杂,需要借助化学工具的实验就需要引入简易快捷的微型化实验装置,它同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化学实验,实现学有所用
化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要素,会涉及到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呈现的常识现象引入课堂,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再现并分析其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3]。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爱喝的碳酸饮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制成的,化学反应式CO2+H2O==H2CO3,而喝碳酸饮料时产生的气实质是不稳定的H2CO3受环境影响,释放CO2的过程,化学反应式H2CO3==H2O+CO2.由此可见,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让实验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生活,认知化学学习。
結束语
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型的化学教学倡导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这种将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实验操作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在知识获取和应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学习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教学的最大益处。
参考文献
[1]黄浣清.在实验中探究 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24+38.
[2]杨成品.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160-161.
[3]吕春凤.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2014(03):49.
(作者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教学;有效性
2016版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到:“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实现化学课程目标的基本保证。”由此可见,化学课程标准正在积极引导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应最大程度地融入实验活动,鼓励学生以“做科学”的探究精神学习化学课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科学实验的导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化学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中触发灵感,通过眼看、耳听、鼻闻的感官方式体验科学的探索过程,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一)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1],在纷繁芜杂的变化表象之下蕴含了诸多晦涩难懂的抽象概念,如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等,如果没有很好的理解透,没有深刻的记忆,就会让一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激情,陷入成绩越差越不想学的恶性循环。此时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导入实验活动就势在必行了。实验活动能提供最生动形象的化学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功使他们从单板枯燥的说教中脱离出来,而同时所有抽象的方程式、概念原理也都能通过实验的结果得到验证,自然而然学生就会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再加之老师科学的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辨别和分析能力都会有进一步的提高,真正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促使化学学习模式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探究型转变
缺乏实验活动的化学教学就好比一潭死水,课程内容通过一成不变的理论讲解硬塞进学生脑袋里,也不管是否能接受,这样以被动接受型主导的化学教学效率太过低下。而主动探究型的学习模式则是通过结合了初中学生认知水平特点及所学课程内容的需要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将学习视角转向日常生活,用实验观察到的各种化学变化来解释周围生活的自然现象,这无疑就增强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意愿,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反之,当看到周遭事物的一些自然反应,学生也会提出疑问,只要鼓励其大胆猜想假设,设计如何通过实验重现现象,如何根据现象再反推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又是一个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种主动探究的实验更多地是倡导以学生思考为主体,老师引导为辅的理念,真正地促使学生开展积极的自主学习,切实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益。
(三)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水平,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对参加反应的物质形态、颜色和气味的变化过程甚至是反应中新物质的生成过程有细致的观察,仔细的观察才能得到深刻的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实验的成功。随着化学实验次数的增多,学生就会熟练掌握实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步骤,这也是一项能使学生终身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当观察完成后,老师又会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这种推导的过程又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二、如何通过实验引入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一)革新“边讲边实验”教学法,扩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边讲边实验”教学法其实在我国化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取理性知识,增强教学的感官体验。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法有了新的革新:多媒体实验演示技术。特别是一些技术要求高,实现难度大且存在一定危险的实验,或是化学反应变化不明显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过程的动态模拟,或是运用电脑慢放、定格或重播等方法进行实验再现,最终来提高化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二)在课堂引入微型化实验,实现人人参与,人人探究
微型化化学实验就是用最少的化学反应物通过最简单便携的实验器具得到化学结果,验证化学理论[2]。这种方式提供了人人都有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并能有效地减少废弃化学物产生的环境污染。而微型化实验会更多地运用于化学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这一章时可以引入微型化实验,这个实验仅需要用到测定溶液、PH试纸、玻璃棒及少量的水,实验操作过程也简单安全。学生只需要用玻璃棒蘸取测试溶液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色卡比对颜色就能得到测定液的PH值。之后再通过酸加水、碱加水,酸溶液中加碱和碱溶液中加酸的实验过程,去理解酸碱强弱转变的方法,这样就能使化学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其他一些过程更为复杂,需要借助化学工具的实验就需要引入简易快捷的微型化实验装置,它同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设计来源于生活的化学实验,实现学有所用
化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要素,会涉及到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所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将生活中呈现的常识现象引入课堂,通过化学实验进行再现并分析其原理,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3]。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平时爱喝的碳酸饮料就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碳酸制成的,化学反应式CO2+H2O==H2CO3,而喝碳酸饮料时产生的气实质是不稳定的H2CO3受环境影响,释放CO2的过程,化学反应式H2CO3==H2O+CO2.由此可见,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着化学知识,让实验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知生活,认知化学学习。
結束语
真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型的化学教学倡导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这种将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实验操作的方式能最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在知识获取和应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的学习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教学的最大益处。
参考文献
[1]黄浣清.在实验中探究 在体验中学习——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6):24+38.
[2]杨成品.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160-161.
[3]吕春凤.探讨初中化学实验课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2014(03):49.
(作者单位:漳州立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