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适当选编了文言文,五年级下册有《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有《伯牙绝弦》,下册有《学弈》《两小儿辨日》。其他版本也有相应的文言文。文言文怎样教?
先看一位老师教学《伯牙绝弦》的片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请同学们看注释,“绝”是什么意思?再想想“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答。(略)
师:读是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生读,教师指名读。
师:会读之后,要弄清楚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然后串起来看看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把它翻译过来,最后想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下面请根据手中的工具书和课文后面的注释,把课文翻译过来,不知道的问问同桌。
学生忙着用作业本把句子逐一翻译过来。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答。(略)
师:伯牙为什么要把琴摔碎?
生:因为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一样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情很深厚。
师:是啊,知音难找,我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课后请大家把课文背诵下来。
再看另一位老师教学《伯牙绝弦》的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不会读的地方相互帮一帮,争取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向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吗?
古文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生读。(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答。(略)
师: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绝”字怎么理解?
生:“绝”是断绝的意思。
师: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不是机械地按照注释把句子翻译过来,而是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看来他是真正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师:课文写了哪两个人?你对他们有何了解?
生:课文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
生:俞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
师:你从哪个字读出来的?(善)读读,仅仅是喜欢吗?
生:善于、擅长。
师:读出它们的特点。(朗读课文第一句)伯牙善鼓琴,这个“鼓”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弹的意思。
师:看来读古文结合下面的注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同学们,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出钟子期善听?
生: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时,钟子期就能听出来,并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
生:是“志”字。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琴声,此时钟子期的心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高山?
生答。(略)
教师指导读出心中的高山。(略)
师:同学们,这里的“善哉”是什么意思?这个“善”和“伯牙善鼓琴”中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善哉”中的“善”是“好”的意思,与“哉”一起表示赞叹;而“伯牙善鼓琴”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师:从这两个“善”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
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不一定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假如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会怎样赞叹?志在明月、志在芳草时,你又会怎样赞叹?
教师出示投影,学生选词练习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兮若________!”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兮若________!”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学生练习说话。(略)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无论伯牙心里想什么,透过琴声,钟子期都能知道,他们有共同的音乐、语言,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就是——知音啊!
……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生: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师:一位会学习的同学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咱们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
学古文,不要怕,字音读准最为先。
仔细看,认真读,字正腔圆有韵味。
读句子,讲节奏,抑扬顿挫有讲究。
看注释,明大意,动情诵读悟其情。
【反思】
前一位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勉强把学生“教懂”了,学生能把一篇文言文翻译出来。可那样的教学缺什么呢?教学能止于“教懂”吗?后一位教师的教学变“教懂”为“练能”,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章意思,而且借助文本——文言语言,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渗透学习方法,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课上老师训练了学生的以下能力:一是自主读通文章的能力。学生能借助注释读通课文。二是合作读懂的能力。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同桌说一说,互相帮助。三是比较语言、发现规律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善”字说出区别,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四是词句运用、迁移的能力。当学生理解了钟子期对伯牙的赞叹后,教师适度拓展,让学生根据课文句式,把积累的词语运用于文言句式中,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五是总结学法的能力。结课前老师让学生总结古文学习的方法,做到了受“鱼”与授“渔”兼顾。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先看一位老师教学《伯牙绝弦》的片段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请同学们看注释,“绝”是什么意思?再想想“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答。(略)
师:读是帮助我们理解文言文的方法,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和韵味。
生读,教师指名读。
师:会读之后,要弄清楚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过关”,然后串起来看看这篇文言文是什么意思,把它翻译过来,最后想想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下面请根据手中的工具书和课文后面的注释,把课文翻译过来,不知道的问问同桌。
学生忙着用作业本把句子逐一翻译过来。
师: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生答。(略)
师:伯牙为什么要把琴摔碎?
生:因为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钟子期一样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生: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感情很深厚。
师:是啊,知音难找,我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课后请大家把课文背诵下来。
再看另一位老师教学《伯牙绝弦》的片段实录。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文意,然后同桌互相读一读,不会读的地方相互帮一帮,争取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并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向同桌说一说。
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了吗?
古文和现代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读的时候要注意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生读。(略)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答。(略)
师:课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绝”字怎么理解?
生:“绝”是断绝的意思。
师:刚才这位同学没有直接说“伯牙断绝了琴弦”,他不是机械地按照注释把句子翻译过来,而是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来表达,看来他是真正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师:课文写了哪两个人?你对他们有何了解?
生:课文写了俞伯牙和钟子期。
生:俞伯牙喜欢弹琴,钟子期喜欢听。
师:你从哪个字读出来的?(善)读读,仅仅是喜欢吗?
生:善于、擅长。
师:读出它们的特点。(朗读课文第一句)伯牙善鼓琴,这个“鼓”字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弹的意思。
师:看来读古文结合下面的注解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理解方法。同学们,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
生: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出钟子期善听?
生: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时,钟子期就能听出来,并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就能弹出来,哪个字是心里想到的意思?
生:是“志”字。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琴声,此时钟子期的心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高山?
生答。(略)
教师指导读出心中的高山。(略)
师:同学们,这里的“善哉”是什么意思?这个“善”和“伯牙善鼓琴”中的“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善哉”中的“善”是“好”的意思,与“哉”一起表示赞叹;而“伯牙善鼓琴”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
师:从这两个“善”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
……
师: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不一定只表现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假如你是钟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时,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你会怎样赞叹?志在明月、志在芳草时,你又会怎样赞叹?
教师出示投影,学生选词练习说话: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兮若________!”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兮若________!”志在________,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风徐徐 白雪皑皑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学生练习说话。(略)
师:高山也罢,流水也罢,善琴的伯牙所弹,善听的钟子期都能听懂。这就是——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无论伯牙心里想什么,透过琴声,钟子期都能知道,他们有共同的音乐、语言,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就是——知音啊!
……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这篇文言文的?
生:先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和韵味,在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师:一位会学习的同学把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咱们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
学古文,不要怕,字音读准最为先。
仔细看,认真读,字正腔圆有韵味。
读句子,讲节奏,抑扬顿挫有讲究。
看注释,明大意,动情诵读悟其情。
【反思】
前一位老师的文言文教学,勉强把学生“教懂”了,学生能把一篇文言文翻译出来。可那样的教学缺什么呢?教学能止于“教懂”吗?后一位教师的教学变“教懂”为“练能”,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文章意思,而且借助文本——文言语言,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并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品质、审美情趣,渗透学习方法,进行语言积累与运用。课上老师训练了学生的以下能力:一是自主读通文章的能力。学生能借助注释读通课文。二是合作读懂的能力。当学生读通课文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同桌说一说,互相帮助。三是比较语言、发现规律的能力,如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善”字说出区别,学生发现文言文和白话文一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四是词句运用、迁移的能力。当学生理解了钟子期对伯牙的赞叹后,教师适度拓展,让学生根据课文句式,把积累的词语运用于文言句式中,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五是总结学法的能力。结课前老师让学生总结古文学习的方法,做到了受“鱼”与授“渔”兼顾。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