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落实途径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hun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对于完善人格、塑造品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也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文章阐述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与语文教育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以促进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人文底蕴核心素养;语文教育教学;落实途径
  【基金项目】文章是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科共建项目《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16XJY05)阶段性成果。
  一、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人文底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维度的主要表现之一,具有丰富性、时代性等特征,与语文学科密切相连。人文底蕴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起着指导性作用,同样也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一个重要要求。培养人文底蕴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重点在于让学生在人文领域进行充分的学习与发展,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多个方面。
  从历史发展来看,人文底蕴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因此,看待人文底蕴,要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特定的文化特点,要区分传统文化底蕴与当代文化底蕴。对于传统文化,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当代文化底蕴要不断改进,辩证地创造。人文底蕴的基础应当包括生命理解、人文意识及文化素养三大方面。人文底蕴的内涵是贯穿于各个时代的对科学的追求、对仁义的推崇以及对美的向往。人文底蕴的核心即人文价值,要想获取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就得透过其表面,追寻深层次的理念。在当今时代,要把握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内涵,就必须将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以处理好立德树人的问题为指向。
  二、人文底蕴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与人文底蕴的目标指向相匹配。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习语言知识,运用语文知识,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语文学科除培养实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之外,也要进一步落实对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培养以及情操的陶冶。人文底蕴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人文领域的知识与技能、研究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取向。语文是人文领域所有学科的基础,义务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更是整个语文学习体系的基础。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也是人文底蕴的目标,二者具有一致性,而小学语文对于人文底蕴的培养有着基础性的作用。
  第二,语文教育的学科价值符合人文底蕴的价值取向。语文学科除了具有运用价值,还有育人的价值。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端正学生态度,丰富综合知识,发展综合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完善人格态度等。而这些恰恰也是人文底蕴的重要价值取向。
  第三,语文教育的学习内容符合人文底蕴的基本方向。如小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拼音识记、识字与写字、简单阅读、初级写作、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而语文素养也同样是通过拼音识记、识字与写字、简单阅读、初级写作、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的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因而语文的学习内容集中体现了人文底蕴的基本方向。
  第四,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落实途径恰恰在于母语的教学。语文的主要学习对象是中国学生的母语,因而它也是最基础的学科之一。语文所包含的学科素养主要表现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锻炼与提升、艺术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几个方面。
  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落实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关键是要树立大语文观念。所谓大语文,就是在语文教学方面不仅应构建从课内到课外的大语文观,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方法、基础思维教育,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
  三、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具体落实途径
  (一)加强地方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
  地方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久以来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精髓,集中体现了地区、民族的魅力与特色。在教学中渗透本地区的地方文化、历史艺术,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乡之情,增强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地方传统文化。以岭南地区为例,存在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四大地方文化,该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引入课堂,对于培养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将大有裨益。教师可以以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策略,以德育教育为主体,以综合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在岭南地方文化中汲取有益的道德力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二)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阅读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提升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能力还处于比较低级的状态,且学习内容较浅,玩心大,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很难保证在课后进行足量的阅读。且在全球化的今天,多元文化正冲击着传统的文化体系,美国大片、日本动漫、韩国综艺、网络文学无时无刻不在对青少年产生着影响。且就现存的多元文化而言,质量参差不齐,高雅与低俗并存,精华和糟粕混杂,青少年对于这些作品往往还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如果只是不加筛选地广泛阅读,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教师应当加以引导,将经过筛选的作品带给学生。
  (三)进行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
  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不可取,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中,这个世界充满了实践和探索的可能性。虽然理论知识也非常重要,但无论何时,语文教育都不仅仅以学科知识的形式存在,它更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而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文化渗透是不够的,也要投入生活中,投入现实世界,在生活实践中濡染性情、陶冶情操,提高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   (四)以課堂有效教学为基础
  虽然丰富的生活实践对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核心素养是不可缺少的,但就小学生的现实而言,让他们到社会上去和陌生人交谈,深入了解社会并不现实。因此还是要把重心放到注重课堂的有效教学上来。只有有了深厚的文学底蕴积累,才能理解“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豪迈情怀;只有生活有了足够的积淀,对文学有了足够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传统课堂教学固然有其短板,但完全脱离传统课堂是动摇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之根本,到头来只会事倍功半。身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模式同模式化的课堂是有区别的,且不能遵循“拿来主义”或者“教条主义”,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它的精髓,有其适用的特定场景。对于每种教学模式都需要以科学的、现代的理念来指引,结合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有效教学。
  (五)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教师自身的素养和气度,相比于教学方法和技巧更加重要,正如我们在德育教学中一直强调“身教重于言传”。凡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培养守时的时间观念对一个人的素质很重要。当然这不是说教师要在课堂上反复向学生强调守时的重要性,而是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向他们灌输这个观点。比如上课的时候应当尽量准时,不侵占学生的下课时间,更不要迟到。到了下课的时候,只要铃声响起,即使还有内容没完全讲完,简单一两句话收尾后也要结束,绝不拖堂。这其实是用行动告诉学生:“我尊重你们的时间,希望你们也要尊重我的时间。”慢慢地,学生就从教师的行为当中认识到了守时的重要性。这样的言传身教很容易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上课的时候学生不但不会迟到,在下课前也不会有人提前收好课本开始躁动。同理,要让学生愿意自发地培养人文底蕴核心素养,首先教师就要身体力行,把自己作为榜样。
  (六)完善语文教育学科评价体系
  只有有了评价,才会有正反馈和负反馈,激励学生主动上进。在建立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时,要高度重视对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评价,制定一个合理的、科学的评价机制。在语文教育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当中,都不能忽略对人文底蕴的考查,要循序渐进逐渐落实对人文底蕴核心素养的评价。比如针对小学语文课程来说,要建立起综合的评价机制,其基本途径包括完善日常评价,修订考试评价内容,运用创新评价方法等。评价内容涉及语文基础知识、阅读综合能力、写作基础、日常运用四个测试领域,考查角度包括知识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情感态度表现等多个方面。
  总之,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原则是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策略,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让他们可以对世界、对历史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给学生一个形成独立、完整的人格的机会,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此外,还要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清楚地了解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才能为身心的健康发展、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荣冉,轩颖.人文底蕴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落实途径[J].基础教育论坛,2017(10):9-10.
  [2]尹保云.人文底蕴与学术创新的关系[J].史志学刊,2008(04):127-133.
  [3]韩建琴.大语文教学观下重基础素养[J].学苑教育,2017(01):42.
其他文献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恙虫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山区是一常见病,虽然有
【摘要】文章从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主要内容总结、论文评述、反思与总结四个部分分析了“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研究”的结构与内容,不仅学习了语料库的基本方法,而且学习了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有利于在今后的学习中利用语料库的方法来分析一些译本的各方面特征。  【关键词】语料库;《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词汇特征一、研究背景、意义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临床症状之一。70%以上由单纯鼻病引起,鼻出血的部位多数发生在前鼻腔利特尔(Little)区。我院自2000年起采用硝酸银(AgNO3)烧灼、微波烧灼、鼻中隔黏膜瘢痕成
顺峰中学根据学生的学业情况,把学生分成“学师”与“学友”两大类别,学师类别是学业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学友类别则是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搭建学师、学友的学习共同体,
钩虫引起的人体慢性失血可导致缺铁性贫血(IDA),简称钩虫病贫血,是农村贫血患者常见的病因。本文将1994~2004年在我院诊治的80例钩虫病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是党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新时代为党的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应有之义,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的有力保证.文章通过
人工流产术后,由于宫腔大量积血,使血液渗入子宫肌层,致子宫呈紫蓝色,称为“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卒中”。4年来我们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摘要】中小学课程模式本身存在较多问题,不能保证教学工作效果,难以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实施中小学课程改革等工作。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工作力度,树立新理念,并实现中小学课程的良好改革,逐渐提升课程改革工作水平,协调各方面规格内容与形式关系,提升中小学教学工作水平,为其后续发展与进步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小学课程改革;新理念;改革措施  在中小学课程改革工作中,教师需树立正确的观念,针对课程改革内容进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多发病、难治病之一.目前已有多种治疗模式.随着对非手术疗法的探索,笔者从1988~2004年运用推拿、骶管注射和中药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取得良好的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古代优秀的文言文,传承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效率,阻碍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主要从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展开,探索了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历史文化,学习文言文就是对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