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天李彦宏的一句“我想中国人可以更加开放,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捷性,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的,那我们就可以用数据做一些事情”毫无意外地又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他的这段话有前后语境,也补充说明了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一家技术巨头的CEO提出用隐私换便利,这个话题实在太抓眼球了,谁还会像分析鲁迅的“他大约的确是死了”到底是确定还是不确定一样去深究那些点缀在句子里的“可以”“如果”“虽然”到底是想表达什么作用呢。
一瞬间,各种微信公众号和网站都上线了相关文章和推送,既有探讨技术和隐私界限的大命题,也有类似“CEO要如何避免像李彦宏一样发言”“怎么管住自己的嘴?”的边角料。怪不得网上总说百度的公关从来是转会市场的热门,毕竟当别人在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百度的公关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一次次“与全民为敌”的崩盘式危机公关。
不过李彦宏的话也把隐私话题提升到了又一个高度—如今还有“隐私”存在吗?
小时候最让人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被爸妈偷看了日记。哪怕买了学校门口文具店里最高端的可以上锁的日记本,仍然会害怕它被轻易地找到并打开。今年年初,西班牙法庭在审理一桩“父亲因偷看孩子手机被告”的案子时,明确表态父母有权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并驳回了申诉。再想想现在,即便我们的文档和数据都号称以电子的形式加密保存,但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这些存在云端的数据永远不会被第二个人看到呢?
这些思考让人想起几十年前反乌托邦作品里描述的种种。那些书里面,要么每家人的墙壁上都挂着一块既可以被监看又可以被监听的电幕,要么每一个人从成为受精卵开始到入土,人生的每一分钟都被高超的生物技术监管着。在那样的环境里人还能有隐私吗?不好意思,不存在的。
现在距离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写的无隐私社会还有500年时间,但当你发现,自己在每一个网站上都用已经实名制的手机号注册登录,所有你浏览过的网页、说过的话,都在被观察、记录着,你就大概能明白,现在距离《美丽新世界》里的世界,其实根本不需要5个世纪之久。
前几天,Facebook被曝光帮助“一些被俄罗斯操控”的账号诱导选举以后,股价立刻暴跌几百亿美元。即便马克·扎克伯格在9家英美媒体上刊登了大篇幅的道歉声明,但道歉时的一句“其实3年前我们就知道用户数据被泄露”,让这次股价灾难变得更加迅猛。
说真的,这股“以前没得选,现在想做个好人”的浪子回头劲儿,看似难能可贵,但绝对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被谅解—因为被伤害的人不是观众自己。当用户发现,选举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在无意中被操控,还是因为被自己信任的社交软件泄露了个人信息导致的,你的股价不暴跌谁暴跌?
现在李彦宏和他的美国兄弟马克·扎克伯格,分别站在了中国和美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即便李彦宏正在为中国的无人车事业“燃烧着自我”,即便扎克伯格为了拓展业务又是讲中文又是在天安门城楼前跑步,但这些事情瞬间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用户可能会不敏感,但不会不珍惜自己的隐私。
那些你懒得看的勾选项
你肯定知道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事件,虽然后来它赶紧撤掉了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事情就这样平息了,但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被发現,后果你清楚吗?当时支付宝在年度账单首页下方利用小字体和接近背景色的取巧方式,让所有想打开自己年度账单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启用蚂蚁信用。而当中有一条就是,同意支付宝将你的信用评级交给第三方,并且同意第三方根据这份评分向你不厌其烦地推荐产品。
手机软件定位更新功能
在你买到新手机或者下了一个新软件,你的手机总是会提问你“要不要打开定位服务”,这时候就要三思了。如果你授权手机可以获取你的位置,那就意味着你那儿每天都有类似的生活轨迹,会把你的住处、上班地点全部透露给收集信息的那家公司。或者更加直接一些,任何一个掌握数据的有心人,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你。一个最真实的例子,你总是以为你发微博时,那些模糊的景区、小区定位只能告诉别人你大概在哪里。但点进自己的定位详情你就会发现,所有看到这条微博的人都可以知道你到底在哪儿,甚至是几号楼的几单元。
用户协议里的“不平等条约”
用电脑时本来只是想下一个特定的软件,结果莫名安装了一个神奇的软件大礼包,这种事情没少碰到吧。虽然有机会选择不安装这些流氓软件,可如果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图方便直接选择了“下一步”,这些默认被勾选的软件就自动安装到了电脑里。被默认勾选的用户协议也是如此,除了上面我们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现在一些软件的用户协议里还有“为实现部分功能,必要时软件会完成必要操作”或者“因使用该软件带来的相关风险和一切后果自负”这样的说法,流氓得很理直气壮。
支付信息
2014年3月底,携程被曝光其安全支付日志可以被随意读取,可能导致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详细信息泄露。所以不论是在携程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上,还是平时在街边扫个二维码买红薯的时候,你的支付信息都是有可能泄露的。要不然怎么从今年4月1日开始,所有的静态二维码支付都有500元的每日限额了呢。
输入法泄密
如果你确定自己没有在任何电商搜索过某样商品,但它又真切地出现在你的推荐列表里,那很可能是你的输入法泄露了秘密。2016年,一位懂技术的网友发现,两款最知名的输入法会把用户键入的所有内容,以明文(不加密)的方式上传到服务器。这意味着黑客可以知道该用户都输入过什么内容,要做什么事情。 身高体重
最近几年汽水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因为原本乐意消费碳酸饮料的用户投入了健康食品的怀抱。毕竟大家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身形。同样的,各种健身应用也扎堆出现。数据的确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指导,所以这些软件也会“理所应当”地向你索要健康数据,包括最基础的身高体重和血型。而一些可穿戴的外设还能直接获得你的心跳、脉搏等更进一步的数据。然而这些你为了健康而上传的数据,也很可能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避免泄露手机号、邮箱等信息
现在想要使用一款软件,注册登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不登录,要么视频看不了要么文章评不了,对于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用户来说这可太难受了。但是注册过以后就要忍受不断骚扰的短信轰炸。所以这个时候,最好还是用一个小号邮箱去注册软件吧。用邮箱注册软件,通常比直接用手机接收短信麻烦得多,但起码可以换取长久的清净呀,这波李代桃僵,不亏。
避免发原图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那你就得清楚,你在社交网络上发送的每一张原图,不仅可以还原照片中的所有细节,还能会“透露”这张照片是几时、在哪里、用何种设备谁拍摄的等等信息。如果你想继续使用照片拍摄地点功能,又想保护自己的隐私,那以后在发图时,避免“原图”吧。
避免共享账号
共享账号通常会给关系亲近的人之间提供方便,但也有副作用。比如iCloud就有一个家庭版的选项,可以让一个账号在几台设备上同时获取云端的数据。如果你用了这个功能并在疏忽的情况下拍了一些你认为比较私密的照片……共享是肯定的了,不如直接开始想怎么善后吧。
智能眼镜
记得在Google眼镜刚问世的时候,这种看起来就异常炫酷的可穿戴设备,一下子被炒到了一个价格高位。但是不久以后,問题也出现了。这副眼镜可以通过识别眨眼,自动拍摄用户实时看到的画面。这在让很多人防不胜防的同时,也让戴着这副眼镜的用户泄露了不少秘密。毕竟Google不仅可以定位你,甚至会看到你眼前的一切—正是通过你的眼镜。
不要发送错误报告
谁还没碰到过几次“是否发送错误报告”呢?但是这时候,最好还是选择“不发送”。在遇到这类报错的时候,软件公司当然希望用户能够报告bug,以便更好更快地修复。但实际上呢,如果报告这些漏洞,你报告的不仅是这个错误的结果,还有你的电脑在发生这个错误时正在使用哪些软件、最近的操作、配置信息以及你的系统里大概有哪些文件。
加密你的聊天记录
作为一款拥有数亿日活的社交应用,微信真是默默地承载着很多人的秘密。而在看到Facebook泄密事件以后,你难免也会对自己常用的社交软件产生不信任感。想要把自己的聊天记录更加保险地记录下来,你可能得试着改用会为每一条消息生成唯一的安全密钥和安全锁的聊天软件了。
一瞬间,各种微信公众号和网站都上线了相关文章和推送,既有探讨技术和隐私界限的大命题,也有类似“CEO要如何避免像李彦宏一样发言”“怎么管住自己的嘴?”的边角料。怪不得网上总说百度的公关从来是转会市场的热门,毕竟当别人在和媒体打交道的时候,百度的公关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一次次“与全民为敌”的崩盘式危机公关。
不过李彦宏的话也把隐私话题提升到了又一个高度—如今还有“隐私”存在吗?
小时候最让人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被爸妈偷看了日记。哪怕买了学校门口文具店里最高端的可以上锁的日记本,仍然会害怕它被轻易地找到并打开。今年年初,西班牙法庭在审理一桩“父亲因偷看孩子手机被告”的案子时,明确表态父母有权查看孩子的聊天记录,并驳回了申诉。再想想现在,即便我们的文档和数据都号称以电子的形式加密保存,但谁又能拍着胸脯保证,这些存在云端的数据永远不会被第二个人看到呢?
这些思考让人想起几十年前反乌托邦作品里描述的种种。那些书里面,要么每家人的墙壁上都挂着一块既可以被监看又可以被监听的电幕,要么每一个人从成为受精卵开始到入土,人生的每一分钟都被高超的生物技术监管着。在那样的环境里人还能有隐私吗?不好意思,不存在的。
现在距离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描写的无隐私社会还有500年时间,但当你发现,自己在每一个网站上都用已经实名制的手机号注册登录,所有你浏览过的网页、说过的话,都在被观察、记录着,你就大概能明白,现在距离《美丽新世界》里的世界,其实根本不需要5个世纪之久。
前几天,Facebook被曝光帮助“一些被俄罗斯操控”的账号诱导选举以后,股价立刻暴跌几百亿美元。即便马克·扎克伯格在9家英美媒体上刊登了大篇幅的道歉声明,但道歉时的一句“其实3年前我们就知道用户数据被泄露”,让这次股价灾难变得更加迅猛。
说真的,这股“以前没得选,现在想做个好人”的浪子回头劲儿,看似难能可贵,但绝对只有在电影里才能被谅解—因为被伤害的人不是观众自己。当用户发现,选举这么大的事情竟然在无意中被操控,还是因为被自己信任的社交软件泄露了个人信息导致的,你的股价不暴跌谁暴跌?
现在李彦宏和他的美国兄弟马克·扎克伯格,分别站在了中国和美国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即便李彦宏正在为中国的无人车事业“燃烧着自我”,即便扎克伯格为了拓展业务又是讲中文又是在天安门城楼前跑步,但这些事情瞬间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毕竟用户可能会不敏感,但不会不珍惜自己的隐私。
泄露隐私的陷阱
那些你懒得看的勾选项
你肯定知道支付宝的年度账单事件,虽然后来它赶紧撤掉了默认勾选“同意《芝麻服务协议》”,事情就这样平息了,但如果这个问题没有被发現,后果你清楚吗?当时支付宝在年度账单首页下方利用小字体和接近背景色的取巧方式,让所有想打开自己年度账单的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同意”启用蚂蚁信用。而当中有一条就是,同意支付宝将你的信用评级交给第三方,并且同意第三方根据这份评分向你不厌其烦地推荐产品。
手机软件定位更新功能
在你买到新手机或者下了一个新软件,你的手机总是会提问你“要不要打开定位服务”,这时候就要三思了。如果你授权手机可以获取你的位置,那就意味着你那儿每天都有类似的生活轨迹,会把你的住处、上班地点全部透露给收集信息的那家公司。或者更加直接一些,任何一个掌握数据的有心人,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你。一个最真实的例子,你总是以为你发微博时,那些模糊的景区、小区定位只能告诉别人你大概在哪里。但点进自己的定位详情你就会发现,所有看到这条微博的人都可以知道你到底在哪儿,甚至是几号楼的几单元。
用户协议里的“不平等条约”
用电脑时本来只是想下一个特定的软件,结果莫名安装了一个神奇的软件大礼包,这种事情没少碰到吧。虽然有机会选择不安装这些流氓软件,可如果因为一时的疏忽或者图方便直接选择了“下一步”,这些默认被勾选的软件就自动安装到了电脑里。被默认勾选的用户协议也是如此,除了上面我们说的支付宝年度账单事件,现在一些软件的用户协议里还有“为实现部分功能,必要时软件会完成必要操作”或者“因使用该软件带来的相关风险和一切后果自负”这样的说法,流氓得很理直气壮。
支付信息
2014年3月底,携程被曝光其安全支付日志可以被随意读取,可能导致用户的姓名、身份证和银行卡等详细信息泄露。所以不论是在携程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平台上,还是平时在街边扫个二维码买红薯的时候,你的支付信息都是有可能泄露的。要不然怎么从今年4月1日开始,所有的静态二维码支付都有500元的每日限额了呢。
输入法泄密
如果你确定自己没有在任何电商搜索过某样商品,但它又真切地出现在你的推荐列表里,那很可能是你的输入法泄露了秘密。2016年,一位懂技术的网友发现,两款最知名的输入法会把用户键入的所有内容,以明文(不加密)的方式上传到服务器。这意味着黑客可以知道该用户都输入过什么内容,要做什么事情。 身高体重
最近几年汽水厂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因为原本乐意消费碳酸饮料的用户投入了健康食品的怀抱。毕竟大家都开始注意自己的身形。同样的,各种健身应用也扎堆出现。数据的确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指导,所以这些软件也会“理所应当”地向你索要健康数据,包括最基础的身高体重和血型。而一些可穿戴的外设还能直接获得你的心跳、脉搏等更进一步的数据。然而这些你为了健康而上传的数据,也很可能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
保护隐私的方法
避免泄露手机号、邮箱等信息
现在想要使用一款软件,注册登录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不登录,要么视频看不了要么文章评不了,对于有着强烈表达欲望的用户来说这可太难受了。但是注册过以后就要忍受不断骚扰的短信轰炸。所以这个时候,最好还是用一个小号邮箱去注册软件吧。用邮箱注册软件,通常比直接用手机接收短信麻烦得多,但起码可以换取长久的清净呀,这波李代桃僵,不亏。
避免发原图
如果你用的是iPhone,那你就得清楚,你在社交网络上发送的每一张原图,不仅可以还原照片中的所有细节,还能会“透露”这张照片是几时、在哪里、用何种设备谁拍摄的等等信息。如果你想继续使用照片拍摄地点功能,又想保护自己的隐私,那以后在发图时,避免“原图”吧。
避免共享账号
共享账号通常会给关系亲近的人之间提供方便,但也有副作用。比如iCloud就有一个家庭版的选项,可以让一个账号在几台设备上同时获取云端的数据。如果你用了这个功能并在疏忽的情况下拍了一些你认为比较私密的照片……共享是肯定的了,不如直接开始想怎么善后吧。
智能眼镜
记得在Google眼镜刚问世的时候,这种看起来就异常炫酷的可穿戴设备,一下子被炒到了一个价格高位。但是不久以后,問题也出现了。这副眼镜可以通过识别眨眼,自动拍摄用户实时看到的画面。这在让很多人防不胜防的同时,也让戴着这副眼镜的用户泄露了不少秘密。毕竟Google不仅可以定位你,甚至会看到你眼前的一切—正是通过你的眼镜。
不要发送错误报告
谁还没碰到过几次“是否发送错误报告”呢?但是这时候,最好还是选择“不发送”。在遇到这类报错的时候,软件公司当然希望用户能够报告bug,以便更好更快地修复。但实际上呢,如果报告这些漏洞,你报告的不仅是这个错误的结果,还有你的电脑在发生这个错误时正在使用哪些软件、最近的操作、配置信息以及你的系统里大概有哪些文件。
加密你的聊天记录
作为一款拥有数亿日活的社交应用,微信真是默默地承载着很多人的秘密。而在看到Facebook泄密事件以后,你难免也会对自己常用的社交软件产生不信任感。想要把自己的聊天记录更加保险地记录下来,你可能得试着改用会为每一条消息生成唯一的安全密钥和安全锁的聊天软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