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店、名师、名菜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nu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美食之都的上海,餐馆饭店鳞次栉比,各帮各派菜系林林总总,美味佳肴不胜枚举。若要问起上海滩川扬菜哪家好,屈指数来,上海绿杨村酒家当仁不让。难怪著名的书画大师美食家钱君品尝上海绿杨村酒家的美点佳肴后,留下了“国色天香,天厨妙味”的墨宝。
  
  悠悠中华老字号
  
  上海绿杨村酒家是“国家特级酒家”和“中华老字号”企业,创建于1936年,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以富有特色的川扬菜肴和维扬细点而闻名遐迩,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吃了绿杨村川扬菜点后“wonderful,wonderful”赞叹不已。
  四川菜扬州菜结合古已有之,早在三国时期,刘备在蜀国为王(即现在的四川),他好食四川菜;他的夫人孙尚香是东吴人氏,喜欢品尝江南一带的扬州菜,由此引出一段“川扬菜肴联姻”的佳话,一些经营川扬菜的酒肆茶楼从此也就应运而生。
  上海绿杨村酒家由扬州文人闽斌甫和卢公明创建于1936年,店名取自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的词中“绿杨城郭是扬州”的佳句。这情趣盎然的店名寓意为该店经营的菜点具有扬州的风味特色。1940年绿杨村酒家从四川聘请了川菜大师林万云来掌勺。从此绿杨村酒家由“扬”入“川”,开辟了现代川扬菜结合的先河,成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最早汇集四川菜、扬州菜的精华于一炉的特色名店。中国四大名菜:扬州菜、四川菜、山东菜、广东菜,上海绿杨村酒家独占半壁江山。当时的光景是食客满堂、生意兴隆、名闻海内外,大有执上海滩川扬菜的牛耳之势。
  解放后,绿杨村酒家不断地发展,1952年在上海的外滩公园旁边开设了一家绿杨村水上饭店,1996年在香港成功地开设香港绿杨村酒家后名声鹊起,国内外许多企业纷纷前来与上海绿杨村酒家联营。
  1963年上海绿杨村酒家被评为外宾接待单位,1978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六家最具风味特色饭店,是我国第一批被评为“国家特级酒家”和“中华老字号”企业的酒家。近年来连续多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等殊荣。
  
  名师高徒代代相传
  
  如今的绿杨村酒家烹调的技术力量雄厚,出现了一大批以国家级烹调大师李兴福为首的烹饪、切配、点心的烹调高手。李大师的嫡传弟子将他的“选料精、刀工细、调料齐、香头重、口味佳”的川扬菜精湛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李兴福中国烹饪大师,绿杨村酒家的技术总监,精通烹调工艺和刀工技术。由他创制的香酥鸭被中商部评为部优产品,并荣获“金鼎奖”荣誉称号。
  林万云国家级特级技师,他博采众长烹饪兼跨川扬两帮,由他创制的川扬菜肴不下数十种。
  陈信祥国家级特级点心师,制作的素菜包、千层油糕、三丁包,萝卜丝酥饼等维扬细点堪称一绝。
  刘国宝国家级特级技师,砧墩大厨,他刀工精巧娴熟,有“片薄如纸,丝细如线”的绝技。切配的菜肴形态美观,色彩和谐。
  沈振贤中国名厨,是上海绿杨村酒家首长特别厨师组成员,多年来是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上海期间的厨师。
  丁健美中国高级烹调技师,制作的丁香鸡、绿杨豆鱼、镇江肴肉、陈皮牛肉是绿杨村酒家的招牌冷盘。
  杨隽国家级烹饪技师,绿杨村酒家厨师长,上海绿杨村酒家首长特别厨师组组长。他设计制作的寿宴被上海市烹饪协会评为“上海名宴”。
  
  经典菜和创新菜并举
  
  绿杨村酒家的菜肴继承了四川菜的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麻辣鲜香,味多、味厚、味浓的特色,又增加了扬州菜的刀工细腻,制作精良,原汁原味的传统,独创出风靡上海滩的川扬菜。在传承经典菜前提下不断地推陈出新,名菜名点层出不穷,经久不衰。
  巧用调味是绿杨村酒家的看家本领。灵活运用油盐酱醋等基本调味,加上泡红辣椒、花椒、胡椒、豆瓣辣酱、酒糟等形成了腴香、酸辣、椒麻、椒辣、麻辣、姜汁、香糟、怪味等数十种各具特色的复合调味。绿杨村酒家的菜肴味道讲究层次协调。如“贵妃鱼”、“竹印蒜头裙边”咸鲜中带微甜;“干煸鳝背”、“干煸牛肉丝”麻辣咸中带微甜酸;“鸽蛋鱼唇”、“酸辣墨鱼花”咸香中带微辣;“松子大黄鱼”甜中带酸咸。
  火工到位也是绿杨村酒家代代相传的绝活。根据原料、季节灵活运用,将炸熘爆炒等一些吃功夫的菜肴的色香味发展到极致,绿杨村酒家的大厨总能做到一丝不苟。如干煸菜,原料下锅,不用一点汤水,一次成菜;干烧菜则用汤水淹没原料,然后收干汤汁,自然成芡,装盆后油亮不吐汁,这样烹制的菜肴入味。
  绿杨村酒家招牌菜有“干烧明虾”、“鸡火干丝”、“蟹粉狮子头”、“香酥鸭”、“干煸鳝背”、“红扒猪头”、“陈皮牛肉”、“丁香鸡”等。
其他文献
阳台上的几盆菊花悄悄地开了,阵阵清香撩人诗兴,情不自禁诵起了唐朝诗人元稹的《菊花》诗:“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首咏菊诗把我们带进了这样一个画面:诗人元稹被农舍周围一丛丛盛开的菊花所吸引,围绕着农舍的篱笆忘情地观赏。他感觉好像是来到了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的家,他太喜欢眼前的这些菊花了,久久不肯离去,以至太阳偏西了也浑然不觉。他一边赏菊,一边自言自语地说:“
期刊
制作加工方法    我国传统的生食类蔬菜,主要有两种加工方法,一种是生食蔬菜蘸酱。最熟悉的莫过于大葱、黄瓜、心里美萝卜  等,这些都是生食蘸酱菜的经典之作。另一种是传统的生拌菜,与国外色拉菜不同的是,我国的生拌菜不用色拉酱,而是用食醋、酱油、香油、辣椒油、芝麻、蒜茸、姜末、芥末、白糖等中国调料拌成,如传统的凉拌菜老虎菜、拍黄瓜、芥末菠菜、蒜茸茼蒿、糖拌西红柿等。西餐除了传统的醮沙拉酱的生吃蔬菜外,
期刊
一    鼠是个极活泼极机灵的小家伙儿!小巧,小得堪称玲珑;活泼,有许多庞然巨物所没有的优势。  印度的一则寓言就曾这样写道:河边住着不少老鼠,大象常来河边喝水,因脚掌巨大,常在无意中踩到老鼠,于是,一只小鼠便对大象说,如果您能小心一点儿,我们肯定会报答您的。大象挺懂事,从此小心翼翼。一天,大象被人活捉了,还被牢牢地捆住了四蹄,小鼠听说此事,立刻悄悄地跑了来,用自己锋利的牙齿咬断了绳索,成功地救出
期刊
在灿若星河的唐代诗歌中,有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农民疾苦,鞭挞统治阶级的悯农诗,如杜甫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白居易的《观刈麦》、《卖炭翁》、《买花》;李绅的《悯农》等,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有的还上了中小学课本的范文。现从其他诗人的诗歌中选出若干首篇幅短小,思想性、艺术性都很强的诗歌来与大家共赏。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
期刊
羚羊:适者生存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强,而且奔跑速度每分钟要快13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差别何以如此之大?  为了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河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去生活。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繁殖到了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
期刊
一、缘起    王勃曾经说过:最完美的盛会应该是“四美具、二难并”,所谓“四美”也就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二难”也就是贤主人、佳宾客。顶级的美食盛宴同样如此。  “沈爷”宏非乃是美食圈性情中人,某日正与俺在他那间“天下美食厨房”论剑天下美食,谈至酣畅淋漓之时,沈爷长啸一声、拍案而起:“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你去办它一桌吧”。    二、设计    随时花钱就能吃到的东西大多是些“
期刊
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转基因科学的发展也相应迎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于是,有不少预言相应而生:我们可以使家蚕吐出蜘蛛丝,用来代替现在最坚韧的碳纤维;我们可以在猪身上培养出人体的器官,以代替目前稀缺的人体活体器官移植;甚至我们能培育出像橡胶树那样的“产油”植物作物,用来生产日渐减少的石油资源;美妙的梦想比比皆是……而在现阶段,转基因技术运用较成功的领域主要体现
期刊
泡菜冰箱    以前到一个韩国太太家去做客,发现韩国人不仅在饮食上很有特点,讲究“五味五色”,即由甜、酸、苦、辣、咸五味和红、白、黑、绿、黄五色调和而成;另外,在厨房的器物上也有特点,她家就摆了两个很高很大的冰箱,一个放在厨房,一个放在饭厅。我觉得好玩,哪有那么多东西往冰箱里放的呀?一问之后就更觉惊叹,因为两个冰箱在韩国人家里算是平常,若是再考究一些的,还会有一个专门的泡菜冰箱。韩国人喜欢吃泡菜是
期刊
须弥藏世界1,大块得浮丘2。岩际悬龙窟3,寰中构蜃楼4。野人惊问答5,此地只邻鸥6。归路应无路,十洲第几洲?  ——[明]丁一中《鼓浪屿》    1须弥:佛教传说中的山名。2大块:自然界。浮丘:指鼓浪屿。3岩:日光岩,岛上的最高峰。龙窟:指洞穴。4寰中:岛内。蜃楼:喻指岛上各种建筑。5野人:岛上居民。6邻鸥:与鸥鸟为邻。《列子·黄帝》说从前海边住着一个人,经常和那里的鸥鸟亲近。后来他的父亲要他抓一
期刊
记忆中,童年里总是有玉米糊糊,有玉米糊糊的日子,就有妈妈的爱,有了妈妈的爱,童年就不再有苦涩,玉米糊糊也吃得津津有味。  我不得不承认,妈妈确实是心灵手巧的。许多孩子多的家庭,和我们一般光景,也几乎是天天稀米汤、玉米糊糊地度日,他们整天嚷嚷着吃不下这样的伙食,我和哥哥姐姐们,却是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地围在妈妈身边,瞧妈妈给我们做玉米糊糊。  现在看来,其实玉米糊糊做起来再简单不过。妈妈先是把家里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