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儒学校本课程,推进中学德育建设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中学生道德行为素养养成起着重要影响。
  为此,围绕新时代下培养根植于传统、着眼于未来的儒雅公民,栖霞市松山中学坚持以德立校,文化兴校,以儒家思想作为德育工作的总纲领,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成长,积极探索儒家思想校本化课程研究,以校本课程为依托,全面实施“儒雅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鉴于当前德育不容乐观的现状,学校提出儒家文化引领的校园德育建设策略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形势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不断发生变化,道德底线和文化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下,许多学校把升学率看作生命线,从而导致了“重智轻德”,学生德育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层面
  由于德育工作的实效具有滞后性、隐藏性等特点,许多学校重智轻德,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非常普遍。导致学校德育往往习惯于以学生会议、报告会、班会、团课、国旗下讲话等方式进行,伴以检查扣分等形式体现。而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和相关文件精神,开展的一系列“体验式”德育活动,即使办的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仍有部分学生参与率不高,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思想。
  2.教师层面
  学校虽然重视德育工作,但部分老师仍然认为德育教育是政教处和班主任的事情,和自己无关,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引导,纪律观念差。
  3.学生层面
  部分学生自由散漫,纪律观念差。农村中学存在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加上合校等因素,导致农村寄宿生较多,家庭教育不到位,家长疏于管理或者管理不到位,学生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惯。个别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上进心,不愿意主动参与各种活动。
  4.家长层面
  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足,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责任,不主动积极的配合学校工作,对于学校召开的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等会议不重视,无故缺席,迟到早退,导致家长德育方法缺失,家校合力效果欠佳。
  鉴于以上现象,松山中学结合德育工作实际,提出了以儒家文化引领的菁莪德育特色建设初步设想。决定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用儒家思想和文化滋养和培育出具有唤醒生命作用的学校文化生态。将儒家思想应用到中学德育的实践中,从优秀的儒家文化中寻求有助于学校德育教育的精神养分,用来教育管理学生。
  二、编撰儒家文化校本教材,形成德育教育序列化
  具体工作中,松山中学致力于“建设儒雅校园、塑造儒雅教师、创新儒雅课堂、培育儒雅学生”,开创性地开发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德育教育序列化建设。
  1.编撰校本课程,形成德育序列
  学校立足学生年龄特点,选取了孔子儒家思想中“礼、孝、仁、信”四个方面,组织部分骨干教师,成立了儒家文化校本课程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校本课程的编写工作。校本教材编撰完成后,校委会对教材进行了审核把关,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订完善。经过两年的实践,截止目前,共形成儒家文化校本课程教材4本(其中:六年级:《文明礼仪——礼》;七年级:《懂得感恩——孝》;八年级:《和谐交往——仁》;九年级:《诚信人生——信》)。
  这四本教材之间既是独立的教育系列,又是可以相互交叉、叠加的分支系统,与其他教材整合形成完整的学校德育教育序列。通过分年级、分层次进行德育教育,形成了学校鲜明的德育特色。
  2.开创儒学特色课堂,培养儒雅学生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国学讲堂管理办公室,聘任了办公室主任和国学讲师,具体负责传统文化课的组织实施。每学期开设一次国学讲座,每周开设一次国学课堂,将学校自行编写的儒家文化校本教材作为讲堂主要教材,通过国学讲堂,向学生传授礼、孝、仁、信的德育思想,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格调,教会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懂谦让、诚实守信、正直勇敢,能与人、与社会、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
  3.开展系列活动,推动儒学课程常态化
  学校为推进儒学课堂及儒学课程常態化,加强了教研工作力度,分管校长牵头参与,通过教研组学习、教学设计讨论、学生问题诊断、教师听评课等交流形式,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学校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进入角色,进行思考、操作、实践,形成主动的教学场景,产生“共振”效应,达到德育教育目的。定期组织儒学课程听评课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校级优质课评选,推动儒学课程常态化。目前共产生小计儒学优质课20余人次。
  三、课题引领促文化内生,打造无“孔”不入的儒雅校园
  学校从环境建设方面入手,努力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孔”不入的松山中学儒雅校园环境,让师生在儒家文化浓郁的氛围中,时刻接受儒学信息的剌激和强化,从而将儒学精髓逐步内化为自觉的人文素养。
  1.组织课题研究,引领校园文化内生
  学校申报了《孔子儒家文化中“礼、孝、仁、信”在中学德育教育中的校本化研究》研究课题,并于2017年7月被确立为烟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的实践研究》重点子课题。课题立项以后,为切实打造儒家文化氛围,由学校美术教师自主设计,全校师生亲手参与劳动,在校内建设了一处孔子塑像,让师生时刻瞻仰圣人形象,感受先贤儒雅之风。同时,学校积极落实班级文化,浓厚儒学氛围。要求每个班级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儒家经典文化的精髓,为自己班级取一个响亮的班名。(如思齐班,语出《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信义班,语出《论语?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明诚班,语出《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城,谓之教”)。同时,在教室悬挂儒家文化名人名言,让学生无时无刻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儒家文化的洗礼。   2.诵读儒家经典,浸润华彩人生
  儒家文化中有许多的经典著作,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即使在今天也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因此,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与发扬传统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学校规定每天十分钟经典,每周一节的阅读课,列入班级考评。每学期都要开展“诵读儒家经典,浸润华彩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通过欣赏、诵读,使學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儒家文化的陶冶。
  3.开展读书活动,为学生成长导航
  学校围绕“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完善了班级图书角,成立了图书管理小组,真正让图书“走出”图书室,确保师生随手能拿到书,随时有书读,丰富了师生的课余生活,熏陶师生的道德素养,提高师生的文化修养。每年举办读书节活动,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比赛、书香家庭、书香班级、儒雅少年评选活动,收到显著成效。
  四、全员参与,学科渗透,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学校努力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体系,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学生管理,加强班风、学风、校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坚实保障。
  1.考核落实到位,全面实施德育学科渗透
  学校重新修订了学科教师考核评价管理制度,将教师学科德育工作列入考核,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及“一岗双责”育人机制,引导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以“班集体建设”为依托,提升班主任队伍管理水平,提高家长参与育人的积极性,为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队伍保障。
  2.强化落实,形成“四位一体”体系
  由教导处牵头制定了学期研究活动规划,定期组织开展以观课、议课、教学设计研讨为主题的教研组活动。通过教研组牵头,每学期组织一次以德育为主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论文评选活动,将优秀作品进行归类整理,作为我校优质课程资源,实现全校共享,以此带动全校教师认真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方式方法,学习典型经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管理,强化课程刚性意识,要求各班级传统文化课程必须开启开足,确保课堂效率,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育化功能,让传统文化课真正成为涵养学生精神底蕴的学科。
  3.把握契机,全面提高德育质量
  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和解读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在课程教学中充分把握育人契机,提高课程育德质量。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科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德育目标,梳理德育内容,探讨德育有效途径和方法。及时进行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形成优秀案例进行推广,不断提高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正确把握中学德育与儒家文化的关系,辨证利用儒家文化精髓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儒家思想为我们开展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即使是在当今社会,儒家思想仍旧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将儒家思想应用到中学德育的实践中,符合中华民族的自身特点。2004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楼内召开了“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表的“弘扬儒家精华,发展进步文化”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了发扬儒家思想的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儒家思想毕竟产生于封建等级社会,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对儒家思想加以批判地吸收,将经过提炼的正确的有价值的思想融入到中学德育中,使学生们熟悉、了解、掌握并最终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总之,儒家的核心精神和文化意义在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后人的释义,存留下许多适于当前的人生智慧,我们应当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和师生的需求,深入挖掘,在传承中整合,在整合中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中,音乐领域教学不再是单纯进行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的传递,更加重视幼儿学习兴趣、音乐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尝试创设音乐游戏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创新水平。  关键词:音乐;游戏化情境;策略  游戏是最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音乐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他们感知音乐的能力,促进他们全面、和谐、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小学数学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追求素质教育教学的同时,有效课堂也成了每个老师追求的目标。所谓的有效课堂,所含内容,首先是老师的教学能让学生每天有所长进,而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之后,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和发展;其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其三,在提升了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让学生在主体学习中养成探究意识等等。显然,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活化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发展水平越高,他(她)的所需生活适应性就越强。对幼儿进行生活化教育,不仅是适应课改的大潮,也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教育;生活化;教学实施;趣味教学  教育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和教育是两个相互交织的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数学课堂中,教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本文基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论述。  关键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引言  培养学生
期刊
摘 要:类比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联系新旧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迁移旧知识的学习方法,达到构建、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类比思维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是思维方法。当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要借助原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参照解决过的相似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类比发现新旧知识间的相似点和关键点,找出两
期刊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语文教师最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加快提高学生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速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高;
期刊
摘 要:本文着重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激发创新思维、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等发面尝试解说如何提高语文创新教学能力。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质疑,引导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们在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积极讨论中提升自己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果想更有效的完成语文教学目标,使语文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则要从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开始。  关键词:兴趣;创新思维;与时
期刊
摘 要: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不论是应用于考试,还是应用于日常生活,语文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学好语文,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学好写作。高效进行课外阅读对语文写作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就立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谈一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语文是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课程,而作文教学,主要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写和思考的能力。小学生进行单个的汉字学习后,在面
期刊
摘 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实践策略,同时思考了如何去激发学生继续学习艺术的动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标准下,艺术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已经成为每个艺术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发展艺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保持一顆发现美的眼睛。  一、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训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目标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朗读;训练;主阵地  新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小学第一学段的朗读目标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是打开语言学习的“钥匙”。就低年级学生而言,朗读训练的主阵地在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