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脑画图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wf03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播放学生作品《姓氏地图》,背景歌曲《百家姓·中华情》。
  一、 揭示主题
  师:今天,宋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相声,乐一乐。(播放相声《姓名学》)
  师:这个相声好不好玩?看来起名字还是一门学问呢!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姓宋。
  师:我还不认识大家呢,我们来认识一下吧,你贵姓啊?
  生:我姓王。
  师:大姓。大家可以自己站起来说……
  (生争相自我介绍“我姓陈”/“我姓兰”/“我姓李”……)
  师:大家知道吗,但凡中国人,终其一生,被人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您贵姓?”原因无他,寻根问祖,追本溯源,乃是华夏文明亘古不变的基因。在这个意义上,由于姓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因而成为了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而研究、探索和解读姓氏以及依附于姓氏的文化,则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中华民族寻根之热潮。今天,你们就和宋老师一起来一场姓氏寻根之旅,好不好?(生:好!)
  二、 寻根之旅大挑战
  第一关:你问我答《百家姓》
  师:下面我们来到了第一站,请读——
  生:“你问我答《百家姓》”。
  师:这一关是一个游戏,名字叫抢接力棒,看看我们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第一个研究任务,大家完成的如何。宋老师把第一棒传给一个同学,这个同学就可以就《百家姓》提问,抢到回答权的同学如果回答正确,你就抢到了接力棒继续提问。看看这个接力棒,能不能够传下去。宋老师把第一根接力棒给这个小伙子。
  生:秦桧姓秦,秦始皇也姓秦吗?
  生:不是,秦始皇不姓秦,他叫嬴政。康熙姓康对不对?
  生:不对。康熙是他的年号,他叫爱新觉罗·玄烨。请问《百家姓》中前五个姓是什么?
  生:赵钱孙李周。请判断:《百家姓》中以赵姓打头,是因为“赵”是第一大姓,对不对?
  生:不对,因为“赵”姓是宋代皇帝的姓,把“赵”放在第一位,是表示对宋朝皇帝的尊重。欧阳修姓欧,诸葛亮姓诸葛对不对?
  生:不对,欧阳修姓欧阳,诸葛亮姓诸葛。为什么《百家姓》中“钱”排在第二位?
  生:因为《百家姓》本来形成于吴钱塘郡,钱本来是第一位。后来因为宋朝皇帝是赵姓,所以排在了第二位。《百家姓》是按照姓氏人口数量排的吗?
  生:《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哪两本书并称为“三百千”?
  生:《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寓言故事中的东郭先生、南郭先生中的“东郭”“南郭”都是复姓?
  生:是的。孟郊姓孟,孟姜女也姓孟,对吗?
  生:不对,孟姜女不姓孟,姓姜字孟,她是春秋时齐国大夫杞梁之妻。李白就是李太白吗?
  生:是的。“傅”当姓用,不可以简化成“付”,对不对?
  生:对的,不可以简化。“阎”当姓的时候,可不可以简化成“闫”?(师板书)
  生:不可以简化,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姓。孔子姓孔,《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姓孔。对不对?
  生:孔子姓孔,孔明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他姓诸葛。苏东坡、苏轼不是同一个人,对吗?
  生:不对。苏轼字东坡,号东坡居士。
  ……
  师:刚才这一关,咱们把《百家姓》里面的小小问题都解决,但实际上同学们搜集的还有很多。同学们不仅参与的多,而且很积极,回答还是非常正确的,这一关——过!
  【点评】说起《百家姓》,大家都很熟悉“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两句,但你是否真的了解这本书呢?老师教给学生的研究方法:首先,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答案,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时抛出你的问题,请别人解答,你做补充。在课堂交流中,老师采用“抢接力棒”的游戏形式,不仅活跃了气氛,也很有效地进行了汇报交流,很好地检验了学生们的研究效果。
  第二关:追根求源《姓氏歌》
  师:下面我们来到第二关,齐读——
  生:“追根求源——《姓氏歌》”。
  师:《姓氏歌》搜集的都是一些难读的、容易读错字音的姓氏。谁愿意在这一关挑战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用不同形式请学生读《姓氏歌》:单个学生读,男女生读,集体读……,在读的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
  师:这一关的重点是研究《姓氏歌》,宋老师教了你们一个很厉害的方法,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画出来,这个方法,是什么?
  生:思维导图。
  师:对,它号称学习上的“瑞士军刀”:用脑图的方式把我们的研究画出来,这就是《姓氏地图》。不知道大家研究的如何,先听听宋老师的好不好?我研究的是《百家姓》里面一些很有趣的姓。
  (教师根据《姓氏地图》给学生们进行介绍,其中也穿插关于这些特殊姓氏的小故事。)
  师:你们对我的研究是不是也觉得很有意思呢?那你们研究的是什么姓?
  (生纷纷汇报研究的是上官、司马、皇甫、尉迟……)
  师:研究相同姓氏的同学聚在一起说一说自己的研究成果。
  (学生在小组中汇报自己的研究。然后,教师邀请其中一个小组将《姓氏地图》贴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将互相补充的内容添加在《姓氏地图》上。)
  师:首先邀请研究“司马”姓氏的小组上来,汇报他们都研究了些什么,台下同学有什么补充的,可以举手发言。
  (一小组上台汇报)
  生:我们研究“司马”这个姓氏是从它的来源,得姓的始祖,以及这个姓氏的名人三方面来研究的。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姓氏的来源。渊源一:源于官职,出自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渊源二:源于陈田姓。渊源三:源于改姓,出自姬姓许氏、郝氏改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大家还有补充吗?   生:我补充你刚才说到的渊源一。程伯休父是“司马”姓氏的得姓始祖。据史籍上记载,追源溯流,司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执政时期官拜司马(管辖军政和征战的官职)的程伯休父,因他屡次征战有功,而被赐姓为“司马”,其后世子孙即姓“司马”了。
  生:我补充,我知道“司马”这个姓氏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陈田姓是它们的来历,这个姓起源于春秋时期。
  (师根据学生的叙述,帮助大家梳理思维导图。)
  生:我研究的是“司马”姓的历史名人。大家都知道的是司马光(生简要介绍了司马光的生平、小故事)。
  (又一小组上台汇报)
  生:我们研究的是“令狐”姓。为什么会选择研究这个姓氏呢?那是因为我听爸爸提到过“令狐冲”这个人物,很好奇,于是我便去查找了资料,发现并没有“令狐冲”的记载,他只是武侠小说里的一个虚构的人物罢了,但我却看到了一则小故事,知道了“令狐”姓氏的得姓始祖,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生叙述故事,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生:我补充“令狐”这个姓氏的名人,我是从历史名人和当代名人两个方面来介绍的……
  生:我补充“令狐”的郡望堂号。首先给大家提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郡望堂号”吗?
  (这个小组的同学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和台下同学互动着……)
  (又有两小组上台汇报,略)
  师:同学们刚才交流得非常好,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生:我知道了姓氏的来源,没想到姓氏的背后有这么多知识。
  生:我知道了古代关于姓氏的相关文化、还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生:我觉得经过这几天的研究,我学会了一种很有用的学习方法,就是画思维导图。我觉得对我以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生:而且我觉得思维导图很厉害,如果以往一段介绍姓氏的文字,我不一定能记得住,但是根据《姓氏地图》我就能告诉姓氏的来源和名人等等。
  生:我觉得研究思维导图使我的兴趣变广了,但是我不知道十八氏中的十七个单姓是什么。
  师:在研究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很好,说明这值得我们反复去研究,深入去研究。同学们,今天宋老师给你们打开了一扇窗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探索。我们的每一次解读,都会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次惊心动魄、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
  【点评】寻找资料,研究姓氏,这是大家都会做的,但这一课不一样的是,教给学生用“脑图”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报展示。
  人脑乃是一台施了魔法的“编织机”,千百万织梭往复翻飞,织就的花纹转瞬即逝,几曾又有过驻留的时刻。当人类一旦意识到可以把内心的“思维图谱”外化出来,发展的速度就变得很快了。“一篇十来页的章节,可能花上十来分钟就能画好一张‘思维导图’。用心读读这些线条和关键词,是不是就好像一面镜子照下了章节的主要内容?对,记忆,就是这么简单!”学生对姓氏研究的汇报就是依据自己所画的《姓氏地图》而展开,交流学习、获得的知识。学生们不仅讨论得热烈,更是有序。老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也“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种学习研究的方法,则“可解一生之需”啊!
  三、 寻根之旅还在继续
  第三关:父母给你姓名,自己打造品牌
  师:我们炎黄子孙的每一个姓氏都有它的前世今生,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我们到底是谁?你的姓来源于哪里?你的姓在写法上有无古今演变?你的姓出现过哪些名人?你的姓名有何意义,寄托了父母怎样的期望?……我们的寻根之旅依然继续,你愿意迎接第三次挑战吗?
  生:愿意!
  师:同学们制作了名片,请你们把自己的这张名片交给你的小伙伴,让他读一读你的姓氏的由来,你的名字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你的名字包含着父母怎样的期望,让小伙伴们来点评点评你的名片,并作为礼物,你们互相换,大家同意我的提议吗?
  生:同意!
  【总评】这节课让我想到央视的一个文化寻根节目《客从何处来》,取自唐诗《回乡偶记》的题目,节目邀请了易中天等五位嘉宾回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在有温度的历史中认识自我、思考未来,同时也阐释个体与家庭、宗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复原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思念旧、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
  这节课让我想到王开岭在《做个有“祖”的人》这篇文章中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学生的“身世感”。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并持有生命的身份证。那么,我们的学生们,你们是否知道:我们的姓氏来自哪里?得姓的第一位先祖又是谁?于是,就有了这节课的主题“我从哪里来”,老师带领学生们进行一场姓氏寻根之旅,在这趟旅途中有一关关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学生们的无穷潜力,看到了有趣的《姓氏地图》,尽管这张地图是在二维的纸上,画出学生们的研究成果,但它可以代表一个多维的现实,包含了空间、时间和色彩;包含了学生们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无限延伸的探索……
  (宋非,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副校长)
其他文献
【编者按】教育戏剧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旨在通过戏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思考人生、选择生活及自身素质修养的提升。将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教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有广大的探索空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戏剧游戏活动,利用戏剧艺术的角色扮演、构建剧情、编创台词等等方式,使学生的听说读写、交际合作能力得到锻炼,语文基本素养得到全面提高。近年来,我社刘予珠编辑对“教育戏剧写作课”教学的
期刊
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任务——带领学生快乐地识字、写字。下面,我就以一节研究课《台湾的蝴蝶谷》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有效识字。  【案例】  【活动一】感知地图,初识“台湾”  1. 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读课题。  2. 你们知道台湾在哪儿吗?(映示中国地图,“台湾”标识)在我国辽阔的东海浪花里镶嵌着一座宝岛,这就是台湾。(放大呈现)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所以称它—
期刊
一、 激发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要使学生有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有浓厚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当我们在准备小说教学的时候,要对作者感兴趣,要对作品感兴趣,要走进作者心里,要走进作品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怀热情地备课。其次,我们要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期刊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将学校的主要信息资源数字化,并实现数字化的信息管理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它的出现无疑为现有 的教学空间及教学人间关系改革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近年来,400片平板电脑进了我校课堂,班级服务器的设置,校园网络的覆盖,学习平台的建立,为学生营造了新的学习环境。该技术为学生打开了又一扇通向外界的窗户,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交流、学习
期刊
仿笔,亦可叫做“仿写”,一般指仿照给定的句式写一句话,或者仿照文本语段写片段等,是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写话练习。通过仿笔,学生得以摩挲言语形式,品悟文本内容,内化作者感情,实现由符号到意象再到意蕴逐层深入的过程。那么如何仿笔呢?  一、 于细节处精摹工描,借鉴抒写技巧  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如同茉莉,语言朴实无华,意蕴却耐人寻味。作者将胸中之“意”用笔下之“言”传递给读者,像茉莉一样平淡
期刊
为了进一步提高2003年教材培训质量,教材培训备课会于2003年3月17日在南京召开。十多位编委参加了这次备课会,就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培训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地研讨,特别是对各册教材培训的讲稿作了认真的研究,形成了统一的认识和雏形。  17日上午,教材三位主编首先作了动员讲话。朱家珑主编讲了三点意见:第一,今天这个会研究的事情比天还大。我们大力宣传教材,但是不推销教材。我们讲
期刊
一、 在语文中融入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的确,语文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教育不能离开生活,语文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这个源泉,生活为语文学习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1. 将学校生活融入语文。学校的环境和学校里发生的许许多
期刊
一、 榜上有名,让榜样为童话领航  1. 童话,犹如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照亮了我们成长的道路;童话,像七色阳光,让我们的童年五彩斑斓。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畅游自己创造的童话王国吧!  2. 这次编写童话故事,很多同学都很出色,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特长。究竟有哪些同学荣登了这次的“作文达人榜”呢?(课件出示:作文达人榜:黄禹尧、徐嘉忆、吴雨泽、马驰原、朱静雯、王超、冯诗涵、杜宁)  3. 宣读“颁奖词
期刊
当前语文教学的课堂中,那种浅层次的“碎问碎答”现象比比皆是。笔者认为,必须帮助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能设计出一问抵多问的“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去深读课文,自主学习,激发他们主动研读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 整合文本,设计“主问题”  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语文课堂应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课程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其实,在处理文本时也可以整合,在整合中提
期刊
潘文彬老师是我尊敬的师长,也是我的好朋友。有幸聆听他执教《孔子游春》,感触颇多。写下听课的感悟,既是赏析,更是学习。见贤思齐,能让我的专业发展之路走得更宽广。——刘红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读了《孔子游春》这篇课文。文中有许多成语,它们给文章增添了色彩。现在,我们来听写几个。请大家做好准备。每个成语我只报一遍,你们可要注意听哟!  (报词)桃红柳绿 绿草如茵 司空见惯  意味深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