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赶三:最富传奇性的一代名丑(下)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1983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赶三和他的毛驴


《拾玉镯》中刘赶三饰演刘媒婆


《浣溪沙》中刘赶三的弟子罗百岁饰演渔氏

刘赶三骑真驴上台演《探亲家》


  要大说特说刘赶三的这出绝戏,就是京剧《探亲家》。《探亲家》绝在什么地方?真驴上台!他是怎么样演的呢?他自个儿先到这驴市上去挑驴,他挑了一个非常有特点的驴:全身漆黑,但是白鼻梁、白眼圈,四个蹄子也是白的,这驴太有特点了。他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墨玉,还起了一个小名叫二小。他还找了一个小孩,叫锁子,单独伺候他这驴。开始他就想,能不能把这驴弄到台上去,起初的时候不成功,为什么?这头驴一听见锣鼓响,驴就撒开丫子猛跑,后来他又想出很多办法,终于使这头驴在听见什么响动时也不跑了。用的什么办法呢?他先在驴的脖子上挂一个大鼓,他慢慢地敲,不断地敲……日久天长,这驴不怕这鼓了。那也不行,光一个鼓也不行,还得有锣啊,于是他在驴耳朵上挂一面锣,他又不断地敲这锣,也是慢慢地敲,日久天长这驴也适应了,锣鼓都不怕了。您爱怎么敲,爱怎么打,这驴都不怕。
  这还不行,他骑着这驴上戏园子。到了园子以后,他先把驴拴在院里头。散了戏以后,他把驴拉到舞台上让这头驴溜圈。日久天长,他这驴能够听他指挥,不但不怕锣鼓响,而且让驴在台上跑个“圆场”什么的,它都行,可是别人指挥不了他这头驴。
  他对这头驴真是太喜爱了,每逢有演出他就骑着驴上戏园子,戴着一个大草帽,出出进进这大栅栏,这也是一绝。他只要唱这出《探亲家》,他扮乡下妈妈是骑真驴上台!只要戏园子门口一贴这出戏,必然爆满。后来他这事,可就传到宫里去了。刘赶三也给宫里唱戏,慈禧老太后也知道了,就和大太监李莲英说:我听说这刘赶三能骑驴上台唱戏,这么着吧,破一回例,他可以拉着驴进紫禁城,到了紫禁城里边,让他在宫里边戏台上骑驴上台演这出《探亲家》。这可以说是空前绝后,过去北京有彩头班,农历七月七唱《天河配》,有真牛上台,可那牛不会演戏,只是一个道具,他这驴还是一个角色。另外,他这驴还有点绝的,由于他对这驴感情太深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刘赶三去世以后,这头驴还有感人的故事呢。

赶三去世,驴披麻戴孝参加出殡


  刘赶三跟这头驴的感情太深了。他呢,当家里一口人来养着,那头驴也跟他特别有感情。等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刘赶三病逝了以后,出殡的时候,驴也加入了出殡的行列。驴披麻挂孝,怎么给它披麻挂孝呢?驴背上面披着一个白单子。还有绝的呢,有的材料说,出完殡以后,“驴终日悲鸣,不食而死”(见张次溪《刘赶三传》)。这头驴数天不食,驴死了。也可能有点演绎,但这是完全可能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这个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当下很多介绍养狗的新闻,在主人死了以后,狗不食而亡的也大有狗在。所以并非不可能。另外还有一个故事,就是给他伺候驴的这个小孩,叫锁儿,姓李。他老跟着刘赶三骑驴上戏园子,他当然不白去,也在后台跟着看戏,最后他对于主人这些小花脸的戏,不但学了去,而且也很精通。后来他也下海,成为名丑,是谁?他就是梅兰芳剧团里的名丑李敬山。

这驴是怎么培养成“角色”的


  我们刚才讲了这头驴,它有这样的灵性,也是百里挑一,不是说是头驴您經过训练就能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也是让刘赶三赶上了,也可能是他对它真好,互相才有感情。张次溪《刘赶三传》中说 :“顾赶三御驴也善,不施鞭策(舍不得用鞭子打它),刍豆皆用细粮,驴也知人意。”问题的答案找到了,就是善待这动物,才把它训练出来了。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呢?因为后来我和杨晓雄先生合写、并成功拍了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天下第一丑》,就是写这个刘赶三的。演刘赶三的是明星夏雨。在我们这个三十集电视连续剧里边,当然也得有刘赶三上宫里骑驴演戏的情节。剧组也到了驴市买了一头驴,也是黑驴,品相非常好,但是它可没这么机灵。我就问夏雨,咱们这驴怎么样,机灵不机灵?夏雨一乐,然后跟我说:咱们买的这头驴除了倔以外,就不剩什么了……其实,这还是大家对它这感情投入得不够多。你净说它,它怎么配合你?这是明摆着的道理。
  言归正传,我们刚才说了,刘赶三把这婆子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当时有一句谚语,叫“菊部而今重丑婆”。可见他对京剧女丑的重大贡献。此外,刘赶三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这个人很正直,也很胆大,捅了不少娄子。在这方面也有很多的故事在流传。

刘赶三善于现挂  临场抓哏抖包袱


  刘赶三这个人非常正直,胆子又大,而且政治上很敏感。他呢,有一个特点,就是现场抓哏,嬉笑怒骂,多是抨击权贵,却又机趣深刻,故而颇留下一些梨园佳话。因为他说话没有把门儿的,所以捅了不少娄子,这里我们只说他捅的两个大娄子。


《青石山》中罗寿山(即罗百岁)饰演的捉妖老道与余玉琴饰演的九尾狐
  有一次,他在京城的恭王府里演堂会戏,唱的戏叫《思志诚》,这出戏现在没有人唱了。这是一出妓女戏,是四喜班经常演的花旦戏。因为戏里边有很多妓女,当时四喜班的班主,像梅巧玲,还有余紫云、时小福,朱莲芬等名旦都在这出戏里演妓女,其中还有一个势力眼的老鸨子,就是由刘赶三演。刘赶三演了很多婆子戏,每个都不一样,他演这个坏婆子也很有特点。就在他演的这个老鸨儿,刚刚出台不久,恰恰这个时候,清廷的惇王爷,就是五爷,还有六爷恭亲王、七爷醇王,这哥仨正好进来看戏。他一眼看见了,临时抓哏,说:“哎,老五老六老七都来了,你们(指妓女)赶紧地出来接客呀!”这底下的观众“哇”一声,乐得不得了。可这王爷们不干了,尤其是年轻的七爷醇王,非要治他罪不可,还是恭亲王比较宽厚,没治罪就把他给轰出去了。
  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在文字里面引用的,是什么呢?就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年底,同治皇帝因病归西,当时刘赶三正在阜成门外桥头的阜成园戏园演戏。当时演的是《老黄请医》,他扮演庸医刘高手。他当时又临时抓哏说了这些话:有人请我,说这东华门有一阔哥得了病了,这回我可不敢去了,为什么呢?我给下错药了。本来他是梅毒,我按天花给治了,一剂药下去他死了,现在我可不敢再往东华门去了。当时台底下的人都吓傻了,知道他说的是同治。后来就有人对他说,今天幸亏没有权贵在这儿听戏,否则你的小命不保。他却说道:“同治荒淫无耻,我就得讽刺他!”

刘赶三的传闻


  刘赶三还有一个传闻:中日甲午海战,咱们中国打了败仗,大家说是源于李鸿章卖国。当时李鸿章获罪,被清廷摘去顶子翎子。当时有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刘赶三在台上说的:摘去我的头品顶戴,拔去我的三眼花翎,脱去我的黄马褂。说这是讽刺李鸿章的,恰恰李鸿章的侄子李经方在包厢里看戏,因此大怒,把这个刘赶三下狱,刘赶三因此窝囊致死。后来经人考证时间不对,刘赶三死于甲午年(1894年)农历七月,而李鸿章获罪是在甲午年农历九月。刘赶三已经提前死了,所以这几句话是不关他的事。因为他有抨击权贵的种种先例,所以老百姓就把类似的事情都搁在他身上了。
  刘赶三的儿子刘金奎也是京剧演员,但他没有学丑而是学的老生,艺也不弱,很受观众欢迎。他学丑的徒弟只有一个罗百岁。当然给他伺候驴的李敬山,也应该是他的学生,他后来也是相当优秀的名丑。另外,刘赶三还教了几个学旦角儿的徒弟,其中的王顺福学艺成功,他的女儿王明华就是梅兰芳的前妻。
  刘赶三不但技艺高超,而且人品出众,德艺双馨。他从一个票友成为同光十三绝中的唯一京剧名丑。另外他还是梨园公会的会首,从同治初年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逝世,做了30多年的梨園会首。而且名次仅仅排在程长庚之后,是第二位会首,可见其人品、人缘之好。
  刘赶三在京剧初起的时候,对于小花脸这一行当,应该说是立了大功,不但丰富了小花脸的各种表演技巧,同时又把丑角中的婆子戏提高到了相当高的位置,应该说刘赶三是京剧丑行中婆子戏的开山鼻祖。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其他文献
北京的秘境太多了,就说位于北京什刹海后海南侧、恭王府西侧南北向的柳荫街吧,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条绿柳成荫的斜街,却不知这里曾经是一条小河,其名曰“月牙河”。  提起月牙河,就必须提月牙河连接后海的李广桥。20世纪50年代前,月牙河源头自北护城河,流经西海过德胜桥流到后海。然后,一支由后海经过银锭桥流入前海,另一支则从后海流经李广桥、恭王府门前、龙头井,再经过三座桥,流到前海汇合进入北海。李广桥20世
期刊
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对古城的保护存在着缺失。文化根植于古建筑之上,若古城不复存在,那么文化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想要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延续老北京文化的根基,并与现代化建设和谐统一,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古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那么古城保护与老北京文化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两者是否存在唇齿相依的关系?古城保护是否为老北京文化传承的必要条件?本文正是要通过实地采访来讨论这些问题
期刊
2018年7月14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京剧荀派艺术人才培训班”在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北戏)举行结业仪式。  “京剧荀派艺术人才培训班”项目聘请荀派艺术传承人以及中青年荀派艺术继承人为授课老师,录取了来自北京、天津、江苏、青海等15个省市,包括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等16个院团共20名学员。项目采取集中授课、分散练兵、就地排练、集中汇报等灵活多样的方式
期刊
杨月楼在同光十三绝这幅写真图画里,扮演的是《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杨延辉。杨月楼是武生宗师杨小楼之父,杨家在梨园至今已历六代。杨月楼文武兼备,既是老生又是武生。他的技艺不得了,红遍京沪,大江南北都盛传他的很多故事。比如说他是怎么拜师的,他的老师是三鼎甲中的京派老生张二奎。可杨月楼是安徽人,是安徽怀宁石牌镇的人。这个地方倒是和徽派老板程长庚的老家潜山县紧邻,可以说是很近很近的老乡。杨月楼的父亲叫杨基旺
期刊
杨菲,在2008年曾获得曲艺界最高奖项“牡丹奖”,在全国曲艺圈都有一号。这一天,她是在百忙之中抽个空来给群众做曲艺的普及工作。按大白话说,就是上课来了,算上上个星期六,这已是第二次来陶然亭公园。那么,大家可能就要问了,我听说过骆玉笙的京韵大鼓,关学增的山东琴书,刘宝全的京东大鼓,什么是梅花大鼓?一弄梅花,管急弦繁拍红波  “上節课说到,我们曲艺中有两个重要曲种:单弦和京韵大鼓。这节课,我们就着重讲
期刊
2018年夏天,我们北京的一群摄影师展开了一场非洲摄影之旅,包括五个国家——纳米比亚、南非、博茨瓦纳、津巴布韦和埃塞俄比亚,历时33天,拍摄内容涵盖人文、动物和风光。我们在持续拍摄了20多天后,已经完成了前四个国家的拍摄任务,虽然大家身体已经略感疲惫,但依旧精神饱满、兴致盎然,就连当地导游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的团队。每当国外朋友问我们从哪里来时,我们会自豪地说:“We are
期刊
大型北京曲剧原创史诗音乐剧《翦氏夫人》于2018年9月29日和30日在第二届老舍戏剧节上隆重首演。舞臺上,演员的表演精彩纷呈,此剧以中国戏曲的古典韵律为心魂、以当代音乐剧的视听审美为心境,倾力构架具有中国气质、中国气韵、中国气派的中国戏曲音乐剧全新格局。这是一台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历史诗剧,既有历史底蕴,更具现实意义。  据了解,《翦氏夫人》由北京市曲剧团举全团之力,力邀业界精英恢宏打造。不仅
期刊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改善环境、人人行动,建言献策,担起“清洁空气”的社会责任,为“蓝天行动”出主意想办法,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当好首都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传播环保正能量,自觉做“文明北京 蓝天行动”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宋桂兰:组织党员身先士卒  宋桂兰,1943年出生,现居朝阳区亚运村。2015年,在亚运村街道、社区党委和立德事务所的大力支持下,由宋桂兰牵头,支部党员和本楼居民成立了绿色环保志
期刊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成立揭牌仪式大会主持人北戏党委副书记毕兆炜北京市教委职成处处长王东江  北京文化艺术职业教育集团是在北京市教委的科学指导下,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关怀和领导下,经过北戏和各个成员单位的努力推动,全体理事单位积极配合而组建的职教集团。  王处长说:“按照国务院的文件要求,要深化产教融合来发展北京的职业教育,发挥职业院校在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对此,我们决定要在202
期刊
协助康复齐心协力抓落实  “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基本无法自理,有的无法行走,不能来学校读书学习。但是他们同样享有学习和被培养的要求与权利,送教上门就是为了让他们享受应有的权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快乐和关怀。我认为,这是一种爱的延续。”一说到送教上门,区特教支持中心负责人张莉就打开了话匣子。  为了使重度残疾儿童在家中接受义务教育,石景山区成立了由主管区长负责,区教委牵头,区残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