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珠海某小学因拟禁止学生带零食、玩具、零花钱到学校引发热议。有家长和老师支持,也有人反对,并质疑已接到的短信通知中包含“不定期检查孩子书包”的做法涉嫌侵犯学生隐私。(2016年1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禁止学生带零用钱,学校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家长给孩子零用钱都很慷慨大方,孩子花起来也是大手大脚。一些孩子用零用钱购买不健康的零食和有隐患的玩具,大大影响身心健康发育。同时,由于年龄小,孩子们之间很容易滋生攀比心理,跟风消费,没有节制。还有的不良商家为了促销,借助带有赌博性质的抽奖等游戏来吸引学生购买,让孩子们误入歧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校想出了“釜底抽薪”的办法,希望通过禁止带零用钱,避免孩子们乱消费。
不过,话又说回来,带不带零用钱,毕竟是学生的私事。零用钱的本意,就是父母給孩子的,可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学校并没有权利进行过度干预。尤其一些孩子住的地方离学校相对较远,本身就需要随身带一点零花钱备用,不让带钱很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再者,禁令本身如何操作,也是个现实问题。有老师给家长发短信称“将不定时检查孩子书包、班级垃圾篓”,但书包属于孩子的私人领域,简单粗暴地搜查有侵犯学生隐私之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更重要的是,禁带零用钱只是暂时限制了学生的消费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端正孩子的消费心理。当离开学校校园,脱离老师视线,一些孩子照样可以有钱任性,甚至是“报复性消费”,有意和学校禁令对着干。追根溯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背后,是缺乏对金钱的理性认识,不懂得如何合理管理和支配金钱。禁带零用钱治标不治本,只是管住了学生乱花钱,却没有教会孩子们怎样正确花钱。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盲目消费、攀比花钱的习惯还会一直被带到中学、大学,给青少年心智的成熟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消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而且关系到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全面进步。在国外,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组织实施有关消费者教育的指导大纲,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开设的消费教育课。美国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并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小学生消费教育还比较滞后,学生们普遍消费观不成熟,消费知识缺乏,消费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正所谓堵不如疏,与其禁止学生带零用钱,不如因势利导,加强消费教育,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实际需求合理选购商品。同时,帮助学生制定消费计划,有意识地去管理零用钱,把平时不用的零用钱攒起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教授一些实用的消费法规、消费常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三无商品,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懂得向老师和家长求助维权。
禁止学生带零用钱,学校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许多家长给孩子零用钱都很慷慨大方,孩子花起来也是大手大脚。一些孩子用零用钱购买不健康的零食和有隐患的玩具,大大影响身心健康发育。同时,由于年龄小,孩子们之间很容易滋生攀比心理,跟风消费,没有节制。还有的不良商家为了促销,借助带有赌博性质的抽奖等游戏来吸引学生购买,让孩子们误入歧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学校想出了“釜底抽薪”的办法,希望通过禁止带零用钱,避免孩子们乱消费。
不过,话又说回来,带不带零用钱,毕竟是学生的私事。零用钱的本意,就是父母給孩子的,可由孩子自己自由支配的钱,学校并没有权利进行过度干预。尤其一些孩子住的地方离学校相对较远,本身就需要随身带一点零花钱备用,不让带钱很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再者,禁令本身如何操作,也是个现实问题。有老师给家长发短信称“将不定时检查孩子书包、班级垃圾篓”,但书包属于孩子的私人领域,简单粗暴地搜查有侵犯学生隐私之嫌,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更重要的是,禁带零用钱只是暂时限制了学生的消费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端正孩子的消费心理。当离开学校校园,脱离老师视线,一些孩子照样可以有钱任性,甚至是“报复性消费”,有意和学校禁令对着干。追根溯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背后,是缺乏对金钱的理性认识,不懂得如何合理管理和支配金钱。禁带零用钱治标不治本,只是管住了学生乱花钱,却没有教会孩子们怎样正确花钱。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盲目消费、攀比花钱的习惯还会一直被带到中学、大学,给青少年心智的成熟造成不利影响。
事实上,消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而且关系到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全面进步。在国外,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组织实施有关消费者教育的指导大纲,所有学生必须接受学校开设的消费教育课。美国也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消费教育,并将消费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相比之下,我国的中小学生消费教育还比较滞后,学生们普遍消费观不成熟,消费知识缺乏,消费权益容易受到侵犯。
正所谓堵不如疏,与其禁止学生带零用钱,不如因势利导,加强消费教育,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一方面让孩子学会理性消费,量力而行,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实际需求合理选购商品。同时,帮助学生制定消费计划,有意识地去管理零用钱,把平时不用的零用钱攒起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教授一些实用的消费法规、消费常识,教会学生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三无商品,在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时懂得向老师和家长求助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