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中山“小延安”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me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是中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山县,也有个被称为“小延安”的地方,它就是今天中山市三乡镇的大布村。大布村位于石岐南偏东、三乡镇政府东北处。北望五桂山,南临广珠公路。大布村历史悠久。元朝末年,林、黄两姓人就到此居住,因地广又平坦,植物繁茂,宛如天然园圃,称大圃村,俗名大富,以祈生活富裕。清乾隆初年改称大布,寓意长寿,沿用至今。
  据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欧初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大布乡群众基础较好,积极支持中共中山地方组织领导的抗日斗争,因此在整个抗战时期,大布乡都成为中共中山县委和五区区委的活动基地,也是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基地,“小延安”的称号由此而来。虽然在严酷的抗日斗争环境中,党组织不可能公开认定它为中山的“小延安”,但这个光荣称号在当年的中山干部群众中广为流传,众口皆碑。
  
  大布学校——中山抗日斗争的坚强堡垒
  
  追溯大布村“小延安”称号的由来,不得不提到大布学校。大布学校现为三乡镇大布小学所在地,创建于1934年。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大门牌坊上所书写的“大布学校”的校名。这个校名是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广东省省长的胡汉民于1935年亲自题写的。大布学校深厚的历史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抗日战争时期,大布学校的领导权都一直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是一所完全由中共中山地方组织控制的学校,因此成为中山抗日斗争的坚强堡垒。1937年夏,中共党员梁奇达因在广州从事抗日活动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奉命转移到大布学校任教务主任兼教师,以此掩护革命工作。在大布学校,梁奇达改名为梁浪舟,并着手组建了中共中山县五区工作委员会。在共产党的秘密领导下,大布学校可以自主安排担任各种秘密职务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中山县、区党的领导人孙一之、曾谷、梁奇达、郑少康、关山、司徒毅生、肖伟华和共产党员高苣屏、许纯、谢月珍、温若萍等都曾在此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进行抗日活动。大布学校还聘请了从延安回来的张扬、陈雪,来自香港的美术家陆无涯,来自广州的作家兼记者陶亦夫等一大批进步教师,以这所学校为阵地传授文化知识,宣传抗日救亡,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理想的爱国学生。据统计,该校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学生有60多名,英勇献出生命的有7名。
  
  大布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山县委、五区区委的的活动基地
  
  大布乡在中山的抗战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山县委、五区区委都以大布乡为主要活动基地。
  1937年,五区工委在大布学校成立后,梁奇达任工委书记,组织委员为叶向荣,宣传委员为孙一之。1938年8月,为加强领导,在大布乡成立了中共中山县五区委员会,区委书记郑仲光,组织委员黄君若,宣传委员廖铎。原五区工委同时撤销,工委书记梁奇达调任县委组织部部长。随后,五区区委就以大布乡为主要活动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活动。
  1938年,五区区委发起组织了谷镇文化界抗日工作团,编演抗日救亡戏剧,到山区及沿海地区进行抗日宣传;组织引导三乡热心抗日的群众成立大刀队、晨呼队等开展军事训练、战地救护训练;组织壮丁队、救护队、妇女大刀队等群众团体;办起了《大布乡报》、《桥头乡报》等报纸,积极宣传抗日救亡,发动海外华侨捐款支援家乡抗日。至1939年底,五区区委在平岚、乌石、大布、桥头、鸦岗、雍陌、马溪、平湖、沙岗、茅湾等十多个村发展党员近200名,成为当时广东省发展党员最多的地区之一。
  1940年6月,中共广东省委为加强对珠江三角洲抗日武装的领导,成立中共南番中顺中心县委。中共中山县委同时撤销,分别成立中山本部县委(辖一、二、四、五、六、八区)和三九区区委,分别隶属中心县委。梁奇达(后为关山)任本部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黄峰任宣传部部长,郑迪伟任妇女委员。本部县委初期设在翠亨村,但很快又转移到大布乡,仍以大布乡为主要活动基地,开展抗日宣传和武装斗争。
  1940年6月25日,五区区委书记郑少康率领五区游击小组袭击了日军驻雍陌的司令部和伪五区区政府。当天,大布党支部根据本部县委指示,由郑少康、郑吉、郑世雄率领民兵30人,兵分两路袭击驻雍陌的日军,一路袭击公路的敌人岗哨,一路袭击驻雍陌的敌营,打伤敌哨兵一名。是役,震慑了敌人,鼓舞了抗日斗争的信心。
  
  大布村——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基地
  
  “山不藏人,人藏人”,五桂山没有高山密林,没有险峻地形,之所以能成为珠江三角洲的抗日根据地,靠的是中山人民的支持。
  大布村紧邻五桂山,有着坚强的党组织,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对五桂山的抗日游击斗争给予了极大支持,成为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稳固的后勤保障基地。抗击游击队的伤兵医疗站、粮食站、交通站、情报站都分布在大布村中的基本群众家里。五区伤病员总站就设在大布村,潘仲任总站站长,属下有桥头、乌石、平岚、鸦岗、雍陌、平湖、沙岗、白石等分站。据不完全统计,经过总站再分到各分站的伤病员有百余人次。大布村内设有9个伤病医疗点,分布在孙茂康、林康彩、荣国庭、汪玉华、朱杰光、朱文化、林石卢、柯汉生、梁豪等党员、群众家中。此外,游击队的交通站、粮站、税站、情报站也都在大布村设有分站,如郑少康的家就是部队联络站,张萍的家是党的秘密联络站。
  大布村群众积极支持抗日斗争,为此付出了较大牺牲,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如大布村群众林欢,中年丧夫,含辛茹苦带大的三个儿子都投身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她的家一度成为县委的交通站。曾掩护过不少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东南特委书记梁广、中心县委书记罗范群、委员陈翔南,珠江特委书记梁嘉,中共中山县委负责人梁奇达、关山、司徒毅生等都在她家住过。地方党组织领导在她家里开会,她就帮助望风。抗日游击队在村里集结准备出击敌人,数十人的饭菜、茶水,她都不辞辛劳,保证供应。有一次,一昼夜她竟然为游击队送了八次饭。
  据现年81岁的大布村老人林文强回忆,其父亲林煦文,当年在大布村经营爱记饼家,生产中西式糕点、面包。为支持抗战,主动腾出部分车间作为伤员救护站,治疗抗日伤病员。并省吃俭用,不时为游击队伤员提供粮食充饥。1938年,林煦文还鼓励其年仅13岁的女儿林影为抗日游击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大布村人民为保家卫国英勇斗争,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关心下,大布村人民充分发扬革命精神,积极进取,勤劳致富,在经济社会建设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如今的大布村,交通方便,四通八达,广珠公路、城桂公路、沙坦公路贯穿全村,乡泉别墅巍然矗立。上世纪90年代中至21世纪初,村委会兴建了大布工业区和城桂工业区,建设国家立项占地1000多亩的粮食自给工程,形成了工、农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为纪念大布村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的贡献,2008年6月,大布学校被中共中山市委核定公布为第三批革命遗址和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同时被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定为“党史进学校”试点单位。2011年7月7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雷彪,时任三乡镇党委书记李韬,市老战士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冯永,市委党史研究室领导共同为该革命遗址“中共中山第五区区委活动旧址”挂牌揭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平台,也为三乡镇增添了一处历史人文资源。
  三乡镇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岭南古镇,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近代,因诞生了著名实业家和思想家郑观应,著名电影演员、导演郑君里而蜚声中外。到了现代,因孕育了著名的郑守仪、郑耀宗、郑健超三位“两院”院士而享誉全国。改革开放初期,更因邓小平在罗三妹山上留下了“不走回头路”的世纪强音而名噪一时。充分挖掘包括大布村“小延安”历史在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插上文化的翅膀,无疑对三乡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他文献
从参加红军时站的第一班岗就在毛泽东办公室门口,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时光都是在伟人毛泽东身边度过。  毛泽东年过80,仍像个不服输的青年,曾找张耀祠掰手腕,比手劲。张回忆:“我看主席当时很兴奋。我摆出一副较量的架势,但没有用劲,有意让主席赢,主席一开始就使劲压住我的右手,我说:‘主席!你的手劲真大,我比不过你。’主席哈哈大笑,兴致很高。”这时候,张耀祠已经不把毛泽东当
期刊
1932年5月,有人向中央工农检察部部长兼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举报,说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亲自带人到该县委组织部驻地黄柏村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陈景魁在村里强奸了四名妇女,并与一名寡妇经常厮混。同时还查明,陈景魁拉拢结交一伙赌徒、打手、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强摊款物,对不服从者施以打击报复。调查清楚后,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名
期刊
1930年11月,刚满15岁的胡耀邦告别了家人,迎着初冬的寒风,出发前往江西,走上了革命征途。  不料,1932年夏,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落到了他身上。他被指认为“AB团”分子,被关押在一间小屋子里,听候处理。胡耀邦觉得十分委屈和恐惧,他认为不能再“坐以待毙”,一定要找机会冲出去,向组织陈述冤屈。  机会终于来了,趁人开门送饭之机,胡耀邦不顾一切冲出去,径直扑倒在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和中央苏区
期刊
201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回到母校南开中学,与师生交流。温总理告诉师生:“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温总理感慨:“我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
期刊
1948年4月,解放军收复延安之后,时任《群众日报》记者的延泽民回到了延安。不久,他的结核病又复发了,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链霉素是进口药品,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价格奇贵。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卫生部也只储备了50支,而且卫生部部长曾玉生也无权批准使用这种药。要动用这种药,必须先经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批准,然后还要经政委习仲勋审批。  面对病魔死神的威胁,延泽民抱着试
期刊
1955年,王金水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来到贺龙身边担任副官,不久就碰上部队评衔。王金水原来就是正营级,毕业时学校建议将他调整为准团级,授少校军衔。对此,他心里是很满意的。快到评衔的时候,贺龙找王金水谈话,诚恳而又直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军衔、级别都不宜定高了;定高了容易骄傲,骄傲就会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衣服穿不烂,群众就会把你的衣服指烂。我看按正营授大尉衔就行了,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王金
期刊
陆德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原宣传部长陆定一的儿子,金融管理和信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被APEC授予“亚洲院士”,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6项,其中部级科技最高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级科技最高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去年深秋,在老北京一间古色古香的会客室里,接受我们釆访时,陆德教授打开记忆的闸门,向我们娓娓道来父亲陆定一与广州起义的渊源,并回忆起在
期刊
“守护着红土地上的海岛,只为了把一份爱寻找。那天边久久回荡的涛声,千百次牵动着我的心跳……”这是国家一级作家、著名音乐人陈小奇于2006年2月特意创作的反映特呈岛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文明生态旅游新海岛的歌曲《听涛》。2011年12月,我们《红广角》专访组一行,在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霞山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歌曲中所指的海岛——湛江特呈岛。这颗镶嵌在中国南海和湛江港湾之中的
期刊
回忆者:胡根天(当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文史馆馆长等职)  记录者:沙东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时间: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八日  地点:广州市盘福新街胡根天住所  1918年广西桂系军阀倾巢东下,占领广东,年底粤军完全退出广东到闽南。福建军阀李厚基退到闽北。陈炯明、许崇智等人在闽南训练粤军,准备一有机会就打回广东。  五四运动后,全国开展新文化运动,此时陈炯明也赶时髦搞新文化运动,并
期刊
位于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淇澳村。  苏兆征(1885-1929),广东香山淇澳村(今属珠海市)人,中国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早年加入孙中山同盟会,领导过1922年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和1925年的省港大罢工,曾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等职,1929年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  苏兆征故居原是其祖父所建的砖瓦平房,三墙两屋。2010年苏兆征故居在1985年修缮的基础上再次修缮,增建陈列馆。工程总占地面积4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