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访中共广东党的创建见证人

来源 :红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gu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者:胡根天(当时任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广州文史馆馆长等职)
  记录者:沙东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时间: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八日
  地点:广州市盘福新街胡根天住所
  1918年广西桂系军阀倾巢东下,占领广东,年底粤军完全退出广东到闽南。福建军阀李厚基退到闽北。陈炯明、许崇智等人在闽南训练粤军,准备一有机会就打回广东。
  五四运动后,全国开展新文化运动,此时陈炯明也赶时髦搞新文化运动,并找无政府主义者梁冰弦、刘石心、黄凌霜、胡笃初、梁一余、梁雨川、陈秋霖等一批人去闽南。我原来在广州读书时就认识刘思复、刘石心、梁冰弦等人。1920年初我刚从日本(留学美术)返回,他们便邀我同去。我们先到厦门,然后到漳州。我们在漳州《闽星》报馆住,这是一座新起的楼房,就在中山公园的东南边,我们曾在报馆门口合影留念。
  《闽星报》是由陈炯明办的,派陈秋霖为主编,梁冰弦也参与工作。梁一余作编辑,胡笃初负责营业科,梁雨川负责出版。陈其尤是陈炯明的机要秘书,此人比较进步,由他负责陈炯明与《闽星报》的联系。《闽星报》主要是介绍新文化,反封建,报道陈炯明军队的军事、政治消息。
  此报没有宣传无政府主义,偶然谈谈社会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列宁、托洛茨基的情况,但没有人写文章宣传马列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理论亦很少。当时这批人的思想比较复杂,是无政府共产主义的探索者。陈其尤也在《闽星报》发过一些短文章。我也曾写过有关公园设计、艺术理论的文章在此报发表。谢婴白是总部参谋,曾留学日本学军事,思想上比较进步,也写过一般社会评论文章在此报发表。
  陈炯明任梁冰弦为闽南教育局长,找了一批有无政府主义倾向的人在教育局工作,刘石心任秘书,尉克水任督学,黄凌霜作社会教育科科长,因他在北大念书未毕业,不久返京,梁冰弦就叫我代科长,王少蕃任总务科长,许真风当学校教育科长,不久去了上海,由福建人许××当科长。
  我知道有苏联(俄)人来到漳州,但不了解内情,陈其尤、梁冰弦负责接待,知道得多。
  有一位湖南人叫张民权从上海来(曾参加上海反袁世凯的《救国日报》工作),此人比较热心、进步,不是无政府主义者,来搞宣传工作,组织宣讲队宣传新文化,组织漳州师范学生十多人走上街头宣讲爱国主义、新文化运动,破除迷信,反封建。学生放假返回家乡后,知道陈炯明的部下在上杭、龙岩搞鸦片烟,学生就在演讲中大闹,说广东军队来福建搞鸦片烟,害人害物。广东士兵听到,打伤了几个演讲的学生,教育局将情况报告陈其尤转告陈炯明,陈炯明不好办,置之不理,不答复。
  梁冰弦又回了广州,此时苏联(俄)有代表到广东,梁冰弦可能与此有关,刘石心也回广州。他们有时返广州,有时又来漳州,但不经常在漳州。梁冰弦办事有头无尾,又爱发脾气,许多人不干,我1920年7月也辞职去上海。梁冰弦有政客作风,与刘思复不同,刘思复忠实于信仰,人朴实、坚强。梁冰弦写文章快,议论多,有理想,但变化大,个人生活有优越感,当教育局长时间短,教育局一碰到困难就丢开不管走了,由福建人许××支撑,以后陈其尤派总部的人(不知姓名)负责教育局工作。梁冰弦后来在广东曾养甫时代,曾做过广州市政府参事,办市民日报。刘石心曾在黄埔陆军小学毕业,很少写文章。后来张静江当浙江省政府主席时,刘石心当省秘书长,经常陪张静江来往于浙江、南京之间。那时候谭祖荫不在闽南,与我们没有联系。
  在闽南时,许崇智的军队纪律较好,声誉较好,陈炯明的军队纪律差些,洪兆麟的军队军纪差。根据学生反映,搞鸦片烟的军队就是陈炯明的军队。
  1920年下半年,李石曾等曾到漳州组织勤工俭学,当时我已离开漳州了。
  陈炯明打回广东后,组织一批人去法国勤工俭学。我1921年8月从南京返回广州,是广州市教育局长许崇清叫我回广州办美术学校,我也曾想去法国勤工俭学,但因父亲不同意而没去。当时有刘石心、袁振英、区声白、黄洪一、崔载扬夫妇等一批人去。闽南有没有人去我不清楚。
  陈秋霖、梁一余、梁雨川等一批人是和陈炯明军队一起回广州的,梁冰弦、刘石心早些回来。他们回来后在广州搞机器工会。马超俊也搞工会,但他是国民党的,与梁冰弦、刘石心等人不同派。梁冰弦、刘石心、梁一余等人办《劳动者》杂志。他们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主张无政府的共产主义,与蒲鲁东、巴枯宁、克鲁泡特金的思想有关系,是乌托邦式的,与马克思主义不同。
  陈炯明邀请陈独秀来广东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委员有:许崇清、陈伯华(陈炯明的侄子)等。梁冰弦、区声白、刘石心、谭祖荫等人是无政府共产主义者,与陈独秀的主张有分歧,北大毕业生区声白还与陈独秀展开论战,当时我们都知道。我认识梁冰弦、区声白、刘石心、谭祖荫、黄鹃声(黄尊生)、梁一余、梁雨川等人几十年,从来没有听他们讲过两个俄国人与他们组织广州共产党的事。我听说是陈独秀来广州后才找谭平山、谭植棠、陈公博组织广州共产党,大约是1921年初。陈公博、谭平山、谭植棠办《广东群报》,还请我在日本的同班同学陈丘山画漫画(陈丘山1933年病逝)。
  胡根天(签名)
  附胡根天给沙东迅的信——
  沙东迅同志:
  您好。您写的《广东共产党小组成立考》,读了得到不少启发。谭老(按:指谭祖荫)所提资料,我也认为比较可靠,能够作进一步调查,弄清楚有关问题,那就更好了。
  文中提及漳州和梁冰弦、刘石心等人的行踪,我的回忆,自从旧桂系陆荣廷、莫荣新等军阀侵入广东,1919年下半年以陈炯明为首的粤军被迫由潮汕进入闽南之后,陈炯明以开展新文化运动为号召,邀请梁冰弦、陈秋霖、刘石心等到漳州设立闽南教育局(不是文化局)和闽星报社作为新文化运动机构。教育局由梁冰弦任局长,刘石心任秘书兼学校教育科科长(后改由许真风任科长),社会教育科长原定由黄凌霜担任,但黄当时在北大尚未毕业要回去北京,于是改由我代理。这是1920年上半年的事。稍后是因为教育局派出的演讲队和陈炯明的一些军队发生冲突,陈炯明置之不理,于是梁冰弦、刘石心、许真风、王少蕃(总务科长)、尉克水等和我均辞职走了。闽星报社出了一份三日刊,由陈秋霖任主编,工作人员还有梁一余、梁雨川、胡笃初等等。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我现在还留存两张集体照片可资参考)。
  梁冰弦和刘石心活动比较多,在漳州不到两个月就几次回来广东,听说也到过香港,但时间和活动不大明了。关于这些问题,梁冰弦已逝世多年,但刘石心现居住在北京,他年龄虽老,身体也不大好,仍不妨写信或派人向他了解过去情况。
  黄凌霜是台山县人,北大学生,一二十年代我们只叫他“凌霜”,“文山”是后来通用的名。大概在1921年初或1920年下半年,他曾偕同黄碧魂女士到过苏联,为了便利入境,他们临时有过夫妇名义,这是我后来从别人谈话中听来的。黄凌霜不懂俄语,但英语讲得好。他招呼俄国人贝尔金(沙按:又称波金)等二人来广东,不知道和他到苏联有没有联系。另外,在我的记忆中,陈炯明在漳州好像有俄国人到过,听说是陈的总部机要秘书陈其尤招呼他们,但他们到漳州干什么则无所闻。
  陈独秀到广州是陈炯明请他来的,这是人所共知的,时间应当是1921年上半年,而不是1920年。因为1920年下半年陈炯明率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兵荒马乱中没有陈独秀来粤的必要,1921年陈独秀到粤之后(沙按:陈独秀是1920年12月下旬到广州的),首先着重教育的改革和宣传工作,于是成立了一个广东教育委员会,由陈独秀任委员长,许崇清任委员兼广州市教育局局长,还有陈炯明的侄子陈伯华也任委员。这一年的夏秋之间,由陈公博、许崇清、黄昌毂、孙科(当时是广州市长)、廖仲恺等倡办了一个市民大学(三个月结业),要求通过讲课来宣传新思想。在这种情况之下,国共双方开始接近了。也正在这个时候,无政府主义者的动向也有所转变,上面所谈的刘石心、区声白、黄尊生(鹃声)以及王少蕃、崔载阳等都出国去了法国留学,梁冰弦来往于沪粤间,他和陈独秀比较接近,其他广东人亦各干各事,这一个集团的运动高潮逐渐成为过去了,上海南京等地也一样。
  陈独秀到粤后还办了一间宣讲员养成所,开办时间,记忆起是1922年的春季,地点是高第街素波巷,所长由陈公博担任,我也在所担任图画讲授一叫做自在画,意思是自由创作,有别于机械画。陈独秀也到过所两三次,我任了半年课便因别事忙离去了,这个所的结束期可能在孙陈分裂期间,陈独秀一度离开了广州(沙按:陈独秀于1921年9月离粤返回上海,负责中共中央工作。)。
  以上零零碎碎的回忆。仅供参考。
  祝文祺
  胡根天(签名)
  1981年7月1日
  (完)
其他文献
曲曲红歌戛玉音,风云人事短长吟。  波澜壮阔连天碧,画卷雄奇万世钦。  资政育人情切切,鉴今以古意深深。  炎黄老少同研读,赤帜高擎共一心。
期刊
广州解放北路,南越王博物馆边的象岗山三号,120平米的三居室里,梁铁和她的老伴黄友涯接受了笔者的采访。  主人的家具看似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几乎没有什么摆设,只有茶几上那盆巴西铁和客厅博古架上陈列着的一些奖杯证件,可以象征这对革命老人的性格人品。我采访过不少“老革命”,家庭摆设几乎大同小异。    一、她的原名叫"慕文"——羡慕作个文人,很想当名记者    梁铁1919年生于香港,成长于澳
期刊
从参加红军时站的第一班岗就在毛泽东办公室门口,到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时光都是在伟人毛泽东身边度过。  毛泽东年过80,仍像个不服输的青年,曾找张耀祠掰手腕,比手劲。张回忆:“我看主席当时很兴奋。我摆出一副较量的架势,但没有用劲,有意让主席赢,主席一开始就使劲压住我的右手,我说:‘主席!你的手劲真大,我比不过你。’主席哈哈大笑,兴致很高。”这时候,张耀祠已经不把毛泽东当
期刊
1932年5月,有人向中央工农检察部部长兼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何叔衡举报,说瑞金县委组织部长陈景魁滥用职权,向群众摊派索要财物,利用地痞流氓欺压群众。何叔衡亲自带人到该县委组织部驻地黄柏村进行调查。  调查发现,陈景魁在村里强奸了四名妇女,并与一名寡妇经常厮混。同时还查明,陈景魁拉拢结交一伙赌徒、打手、恶棍,经常在一起打牌、酗酒,强摊款物,对不服从者施以打击报复。调查清楚后,何叔衡以临时最高法庭主席名
期刊
1930年11月,刚满15岁的胡耀邦告别了家人,迎着初冬的寒风,出发前往江西,走上了革命征途。  不料,1932年夏,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落到了他身上。他被指认为“AB团”分子,被关押在一间小屋子里,听候处理。胡耀邦觉得十分委屈和恐惧,他认为不能再“坐以待毙”,一定要找机会冲出去,向组织陈述冤屈。  机会终于来了,趁人开门送饭之机,胡耀邦不顾一切冲出去,径直扑倒在共青团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和中央苏区
期刊
2011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天津调研时,回到母校南开中学,与师生交流。温总理告诉师生:“我出生的年月正是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大扫荡和实行‘三光’政策的时期。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穷困、动荡、饥荒的往事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在我的心中萌生:人人生而平等,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平等相处。”温总理感慨:“我认为,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
期刊
1948年4月,解放军收复延安之后,时任《群众日报》记者的延泽民回到了延安。不久,他的结核病又复发了,高烧不退,卧床不起,情况十分危急。当时,治疗结核病的特效药链霉素是进口药品,由于国民党的封锁,价格奇贵。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的卫生部也只储备了50支,而且卫生部部长曾玉生也无权批准使用这种药。要动用这种药,必须先经政治部主任李卓然批准,然后还要经政委习仲勋审批。  面对病魔死神的威胁,延泽民抱着试
期刊
1955年,王金水从南京步兵学校毕业,来到贺龙身边担任副官,不久就碰上部队评衔。王金水原来就是正营级,毕业时学校建议将他调整为准团级,授少校军衔。对此,他心里是很满意的。快到评衔的时候,贺龙找王金水谈话,诚恳而又直率地对他说:“你还年轻,军衔、级别都不宜定高了;定高了容易骄傲,骄傲就会脱离群众。一旦脱离群众,衣服穿不烂,群众就会把你的衣服指烂。我看按正营授大尉衔就行了,你有什么意见没有?”  王金
期刊
陆德是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中央原宣传部长陆定一的儿子,金融管理和信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被APEC授予“亚洲院士”,曾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26项,其中部级科技最高奖——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级科技最高奖——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去年深秋,在老北京一间古色古香的会客室里,接受我们釆访时,陆德教授打开记忆的闸门,向我们娓娓道来父亲陆定一与广州起义的渊源,并回忆起在
期刊
“守护着红土地上的海岛,只为了把一份爱寻找。那天边久久回荡的涛声,千百次牵动着我的心跳……”这是国家一级作家、著名音乐人陈小奇于2006年2月特意创作的反映特呈岛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文明生态旅游新海岛的歌曲《听涛》。2011年12月,我们《红广角》专访组一行,在湛江市委党史研究室和霞山区委组织部、党史研究室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歌曲中所指的海岛——湛江特呈岛。这颗镶嵌在中国南海和湛江港湾之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