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以来,新闻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日趋增加,涉事的学生年龄日趋低龄化。欺凌行为不仅伤害了被欺凌者的身心健康,还对其他学生和家长造成了恐慌心理,也极大地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分析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也是学校里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和责任。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原因;对策
每个学校都有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下学习生活的需要和權力,但是近几年来,频繁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都让我们极度揪心。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欺凌说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欺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一、校园欺凌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欺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对被欺者采取拳打脚踢等肢体暴力或勒索钱财等行为;间接欺凌指对被欺者进行排挤孤立或语言谩骂攻击等。欺凌者使用冷暴力或拳头来欺凌同学,被欺凌者有时也采取施暴的反抗的方式来反抗,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处于小学阶段时期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里存在几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父母离乡背井,远在外国工作,家里就只有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导与约束,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部分学生思想行为容易走向极端,有暴力倾向,行为顽皮。还有部分因为父母不在家,受到其他同学欺凌时,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不敢出声,心理与精神找不到安慰。这类型的学生特别沉闷、孤寂,行为上也是独来独往,往往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2)生活在父母离异或者关系不和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一切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形成固执的性格,一旦与同学有冲突,就容易引起欺凌现象。
(3)当下生活在家庭的蜜罐的小孩,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溺爱,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霸道和冲动,稍有不顺心,就采用暴力去欺凌同学。
2.普遍小学中师生比例不协调,学生多,而师资比较薄弱
学校里配备的专业心理教师比较少,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欺凌学生的辅导效果不明显。
3.人文教育这个环节容易被忽略
在现今比较浮躁的社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同一起起点上,对学生学习要求比较高,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另外,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于轻微欺凌行为没有给予足够正视,让问题愈演愈烈。
4.网络时代的冲击下,学生从很小就通过电子产品接收外界的信息
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虚拟网络世界中,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模仿网络上的暴力行为,对同学进行欺凌行为。
三、如何预防、制止欺凌现象
1.学生心智还没成熟,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关心孩子,以身作则,并教育孩子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欺负其他同学是犯法的事,要敢于承认错误,如果受到欺凌,要及时处理,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阴影。
2.增配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提高硬性配置。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辅导,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关心欺凌被欺凌双方情绪,详细地了解情况,淡化这种欺悔的意识。有时往往是老师的有意无意间的言语行为,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引导。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创造机会把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事件演变为教育学生的良好时机,教育学生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原谅的意识和能力。平时也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4.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你遇到校园欺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表现出淡定,有惊无恐的样子,“坏人”是遇强则弱的,所以气势上要压倒对方,坚定而明确地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做。”当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要学会自保,或者找准时机逃跑,或者大声呼叫。被欺负后不要独自承受,反映给父母、老师,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报案。及时报告,以法维权。“沉默羔羊”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5.学校应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等的文件精神,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凌辱的预防和处理制度,遇见校园欺凌事件应紧急启动处置预案,情节严重者及时上报上级,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还应该组建现场指挥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临时性机构。扎实地推广有效的专题教育,坚定教学教育作为基础思想来抓。利用每周周一升旗讲话,国旗下对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活动,举办“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的主题班会活动。
校园欺凌事件要重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必须协调统一,一起行动,坚决打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安全、最阳光的学堂享受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社会新闻
[2]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原因;对策
每个学校都有在安全的校园环境下学习生活的需要和權力,但是近几年来,频繁报道的校园欺凌事件都让我们极度揪心。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欺凌说NO》的文章日前刷爆朋友圈。北京中关村二小一名学生家长在文中称,孩子长期遭到同班两名同学的欺凌,11月24日更是被两人用厕所垃圾筐扣头。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一、校园欺凌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
欺凌是指一种反复发生的、以大欺小或以多欺少的恶意侵害行为,通过孤立、侮辱、威胁、打骂、勒索等方式侵害他人身心。欺凌可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直接欺凌是对被欺者采取拳打脚踢等肢体暴力或勒索钱财等行为;间接欺凌指对被欺者进行排挤孤立或语言谩骂攻击等。欺凌者使用冷暴力或拳头来欺凌同学,被欺凌者有时也采取施暴的反抗的方式来反抗,最终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二、校园欺凌发生的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处于小学阶段时期的学生,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校里存在几种类型的学生:一种是父母离乡背井,远在外国工作,家里就只有兄弟姐妹和爷爷奶奶。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教导与约束,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部分学生思想行为容易走向极端,有暴力倾向,行为顽皮。还有部分因为父母不在家,受到其他同学欺凌时,觉得自己没有依靠,不敢出声,心理与精神找不到安慰。这类型的学生特别沉闷、孤寂,行为上也是独来独往,往往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
(2)生活在父母离异或者关系不和的家庭中,孩子缺乏安全感,对周围一切事物比较敏感,容易形成固执的性格,一旦与同学有冲突,就容易引起欺凌现象。
(3)当下生活在家庭的蜜罐的小孩,由于国家政策影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人溺爱,形成一种以我为中心,霸道和冲动,稍有不顺心,就采用暴力去欺凌同学。
2.普遍小学中师生比例不协调,学生多,而师资比较薄弱
学校里配备的专业心理教师比较少,对于校园中出现的欺凌学生的辅导效果不明显。
3.人文教育这个环节容易被忽略
在现今比较浮躁的社会,家长生怕孩子输在同一起起点上,对学生学习要求比较高,而忽略了德育的培养,另外,部分学校和家长对于轻微欺凌行为没有给予足够正视,让问题愈演愈烈。
4.网络时代的冲击下,学生从很小就通过电子产品接收外界的信息
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以及虚拟网络世界中,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模仿网络上的暴力行为,对同学进行欺凌行为。
三、如何预防、制止欺凌现象
1.学生心智还没成熟,家长在工作之余,要多关心孩子,以身作则,并教育孩子要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欺负其他同学是犯法的事,要敢于承认错误,如果受到欺凌,要及时处理,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阴影。
2.增配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提高硬性配置。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心理辅导,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处理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关心欺凌被欺凌双方情绪,详细地了解情况,淡化这种欺悔的意识。有时往往是老师的有意无意间的言语行为,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引导。教师可以把握时机,创造机会把学生之间发生的矛盾事件演变为教育学生的良好时机,教育学生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原谅的意识和能力。平时也要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
4.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当你遇到校园欺凌时,要有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表现出淡定,有惊无恐的样子,“坏人”是遇强则弱的,所以气势上要压倒对方,坚定而明确地说:“我不允许你这样做。”当被攻击者殴打,我们要学会自保,或者找准时机逃跑,或者大声呼叫。被欺负后不要独自承受,反映给父母、老师,必要时可以向公安报案。及时报告,以法维权。“沉默羔羊”往往会导致新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5.学校应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等的文件精神,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校园凌辱的预防和处理制度,遇见校园欺凌事件应紧急启动处置预案,情节严重者及时上报上级,快捷地开展工作。学校还应该组建现场指挥组、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临时性机构。扎实地推广有效的专题教育,坚定教学教育作为基础思想来抓。利用每周周一升旗讲话,国旗下对全体师生进行教育活动,举办“反校园欺凌,建平安校园”的主题班会活动。
校园欺凌事件要重视,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必须协调统一,一起行动,坚决打击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安全、最阳光的学堂享受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社会新闻
[2]刘天娥,龚伦军.当前校园欺凌行为的特征、成因、与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