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31日至4月2日,2014·春季第十三届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举行,闭幕时预估成交意向金额达52.21亿元。所有参加交易的电视剧中,准备开拍的新剧占四分之一,准备播出的占二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是去年的旧剧。
盘点这些待价而沽的电视剧,不难判断接下来一段时间电视剧市场的走向。
本次参展的电视剧共465部,合计17375集。其中,当代和现代题材241部,近代题材110部,年代剧38部,古代题材69部。另外还有33部动画片(1680集)、26部(1958集)纪录片和电视栏目。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介绍:“从今年情况看,电视剧制作题材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播出要求进行了调整。即将开拍的新剧,大多集中在现实题材和传递正能量的题材上。”
但由此产生的题材扎堆现象变得严重,从题材到内容的创新显得乏力。现代题材中,都市生活情感剧过剩;翻拍、改编、续拍剧屡见不鲜。例如,翻拍剧有《新京华烟云》《神雕侠侣》《鹿鼎记》《太极宗师张三丰》《新太极张三丰》等;改编剧有《龙门飞甲》《青年霍元甲》《叶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续集剧有《大宅门1912》《新男才女貌》《神探狄仁杰5》及《天使的城》(“天使系列”第二部)等。
尤小刚认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改革必将进入深水区。“当我们限制一个东西,另一个必然泛滥。当涉案剧不能上黄金档了,谍战剧就层出不穷。为什么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发展起来了,因为居委会不管。”尤小刚表示,电视剧上游是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游播出平台却是引入了部分市场竞争的事业体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纵观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轻时代”。创作者和收视观众的年轻化,倒逼电视剧题材的转变,荧屏也不再是“得中老年妇女得天下”。新型的轻电视剧体现出了年轻观众价值观的变化,是行业中的巨大进步。电视领域内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眼下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并购案,正是行业走向集中、成熟的标志。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 尤小刚
题材无禁区 内容有底线
今天的电视从业人员已堪称百万大军,电视制作公司黑马辈出,电视台高楼耸立,都反映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现在发展遭遇了天花板,到了上新台阶的时刻。
从两组数字就可以看出问题。全国电视台拿来买剧的钱,未超过200亿元;全国投入电视剧制作的资金大约五六百亿元,但当年能够实现付款的,也就60亿-70亿元,状况非常不乐观。热钱仍然在不断涌入,热衷实现电视剧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
电视行业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内容提升迫不及待。现在电视剧内容的创新乏善可陈,基本是各种桥段的拼凑,各种内容的翻炒。在很多人的思维里,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不在于内容是否有新发现和提升,而是炒作是否轰轰烈烈,在好的播出平台、黄金时段播出,就能引起关注——2013年,荧屏上热闹的剧很多,但有振聋发聩的艺术作品基本没有。内容的匮乏和外表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
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电视剧产业上游是完全市场化的,但下游只是引入了市场机制的事业体制。体制改革关系着未来市场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该如何布局。由于不是纯粹的市场机制,电视台对制作业予取予求。
市场缺乏平抑机制。业内都在谈演员价格高,凭什么不高呢?这中间有什么机制来平衡、制约?韩国政府有两项规定:第一、电视剧收入的50%必须用到电视剧的再生产上,不足这个比例的,由国家收取75%的所得税,再将这笔钱投放到文化产业振兴院,用于电视剧的扶植和生产;第二、一部大剧中,男女主角其中之一,必须要有一名新星担纲。所以他们的电视剧在取得成功后,生产价格并未暴涨,演员主要收入也不是靠制作费。而国内电视台在买剧时只看是否有大腕,演员费用当然就涨上去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平抑机制,单靠制播双方很难实现。
新媒体市场。在新媒体市场,制播双方是完全平等的,目前比较符合市场机制。可以通过行业自律、政府指导、后惩罚措施来引导管理。
管理要疏不是堵。内容提升需要宽松、公平的管理机制。现在大家都在对付管理,结果把管理变得庸俗化,雷剧、神剧越来越多。今后,我们认为应该是“题材无禁区,内容有底线”。现在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2014年春天至少有这样一个信号:形势逼着所有制作公司,也逼着卫视、地面频道、视频网络,都要进行调整、开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尹鸿
电视剧开启“轻时代”
现在,电视剧对电视行业的贡献在递减,电视剧的播出量和收视率呈反向发展。去年,全国所有广告收入是5000亿元,但广播电视行业的广告收入只有不到3%的增长率,这是广电行业发展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今后,电视台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优质的电视剧价值呈现多窗口化,视频网站成为电视剧另一个重要出口。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关系,双方在收视率上将会互相促进,但是在广告吸引力上会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其次,2013年电视进入了“轻电视剧化”时代。具体体现在:
题材、调性的轻型化。从题材看,近两年荧屏上火的剧,从婚恋、创业、屌丝,到带有戏说性质的古装片,从调性看,基本都是轻喜剧。
创作者的年轻化。导演、编剧、演员,更年轻的一代逐渐成为主力,原来的金牌大腕正在逐渐退出舞台中心。
轻营销。电视剧中有了更多的广告和品牌植入空间,包括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都开始有了植入广告。
价值观的年轻化。电视剧不再过多表现政治、社会矛盾等问题,主打内容既不是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也不是愤世嫉俗的情绪表达。这些剧重建了青年人自由、平等、奋斗、向上的现代都市价值观,这与过去的苦情戏、宫斗戏、朝廷戏有了本质差异。这种改变是中国电视剧的巨大进步,重塑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形象。 播出平台在逐渐分化。不同平台有了不同调性,观众开始对不同平台的电视剧有所选择。湖南卫视以独播剧为主,自制占了30%,偏重口味的青年题材;浙江、江苏、东方卫视,涵盖青年到中年的社会主力人群;央视、安徽、北京、山东台,收视人群年龄相对更大,是更为主流的播出平台。
电视剧制播方式更加多元。自制、定制、预购、分账等形式越来越多元,双方可以选择合适的制播方式,在不同的播出窗口播出。
对未来趋势,我有以下几点判断:互联网对电视剧的影响更加明显,电视制作公司会越来越考虑视频网站对电视购买出口的需求;互联网传播力对植入广告的影响更大。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制作中主动向互联网方面靠拢;电视剧的马太效应更突出,电视剧行业的集中度更高。目前,中国电视剧行业远远没有达到电影行业的集中度,但是随着资本运作的促进,行业集中度会提升,这也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电视剧企业该如何应对?总结而言: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专。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维东
正确认识收视率 理顺制播关系
现在很多人质疑收视率数据。应该理性看待收视率,理顺电视剧的制播关系。
首先,收视率重要但不是惟一依据,未来需要建立电视剧的综合评价体系。其实,收视率高不等于节目内容好,收视率低不等于节目内容差。收视率高低衡量的是观看人群数量。而电视剧内容的好坏,评价的是质量。
影响一部剧收视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是独播还是首播、剧的品质如何、播出平台、播出时间、剧目的营销、收视卖点、观众的地域性等。
现在除视频网络外,电视剧主要有四大播出平台: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和城市电视台。在省级卫视的收看时间中,观众有40%的时间是在看电视剧,地面电视则不到三分之一。中央台只有两个电视剧播出频道,这就使得省级卫视成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
播出方式中,有独播、两家或三家联播。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走独播模式。如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控电视剧的发片范围,那么独播将是一种市场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市场上好剧缺乏,仅有的好剧流向了强势平台。从剧的整体表现来看,好剧少,差剧多。如果以收视率达到0.5%为及格线看,电视剧有75%不合格,还有大量剧没机会播出。
今后,依然是内容为王、终端制胜,中间有渠道。谁强谁就能掌控更多上下游资源。现在,正是各方较量的一个过程。如果内容业仍然浮躁,仍然只注重眼前利益,就会被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淘汰。
爱奇艺CEO 龚宇
新媒体,从寄生到独立
近半年来,视频行业与电视行业正在逐渐分化,视频领域已经从寄生型变为了独立型行业。这表现在:有些在电视台播出的热门剧,在视频网站中表现平平;《来自星星的你》在电视台并未播出,却引发社会轰动效应;爱奇艺的两部自制剧《灵魂摆渡》《废柴兄弟》,流量级别已经等同于电视台80万元/集剧的播出流量。
另外,视频网站的电视剧货币化能力越来越强。庞大的用户数支撑了电视剧的货币化能力,反过来货币化能力又可让视频网站购买更多好剧。
网络自制剧已经进入新阶段,不再是低俗、暴力涉黄、小成本的代名词。无论是投入成本、内容,还是题材,都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没有明显差异。投入成本也不再是制约网剧发展的核心瓶颈,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掌握年轻受众群的内心需求。尽管有时网剧会撞到点上,但总体来说还没有找到普遍的成功规律。
制作方参与网剧的最大好处在于,双方不仅是平等关系,而且产品有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除了播出资源不受时间限制外,此外一旦网剧取得成功,还可向动漫、衍生品、网络游戏等领域扩展。
盘点这些待价而沽的电视剧,不难判断接下来一段时间电视剧市场的走向。
本次参展的电视剧共465部,合计17375集。其中,当代和现代题材241部,近代题材110部,年代剧38部,古代题材69部。另外还有33部动画片(1680集)、26部(1958集)纪录片和电视栏目。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介绍:“从今年情况看,电视剧制作题材按照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播出要求进行了调整。即将开拍的新剧,大多集中在现实题材和传递正能量的题材上。”
但由此产生的题材扎堆现象变得严重,从题材到内容的创新显得乏力。现代题材中,都市生活情感剧过剩;翻拍、改编、续拍剧屡见不鲜。例如,翻拍剧有《新京华烟云》《神雕侠侣》《鹿鼎记》《太极宗师张三丰》《新太极张三丰》等;改编剧有《龙门飞甲》《青年霍元甲》《叶问》《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非诚勿扰》《爸爸去哪儿》等;续集剧有《大宅门1912》《新男才女貌》《神探狄仁杰5》及《天使的城》(“天使系列”第二部)等。
尤小刚认为电视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瓶颈期,改革必将进入深水区。“当我们限制一个东西,另一个必然泛滥。当涉案剧不能上黄金档了,谍战剧就层出不穷。为什么婆婆妈妈的家庭剧发展起来了,因为居委会不管。”尤小刚表示,电视剧上游是充分的市场竞争,下游播出平台却是引入了部分市场竞争的事业体制。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认为,纵观2013年至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视剧市场已经进入“轻时代”。创作者和收视观众的年轻化,倒逼电视剧题材的转变,荧屏也不再是“得中老年妇女得天下”。新型的轻电视剧体现出了年轻观众价值观的变化,是行业中的巨大进步。电视领域内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加剧,眼下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并购案,正是行业走向集中、成熟的标志。
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会长 尤小刚
题材无禁区 内容有底线
今天的电视从业人员已堪称百万大军,电视制作公司黑马辈出,电视台高楼耸立,都反映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但是,现在发展遭遇了天花板,到了上新台阶的时刻。
从两组数字就可以看出问题。全国电视台拿来买剧的钱,未超过200亿元;全国投入电视剧制作的资金大约五六百亿元,但当年能够实现付款的,也就60亿-70亿元,状况非常不乐观。热钱仍然在不断涌入,热衷实现电视剧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市场需要进一步完善。
电视行业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改变:
内容提升迫不及待。现在电视剧内容的创新乏善可陈,基本是各种桥段的拼凑,各种内容的翻炒。在很多人的思维里,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不在于内容是否有新发现和提升,而是炒作是否轰轰烈烈,在好的播出平台、黄金时段播出,就能引起关注——2013年,荧屏上热闹的剧很多,但有振聋发聩的艺术作品基本没有。内容的匮乏和外表的喧闹,形成强烈对比。
体制改革势在必行。电视剧产业上游是完全市场化的,但下游只是引入了市场机制的事业体制。体制改革关系着未来市场将会向哪个方向发展,企业该如何布局。由于不是纯粹的市场机制,电视台对制作业予取予求。
市场缺乏平抑机制。业内都在谈演员价格高,凭什么不高呢?这中间有什么机制来平衡、制约?韩国政府有两项规定:第一、电视剧收入的50%必须用到电视剧的再生产上,不足这个比例的,由国家收取75%的所得税,再将这笔钱投放到文化产业振兴院,用于电视剧的扶植和生产;第二、一部大剧中,男女主角其中之一,必须要有一名新星担纲。所以他们的电视剧在取得成功后,生产价格并未暴涨,演员主要收入也不是靠制作费。而国内电视台在买剧时只看是否有大腕,演员费用当然就涨上去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平抑机制,单靠制播双方很难实现。
新媒体市场。在新媒体市场,制播双方是完全平等的,目前比较符合市场机制。可以通过行业自律、政府指导、后惩罚措施来引导管理。
管理要疏不是堵。内容提升需要宽松、公平的管理机制。现在大家都在对付管理,结果把管理变得庸俗化,雷剧、神剧越来越多。今后,我们认为应该是“题材无禁区,内容有底线”。现在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2014年春天至少有这样一个信号:形势逼着所有制作公司,也逼着卫视、地面频道、视频网络,都要进行调整、开拓。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尹鸿
电视剧开启“轻时代”
现在,电视剧对电视行业的贡献在递减,电视剧的播出量和收视率呈反向发展。去年,全国所有广告收入是5000亿元,但广播电视行业的广告收入只有不到3%的增长率,这是广电行业发展几十年来前所未有的。今后,电视台为电视剧的发展提供的空间将十分有限。
优质的电视剧价值呈现多窗口化,视频网站成为电视剧另一个重要出口。视频网站与电视台的关系,双方在收视率上将会互相促进,但是在广告吸引力上会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
其次,2013年电视进入了“轻电视剧化”时代。具体体现在:
题材、调性的轻型化。从题材看,近两年荧屏上火的剧,从婚恋、创业、屌丝,到带有戏说性质的古装片,从调性看,基本都是轻喜剧。
创作者的年轻化。导演、编剧、演员,更年轻的一代逐渐成为主力,原来的金牌大腕正在逐渐退出舞台中心。
轻营销。电视剧中有了更多的广告和品牌植入空间,包括央视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都开始有了植入广告。
价值观的年轻化。电视剧不再过多表现政治、社会矛盾等问题,主打内容既不是传统的主旋律作品,也不是愤世嫉俗的情绪表达。这些剧重建了青年人自由、平等、奋斗、向上的现代都市价值观,这与过去的苦情戏、宫斗戏、朝廷戏有了本质差异。这种改变是中国电视剧的巨大进步,重塑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形象。 播出平台在逐渐分化。不同平台有了不同调性,观众开始对不同平台的电视剧有所选择。湖南卫视以独播剧为主,自制占了30%,偏重口味的青年题材;浙江、江苏、东方卫视,涵盖青年到中年的社会主力人群;央视、安徽、北京、山东台,收视人群年龄相对更大,是更为主流的播出平台。
电视剧制播方式更加多元。自制、定制、预购、分账等形式越来越多元,双方可以选择合适的制播方式,在不同的播出窗口播出。
对未来趋势,我有以下几点判断:互联网对电视剧的影响更加明显,电视制作公司会越来越考虑视频网站对电视购买出口的需求;互联网传播力对植入广告的影响更大。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电视剧在制作中主动向互联网方面靠拢;电视剧的马太效应更突出,电视剧行业的集中度更高。目前,中国电视剧行业远远没有达到电影行业的集中度,但是随着资本运作的促进,行业集中度会提升,这也是产业成熟的标志。
电视剧企业该如何应对?总结而言: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专。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维东
正确认识收视率 理顺制播关系
现在很多人质疑收视率数据。应该理性看待收视率,理顺电视剧的制播关系。
首先,收视率重要但不是惟一依据,未来需要建立电视剧的综合评价体系。其实,收视率高不等于节目内容好,收视率低不等于节目内容差。收视率高低衡量的是观看人群数量。而电视剧内容的好坏,评价的是质量。
影响一部剧收视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是独播还是首播、剧的品质如何、播出平台、播出时间、剧目的营销、收视卖点、观众的地域性等。
现在除视频网络外,电视剧主要有四大播出平台: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省级地面和城市电视台。在省级卫视的收看时间中,观众有40%的时间是在看电视剧,地面电视则不到三分之一。中央台只有两个电视剧播出频道,这就使得省级卫视成为电视剧的主要播出平台。
播出方式中,有独播、两家或三家联播。现在,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走独播模式。如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调控电视剧的发片范围,那么独播将是一种市场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市场上好剧缺乏,仅有的好剧流向了强势平台。从剧的整体表现来看,好剧少,差剧多。如果以收视率达到0.5%为及格线看,电视剧有75%不合格,还有大量剧没机会播出。
今后,依然是内容为王、终端制胜,中间有渠道。谁强谁就能掌控更多上下游资源。现在,正是各方较量的一个过程。如果内容业仍然浮躁,仍然只注重眼前利益,就会被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淘汰。
爱奇艺CEO 龚宇
新媒体,从寄生到独立
近半年来,视频行业与电视行业正在逐渐分化,视频领域已经从寄生型变为了独立型行业。这表现在:有些在电视台播出的热门剧,在视频网站中表现平平;《来自星星的你》在电视台并未播出,却引发社会轰动效应;爱奇艺的两部自制剧《灵魂摆渡》《废柴兄弟》,流量级别已经等同于电视台80万元/集剧的播出流量。
另外,视频网站的电视剧货币化能力越来越强。庞大的用户数支撑了电视剧的货币化能力,反过来货币化能力又可让视频网站购买更多好剧。
网络自制剧已经进入新阶段,不再是低俗、暴力涉黄、小成本的代名词。无论是投入成本、内容,还是题材,都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没有明显差异。投入成本也不再是制约网剧发展的核心瓶颈,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掌握年轻受众群的内心需求。尽管有时网剧会撞到点上,但总体来说还没有找到普遍的成功规律。
制作方参与网剧的最大好处在于,双方不仅是平等关系,而且产品有更大的发挥和想象空间。除了播出资源不受时间限制外,此外一旦网剧取得成功,还可向动漫、衍生品、网络游戏等领域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