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钦州浦北县第二中学 广西 535300)
  【摘要】 阅读能力历来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它既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又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张志公先生说:“阅读不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学生阅读创新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创新能力;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57-02
  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气氛严肃,师生互动缺乏,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甚至是机械的分析,追求的是标准、结论、答案的统一,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违背了阅读的规律,把“分段”、“概括段意”、这个手段变成了必不可少的训练程式,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回想我们当时所受的中小学教育,不难发现,我们的教师始终给我们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我们,师生互动的几率极低,唯一的互动方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式的,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的,既师→生,这种封闭的信息系统,导致了信息的淤积,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每一所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养人才方面负有特殊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创造性品质”。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新世纪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深入思考,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由地学、思、疑、问,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才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这样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也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这样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理上会更沟通,这样就能激发创新的兴趣。
  2 营造开放性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以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要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开放性阅读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
  在激励性的氛围中,教师结合教学情境,通过语言鼓励、神态暗示,动作启发,情绪感染、角色互换等活动,激励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3 鼓励质疑,引导启发
  古人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前提。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思考,才会去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发问,而且,我们也要引导学生从知识性提问向创意性提问过渡,引导他们在质疑中寻找答案,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并实现求新。如对课文《项链》的教学,撇开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程序,尝试从以下几个侧面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探讨:第一,对玛蒂尔德性格和追求的批判性思考。肯定其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可贵精神,这种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她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遍大众的思想追求。在此设置玛蒂尔德同简爱的形象比较的思考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简爱和玛蒂尔德两人的人生追求的差异,借以批判小资产阶级市民的思想局限性。第二,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认识玛蒂尔德性格的变化来使学生更能够认识人性的多面性和可变;同时设置以下几个假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争鸣:假如项链没有丢,玛蒂尔德的结果又将如何?你更喜欢舞会前的玛蒂尔德还是10年后的玛蒂尔德?你认为丢失项链对玛蒂尔德是悲剧还是喜剧?玛蒂尔德对你认识生活有启发吗?这样,就通过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延伸到思考、质疑,到领悟、拓展和应用上,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
  4 提倡阅读自主,读出共性中的个性
  创新的起点是独立与自主。阅读“自主”意识实质上指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的主人意识。正象鲁迅所说:“自已思索,自已做主”。现代教育观念也一再强调要发挥阅读主体的能动性,教师以“引导”为主,“引”是方法,“导”是应采取的态度和过程;在学生方面,保护个性,释放个性,张扬个性是他们普遍心理,特别是现代中学生,他们渴望运用自已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来审视文学作品,从而表现自已的评价与思索。顺应这一心理和现实,鼓励阅读主体的个性张扬,阅读就会出“新”,作为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作品,而不是带着作品走向學生,要求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体验和感情去解读作品。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两次写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的蹒跚的背影,教师要引发学生启动相关的“心理图式”(已有的知识结构)领会其平凡之中的深长意味。这样,讨论中就会有各具个性的阐释:突出父亲背影留给我记忆的深刻;写父亲背影的朴素;与铺在坐位上的紫毛大衣对比,写父亲背影的仁慈厚爱;侧写父亲老境的颓唐,渲染伤感的气氛……当学生们用富有个性化的体验解读作品时,父亲的背影便丰满明晰起来,这样《背影》就不再是一篇普通的课文,而是镌刻在他们心中的一尊雕像,它必然会随时出现在某一个时刻,以其朴素的力量陪伴他们的人生旅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敏感地捕捉学生刚刚萌芽的思维新苗,不失时机地艺术地加以培养引导,并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发掘出学生潜在的智慧和灵气,做到“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将学生从“吸收──储存──再现”的学习过程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充当主角,成为主人。构建自主学习的机制,形成学生生动学习、主动思维、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这样,教学才能呈现出开放的理想境界,才能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契机。
  5 创建多维的课堂结构,砺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阅读,不是冷眼旁观式的拷贝作品,而是读者从作者的精神产品中提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心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大脑借助内部言语对文字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既有从形式到内容的逆向思维,又有从内容到形式的顺向思维:既有以吸取、理解为主的一般思维,又有以鉴赏、评价为主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想象、联想的复杂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的思考力得以增进,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由此看来,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
  例如,我们要废除“讲读”模式,建立“议读”机制。新大纲提倡“讨论式阅读”,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自已的见解”。改革阅读课,必须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把阅读归还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班级阅读教学属于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个体阅读为基础的群体阅读,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由教师相机点拨,在读读议议中撞击出阅读心得的火花。
  6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走进作者,帮助学生领略文本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读到这里,如果不细想,不想像,就会感到杜甫真会幽默,描写出这么好笑有趣的场面。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
  7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凡是有人的地方,都要运用语言,只要应用语言就会给学生身心以影响。”这样全面的、无所不在的社会性,是语文学科的独特性。所以语文教学绝对不可以脱离社会,教师一定要将课本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克服“以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倡导联系生活学习语文,主张在生活中认识语文,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运用中提高语文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可以说这是回归了语文学习的本来面目。人是社会的人,而语文的外延是跟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教育职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是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学科和职业的尊重。
  同时,要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才会得以体现,否则,创新能力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让学生充分展示语文的创新才能。比如,为了让学生学习一些语文常识,了解作品、作家的情况,引导学生接触网络文学,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文字资料,浏览文学网络,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知的新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总是能很快地接受新观念。组织学生从社会上、生活中、家庭中、同学中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展开讨论,开一个小型的辩论会,这样在向學生注入新思想、新观念的同时,可以锻炼学生思维辩论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第三是更新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搜集或自我创造一些散文和诗歌,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鉴赏能力,开展诗歌和散文的朗诵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学实践证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我们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从点点滴滴抓起,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长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青海省海东地区化隆县教育局教研室 青海 810900)  【摘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理解的正确率和速度是阅读理解成败的关键。只要坚持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兴趣,广泛阅读,积累词汇,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
期刊
(河南省平舆县第二初中学 河南 463400)  【摘要】 英语学科教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学中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注重文明、礼貌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榜样,激发情感,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的交际和阅读能力;又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外语教学之中。  【关键词】 德育;英语教学;渗透  【中图
期刊
(河南省沈丘县刘庄店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466300)  【摘要】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有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之写作部分指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句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一要求的提出,即要改变传统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的习惯。而批改互动模式则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不失为作文
期刊
(河南省商水县巴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河南 466100)  【摘要】 培养和提升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语文素质高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个人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语文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要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实现从“我要读”到“我爱读”的转变;实现从“我爱读”到“我会读”的转变;实现从“我会读”到“我选读”的转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期刊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专中心小学 福建 362000)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60-0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夜莺之歌》(共三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之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也要
期刊
(河南省西华县西夏二中 河南 466600)  【摘要】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的实践中做了如下尝试,重视扩展词汇;精选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分析答题技巧。  【关键词】 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河南省沈丘县冯营乡第二初级中学 河南 466300)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因此,搞好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应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此项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明确阅读教学的任务;抓住问读教学的着力点。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
期刊
(河南省西华二职专 河南 466634)  【摘要】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的重要一个环节。在新编英语教材中也增加了不少英语写作的教学内容。为了提高中职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英语写作的指导和训练时,首先,要帮助中职生克服“怕写作”的心理阻碍,其次,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加强写作训练;再次,活学活用,“灵动”词汇;最后,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指导。  【关
期刊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林墩中心小学 福建 363904)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34-02  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在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考方法,发展智力,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本领,从而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几年教学尝试,有如下几点体会。  1 锁定目
期刊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 河北 0656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5-0172-01  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成功的开篇既要起到为后文定位奠基的作用,避免行文偏离正常轨道;又要有鲜明的阅读导向功能,给阅卷老师以真诚告白和友情提示——行文无偏斜,贵手请高抬。需要提醒的是,除非万不得已,我们一般不提倡开门江山、简单切人这种开篇方法;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