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的美学意蕴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xi2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钟钟书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学者,他兼通数国语言,在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皆有卓越的成就。其著作包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以及长篇小说《围城》等。《写在人生边上》是钱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收入《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等十篇。作者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算得上一个独特的精品。《读〈伊索寓言〉》是其中的一篇,它是读后感中的名篇,有其独特的美学意蕴, 为此,本文从 “耐人寻味的结构美、见解独特的内容美、妙趣横生的语言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伊索;寓言;美
  
  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是读后感的名篇。其见解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阅读时若能从审美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探究其美学意蕴,使他们从貌似平淡的语言中看出美来,则必能有效地提高其审美能力。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作简要的探究。
  
  1.耐人寻味的结构美
  
  从文学评论或读后感的角度讲,一般是先结合原文进行论述,然后再谈自己的感受。本文则不然,作者采用了先讲道理再进行论述的形式,一开头并不是直接点题,而是从两类人谈起,看似漫无边际,与主旨毫无联系,其实开头三段已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文章的主体是九则故事,中心是纠正浅薄的见解,作者为了纠正人们对《伊索寓言》的浅薄见解,首先要树立一个观点,他把人类历史比作人的一生,认为古代乃是人类的童年时期,现代则是成人了,这样就容易明白,古代人们对《伊索寓言》的理解是那么浅薄、幼稚、简单。然而,成人总是喜欢小孩子的,这就容易明白,古代的人们为什么喜欢《伊索寓言》,又是在什么意义上喜欢的,从而水到渠成地谈及读《伊索寓言》的感受,引出对九则故事的评述,最后作出总结,阐述《伊索寓言》不宜作现代儿童读物的原因:“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喜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一针见血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文章打破了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并非故弄玄虚,而是出于表达的需要。《伊索寓言》是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一直是世界儿童文学经典性作品,但作者认为有些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为了引出这个内容,作者从两类人说起,因为这是日常的普遍经验,以此切入,易于理解,从而引出读《伊索寓言》的见解,最后又在收束部分发表关于“小孩子读寓言”的议论。这样的结构收放自如,开合有度,确实耐人寻味。
  
  2.见解独特的内容美
  
  《读〈伊索寓言〉》选自钱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集子收有十篇作者早期的作品,都是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虽是钱先生的第一个散文集,但已表现出其散文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钱先生的老朋友柯灵曾说:“《写在人生边上》是散文集,篇幅不多,而方寸间别有洞天,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散文也罢,小说也罢,共同的特点是玉想琼思,宏观博识,妙喻珠联,警句泉涌,谐谑天生,涉笔成趣。这是一棵人生道旁历尽春秋、枝繁叶茂的智慧树,钟灵毓秀,满树的玄想之花,心灵之果,任人随喜观赏,止息乘阴”。①因此,对《伊索寓言》,我们不能仅仅当作感想来读,而应该看作是一篇对社会现象进行鞭辟入里剖析的精深论著。其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自成一家,启人心智,且看第二段的论述:“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古代是浅薄、幼稚、简单的;现代的我们反而是我们祖父的老辈,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是卖老”。这是多么新颖的见解啊,的确是言人所未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再看最后一段的分析:“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复杂,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卢梭的话本身就有一定的思辨性的反叛精神,不无道理;作者对卢梭的话也持不同的看法,为自己的论证张扬,足见钱氏的独创。
  更其妙者,是文章中间的正文部分,作者能想他人之所不想,写他人之所不能及,别出心裁,写出了一番新意。只要将《伊索寓言》原本的故事和此文所引,两者比较,自然就能读出钱文之高妙来。
  蝙蝠的故事原题目作《蝙蝠和黄鼠狼》,讲的是“我们遇事也不要一成不变,随机应变往往可以躲过大风险”的道理;钱文则说“人把蝙蝠的方法反过来施用”——讽刺了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他们总不肯虚心向别人学习,总以为自己有骄傲的资本,在不同的场合,他们使出不同的骄傲资本,傲视别人,自高自大。
  天文学家的故事原题作《天文学家》,讲的是“这故事适用于这样一种人:他们连人们认为是普通的事情都办不到,却拼命夸夸其谈”;钱文却说“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讽刺了那些不甘心下野或下台者,即使下去了,还是一心往上爬。
  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原题作《寡妇和母鸡》,讲的是“不少人由于贪梦,想得到更多的东西,结果连现有的也丢掉了”的道理;钱文却说“大胖子往往是小心眼”——蕴含着“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之意。
  这只是其中的几例,作者对九个寓言故事均作了“眉批”式翻案,借《伊索寓言》里九个寓言故事联类引申,洞烛世相,化陈腐为神奇,开生面而破余地。具体说来,作者对这九个寓言故事作的“翻案”文字,有“反对”、有“引申”。“反对”体现“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的“两柄”观,就是说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蕴了一“柄”,作者拉来与之相反相违的另一“柄”作对照看。“引申”体现“多边”观,就是讲寓言故事本身里面包蕴的一边,或“应用到旁的方面”、或续“上下文”,不待说,这里的“引申”,既有方位上的挪移,又有程度上的深化。属前者“反对”的有“蝙蝠的故事”、“牛跟蛙的故事”、“老婆子和母鸡的故事”、“驴子跟狼的故事”等;属后者“引申”的有“蚂蚁和促织的故事”、“狗和它自己影子的故事”、“天文家的故事”、“乌鸦的故事”、“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等。难怪臧克和先生在谈钱先生的散文时说:“读者欣赏钱钟书先生的散文作品,更多的不是在于情感上的愉悦,而是在于智性上的满足”。②《读〈伊索寓言〉》确实是一篇启人心智,给人以智性上满足的佳作。
  
  3.妙趣横生的语言美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语言。在钱先生这里,独到的见解,深刻的思想必然物化为妙趣横生的语言。这首先表现为语言的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或正经话作荒唐话、充满了佯谬、又充满了理趣。且看第三段“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这里的意思是先读书后有感想,表明钱先生早就有了写作的打算,只是借伊索的故事写出来罢了。“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肯定了《伊索寓言》的价值,《伊索寓言》是一部流传千古的书,怎么会不值一看呢?原来作者想说的是在下面。“它至少给与我们三重安慰”,什么叫读文章的三重安慰?原来它是一句意味深长的反讽语,即下文就此展开了叙述。“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其实是说,现代人往往自高自大,瞧不起古代的文明。“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暗示人有瞧不起人的丑恶的一面。“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表明不是《伊索寓言》有什么内容要纠正,而是作者有话要说。本段的每一句话都是庄谐互用,只有认真探究,才能领会哪些是正面说,哪些是反语。
  其次表现在含蓄风趣。其语如庖丁解牛,游刃而有余。由于其高深的语言造诣,钱先生总是以其含蓄而有风趣的语言来表达其独到的见解。“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作者认为我们现代人是老一辈,年龄愈大、阅历愈深、且愈悠久古老,语言是何等俏皮风趣啊!“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其中的“下去”隐含着下野或下台,“眼睛向上”形象的地表明不甘心下野或下台,还是一心往上爬。“彼此各得其所,当然会相安无事”隐含着他们不承认缺陷,而陷入自我满足、自我欣赏、与世无争的境地,实质上是不思进取、不思改进的表现,含义是如此丰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既有相信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含义,也暗含着伴随文明进步有些人越来越坏,世界是复杂的,头脑也应复杂一些之意,语句表达得相当含蓄、风趣。
  最后表现为比喻之精妙。本文是读后感,但运用了不少新颖的比喻,据称运用大量比喻的方法写议论文,现代中国最杰出者为钱钟书一人,作者把人类历史比作人的一生,古代是小孩子时期,是浅薄、幼稚、简单的,现代人则是我们祖父的老辈,愈发古老悠久,非常新颖、形象。“眼睛还是向上看”比喻“不甘心下台,一心往上爬的人”,十分形象生动。“大脖子往往是小心眼”比喻“有钱人往往吝啬,一毛不拔,不肯帮助别人”,共同点是何等相似,传神地描写有钱人的吝啬嘴脸。文末的苍蝇比喻那种以救世主自居的狂人,作者写他们的狂叫,形象地活画出这种人的可笑之处。比喻联翩而来,既为文章增强了瑰奇动人的色彩,又给了读者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读书》1983年第1期
  [2]《语文学习》1996年第7期
  
  收稿日期:2008-09-30
其他文献
【摘要】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足交汇的桥梁,班主任老师如果学会尊重,赏识自己的学生,便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在班集体这一方沃土上,培养出绚丽的花朵。  【关键词】赏识;差下生;激发班干部工作热情;凝聚力  Shallow talk to appreciate a function in class management  Deng Wei-ch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老师下功夫最大,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高年级的分数应用题,学生如不掌握规律,将无从下手,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将学生怕学、厌学应用题转化为易学、乐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师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和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中出现的应用题进行归类,通过有的放矢的讲授和学生大量的练习、讨论、总结、归类,掌握应用题的解题规律、步骤,学生理清了每类题的解题思路,做题时就有路
期刊
【摘要】以多种活动情境、适度信息氛围、创树良好学风等途径与方法,便可激活职校生德育课学习情绪,提高德育课学习效率,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投入,解决学生学习德育课热情不高的问题。  【关键词】职校生;德育课学习情绪;激活方略     职校德育课教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投入,我的实践与思考是:    1.以多种活动情境激活学生学习情绪    在教学中德育课教师可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文本。从注重诵读、品读、补充文本“空白”、语言运用四个方面为切入点,使我们的语文课真正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关键词】文本;诵读;品读;补充;运用  Hold tight a text origin article Xi language  Wang Li-xia  【Abstract】The language teaching is important tight ho
期刊
【说教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这是一篇人物传记。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即清朝末年在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毅然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  文章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许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还停留在较低的层面上,甚至不愿意在教学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现状,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方面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探讨分析时本文从受教育者本身的需求、教学内容的不同等角度出发,谈了笔者在教学中的体验。  【关
期刊
音乐课在目前是中国现实中素质教育的代表,音乐在人生活中的须臾不离的情况也是人们接受音乐教育比较有利的条件。目前国家在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了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并明确提出向百万大学生“补交响乐课”的要求。可见倡导音乐素质教育,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智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一专多能全方位发展的人才。而高校的公共音乐课便是真正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最佳体现,大学
期刊
【摘要】近些年地理高考中,很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地理思维过程,即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如何借他山之石来攻玉,把数学物理等理科的思维方法,运用在地理解题中,具有思路清析,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之功效,本文是从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种具体方法。  【关键词】思维能力;分解法;作图法;反证法;函数法;逆推分析法     一、确定两点方向、求两点球面间的最短距离——用分解法:  在数学座标系中如(图1),
期刊
【摘要】智障儿童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心理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求教师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学校、家庭多方携手,共同树立智障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尽快适应主流社会。  【关键词】智障儿童;自信心     智障儿童在社会及他们生活周边听到的往往是训斥,看到的经常是“白眼”,从而导致他们自卑、自怯的心理,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担心别人看不起。针对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真正地使他们感
期刊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即课堂。在生活中让学生生命潜能得到释放,创造精神得到激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德育;生命潜能;创造精神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生接受教育,接受磨练,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生活。学校德育如何走到儿童生活中去呢?    1.德育应充分释放儿童的生命潜能    生活德育观倡导德育以活动为中心,一切德育活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