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较常见,控制和缓解疼痛对患者的病情恢复以及心理状态均有积极意义。本组患者痔核脱出且伴有出血,治疗过程中相继出现术后疼痛、胃肠道不适、静脉滴注伤口疼痛等问题,术后采取耳穴压豆、吴茱萸贴敷、中药熏洗等护理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伤口愈合良好。
【关键词】混合痔;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术后疼痛;吴茱萸贴敷
混合痔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肠胃道功能异常、术后疼痛等情况,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镇痛剂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但效果不佳。近年中医护理技术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得到一定应用。本研究对1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35岁,女性,安徽宿州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大便时痔核脱出伴出血症状,出血鲜红量少,近期排便痔核脱落或出血较严重遂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大便时肛口肿物脱出,无法自行回纳,伴有出血,无发热,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及接触情形,无恶心呕吐,无腹部胀痛,无腹泻,无排便不畅,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排便习惯改变。入院诊断考虑“混合痔”。
体格检查:体温36.6?C,呼吸和血压正常,精神尚可,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肛检:肛前可见1.0 cm×1.5 cm肿物脱出,质软,压痛不明显,后位可见痔核脱出,肛门指检距肛6 cm未及肿块,指套退出无染血,肛门镜检见内痔区充血隆起。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术后诊断为混合痔,留置尿管固定,鼻导管吸氧,一级护理。术后疼痛评分为2分,术后6 h后出现腹部不适,手术部位疼痛,静脉输液上方略红,且伴有疼痛。
2 护理方法
术后患者精神疲软,无恶心呕吐感,留置尿管固定良好,在位通畅,双下肢逐渐恢复。行一级护理管理,每小时巡视1次,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抗炎补液治疗,行常规健康宣讲、饮食护理、留置尿管护理,鼻导管吸氧护理,心理护理。(1)缓解术后疼痛:术后6 h疼痛评分为2分,属轻度疼痛,遵医嘱行中医耳穴压豆缓解疼痛护理。(2)改善肠胃道功能:术后6 h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经过观察,患者神志清,仅腹部出现不适感,遵医嘱采用吴茱萸药丸穴位贴敷。(3)静脉输液部位略红和疼痛处理:通过观察发现患者术后静脉输液部位略红且伴有疼痛,采取止痛消炎软膏贴敷缓解疼痛,控制静脉滴注速度,保持巡视监测。(4)中药熏洗手术伤口:患者术后第2天肛门手术伤口处无渗液,神志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切口愈合良好,轻微疼痛,采取中药熏洗护理措施。药方组成:大青叶10 g,紫珠叶10 g,槐花(炒)10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自动煎药机煎成200 ml,袋装备用。熏洗操作:第2天起,将药液放入容器内,开始蒸汽熏浴,待药液温度降至40?C后,将肛门局部浸入药液中,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
3 结果
住院第5天后,患者精神佳,胃納良好,无恶心呕吐,腹部软,肛周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无分泌物附着,行出院指导。
4 讨论
疼痛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约95%的患者术后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主要发生在麻醉药失效后24 h内,65%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中重度疼痛[1~3]。术后疼痛不但可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还可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出现情绪紧张、呼吸急促等焦虑症状,不利于病情康复。
中医护理措施中,耳穴压豆治疗取耳穴中神门为神经调节点,起镇静止痛作用,心穴、肾穴能抗炎止痛,并松弛内脏平滑肌,不同穴位联合处理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用,可改善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足三里主治肠胃病症、下肢麻痹等,中脘穴属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气海穴、关元穴组合穴位治疗有助于培元补气、壮阳固脱、调经止带,对腹部疼痛和肠胃道功能改善有重要作用。止痛消炎软膏主要成分可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等,处理静脉滴注伤口处出现疼痛和泛红情况的效果明显。混合痔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切除范围、肛缘水肿、排便因难及病人耐受力有关。中药熏洗法使药物离子经创面吸收,增加了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可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所用方剂则可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润燥、清热凉血,针对痔湿热下证。本方先熏洗后坐浴,由于温热刺激可扩张皮肤和患处血管,促进局部和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瘀血消散。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缓解、胃肠道功能恢复、手术伤口愈合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一涵,庄礼兴,贺君,等.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03-105.
[2]张力,梁学敏,范小华,等.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1):135-139.
[3]张小艳,马睛雅,李学靖,等.基于共词分析的耳穴埋豆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热点分析[J].上海护理,2019,19(11):37-41.
【关键词】混合痔;中医护理;耳穴压豆;术后疼痛;吴茱萸贴敷
混合痔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肠胃道功能异常、术后疼痛等情况,影响患者病情恢复。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口服或肌内注射镇痛剂控制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但效果不佳。近年中医护理技术在混合痔术后患者中得到一定应用。本研究对1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护理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35岁,女性,安徽宿州人,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大便时痔核脱出伴出血症状,出血鲜红量少,近期排便痔核脱落或出血较严重遂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大便时肛口肿物脱出,无法自行回纳,伴有出血,无发热,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高风险区域旅居史及接触情形,无恶心呕吐,无腹部胀痛,无腹泻,无排便不畅,无阴道流血流液,无排便习惯改变。入院诊断考虑“混合痔”。
体格检查:体温36.6?C,呼吸和血压正常,精神尚可,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肛检:肛前可见1.0 cm×1.5 cm肿物脱出,质软,压痛不明显,后位可见痔核脱出,肛门指检距肛6 cm未及肿块,指套退出无染血,肛门镜检见内痔区充血隆起。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痔疮自动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切除术,术后诊断为混合痔,留置尿管固定,鼻导管吸氧,一级护理。术后疼痛评分为2分,术后6 h后出现腹部不适,手术部位疼痛,静脉输液上方略红,且伴有疼痛。
2 护理方法
术后患者精神疲软,无恶心呕吐感,留置尿管固定良好,在位通畅,双下肢逐渐恢复。行一级护理管理,每小时巡视1次,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抗炎补液治疗,行常规健康宣讲、饮食护理、留置尿管护理,鼻导管吸氧护理,心理护理。(1)缓解术后疼痛:术后6 h疼痛评分为2分,属轻度疼痛,遵医嘱行中医耳穴压豆缓解疼痛护理。(2)改善肠胃道功能:术后6 h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经过观察,患者神志清,仅腹部出现不适感,遵医嘱采用吴茱萸药丸穴位贴敷。(3)静脉输液部位略红和疼痛处理:通过观察发现患者术后静脉输液部位略红且伴有疼痛,采取止痛消炎软膏贴敷缓解疼痛,控制静脉滴注速度,保持巡视监测。(4)中药熏洗手术伤口:患者术后第2天肛门手术伤口处无渗液,神志清,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切口愈合良好,轻微疼痛,采取中药熏洗护理措施。药方组成:大青叶10 g,紫珠叶10 g,槐花(炒)10 g,蒲公英10 g,金银花10 g。自动煎药机煎成200 ml,袋装备用。熏洗操作:第2天起,将药液放入容器内,开始蒸汽熏浴,待药液温度降至40?C后,将肛门局部浸入药液中,每日早晚各熏洗1次。
3 结果
住院第5天后,患者精神佳,胃納良好,无恶心呕吐,腹部软,肛周切口愈合良好,无出血,无分泌物附着,行出院指导。
4 讨论
疼痛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并发症,约95%的患者术后经历难以忍受的疼痛,主要发生在麻醉药失效后24 h内,65%的患者术后早期出现中重度疼痛[1~3]。术后疼痛不但可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并发症,还可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出现情绪紧张、呼吸急促等焦虑症状,不利于病情康复。
中医护理措施中,耳穴压豆治疗取耳穴中神门为神经调节点,起镇静止痛作用,心穴、肾穴能抗炎止痛,并松弛内脏平滑肌,不同穴位联合处理具有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之功用,可改善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足三里主治肠胃病症、下肢麻痹等,中脘穴属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气海穴、关元穴组合穴位治疗有助于培元补气、壮阳固脱、调经止带,对腹部疼痛和肠胃道功能改善有重要作用。止痛消炎软膏主要成分可消炎镇痛,用于神经痛、风湿痛、肩痛、扭伤、关节痛、肌肉疼痛等,处理静脉滴注伤口处出现疼痛和泛红情况的效果明显。混合痔术后疼痛程度与手术切除范围、肛缘水肿、排便因难及病人耐受力有关。中药熏洗法使药物离子经创面吸收,增加了局部有效药物的浓度,可直接针对病因病位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所用方剂则可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润燥、清热凉血,针对痔湿热下证。本方先熏洗后坐浴,由于温热刺激可扩张皮肤和患处血管,促进局部和周身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瘀血消散。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缓解、胃肠道功能恢复、手术伤口愈合等方面均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一涵,庄礼兴,贺君,等.浮针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103-105.
[2]张力,梁学敏,范小华,等.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1):135-139.
[3]张小艳,马睛雅,李学靖,等.基于共词分析的耳穴埋豆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热点分析[J].上海护理,2019,19(1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