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映潮在通向名师之路上一直是一位很勤奋的人,他说:“名师都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或自设的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细数余老师成名之路的点点滴滴,除了勤奋,创新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华罗庚说:“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余老师便是在勤奋的学习中,敢于创新,大胆创新,越重山、跨峻岭的人,“板块式”教学思路,“读写结合”式教学思路设计,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等等,都是他大胆创新的见证。
笔者曾有幸听过一次余映潮老师的公开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和《夸父逐日》,课上被余老师那风趣的语言、厚实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别出心裁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体验的教学风格深深震撼。从他的公开课来看,余老师是尤其注重朗读的,因此独创了“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余老师曾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对我们说:“就像《夸父逐日》这样的文章,我没读一百遍,是不敢上讲台的。”
朗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余映潮老师正是从课程标准出发、以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命体验。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着重评析余映潮的朗读教学在课堂的生命体验中的意义。
一、语感的需要
语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感能力不强,其他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语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一个人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不在一时,而要靠长期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余老师朗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朗读上,他从来不认为在课堂中读课文是浪费时间,不仅让学生读,自己也范读,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引导示范作用,也可以在无形中纠正学生读音的错误,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杜甫的诗说得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的影响可以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就像余映潮老师一样,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对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们也是在余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朗读获得了自身语感的一种体验、一种提升。
二、兴趣的激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因为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维。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升学的压力不仅仅学生身上有,教师们也有同样的压力,教师既有学生升学数量的要求,也有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教师轻则受处罚,重则被开除,所以为了高分、为了升学、也为了工作,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的头脑中塞知识,而不去关照学生的心理、具体情况等等;而学生也为了分数、升学,不得不努力地学习、机械地接受,课堂没有一丝活力。
上余老师的课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上,个个学生回答积极,努力思考,全然没有以往课堂上的死气沉沉的景象。其实,余老师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朗读教学,因为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余老师说:“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积极地思考、积极地读、积极地说,每个人都从朗读中找到了教师的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在此时则变成了一个旁听者、引导者。每位学生因为自己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探索的空间,有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表现都很积极,很有兴趣的与同学老师一起学习。
余老师的朗读教学之所以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他将学生的身份由听众变成了参与者,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将变成了引导者,如此“大胆”的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厚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操控全局的魄力,在短暂的一节课上是不会那么容易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的。
三、情感的熏陶
“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在这里主要是指“诗意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出声的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欣赏。
在余映潮老师的课上,处处闻得诗意声。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
第一次朗读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是这样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请同学们以赞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第二次朗读师:这里的藤萝花是繁密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们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那么富有美感。请同学们用喜爱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六段。
第三次朗读师:是啊!这美丽的花象征着生命之可爱,它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让“我”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让“我”对生命有了美的感悟。请大家用颇为感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十段。
余老师在这三次朗读中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能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感悟,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情感的陶冶,接受到了情感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用陶冶、感化的方法使学生的品格和素质得到升华。在语文教育界中,于漪老师尤其注重情感教育,很多学者也对情感教育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可是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的做法却是说得很含糊。在这里,余老师不仅仅认真观照情感教育,还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那就是通过朗读教学,通过语调的变更等不同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个文学的多彩的世界,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感悟,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其实不论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有什么作用,他育人的重点都放在了“人”上。他在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感悟,注重的是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生命体验之花才会常常绽放在余老师的课堂之上。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华罗庚说:“在寻求真理的长征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余老师便是在勤奋的学习中,敢于创新,大胆创新,越重山、跨峻岭的人,“板块式”教学思路,“读写结合”式教学思路设计,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等等,都是他大胆创新的见证。
笔者曾有幸听过一次余映潮老师的公开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和《夸父逐日》,课上被余老师那风趣的语言、厚实的学识、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别出心裁引导学生进行生命体验的教学风格深深震撼。从他的公开课来看,余老师是尤其注重朗读的,因此独创了“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余老师曾以半开玩笑的口吻对我们说:“就像《夸父逐日》这样的文章,我没读一百遍,是不敢上讲台的。”
朗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余映潮老师正是从课程标准出发、以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生命体验。
笔者将从三个方面,着重评析余映潮的朗读教学在课堂的生命体验中的意义。
一、语感的需要
语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语感能力不强,其他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语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它是一个人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感的培养不在一时,而要靠长期的点点滴滴的积累。余老师朗读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该在课堂上读起来。”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朗读上,他从来不认为在课堂中读课文是浪费时间,不仅让学生读,自己也范读,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引导示范作用,也可以在无形中纠正学生读音的错误,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杜甫的诗说得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说出了一个道理,对人的影响可以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就像余映潮老师一样,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教学对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学生们也是在余老师的课堂上通过朗读获得了自身语感的一种体验、一种提升。
二、兴趣的激发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的内在动机,因为兴趣可以推动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思维。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现状,升学的压力不仅仅学生身上有,教师们也有同样的压力,教师既有学生升学数量的要求,也有教学质量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这些要求,教师轻则受处罚,重则被开除,所以为了高分、为了升学、也为了工作,教师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向学生的头脑中塞知识,而不去关照学生的心理、具体情况等等;而学生也为了分数、升学,不得不努力地学习、机械地接受,课堂没有一丝活力。
上余老师的课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上,个个学生回答积极,努力思考,全然没有以往课堂上的死气沉沉的景象。其实,余老师能很好地调动课堂气氛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朗读教学,因为朗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余老师说:“朗读不仅仅只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穿插。它是让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让学生得到充分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手法。”在余老师的课堂上,每位同学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积极地思考、积极地读、积极地说,每个人都从朗读中找到了教师的问题的答案,而教师在此时则变成了一个旁听者、引导者。每位学生因为自己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有探索的空间,有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表现都很积极,很有兴趣的与同学老师一起学习。
余老师的朗读教学之所以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正是因为他将学生的身份由听众变成了参与者,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将变成了引导者,如此“大胆”的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厚度、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和操控全局的魄力,在短暂的一节课上是不会那么容易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的。
三、情感的熏陶
“美读欣赏式”教学模式,在这里主要是指“诗意朗读”教学,让学生在出声的阅读中对文本进行欣赏。
在余映潮老师的课上,处处闻得诗意声。以《紫藤萝瀑布》一课为例:
第一次朗读师:“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出现在“我”的面前的,是这样流光溢彩、生机勃勃的一树紫藤萝。请同学们以赞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的第二段。
第二次朗读师:这里的藤萝花是繁密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们那么快乐,那么充满活力,那么富有美感。请同学们用喜爱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六段。
第三次朗读师:是啊!这美丽的花象征着生命之可爱,它缓解了“我”心中的悲痛,让“我”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让“我”对生命有了美的感悟。请大家用颇为感叹的语调,朗读课文第十段。
余老师在这三次朗读中用了三种不同的语调,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们能够获得属于他们自己每个人不同的生命感悟,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了一次又一次情感的陶冶,接受到了情感的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心灵教育,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用陶冶、感化的方法使学生的品格和素质得到升华。在语文教育界中,于漪老师尤其注重情感教育,很多学者也对情感教育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可是如何进行情感教育的具体的做法却是说得很含糊。在这里,余老师不仅仅认真观照情感教育,还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那就是通过朗读教学,通过语调的变更等不同的方法,引领学生进入到一个个文学的多彩的世界,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感悟,得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体验。
其实不论是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教学有什么作用,他育人的重点都放在了“人”上。他在课堂上注重的是学生的能力、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感悟,注重的是学生能够拥有自己的生命体验,所以生命体验之花才会常常绽放在余老师的课堂之上。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