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说古今字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ly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今字是古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清儒段玉裁说“凡读经传者不可不知古今字。”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探讨汉字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更不可不知古今字。
  关键词:古今字;内涵;范围;类型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2-082-02
  
  一、“古今字”概念的内涵
   “古今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领域中一个有着较长历史的术语。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六艺一百三家”中的“孝经十一家”,内有《古今字》一卷,可惜的是遗失了,后人无法得知其内容。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条理 》卷二下云“按《古今字》分别古今,言其同异耳。”看来是一部汇集古今用字同异的训诂专著。最早使用“古今字”这一术语的,是东汉经学家郑玄。在郑玄之前,郑众就已经意识到经籍中存在着古今字的现象,如:《周礼•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立,右社稷,左宗庙。”郑司农云:“立读为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经》‘公即位’为‘公即立’。”从中可见郑众对古今字的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但他没有提出古今字的概念。郑玄在郑众的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古今字的概念。《礼记•曲礼》:“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郑玄注:“余、予,古今字。”《诗经•小雅•鹿鸣》:“视民不恌。”郑玄笺:“视,古示字也。”
  汉唐以来的训诂学家只是随文注释时运用这一术语,并没有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古今字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专门的研究。至清代古今字现象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提出“盖古今字,必以此释彼而其义始明。”徐灏认为“古今字有二例,一为造字相承,增偏旁,一为古今本也”,认为古今字是一种造字相承的关系。段玉裁说:“古今用字不同,谓之古今字。”(《说文》“今”字下),又说:“凡言古今字者,主谓同音,而古用彼,今用此。”(《说文》“余”字下),即认为古今字是古今用字的不同。王筠在《说文释例》中,提出了“分别文”、“累增字”的概念,从造字的角度,对古今字作出了全新的解释。他说:“字有不需偏旁而义已足者,则其偏旁为后人递加也。其加偏旁而义遂异者,是为分别文。其种有二:一则正义为借义所夺,因加偏旁以别之者也;一则本字义多,既加偏旁则只分其一义也。”“其加偏旁而义仍不异者,是谓累增字。其种三:一则古义深曲,加偏旁以表之者;一则既加偏旁,即置古文不用者也;一则既加偏旁而世仍不用,所行用者仅是古文也。” 我认为王筠突破了前人的局限,第一次从造字的角度来说明古今字的形成以及古字和今字的关系,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古今字提供了很好的见解。
  二、古今字的界说与范围
  关于古今字的界定问题,学术界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采用段玉裁的说法,坚持认为古今字是古今人用字的不同,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强调凡属“古今人用字不同”的皆为古今字。这种意见与古代、尤其是清以前学者注释古书时运用“古今字”术语的情况大体吻合。但是,依据这种意见划定的古今字,范围很大,把异体字、通假字等都包含了在内。第二种意见主张缩小古今字的范围,把古今字看成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某种孳乳分化现象的术语,具体说就是古时某字兼表若干语义,后世为了区别,另造新字来分担其中的某一或某一些语义。这种意义的古今字既是用字问题,更是造字问题。依据此种意见划定的古今字,定义分明,内涵单一。然而,它与古代注释家所说的古今字在概念与范围上都有一些距离。裘锡圭先生认为:“近代讲文字学的人,有时从说明文字孽乳情况的角度来使用‘古今字’这个名称,把它主要用来称呼母字跟分化字。近年来,还有人明确主张把‘古今字’这个名称专用来指有‘造字相承的关系’的字。他们所说的古今字,跟古人说的古今字,不但范围有大小的不同,而且基本概念也是不一致的。”
  比较两种意见,我们倾向于后者,因为,洪成玉先生曾说:“随着学科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同一个术语所表示的范围或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是学科发展史中正常的现象。”我们赞同这个观点。随着认识的深化,学科的发展,术语的科学化、规范化是学科研究必由之路。
  三、古今字的类型
  1、为本义造今字,古字用来表示引申义或者假借义。这一类即王筠所说的累增字。
  A、今字表示本义,古字表示引申义
  暴—曝《说文》:“暴,晞也”。暴的本义为晒,《孟于•滕文公上》:“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后引申为暴露、显露,《孟子•万章上》:“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引申义“暴露、显露”逐渐成为“暴”字的常用义,于是为晒义另造“曝”字,《东观汉纪•高凤传》:“妻尝之田,曝麦于庭”。暴、曝在“晒”义上构成一对古今字。
  要—腰 《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从臼。”显然“要”的本义是今天的“腰”,如《墨子•兼管》中有“楚灵王好士细要”,《史记•陈丞相世家》中有“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贾谊《治安策》也有“一胫之大几如要”一句,这些“要”使用的是本义,后用加意符的“腰”表示。引申义“要求,拦截”仍用“要”表示 。
  益—溢 《说文•皿部》“益,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益”的本义指水漫出来,如《吕氏春秋•察今》:“澭水暴益。”引申为增加。如《孟子•告子下》:“曾益其所不能。”《左传 •嘻公三十年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后来本字表引申义,另造“溢”表示本义。
   B、今字表示本义,古字表示假借义
  且—俎 《 说文 》:“且,所以荐也。”(依段玉裁校)字形象祭祀时放置祭品的礼器。后来“且”字假借做虚词用,遂在原字上加“ ”作“俎”表示本义。《说文》:“俎,礼俎也。从半肉在且上。”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且) 疑即俎之古文。”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俎乃且之后增体,自礼文大备之时,始有此字耳。”王筠《说文句读》:“且当是俎之古文。”
  匪—篚《说文》:“匪,器似竹。”则“匪”字的本义是竹筐一类的盛器。
  但“匪”经常借作副词,作“非”字解,故造“篚”字表示其原有的本义。段注:“古盛币帛必以匪,篚古今字……有借为非者,如《诗经》‘我心匪鉴’、‘我心匪石’是也。”
  2、为引申义或通假义造今字,古字仍然表示本义。这一类即王筠所说的分别文。
  A、今字表示引申义,古字表示本义
  景—影 《说文》:“景日光也。”(依段玉裁王筠校)日光照在物体上则有影子,故引申为“影子”。如《过秦论》:“赢粮而景从。”“景从”即像影子一样跟从。表示这一引申义的“景”字后来又写成“影”。《颜氏家训•书证》:“……如此等字,皆当为光景之景。凡阴景者,因光而生,故即为景。…… 至晋葛洪 《字苑》傍始加‘彡’。而“景”字则用来表示本义“日光”和其他引申义。(如 “大”、“景色”等)
  没—殁 《说文•水部》“没,湛也。”段注“没者,全入於水,故引申之义洲尽”《小雅》“曷其没矣”传云:“没、尽也。”“尽”“死”为其引申义,后用“殁”表示,如在《过秦论》“始皇既殁,余威震于殊俗。”
  B、今字表示假借义,古字表示本义
  直—值 《说文》:“直,正见也。”本义是直,不弯曲。当时“价值”一词无专字表示,就假借“直”的形体,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后来产生了“值”字,专门表示这一意义,原来的“直”字仍用来表示本义和其他引申义。《史记•匈奴列传》司马贞《索隐》引姚氏:“古字例以直为值。”王力《同源字典》: “价值的‘值’,唐代以前但作‘直’,直到近代,才写作‘值’。”
  冯—凭 《说文》“冯,马行疾也。从马 声。”段注“或假为凭字,凡经传云冯依,其字皆当作凭”。“凭”下段注曰:“古假借只作冯,凡冯依皆用之。”
  本来没有表“凭依”的“凭”就假借“冯”表示,这个假借义后用“凭”表示,如《汉书》“食其冯轼而下齐七十余城。”
  
  参考文献:
  [1]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唐兰中.国文字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5]洪成玉.古今字概述[J].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2.
  [6]张劲秋.再说古今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
其他文献
摘 要:汉字的演变经历了清末的“切音文字”,民国的“注音字母”,无政府主义的“废除汉字”到解放后的“汉语拼音方案”等阶段,这场持续性的西化争论最终催生了汉字简化字的出现。现在看来,汉字西化大可不必,汉字本身的包容性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使汉字原本难写难认的缺点已不再是缺点。  关键词:汉字;拼音文字;拼音化;简化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89-02  
格宾生态网挡墙稳定性强,而且不会对河堤防护造成破坏性干扰,体现了格宾网挡墙的优质性。目前河堤防护中非常注重格宾生态网挡墙的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对格宾生态网挡墙进行研
简要介绍了实施光伏扬水灌溉的必要性,阐述了光伏扬水灌溉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结合莱芜市莱城区光伏扬水灌溉系统项目,总结了光伏扬水在我国特别是丘陵地区的推广前景和应用价
近年来,在农产品出口的贸易中,我国屡屡遭受绿色贸易壁查的挑战,本文从国际绿色贸易壁查的具体措施入手,分析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提出应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建立贸易
摘 要:隋代周后,打破了东北亚地区的政治均衡,隋、高句丽、突厥三大势力在东北展开了斗争,而其焦点就是盘踞营州(今辽宁朝阳)的北齐残余势力的高宝宁。高宝宁事件反映了高句丽在东北地区的积极进取,影响了隋初与高句丽的关系及其走向。  关键词:高宝宁事件;隋初;高句丽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66-02    南北朝(420—589)后期,中国北方王朝林立,大大
摘 要:后妃群体是宫廷政治生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她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从她们出现之初就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甲骨文、金文记载的商周时代的两位王妃——妇好、王姜在王朝事务中的活动、地位及其发挥的作用作简单比较,来探讨商代、西周时期王妃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妇好;诸妇;王姜;王妃;地位变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68-04    古往今
以乔家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例,阐述了水库除险加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对以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摘 要: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美学范畴。典型人物不仅在与典型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对情节走向具有驱动作用;同时也因其自身的艺术独创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典型人物的创造不但使现实型文学显现出迷人的魅力,更好地反映出各自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同时也使人物形象更贴近人们的内心,与读者交流更密切,从而增强了文学效应。  关键词: 现实型文学;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审美意义   文章编号
摘 要:本文综合文物碑记、历史文献资料及口述史文本对清末民国时期新疆玛纳斯定湘王庙的建筑、信仰、庙会活动进行描述,进而运用历史人类学方法来分析和考察定湘王庙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影响。  关键词:清末民国;玛纳斯;定湘王庙;民间信仰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069-02    一、清末新疆定湘王信仰概述  定湘王相传是清代湖南善化(长沙城内)的城隍,其主要圣迹是1
荀子是战国末期伟大的思想家,他不但是先秦时期哲学思想的总结者,也是先秦时期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中有专门的美学论著《乐论》、《礼论》、《人论》等。荀子哲学、